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见此情形,这才从他所讲的情境中回过神儿来,纷纷鼓掌喝彩,方才还是静悄悄的小栈大厅,便又恢复了往时的喧闹。
待众人互相道别,纷纷起身要散去时才发觉,原先和大家一起听书的小尼,早已不知何时悄然离开了。
第44章 雪巷应答()
说书人讲得虚虚实实,但大致上还是不差的,可他毕竟都是道听途说,还有很多没交代明白的事情,那咱们从这儿接着说。
正月十五元宵节一过,后宫嫔妃们的分封位份,也都传旨颁布了下来,一后三妃分别是:曾在王府时的嫡王妃乌秀怡,被晋封为正宫皇后,赐居景仁宫。乌秀怡是当今母后皇太后乌翠芸的侄女,也就是刚刚由九门提督被提升为军机大臣乌比咄的嫡亲长女,此女因在洛阳出生,实为牡丹仙子转世。
题外话,简单解释一下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在称谓上的区别,圣母皇太后是皇上的生母,母后皇太后则是前朝皇帝的正宫皇后。
妃位则分别由王府里的三位侧王妃获得,分别是:齐氏,名月芳,晋齐妃,赐居长春宫。是为杜鹃仙子托生;董氏素琬,晋贤妃,赐居延福宫,海棠仙子转世。
妃位排名第三的便是辇耀天的亲妹妹赤芍,她被晋为宸妃。新帝即位后,辇氏兄妹可说是鱼跃龙门,哥哥辇耀天代替六皇子接任了抚远大将军的令旗,至此大夏国西线尽皆纳入了他的掌控之中,而他的妹妹也因此备受皇宠,后宫之内无可匹敌。
至于那些在王府时的其他妾室们,也一律皆有分封,甚至连以前不显山露水的通房丫鬟,也混了个贵人来当,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仙!
介绍完后宫嫔妃们的分封后,再回过头来说说小客栈书场散尽后,发生的事情。
话说那讲书的老头收了摊儿后,裹上破棉袍出了客栈,独自乘着月色、风雪往自家赶去,在经过一条小胡同时,忽然停下脚步,扭头朝身后说道:“都跟了好一会儿,还不现身一见么?!”
随着雪地上脚步声临近,老头回头见正是在客栈时的那名女尼,这才如释重负地说道:“原来是你,我当是遇上劫道儿的了呢,说吧!有何赐教?”
小尼闻言抿嘴一笑,缓步走上前去,双手合十浅施一礼道:“让老先生无端受惊,小尼真是过意不去,适才在客栈里听老人家说书,真是令人眼界大开、获益匪浅,想必老先生不但博古通今,对京中诸事也定是个百事通?因此特意跟来向您打听点事。”
那说书老头谦逊地笑了笑,摆手道:“哎呦!初次见面就能得到小师傅的褒奖,老头子真是万分荣幸啊!可若说我博学或是百事通,那就愧不敢当了!不过你若要问京中的事儿,那我或许还能知道个一二,就不知道你要问是哪方面的?”
女尼问道:“老先生不必过谦,小尼想问的是,您可否知道从前在理藩院做尚书的郎老爷现居何处?”
说书人回道:“哎呦!这可问住我了,据我所知,此人曾因在四年前参与两位皇子争储一事而受到连累,被先帝一怒之下给削去官职收监入狱了,如今新帝登基大赦天下,此人多半已被释放,可现居何处,这可就不得而知了!”
女尼听了这话大感失望,低头喃喃自语道:“连您都不知道,那可如何是好?!”
说书人又道:“嗨!这京中三省六部二十四司中大小官员多不胜数,若要打听起其中某个人来着实不易,按说一般的官员任免、调度全由吏部管辖,可小师父问的人比较特殊,怕是要经过皇上御批的,如此就更加麻烦了。”
女尼听此话后,眼前一亮道:“您是说从皇上那里就一定能打听出来了?”
说书人点头道:“那还用问!即便皇上日理万机自己一时想不起来,可他若要打听一个人,那还不易如反掌,不过是上最皮衣碰下嘴皮的事儿,可话又说回来了,我们寻常小百姓哪儿能轻易见到皇上向他打听事儿的道理,这不是痴人说梦么!”
女尼眼珠一转,暗暗一笑道:“如此就多谢老先生了,这个小尼自有办法。”言罢拜别转身要走。
说书人忙将她唤住,说道:“小师父且慢走一步,我见你方才在客栈里身手不凡,绝非等闲,想必你这是要擅自潜入宫中去求见皇上吧?”
那小尼闻言,停下脚步。
“不是我小瞧你的功夫,可还是要劝你一句,那紫奥城可不是谁都能玩得转的,那里高手云集、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白日里外有御林军、内有御前侍卫层层护卫,晚间更是戒备森严,就连每晚下榻于何处都没个准,别说是你一个外人,就是常年在宫中任职的也难以摸清头绪呀!”
女尼才燃起希望,又化泡影,因问道:“如此的话,那还有什么办法能接近皇上身边呢?”
说书人手撵胡须,微微思量道:“若要见皇上,也不是没有一点办法,如今先帝爷的梓官还停放在万岁山上的寿皇殿里,皇上隔日必会去那里举哀守孝的。”
女尼闻听大喜,连声致谢后,再次拜别离去。
再看那说书的老先生,见她远去不见后,微微一笑,一闪身,早已幻化成百花仙子的本来模样,紧接着化作一道光束冲天而去。
第45章 王者归来()
三月初,冰雪消融前的天气咋暖还寒。时至今日,前来万岁山寿皇殿里吊唁的皇亲国戚与朝中臣子们已越来越少,可唯有六王爷承楚还不得不一直被皇上禁足在殿中守棺。至于这位曾最受先帝喜爱的皇六子怎么会落到如此境地,那还要从他接到先帝驾崩噩耗那日说起。
远在西北边塞镇守的六王爷承楚,屡立战功,令许多番邦部族闻风丧胆,秋毫不敢来犯。
先帝驾崩的消息传到他耳中时,已是月余后,他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震惊之余脑中一片空白,完全乱了方寸,因此也顾不得许多,慌忙将兵权大印交给了来营中传旨的辇耀天手中,便即刻召集家眷,匆匆朝京城奔丧而来。殊不知从那一刻起,他已经失权失势,再也无力与曾是四皇兄的新帝承汉分庭抗礼了。
承汉王爷靠天时地利人和顺利地谋取了皇位,龙椅还没多坐稳之际,从项越口中得知六弟承楚匆匆从边塞奔丧归来,怎能不做出相应的对策。
待承楚千里迢迢、风尘仆仆赶到京城时,先是遭遇到被禁封在城外不许入京,气得他破口大骂也是无济于事。这样憋闷了数日,直到登基大典诸事已毕,九门解禁了,这才许他进城。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承楚与家人入京回府后,立刻被宫中禁军给围困了起来,宅院中包括他此次从边塞随身携带来的所有信函和文书都被搜缴了去,如此,他便失去了能证明先帝蓄意他为储君的唯一证据。之后他又与家人分开,单独被软硬兼施地带去寿皇殿那里,名义上是让他在那里吊唁举哀,实则是被软禁了起来。
六王爷承楚与新君承汉虽都是皇族兄弟,可他们年龄相距甚远,承楚今年才三十出头,而承汉已经是四旬的年纪了;兄弟俩个性情大不相同,一个直率火爆、一个老练沉稳,因此平时二人并不十分的亲近。
承楚是皇上最喜欢的皇子,他一直以为父皇百年之后,帝位必会传与给他,岂知眼下这样一个结果竟与他当初设想的全然不同,其实不光是他,就连朝中的许多大臣也都和他有同样的心思,可如一切都已成了铁定的事实,再说什么还有什么意义。
万岁山地处于紫奥城正北神武门外的玄武方位之上,是华国元年兴建都城殿宇时,由筒子河、太液池及南海挖掘出的大量土方堆积而成的,目的是起到了大内镇山的作用,也是供皇帝登高祈福、举办饮宴、游玩射箭、赏花怡情的所在。此时先帝的梓官便是停放在了位于此山东麓,密林深处的寿皇殿内。
是日,六王爷承楚如往常一样在先帝的梓官前蓦然跪地祭拜着,忽听殿外许多细碎的脚步声由远及近,紧接着便听有内监朗声喧道:皇上驾到!他闻声转头看去,见正是当初的四皇兄,如今已是天子的“太商皇帝”,正被许多的内监和侍女们簇拥着从殿外大步走入进来。
此时,已成了大夏国皇帝的夏承汉,看起来比当初做亲王时,气魄上更显得威严、尊贵。见他头戴白貂朝冠,身披黑裘大氅,内着素色龙袍,一张国字脸,红润而富有光泽,眉眼嘴角都挂着些许和善的笑意,叫人看了既生仰止敬畏,偏偏又有几分想与之亲近之感。
皇上身后不远处跟着两位皇室兄弟,年长些是三王爷夏承铜,年少些的是七皇弟夏承玉,也就是当年梅儿同娘亲入宫拜见皇后娘娘时,在御花园绿意亭里遇到的和承汉在一起下棋的那位小皇子。
时隔四年,当时还是十五岁的翩翩少年,如今已长成了十九岁的俊朗青年,遥想当年,若不是梅儿的一席话令其茅塞顿开,如今他也不会精通六艺,尤其是在笛音上更是一绝,放眼京师无人能出其右。
回头再说六王承楚,这还是他自返京以来,第一次见到皇上的面,他对这位新君怨怼极深,说恨之入骨也不为过,早将自己失去兵权、被拒之城门外、后与家人分散、又被软禁在此地等等一系列的憋闷,全部归罪到了承汉的身上。
他明明知道皇帝已走入殿中,却也不起身上前祝贺新帝登基,只是目光冷冷地远远朝着皇上叩了个头,算是尽到了君臣之礼,随后便又拧回身去,不再理会。
此等大不敬之举,令在场之人都为六王捏了一把汗,要知道如今他面对的可早已不再是从前的四皇兄或平起平坐的勇亲王,而是统治天下的万岁爷啊!
皇上见他如此,似乎并未显得有多气恼,反而是和颜悦色地主动走上前去打招呼,还想要拉他起来平身说话。此时六王承楚如果识大体、知进退一些的话,即可顺势起身说几句祝贺的吉祥话,也就万事无忧了,可不成想,承楚并不知趣,还是执拗着不愿起来。
在先帝的诸多皇子之中,属六皇子承楚最为果敢无畏、爱憎分明,先帝御驾亲征那时,总喜欢把他带在身边,此子自幼天生神力,长大后又历练成一副高大、健硕的虎躯。此时又经过三、四载边疆征战的洗礼,一身玄色素袍下,露出的肌肤黝黑发亮,再加上脸上那一副虬须短髯,真有几分当年西楚霸王的雄姿。
和承楚相比,太商帝的身子可比他单薄了些,四旬开外的身材也已微微有些发福的迹象,力气根本不能和六王相抗衡,若此时承楚自己不想起来,皇上再怎么用力去拉,也如同蜻蜓撼铁树一般,丝毫不起作用,此等情形令在场之人都觉得好不尴尬。
另两位皇家兄弟见状,忙走过去开口劝慰承楚还不快快起来向皇上谢罪,可承楚只冷“哼”了一声,依旧对皇上爱答不理的,皇上无奈之下只得摇头轻叹一声,放手尴尬地退在一旁。
对于六王如此狂傲不驯的大不敬之举,皇上身边的梅花御卫项越实在就按耐不住了,愤然一个箭步冲了过去,一把抓住六王的衣襟,欲要强拉他起来。
第46章 六王弑君()
六王承楚本就强压着积愤,眼见区区一个御前小官也敢上前来动手拉扯自己,顿时勃然大怒,见他“霍”地站起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