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僖嫔向来看皇后不顺眼;不等谢嘉妃开口,她便不屑地说道:“这皇后也忒能装了;明明心里嫉妒姐姐嫉妒得要死;却装出一副大度善良的模样;真是令人作呕。”
谢嘉妃轻哼一声;低声说道:“这就是人家的精明之处呢。妹妹你可得学着点儿;毕竟皇上就吃她这一套。”
“姐姐;我觉得要说家世,皇后可是远远不如你。她能稳坐中宫之位,靠的还不是膝下的那两个皇子吗?要是我能像你们一样;为皇上生个皇子就好了”
自打皇后因为魏僖嫔的过失而难产;魏僖嫔被禁足半年之后,裴清殊就没有再召幸过她了。魏僖嫔想尽了办法,甚至向她嫡母求助,都没能有办法再接近裴清殊。
她现在甚至都理解冷宫里的那个惠贵人,为什么会为了争宠,使出那么卑劣的手段了。因为在后宫里,没有儿子又没有宠爱的女人,简直一点盼头都没有。
魏僖嫔虽然一心求子,但谢嘉妃可一点都不想让她生。
为了避开如何帮她争宠的这个话题,谢嘉妃巧妙地将话头引到了旁人身上:“说起这个,娴妃的肚子一日比一日大了。要是她这一胎又是个儿子的话皇上会不会将她晋为贵妃啊?”
“不会吧!”魏僖嫔不屑地说道:“就她那个出身?”
“妹妹你仔细想想,现在他们钟家长子学医,次子从文,不仅有娴妃那个被称为天才的弟弟在,还有和慕家的联姻钟家的地位看似低微,可和从前相比,已经大不相同了!”
魏僖嫔立马着急地说道:“那可怎么办啊?要是她占了贵妃的位置,姐姐你一时半会儿,可就很难再晋位了。”
“事已至此,我们必须想办法,阻止钟家的势力再扩大。”谢嘉妃正色说道:“我会让我父亲想办法,联络一些与定国公府交好的大臣。妹妹你也想办法,让你父亲帮帮忙。总之,绝对不能让娴妃的妹夫继承慕家军!不然娴妃家中既有文臣也有武将的话,就不仅仅是一个贵妃之位的问题了”
魏僖嫔本来还发愁,自己一个不受重视的庶女,该怎么说服父亲按照她的意思去做。
不过谢嘉妃的话,给了她一些启示。
压制钟家的势力,不仅仅是对她们这些后宫妃嫔有好处,对于平衡前朝的局势也有利。
正因如此,就算魏僖嫔没有苦苦地央求魏青松为她做这件事,魏青松从一开始,就打算这样做了。
紫宸殿里,内阁大臣齐聚一室。
裴清殊让所有人,就慕家军一事各抒己见。
内阁里一下子分化成了三派。
一派以魏青松为首,傅煦为辅,坚决反对让慕云康继承慕家军。
一派以陈起为首,积极赞成将西北驻军继续交给慕家人。
另一派则是像宋池这样,对此事保持中立的态度。
他们都各有各的道理。
魏青松和傅煦他们认为,慕云康只是养子,并非慕家嫡系子孙,并没有将慕家让他来掌管的必要。
而且慕家军人数众多,在裴清殊继位之处的那场大规模裁军之后,现在也还有八万余人,对于没有和西北的突厥人结盟来说的大齐至关重要。
所以说,西北驻军应该交给更值得朝廷信赖的人,而不是慕云康这个来历不明的孤儿。
如陈起这般的支持派则是认为,慕家军从数十年前开始就由慕家人掌管,如果突然更换将领,很有可能会导致军心浮动,甚至引发像延和年间那样的曾家军叛乱。
至于宋池他们,则是和裴清殊一样,还在两种选择之间摇摆不定。
不过有一点,裴清殊非常确定。
“朕已经受够了将朝廷的驻军,说成是某家人家军的说法了。这些将士吃的是朝廷供给的军粮,听的也该是朝廷的号令。”
魏青松忙道:“皇上英明!”
“不过,慕云康此人,也不可在慕老将军告老之后,就直接弃而不用了。不然的话,的确是会寒了慕老将军的心。”裴清殊思索了许久之后,想出了一个折中的法子:“不如这样——朕有迁都之心已久,不过现在长安附近,还没有足够的驻军。等慕老将军告老之后,朕就让慕云康率领两万西北驻军,调去陕西。至于西北那边,则从朝廷另派将领驻守,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魏青松第一个说道:“皇上这是要逐渐分化慕家军?这倒是一个好主意!”
裴清殊浅浅一笑,看向宋池:“云蛟,圣旨就由你来替朕拟吧。”
宋池连忙领命。
消息传出去之后,魏僖嫔这种见不得娴妃好的人,简直要乐疯了。
她迫不及待地跑去毓秀宫,和谢嘉妃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
“看来皇上还是把江山社稷放在第一位的,根本就没多宠爱这个娴妃嘛。”魏僖嫔咯咯地笑着说:“要不然的话,皇上会只给她妹夫两万人马,让他灰溜溜地离开生活了那么多年的地方吗?这一回啊,娴妃的脸都要被打肿了。”
谢嘉妃看起来却并没有那么乐观:“妹妹,你别高兴得太早了。你忘了吗,坊间早有迁都的传言。你生活在宫里,多多少少也该知道这是很有可能的。慕云康这个时候调去陕西我总觉着,皇上还是打算启用他的。”
“不会吧姐姐?那个什么慕云康不就是一个养子吗?名不正言不顺的,也不知道有几分本事,说不定皇上把他调走只是为了分散慕家军,等过几年稳定下来之后就把他给撤了呢?”
“这倒是也有可能。”谢嘉妃的脸色稍微好看了一点,“要是那样的话,可就太好了。”
随着天气逐渐变冷,娴妃的预产期也越来越近。
作为后宫里较为受宠的妃子,后宫里除了宁太妃、宋皇后还有孟宜嫔之外,几乎没几个人能盼着娴妃一点好。
十月将近尾声的时候,天空中突然阴云密布,雷雨大作。
皇后正在屋内念佛的时候,宫人突然来报,说是娴妃要生了。
尽管室内燃了蜡烛,可仍然显得有一丝阴暗和潮湿。
随着一声雷鸣,皇后缓缓睁开眼睛,“皇上知道了吗?”
“皇上正在前朝议政”
“那就先不要打扰皇上了。”宋皇后身为裴清殊的正妻,是后宫里为数不多的能够听裴清殊提起一些政事的后妃。她知道今天对于裴清殊而言,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日子,所以并没有让人去为了后宫里的事情而打扰他。
“妙珠妹妹也不是头胎了,问题应该不大。”皇后说着,放下了手中的佛珠,“走,去襄乐宫看看吧。”
“娘娘”玲珑不放心地提醒道:“外面的雨下得这么大,您不妨留在坤仪宫里等消息吧?”
皇后刚想说话,眼皮子突然跳了一下。
她眉头微皱,看向窗外黑漆漆的景象:“不知是最近没睡好还是怎的,近些日子,本宫这右眼皮子总是乱跳。”皇后抿了抿唇,转过头一脸担忧地看向玲珑:“玲珑,你说本宫是不是,还是应该让人通知皇上一声?娴妃妹妹她生来体弱,不会出什么事吧?”
皇家的女人生孩子,自然是产房、稳婆、奶娘什么的都一早就准备好了的。
裴清殊和皇后去或者不去襄乐宫,其实都改变不了什么。
可要让皇后留在坤仪宫里干等,她还真是觉着心里不大踏实。
对于娴妃,皇后虽然一口一个“妙珠妹妹”,其实她心里很清楚,娴妃只是和她共事一夫的女人。真要说是好姐妹的话,还是说不上的。像皇后和襄亲王妃林氏,娴妃和左三姑娘,那才叫真正的好姐妹。
但皇后心里从来都不讨厌娴妃,甚至还希望娴妃平安无事,这却是真的。
因为皇后知道,裴清殊身为皇帝,再怎么雨露均沾,也一定会稍微有所偏倚,总会有那么一个他更喜欢的人。就算不是钟氏,也会有其他人。
和不知好歹的敏妃、心比天高的嘉妃等人相比,皇后真心觉得庆幸,还好是出身不高,又知道敬重她的钟氏受宠。这样一来,后宫里的局势才是最稳定的。
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七章
如果娴妃因为生产;而出现了什么意外的话后宫里的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
对于皇后而言;到时候;情况只会变得更糟。
而且皇后自认;她对裴清殊这个丈夫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
她觉得裴清殊现在对娴妃只能说是有几分宠爱;还远远不能说是深爱。可如果娴妃为了给他生孩子难产而亡的话从此之后;就再也没人能够代替娴妃在他心中的地位了。
那她留下的儿子敬亭一定会得到裴清殊特别的优待。
这并不是皇后想看到的局面。
宋皇后越想越担心,最后她还是决定冒着大雨,前往襄乐宫。
去往襄乐宫的路上;皇后忧心忡忡地坐在轿子里。
轿外,电闪雷鸣。
除了雷声之外,皇后只能听到雨点砸在轿面上的声音。
她不停地安慰自己;或许只是她想多了;不会有什么意外发生的
忽然,皇后听到轿子外头似乎有人在说话。
她掀开帘子;就见玲珑打着伞;颇有几分狼狈地说道:“娘娘;奴婢看到公孙大人刚刚在观星台上!您不是说您这两天眼皮子总跳吗?您说;咱们要不要顺路去让公孙大人测算一卦?”
“这都什么时候了;本宫还哪有心思算卦?”皇后下意识地说完之后;才发现自己心动了。
在凭着人力无法弄清楚许多事情的时候,人们往往就会想到鬼神。
“走吧。”皇后改变了主意,“去观星台。”
上观星台需要走九十九级台阶;下着这么大的雨;皇后不便上去,便让人请了公孙明,在观星台下头的一处名为雨花阁的地方见面。
雨花阁无人居住,是专门供宫廷之人歇脚用的宫室。
皇后等了没多久,便见公孙明收了伞,走了进来。
皇后唯一的哥哥宋羲,娶的是永昌伯府的孟三小姐,公孙明妻子的姐姐。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皇后和公孙明也算是亲戚。
不过公孙明虽然在裴清殊面前随意惯了,对皇后却很敬重。见到皇后之后,他便老老实实地行礼。
若是从没见过公孙明的人,根本一点都看不出来,这个身着朴素的年轻人,竟然会是大齐皇帝身边的第一宠臣。
“公孙大人快免礼吧。下着这么大的雨,你还在观测天象吗?”
公孙明直起身子,正色道:“回皇后娘娘,今日天有异象,臣身为钦天监监正,不敢怠慢,故冒雨前来观测天象。”
听到“异象”两个字时,皇后心里忍不住咯噔一声:“是什么异象?”
“今日清晨,天上本一片清明,万里无云。正午时分,忽然风雨交加,电闪雷鸣,天地混为一色。最要紧的是,臣发现笼罩在天上的这一大片云并非寻常乌云,而是隐隐泛出紫气。观其形状很像古籍中记载的‘天命玄鸟’。”
“‘天命玄鸟’?”皇后下意识地眉头微皱,“此为何物?”
“玄鸟是传说中的神鸟。据传当年商朝的始祖‘契’,就是天命玄鸟助其出生的。”
皇后可没心思听什么典故:“本宫听说,襄乐宫的娴妃妹妹今日要生了这天象,可与此事有关?”
公孙明闻言瞳孔微张,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