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帝奋斗日常-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到裴清殊当上太子,封宋尧做了太子太傅,宋尧这一房的手头才算宽裕起来。

    宋皇后这一回一下子捐了四万两银子,裴清殊不禁有几分替她担忧,怕她太过勉强自己了。

    所以去坤仪宫探望他们母子的时候,裴清殊就小声对皇后说:“昭屏,朕让福贵从朕的私库里取了三万两银子,回头让他拿给你。”

    宋皇后一下子就明白过来,裴清殊是为了这回捐款的事情:“皇上的好意,臣妾心领了,只是这是臣妾自己的心意,怎么好动用皇上的私库呢?”

    “你你的嫁妆还够用吗?”裴清殊从来没具体打听过宋氏有多少嫁妆,不过他心里大约有数。

    宋氏的母亲姜氏是前国子监祭酒的女儿,听着清贵,但也是个清水衙门出身的,想来嫁妆定然不如傅氏、谢氏一般丰厚。

    “皇上放心。”宋氏笑了笑,向裴清殊解释道:“您封父亲为忠勤伯之后,父亲和大伯就算是正式分家了。从恪靖侯府分来的那部分祖产,父亲送了我不少,说是补给我的嫁妆。所以臣妾捐这些钱,还是绰绰有余的,您就放心吧。”

    裴清殊听了,心里还是有些不踏实,怕皇后逞强。但他知道,皇后都这么说了,他再刨根问底地也不好,就没有再追问。

    若按位份来说,宋皇后之下位份最高的钟娴妃和傅裕妃应该是捐的最多的才对,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裕妃出身于百年世家,手头向来宽裕。加上家里的帮忙,这回一共捐了三万两。

    要不是有皇后在上面作为标杆,不好超过皇后的话,裕妃还能多捐点。

    但娴妃就不一样了。虽说她母亲左氏出身于承恩公府,当初没少给娴妃置办嫁妆,但论资产,钟家是远远不能同宋家、傅家、谢家这样的大族相比的。

    所以娴妃最后捐了一万两银子,还不如嘉贵嫔捐的多。

    嘉贵嫔和裕妃一样,都捐了三万两。

    对此,后宫里有好些人都在背地里说闲话,要么是说娴妃小气,要么就是笑钟家寒酸。

    得亏宫里嘴巴最大舌头最长的魏僖嫔现在被关了禁闭,不然现在,流言蜚语定是要满天飞了。

    裴清殊身边的近侍都不是爱说闲话的人,按说这样的话不该传进裴清殊的耳朵。

    不过小德子知道娴妃受宠,怕裴清殊从别人的嘴巴里听说这件事后会更不开心。于是在裴清殊处理政事的间隙,喝茶的时候,小德子就低声说出了此事。

    裴清殊听了之后,便道:“晚上去襄乐宫吧。”

    裴清殊去的时候,娴妃正在弹琵琶给儿子听。小敬亭和他母妃不一样,是个好动的孩子,听到音乐就跟着手舞足蹈。

    因为敬亭年纪还小,怕他磕着碰着,襄乐宫到处都铺了柔软的毯子。

    小家伙玩得开心了,就在地上打起滚来。娴妃也不管他,只是由着他闹腾。

    裴清殊看着活蹦乱跳的小儿子,像抓小鸡一样把他抱了起来,笑着对娴妃说道:“今天兴致这么好?琴声倒是很美妙,只可惜被这小子的‘舞蹈‘给毁了。”

    娴妃的手指在琴弦上轻轻一拨,莞尔道:“由他去吧。身为皇子,也就打小这几年能可着心意闹一闹。等满了五岁,搬到庆宁宫去,就得学着做大人了。”

    裴清殊想起自己儿时的经历,不得不承认娴妃说的很对,就没再说什么。

    既然已经拿出了琵琶,娴妃就顺手给裴清殊演奏了一曲。她从小就喜欢琵琶,不过知道这不是大户人家的女子该学的东西,所以除了在家里的时候,从来不在外人面前展示。

    生敬亭之前,偶尔来了兴致,钟氏就会为裴清殊演奏一曲。不过有了孩子之后,由于敬亭实在太过闹腾,娴妃就很少有这个时间弹琴了。

    一曲终了,裴清殊赞赏地拍了拍手:“不错,很好听,一点儿都没生疏。”

    娴妃笑了笑,眉眼弯弯地说:“皇上又哄我呢。”

    裴清殊见她似乎心情还不错,丝毫没有受外界评价影响的样子,忽然就不想开口去提那件事了。

    他知道,妙珠是个很聪明的女子,她应该有自己的打算。

    不过,小德子为了卖给娴妃一个人情,悄悄地把裴清殊今夜为什么会来的事情告诉了娴妃身边的轻罗。

    轻罗当然不会瞒着娴妃,所以还没到就寝的时间,娴妃就已经知道这件事了。

    晚上临睡前,娴妃没忍住,坐在床边低声问裴清殊:“皇上,现在您和太后娘娘在带头筹集捐给慈幼局的善款,后宫里的姐妹纷纷慷慨解囊。可妙珠只捐了一万两您会嫌我捐得太少么?”

    “怎么会呢。”一天的忙碌下来,裴清殊现在只想躺着。许是因为疲倦的缘故,他连说话的声音都显得格外温柔。“善意的多少,并不能完全以捐款的数字来体现。有的人很富有,所以多捐一些钱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有的人手头可能并不是那么宽裕,但他的付出一点都不比其他人不少。朕知道,早在朕和太后对外提起这件事之前,你就已经默默地往慈幼局里捐了不少的东西了,对不对?”

    娴妃颇有几分意外地看着裴清殊:“皇上这都知道?”

    裴清殊难得有几分孩子气地说:“那是,有什么朕不知道的。”

    娴妃忍不住轻轻一笑,随后向裴清殊解释道:“其实,我也不是就拿不出来三万两银子。咬咬牙的话,还是拿得出来的。妙珠只是觉得,没有必要为了搏一个好名声,而太过为难自己。那样的话,就失去了做好事的初衷了”

    裴清殊很赞同:“对,就是这样。”

    娴妃忽然想起什么,慌忙说道:“当然啦,我可没有影射其他人的意思,皇上您可千万别多想啊。”

    裴清殊含笑道:“你要不说这句,朕还不觉着什么。现在嘛朕可得好好想一想了,你这是在含沙射影地说谁呢?”

    “皇上!”娴妃听了,不禁有几分恼怒地在裴清殊肩上轻轻推了一下。

    裴清殊笑着看她,顺势抓住娴妃的手,然后一把将人拉了过来。

    除了以捐款的方式筹集善款之外,朝中又有大臣提议,对沿海地区过往的商船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作为当地慈幼局的专用善款。

    之所以会有这项提议,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因为,现在朝廷虽然已经进行了税制改革,但商税还是不够高,商人的利润非常之大。

    就算藏富于民,也不是这么个藏法。没有商人富得流油,朝廷却一穷二白的道理。

    二来是因为,在全国人口调查时发现,某些地区重男轻女的现象非常严重。

    许多人家、尤其是穷苦人家生了女孩儿之后,都会直接将其溺毙。所以在那些地方,慈幼局的设立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有了慈幼局之后,如果有人不想抚养女婴的话,起码还可以将孩子送到慈幼局,让他们得到一个栖身之所,而不是刚出生没多久就直接被溺毙。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八章

    从几十年前开始;大齐就不再收取人头税;而是直接收田税和商税了。

    所以这种溺婴现象;除了家里太穷的因素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因为重男轻女。

    有些人自己生了女孩之后不想养;又送不出去;于是“只能”将其溺毙;美其名曰让孩子在不知道痛苦的时候早早转世,下辈子好投胎做个男孩儿。

    对于这种现象,裴清殊感到深恶痛绝。所以除了兴建慈幼局之外;朝廷还颁布了法令,不管溺婴者是否是婴儿的亲人,凡是溺婴之人;被发现后皆以杀人罪判刑。

    如此一来;被送去慈幼局的女婴数目急剧增多。

    相应的,慈幼局就需要雇佣更多的乳母。

    这样一来;又给许多贫寒的家庭多了一条补贴家用的途径。

    为了保证婴儿们的安全;朝廷对乳母的选择有很严格的把关。

    不仅乳母自身必须身体康健;其子女也要无疾病;她们才能在慈幼局中成为乳娘。

    因为慈幼局不是民间组织;而是官方机构的缘故;其管理非常之严格。

    慈幼局明令禁止奶娘将慈幼局孤儿们的吃食带回家中。凡被发现者,不仅会丢掉这份工,还会以偷窃罪被惩处。所以乳娘们所能得到的;就是一日两餐和一定的工钱。

    不过;如果乳娘的丈夫意外去世的话,她们也可以将自己的子女带到慈幼局中吃饭。

    整套政策实行下去之后,世人皆称之为仁政,称赞裴清殊为仁君。

    宋皇后出了月子之后,还专门带着钟娴妃和孟宜嫔,一起去了一趟京城的慈幼局,查看那些孩子们的情况。

    让宋氏她们有些意外的是,她们竟在慈幼局里见到了承恩公的三女,左三姑娘。

    宋家和左家以前是亲家,结果现在因为宋池、安郡王和左氏三个人的缘故,颇有些尴尬。所以见到左三姑娘之后,皇后也没什么话。

    倒是钟娴妃和左三姑娘的关系一直都很好,见了她便问:“你们书局不忙么?怎么这么巧,今儿个在这儿见到你?”

    “不是巧,我都在这里做了好久了。”左三姑娘笑道:“我义母就是公孙夫人,她听说皇上兴建慈幼局之后非常高兴,帮着出了不少的主意,义工就是其中一项。”

    孟宜嫔听了,不由来了兴趣:“什么是义工?”

    左三姑娘耐心地解释道:“义工就是为了做善事,义务做工的人。”

    孟宜嫔年纪小,好奇心也比较重:“那姐姐您是做什么的呢?”

    “我这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也没做什么特别有用的事,就是陪这里的孩子们玩儿,教他们认认字罢了。”

    “哇,听起来很不错诶!”孟宜嫔突然很是羡慕地看着左三姑娘,“我要是不住在宫里的话,也想来做义工。我最喜欢小孩子了!”

    宋皇后在旁听了,便含笑说道:“放你出宫是不可能的,不过你可以来坤仪宫‘做义工’。”

    孟家和宋家是世交,所以宋皇后和孟宜嫔的关系也很好。只不过两人差了六七岁,在皇后眼里,宜嫔就是一个没长大的小姑娘。

    孟宜嫔听了皇后的话,微微嘟起小嘴道:“大殿下那么乖,瞧着比我都懂事,我怎么带他呀?还有三殿下,他还是个只会吐泡泡的奶娃娃呢,可别被我给带坏了。”

    宋皇后闻言用帕子捂住嘴,轻轻地笑了笑。

    娴妃却是直接上手,轻轻捏了捏宜嫔粉嫩的小脸儿:“你还可以来襄乐宫啊。亭哥儿皮实得很,随你搓扁揉圆。等再过两年,你自个儿就该有了。”

    娴妃说完,自己也颇觉唏嘘。她们这些按照世俗观念嫁人生子的女子,怕是一辈子都要被束缚在高墙大院里相夫教子了。

    像左三姑娘这样自由自在的,有时候还真是有些令人羡慕。

    孟宜嫔拉着皇后到处参观的时候,娴妃和左三姑娘慢慢地走在她们身后。

    左三沉默了一会儿之后,低声对娴妃说道:“妙珠。”

    “嗯?”

    “你你在宫里,有没有听说过有关敬安的消息?”

    老四重新被封为安郡王之后,他的几个儿子也都来到了长华殿,和其他宗亲子嗣一起读书。

    听左三姑娘说了,娴妃才知道,原来就在前两天,左氏的儿子敬安和安郡王三子敬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