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帝奋斗日常-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公孙明快受不了了,“您就别逗我啦,还是说说正事儿吧。这是华文书社这一季的分红,请您过目。”

    不得不说,左三的确是个能干的姑娘。现在华文书社除了最基本的话本连载、出版等业务之外,还将许多畅销书和经典书籍翻译成了外文,在其他国家销售。除此之外,他们还修订和印刷了许多不同系列的精装版书籍,受众非常广,从大家闺秀到备考的秀才,华文书社出品的书籍,几乎是人手一本。

    裴清殊看了那个数字之后,满意地点点头道:“不错,朕现在最缺的就是银子。”

    公孙明露出一个复杂的表情来:“臣知道现在国库空虚,不过这些都是您私人的收入,您不会打算做一个史上最无私的皇帝,将自己的私库和国库合并吧?”

    “不是,朕有自己想做的事情。”裴清殊说道:“卢先生前几日来见朕,说是在京城呆得久了,想和孟师母出去转一转。你也知道,他和孟师母都是不羁的性子,手上也没什么银子。朕打算资助他们,在江南一带建立几家如归楼的分店,然后让卢先生带头,举行各种清谈,以重振江南文坛。”

    裴清殊口中的卢先生,指的是为他启蒙音律的名士卢维。

    卢维少年成名,但无心官场,在文人中的声望很高。

    当初裴清殊当上太子时,能得到天下文人的拥护,卢维可谓功不可没。

    公孙明听了,点点头道:“这个主意倒是不错。自打前年江南那边出了个‘天道会’之后,这两年江南文坛人心惶惶,都没有什么好文章问世了。如果卢先生去了江南,想必江南文坛将会是另外一番天地。”

    “而且马上就要改元了。改元之后,就是恩科。”裴清殊眼含期待地说道:“希望卢先生能帮朕多选几个好苗子出来。”

    新帝登基,最缺的就是人手。而江南,向来是人才辈出之地。如果就这么一直沉寂下去的话,实在太可惜了。

    公孙明很有信心地说:“一定会的。不过卢先生和卢夫人去了江南之后,他们的独子邵儿该怎么办呢?可是要住到孟府?”

    卢维的夫人孟氏,是永昌伯府的姑小姐,也就是公孙明未婚妻孟六小姐的亲姑姑。

    听公孙明这么说,裴清殊忍不住打趣他:“果然是要做人家女婿的人了,现在就开始操心岳父家的家事了。”

    公孙明向来是个把人家打趣得满脸通红的主儿,现在听裴清殊这么说,竟然有些不好意思了:“皇上就别笑话臣了好不好!”

    裴清殊笑笑:“这件事朕还没有和卢先生谈过,等回头得空,召他进宫再议吧。”

    公孙明点点头,不知想起什么,突然收起了笑容:“皇上知道我定亲的事情都这样高兴,不知阿煦听说之后会是什么反应”

    公孙明和傅煦都是裴清殊的伴读,他们几个还有裴清殊的奶兄弟赵虎,可以说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几个人一起上课,一起学习,一起长大,一起筹谋,助裴清殊登上皇位,感情深厚,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

    一想到傅煦现在生死未卜,公孙明心里就觉得非常不踏实。

    裴清殊也是一样,时时担心着傅煦和老九。

    他和赵虎说好,一旦找到傅煦他们,就立马让人给他送信。可是现在好些天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收到来自赵虎的好消息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三章

    虽说现在裴清殊心里也没底;但他还是振奋起精神来;鼓励公孙明:“阿明;你也别太担心了。阿煦他们吉人自有天相;不会有事的。”

    “皇上;臣想再从璇玑堂里派出几个人;去寻找阿煦他们。不是我信不过虎子;只是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

    虽说璇玑堂当初主要是由赵虎创立的,不过公孙明在后期赵虎忙着考武举的时候;曾经接手过璇玑堂一段时间。

    后来他们就明确了分工,由赵虎负责培养影卫和死士,公孙明和卢维的夫人孟氏则负责调。教一些细作。

    这些人有的像是影子一样活着;神出鬼没;有些人则是以普通人的身份生活着,在需要时才会去完成任务。

    裴清殊能入主东宫;坐上太子之位;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人物功不可没。

    而在他继位之后;这些人还在发光发热;继续为裴清殊做事。

    裴清殊听了公孙明的提议之后;自然没有反对。毕竟他和公孙明一样;都非常担心傅煦他们的安全。

    和赵虎不同的是,公孙明没有派出什么武功高强的死士,而是选择派出一个名叫绿萼的歌女;去打听傅煦的下落。

    “阿煦他们最后出现的地点;是在安徽省的怀安县。正常来说,他们会沿着这条路线回京。”公孙明对着地图画了一下,“所以你们可以从这附近去找。”

    公孙明说完之后,见绿萼没反应,便抬起头好奇地看了绿萼一眼:“还有什么疑问吗?”

    绿萼如梦初醒一般,连忙说道:“没有!”

    公孙明点点头,正要将地图收起来,却听绿萼低声说道:“公孙公子”

    “嗯?”公孙明漫不经心地应了一声。

    “我听人说您要和孟家的六小姐定亲了?”

    公孙明意外地挑了挑眉,颇有些诧异地看向绿萼。

    绿萼连忙低下头道:“公子不必回答绿萼,是绿萼逾越了!”

    公孙明的嘴唇动了动,似乎有什么话想说,但终究什么都没有说。

    尽管现在,宫中在裴清殊的带领之下节俭之风盛行,但年关将至,后宫里难免要准备一番。

    皇后的身子渐渐重了,又要照顾冬儿,所以迎接新年的重任,便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傅裕妃和钟娴妃的肩上。

    皇后刚怀孕那会儿,因为娴妃有过代掌王府后院的经验,所以在宫务这方面还是以娴妃为主,裕妃为辅的。

    不过几个月下来,在傅太后的帮助之下,裕妃已经渐渐地上了手。现在娴妃便经常称病,很多事都交给裕妃去做了。

    傅太后所居的慈安宫里,裕妃一边咔嚓咔嚓地磕着干果,一边对傅太后说道:“姑姑,我现在是越来越搞不懂这个娴妃了。当初皇后让她跟我一块儿管宫务,我还以为她肯定要和我争上一番呢。谁知道她现在却见天儿地称病新年要准备的事情那么多,我一个人怎么忙得完嘛!”

    傅太后哭笑不得地说道:“你这孩子,先前皇后让娴妃和你一起管,你不乐意,觉得人家皇后防着你。现在娴妃不跟你抢,你还不乐意,觉着事情多,忙不完。你倒是说说看,你到底想要怎么样啊?”

    裕妃眨眨眼,竟然呆呆地说:“我也不知道”

    “你啊,真是个孩子。”傅太后无奈地说道:“这样吧,回头本宫和皇后商量一下,就说年关事多,从妃嫔里头再挑一个出来帮衬你,这样如何?”

    “还挑什么呀,惠贵人不就挺好的吗。”现在惠贵人没事儿就会抱着大公主去琼华宫给裕妃看,裕妃特别喜欢晴姐儿,所以爱屋及乌,和惠贵人的关系越发亲近了。

    傅太后摇摇头道:“惠贵人位份太低了,选她不合适。要么嘉贵嫔,要么魏僖嫔,等本宫再和皇后商量一下吧。”

    裕妃微微嘟起嘴巴,不大情愿地“哦”了一声。

    就在后宫妃嫔们准备迎接新年的时候,裴清殊也在为了新年做准备——

    腊月二十六日,裴清殊这个皇帝就要封笔、封玺了,直到正月初一的元旦大典上,他才会重新开笔、开玺。

    所以赶在腊月二十六之前,裴清殊必须把延和二十七年重要的政务全都处理完毕,这样才有心思和精力去迎接新年。

    内阁侍读学士陈起和户部侍郎贾昂他们,已经根据实际情况,草拟出了新的官员俸禄制度。

    根据裴清殊的指示,低级官吏的俸禄涨幅,要远大于三品以上的高级官吏。比如正九品官员的俸禄,从以前的三十两一年,提高至六十两一年,直接翻了倍。

    一品、二品官员,由于他们经常得到皇帝的封赏,所以在俸禄方面基本没有什么大的变动。一般来说,这类高官的家底都比较丰厚,也不是指望着俸禄过日子的。

    裴清殊对陈起和贾昂他们拟定的草案进行了些许的修改之后,此事就算是敲定了。

    涨薪一事,几乎是没经过什么争论,就直接在大朝会上一致通过了——哪个官员会傻到反对皇帝给自己提高俸禄呢?

    不过与此同时,他们也意识到,新帝对明年改元之后的税制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不然皇帝哪里拿得出那么多钱,去给官员们涨俸呢?

    许是拿人手软,许多原本不看好税制改革的大臣,现在都开始反过来变成税制改革的拥护者了。

    除了这件事情之外,礼部还赶在改元之前,给林太后的父亲、裴清殊的外公拟定了一个封号——顺勤伯。

    裴清殊想过了,太上皇说的没错,虽说在他上位的过程当中,林太后的娘家没起过什么作用,但从孝道的角度来讲,他登基做了皇帝,就是要封赏自己生母的娘家。

    这一点的确是他疏忽了不假。

    但要让裴清殊直接把他的外祖父封成国公,让林家人和傅太后的娘家荣国公府平起平坐,裴清殊是绝对办不到的。毕竟林家的底蕴和傅家比起来,实在是差太多了。

    所以最后,他比照皇后的父亲宋尧的爵位,给他的外公封了一个顺勤伯,并且赶在雍定元年到来之前,给林家赐了一个新的府邸。

    对此,林家人是非常满足的。

    林家人有一点好,就是他们虽然帮不上裴清殊什么忙,但也尽量不拖后腿。

    当年裴清殊的生母林太后宠冠后宫的时候,多少人盯着林家,想找出林家的错处来,可都没有抓到什么林家人的把柄。

    光是从这一点考虑,裴清殊就觉得封赏林家不亏。

    至于起用四皇子一事,裴清殊最终决定封他为监察御史,等年关一过,就让老四离开京城,去地方巡视郡县,监察地方官员。

    虽说当初淮阳大长公主大张旗鼓地跑去宫里告御状,使得京城贵族圈子里的人几乎全都知道了老四和左氏的事情,不过俗话说得好,家丑不可外扬,尤其是皇家。

    现在的太上皇、当初的皇帝在事发之后,虽然将老四的官位、爵位一撸到底,在外却是极力维护老四的名声,或者说是皇家的尊严。

    当时他甚至还下过圣旨,严禁任何人在公众场所议论皇室的家事,还抓了两个大嘴巴的世家子弟打了一顿板子。

    因此这件事情只是在京城广为人知而已。出了京城,知道的人虽然有,但是并不多。

    所以裴清殊认为,把老四外放,比将他留在京里办差更好。

    这样一来,还能避免老四和宋池经常见面。

    不然这两个人同朝为官的话真是想一想都觉得尴尬。

    关于重新启用四皇子一事,裴清殊怕宋池知道后一下子接受不了,所以在办公的间隙,他亲自和宋池提起了此事。

    出乎意料裴清殊的是,宋池表现得很平静,甚至像是早就知道了会有这么一天一样。

    其实宋池身为淮阳大长公主的儿子,是和裴清殊、四皇子都有血缘关系的表哥,他们都是亲戚。

    只是宋池和裴清殊的年纪差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