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帝奋斗日常-第1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他不能哭。

    从他很小的时候起,就已经不会掉眼泪了。

    “可是,我若不努力的话,做得不如其他兄弟好怎么办呢?我知道父皇爱重我,只是我若不争气的话,只怕是会给父皇丢脸,也给父皇您添麻烦。”

    敬坤说的委婉,不过裴清殊明白他的意思。

    他是在问,如果其他兄弟表现的比他好,超过了他的话,那裴清殊还会坚持选他,而不是别人吗?

    如果在那种情形下,裴清殊还是执意要立敬坤做太子的话,岂不是要在朝上面对很多争议吗?

    “话是这样说没错,不过朕认为你是个既懂事、又上进的孩子,不会比别人差到哪里去的。而且如果你指的是读书或者武功没有别人好的话”裴清殊看着儿子苦恼的样子,不禁感到有点好笑,“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做太子,或者说是做皇帝,不是说必须书读得最好,或是骑射功夫最强,而是要懂得如何发现人才,并且利用人才,平衡好局势。你若当真有心于太子之位的话,真正要钻研的,根本就不是四书五经,或是骑马射箭,而是怎样掌控大局。简单点来说,就是学习驭下之术,让天底下的人才和豪杰都心甘情愿地为你做事,向你臣服。”

    听裴清殊说完这一番话之后,敬坤终于切身体会到了那句“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他突然觉得过去的自己,实在是太钻牛角尖了,而且钻的都还是些没什么大用的东西。

    像是看出他心里在想什么一样,裴清殊微微笑道:“当然,打好基础也是很重要的。读书写字,武功骑射,这些你都不必是第一,但起码要努力去做,不能荒废了学业。不过该放松的时候还是要放松,不然的话父皇同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吧,你若是把心里这根弦崩得太紧了的话,父皇反而会不放心。”

    这回不用裴清殊再进一步解释,敬坤自己就想明白了。

    裴清殊应该是想说,历史上有很多君主,都是当皇子的时候为了夺嫡,拼命地隐忍、压抑自己的各种欲…望。等真正当上皇帝之后,就变得荒…淫无度、无心政事了。

    虽说敬坤觉得那种状况绝对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不过为了让裴清殊能够放心,他还是决定从回去之后,就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做一些调整。

    父子俩经过一番长谈之后,敬坤只觉一直压在自己胸口的那块重石好像突然被人搬走了一样,心里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更多的,还是发自内心的感动。

    都说天家无父子,可敬坤觉得裴清殊这个父皇,对他当真可以说是掏心掏肺,真诚无比。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裴清殊内心还有自己的考量。

    很早之前裴清殊就想过,古人定下“嫡长子继承制”是有道理的。

    对于裴清殊来说,他的儿子们他肯定都要尽力培养。那如果这些皇子们都成长得十分出色的话,他应该选谁来继承自己的位置呢?

    是选读书最好的?嘴巴最甜的?心机最深的?还是最像他的?

    裴清殊觉得都不是。

    他要的储君人选,一要名正言顺,身份上足以服众。

    虽说裴清殊和林太后之间的母子关系一般,可他必须要承认的是,当年他能顺利继位,林太后是出了很大一份力的。起码她为太上皇生育了两子一女,位列皇贵妃之位。从身份上来说,裴清殊足以服众。再加上有傅太后这个出身高贵的养母,裴清殊当初才能不在这一点上受人诟病。

    如果放着皇后的儿子不立,去立一个美人、贵人或者嫔位的儿子,这都是会引发许多问题的。

    虽说宋皇后贤德,可她会容忍妃嫔的儿子越过自己的两个嫡子继承皇位吗?她背后的宋家,又会不会推波助澜,与新帝进行内斗?

    如果那种情况当真发生了的话,势必会引起激烈的党争。

    其次,就是储君本身的品行不能有太大的瑕疵。如果敬坤是像裴清殊的二皇兄裴钦辰那种品德败坏之人,不管他是不是嫡长子,裴清殊都不会考虑立他。

    可这么多年看下来之后,敬坤显然不是那样的人。

    除此之外,性格因素也是裴清殊十分看重的一个点。

    他觉得以自己现在的身体状况,起码还能再拼个十几年。在这未来的十几年当中,他有信心为继任之君奠定好一个基础,让他的继承人沿着他铺设好的道路继续走下去。

    也就是说,他不指望着他的继承人还能像他一样排除万难地去进行改革。只要能做一个守成之君,在裴清殊创建下的基础上有所进益,裴清殊就十分满足了。

    在现有的几个皇子之中,二皇子敬亭和五皇子敬修的性子都有些跳脱。做个王爷可以,做皇帝却有些勉强。

    三子敬惒虽然也是嫡出,不过他各方面的才能都不如敬坤,没有必要舍敬坤而取他。

    唯一曾经让裴清殊有过一瞬间动摇的,就只有四皇子敬翊了。

    不过这种念头很快就被裴清殊掐了去。

    敬翊的综合条件,还是不如敬坤。

    诚然,敬翊的天赋高,又懂得藏拙,是个聪明的孩子不假,可是敬翊的生母毕竟死得不光彩。

    倒不是说因为谢嘉妃的所作所为,让裴清殊迁怒于敬翊。只是身处裴清殊的位置,他不免会有些担心,敬翊的外祖谢家,会不会把所有的宝都压在敬翊身上,让敬翊成为他们东山再起的筹码之后,再对宋皇后、娴贵妃等人大肆报复?

    这是其一。

    身为一个父亲,裴清殊可以不去怀疑这些。但他是一个皇帝,必须追求稳妥。

    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敬翊排行第四,如果裴清殊选择了他的话,就是一种对前三位皇子的否定。

    到时候难受的,不止是敬坤一个人,还有敬亭和敬惒。他们肯定也会感到不舒服,甚至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

    毕竟和他们相比,敬翊的优势也没有说特别大。

    这和裴清殊当初的情形不一样。当年裴清殊虽然也是排行靠后的皇子,但他的皇兄们和他相比,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明显的劣势。所以裴清殊上位的时候,才只有老十有些意见,其他人都没什么话说。

    而现在,别说敬翊在刻意藏拙,就算他没有,光凭记忆力好这一点,怕是也不足以服众。

    所以综合所有因素考虑,只有嫡长子继承皇位,才是最为顺理成章、也能免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的。

    起码敬坤做了皇帝之后,不至于引发手足相残的局面。

    所有儿子都能活得好好儿的,还能发挥自己的本事为国效力,这就是裴清殊在平定匈奴之后,现在最大的心愿。

    所以回京之后,裴清殊处理政事的时候,就经常把几个儿子带在身边,尽量多教他们一些为人处世和平衡政局的道理。

    除了对敬坤之外,他不曾对任何人直言过打算立敬坤为太子的意思。不过几乎所有人都能从裴清殊对敬坤的态度中看出来,裴清殊对敬坤是最为重视的。

    心思再敏慧一些的人还能看出来,裴清殊教给敬坤的,许多都是“为君之道”。

    不知该说是宋家人还是宋池十分聪明,在这种情势之下,现在与宋家交好的大臣们,已经不会再在朝堂上提立太子的事情了。

    因为在他们看来,裴清殊已经属意于皇长子了,只是暂时不想正式册立太子而已。若是顺其自然的话,敬坤就能在裴清殊认为合适的时间顺利登上太子之位。但若是反其道而行之,逼着裴清殊尽快定下太子名分的话,反倒有可能出现反效果。

    至于其他皇子的支持者,在看出裴清殊的态度之后,也不敢再贸然请立太子了。

    不然的话,他们非常容易弄巧成拙,反倒把敬坤推上太子之位。

    于是裴清殊很高兴地发现,最近自己的耳根子清净了不少。起码没什么人在他觉得自己还很年轻的时候,就说什么“请皇上赶紧立太子,以定国本”这样的话了。

    专心致志地在雍定十三年的科举中选出了一大批人才之后,裴清殊打算为打破世家大族的势力,采取进一步的行动——让所有公侯伯爵像亲王、郡王一样,降等以袭。

正文结局() 
第一百六十四章

    长久以来裴清殊都有一个困惑;为什么大齐的宗室子弟在继承爵位的时候;都是降等以袭;而公侯伯爵却不是。

    举例来说;裴清殊的四哥裴钦墨被裴清殊追封为安亲王之后;他的儿子敬霄不能继承他的亲王之位;只能降一等被封为安郡王。

    如果敬霄没有被晋封为亲王的话;他的儿子就不能再继承他郡王的位置,只能再降一等,被封为镇国将军。

    镇国将军下一级是辅国将军;然后是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在奉恩将军之后,便是降无可降,身份与平民几乎无异了。

    降等袭爵的好处就是;不会因为一个功臣的功劳;而让朝廷一直养活着他的子孙后代。

    可奇怪的是,皇室宗亲们一直都严格地按照这个规矩执行的同时;功臣、尤其是开国功臣们的爵位却不会被降等继承。

    比如老宁国公去世之后;他的世子容潭就继承了国公之位;成为了新一任的宁国公。

    这样的规矩;导致像容家、傅家、谢家、左家这样的世家大族世代不倒。数十年甚至数百年下来;他们这些家族在朝中势力盘根错节;就连裴清殊这个皇帝都不得不忌惮他们三分。

    无论是于皇权的集中还是国家的大义来说,这都不是一件好事。

    不过裴清殊也知道,这样的制度已经实行了上百年了。到他这里突然要改的话;这些世家大族肯定不会轻易答应。

    就连一向同他亲近的傅家;恐怕也会为此而和他离心,搞不好还会在背后骂上他一句“白眼狼”也说不定。

    所以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裴清殊决定先推出一套较为温和的方案——将爵位制度一分为二,分为可世袭和不可世袭的两种。

    其中可世袭的爵位,又分为降等以袭和不降等以袭。

    将现有的世家大族研究了一圈儿之后,裴清殊钦定了几个包括傅家、容家、左家、房家、宋家在内的暂时不能动的家族,放在了不降等袭爵的行列中。

    至于其他现有的世家,则自动归入了降等以袭的行列。

    以后再给功臣分封爵位的时候,他也会非常谨慎,且以封不可世袭的爵位为主。

    这样的改革制度一出,立时在京城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最高兴的莫过于平民百姓,最生气的莫过于现有的那些没有被列入不降等世袭的家族。

    比如顺义侯府周家的世子周宁,听说将来他老子死后,自己只能做一个伯爷的时候,冲动之下竟然在酒楼里公然说了裴清殊的坏话,结果很快就被人告到了裴清殊这里。

    裴清殊听说之后,丝毫不感到意外:“他都说了些什么?”

    燕修看着裴清殊的脸色,硬着头皮说道:“说您欺软怕硬,专挑软柿子捏。还说您实际上不是想搞什么新政,就是不舍得白给他们银子”

    燕修吃惊地发现,自己说完之后,裴清殊不但没有面露愠色,反而大笑了起来:“哈哈,他说的其实也没错!”

    “那皇上您是打算饶了这个周宁吗?”

    “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