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慢慢的说着,自己夹了一口粉丝,慢条斯理,却有一种不容人质疑的肯定。南安王在心中叹了一口,一国之君,就这样被练出来了。在朱全刚登上王位的时候,虽然有名义,但朝中大臣看他总有些不服气。毕竟他不是永宣皇帝的嫡子,也没有什么铁杆亲信。虽然一般大臣还不至于想推翻了他怎么怎么样,私底下的一些小动作却是免不了的。两王叛逆的时候,也有人在旁边敲边鼓。但自从东海舰队覆灭,朝中风气就一变,朱全的话再也没有人敢当耳边风。
哦,他的年号也已经定了:固安。
也许是因为这场谋逆,也许是因为不想再折腾了,在几个年号中最后定下了这个,而自过了年,就是固安年了。平了叛乱,定了年号,朱全这个皇位也算是坐稳了。下面这些人再不敢随便找他的麻烦,反而怕他来个秋后算账,最近京城各种闹腾,一说庆祝过年,一说庆祝平乱,其实还有一层,就是拉关系想办法保平安。
“其实今天王叔不来,我也是想让王叔过来的。”
“陛下有事?”
“是关于十三弟的。”
“朱抵?”南安王一怔,在下面这一代里,朱抵排十三,“他又惹了什么事?”
固安帝笑了起来:“王叔怎么这么想。十三弟英勇不凡,下面这一代里,真正立了功勋的也就他一个,这次江南要不是有十三弟,还不知要怎么样呢。”
“陛下太谬赞了,他不过是有些运气,为陛下为大明打了些胜仗,也全靠陛下洪福,哪有什么功劳?”
“看王叔说的,您这倒是夸十三弟呢,还是谦虚啊。有的人一辈子也大不了几次胜仗啊,十三弟这还不满二十就是一些了,可要打了人家一辈子的仗。”
他说着,笑了起来,南安王一怔,也跟着笑了,不过还是道:“总归他没什么功劳,陛下也别太夸他了,他小小年纪,又是那么一种性格,得了您这些夸,说不定就要惹出什么事。”
固安帝看了南安王一眼,见他一脸认真,虽然有几分谦虚,但恐怕心中也是这么想的,不仅暗暗摇头。也不知是该赞叹自家那位小表弟演技高超呢,还是这个王叔太忠厚。可这王叔虽说不上奸猾,也绝不老实,这些年来也很少有人敢欺负到他头上,也不知怎么在家事上如此糊涂。
这么一想,他又不免想到自己的父亲,那么聪明有见地的一个人,在后宅中也不是多么清楚明白。想到这里他暗暗提醒自己,以后万万不能犯这种糊涂,做王爷时有的糊涂犯犯还没什么,可若是作为帝王,那就有可能给国家带来祸患。
这些念头在他心中一闪而过,随即他就笑道:“不管王叔怎么说吧,十三弟这次是立了功了,我想着要给十三弟安排个好去处。”
“陛下的意思是”
“东海舰队这次受损严重,从上到下竟没有几个大队正以上的官能用的了,我本想着就让十三弟去那里,重建东海舰队”
“陛下万万不可!”南安王连忙道,“东海舰队事关重大,又岂是他一个黄口小儿能做的了的?而且他那一点能力也是在地上,海上他连船都没坐过几次!”
“不妨。我看了军报,十三弟这次能立下如此功劳。指挥得体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十三弟练出了一支强兵,那部队,竟是按照太、祖的方法练出来的。太、祖的功勋王叔要比我清楚,陆战海战他老人家无不精通。我记得他老人家有这么一句话,打仗,打的是损耗是积累。你有一万人,就能打过一千的。什么兵法什么谋略,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都是笑话。所以王叔,十三弟能打胜仗,绝不只是幸运,他在下面已经做足了准备!”
南安王说不出话了,朱抵的那支军队他也知道一点,最初的时候他还摇头笑过。其实太、祖的兵书就在那里,他们作为后代子孙多多少少都看过一些,也曾想照着练,但很快他们就发现不太现实。太麻烦了,损耗太大了,同时,也太容易被人剥夺走了。自己的亲兵这么练一练还无所谓,大部队那就是笑话了。而再说过来,亲兵是护卫性命的,这么练出来却不见得比高手更有效果。因此虽也有几个朱氏子孙照着学,最后也不过是小孩子过家家的玩闹。可他没想到朱抵,竟然真的练出了这么一支军队!虽然只有几千人,可他非常清楚,其中的消耗绝不亚于万人!而朱抵要花费的心思,也要远远的超出一般的把总、参将之流。
“但就算这样,东海舰队也事关重大,必要找一个资历充沛有勇有谋的将军来担任,朱抵是万万不行的。”
“王叔真这么觉得?”
“必是这样!”
“既如此,那这里还有一个位置,指挥佥事,如何?”
“指挥佥事?”南安王一时没能反应过来,固安帝点点头,“张家这次的表现令朕非常失望,张咏在这个位置上这些年一直平平,现在不如就由十三换上来也好正经的作些事。而且王叔难道不想十三弟就在身边吗?”
南安王完全呆住了,他首先想到了清算,之后听到朱抵要回京就是一喜,不过立刻就意识到不妥。朱抵要是回来了,那就等于在京中掌握军权了,这看起来是他们的荣耀,实在是烈火猛油,一不小心就要烧到他们自己了。
“王叔不必有顾虑,我不信别人又怎么会不信您?”仿佛是看出了他的想法,固安帝道,“而且我对十三的带兵方法极为喜欢,警卫部队事关重大,却是要好好练练了。”
“这不行,这不行,不瞒陛下,臣此次前来,正是有一事要求陛下!”
固安帝一怔:“王叔要说的事,还和此有关?”
“正是。”南安王一咬牙,“臣想请陛下给个恩典,将来,能由臣自己指立世子。”
第133章()
小偏殿里的地龙烧的旺旺的,外面是开的正艳的腊梅。前两日刚下过雪,枝叶上压着层层白雪,自有一股意境。但屋中的固安帝则是充满了惊诧。他本来就老成,登上皇位后更练就了城府,虽然这段日子并不长,但环境严苛形式逼人,所以本来就老成的固安帝被逼的越发内敛,轻易不会显露自己的真实情绪,但现在他是真惊讶了。
南安王就两个儿子,一个嫡子一个庶子,庶子虽然从小就养在王妃身边,可还是庶子,所以本来就他们家的王位没有悬疑,怎么现在倒有可能出现意外了?而且,这可不是他们一家的事!
“王叔这是什么意思?”过了好一会儿固安帝才慢慢的开口,“王叔应当知道此话若传出,将惹起怎样的风波!”
“若有可能,臣也不想走这一步,实在是”说到这里南安王叹了口气,“陛下也不是外人,前两年,臣的儿媳王氏,两次有孕,两次流产。第一次还能说是没有忌口,第二次,却是、却是”
“孩子的事是天数,王叔也不必太过伤感了,毕竟九哥还年轻,将来自会为王叔添上一大把的孙子孙女,到时候让王叔抱都抱不过来。若是府上有什么妨碍,过两日我就指几个过去。”
南安王苦笑:“并不是如此。臣私下问过太医了,一开始温太医还支支吾吾的,后来在臣的逼问下才说实应是纳儿身体的缘故。他身体太弱,子嗣上很有妨碍,王氏能两次有孕已是侥幸,以后,却是难说了。”
固安帝也无语了,他虽还没有大婚,但早有几个通房,他小心在意着还是有了两个孩子。这朱纳年纪轻轻,南安王家又什么都不缺到现在却一个子嗣都没有,也真只能从他自己身上找原因了。可就算如此,就要改立世子吗?
“这也就罢了。”南安王又道,“没有孩子还是将来的事,可臣的身体这样,纳儿的身体却比臣的还不堪。这三年一次的巡阅臣实在怕他一次都承受不住。所以在这里,臣就厚着脸皮来求陛下了。”
固安帝沉吟了起来,从他个人的角度来说南安王求的真不算什么,谁当南安王对他都没什么影响,若真是朱抵反而更有利,反正现在的南安王也不是马上就要拉到,看样子身体虽不好,总能再撑个三五年。而若朱抵继承了这王位,现在担任的军职就都要卸下,以后除了宗族里的事情,就只能担一两个虚职了。
所以他并不觉得南安王的这个提议有什么不好。可若从朝中来看,这就是一件大事,一个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又是一场党争!他从小胸怀大志,看历史的时候,总会想若是自己会如何如何。对这党争,实是从心中痛恨的,满朝文武,不说怎么丰盈粮仓,发展经济,却为了一个小小的案子,争的整个国家都不得安宁,实是大明之耻,当朝者之辱。
不过他也知道,这个事情,哪怕他现在是九五之尊也不能一言定夺。这是多少年的习俗,是被人奉承了多少代的礼法,这种东西深入人心,不是能轻易改变的。
他想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还是摇摇头:“王叔,此事,我不能贸然答应。不过不管以后怎么样,却与十三弟现在做这个位置不冲突的,说句实在话,早在大同的时候我就极喜欢十三弟,现在,却是想时时见到他呢。他若还是要回边疆,就算王叔愿意,我也是不愿意的。”
他都这么说了,南安王也不好再说什么。总算他从固安帝的话音中听出,他提的那件事还是有些希望的。想到这里,他在心中叹了口气,若是有可能他也不想走这一步,可现在,又岂是能如他想的了?
“王叔也不必沮丧,这接下来王叔家中不就要办一件喜事吗?”
南安王一怔,固安帝道:“王叔可不要忘了,我看十三弟对高家姑娘是真心仪的,早先在大同的时候还天天说叨呢。十三弟能练出那样的队伍也得高姑娘相助良多,就算是庶女,却也是不可多得的贤内助了。”
安姐经商的事虽是私下做的,却也不是太隐蔽,有心打听的不用多么费劲就能知道是怎么回事。固安帝要用朱抵,这一点当然是早查清楚的了。
南安王一听这话也笑了:“已经在私下做一些准备了,今年也许有点赶,若无意外,明年是要给他们完婚的。”
“这就是了,到时候朕一定凑个热闹。”
南安王知道他是不想再提早先的事了,自然顺着这个话题往下说去。
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安姐并不知道远在千里之外,还有两个位高权重的男人在讨论自己的婚事,她只是很头疼的看着前面的两只鹩哥,心中真想把朱抵扇个一百遍啊一百遍!
“公子说,早先不知道京中的那对鹩哥没带来,否则早就给姑娘送来了。”秦夫人忍着笑意,转述着朱二公子的话,“说姑娘轻易又不能外出,在这宅子里又诸多憋闷,没两只鸟陪着该有多寂寞啊。”
寂寞你个头!
“公子还说,现在他不能来,只有先送这对鸟过来了。不过这对鸟受了些惊吓,口舌已经不怎么灵活了,说不得还要姑娘重新培养。”
培养你个头!
秦夫人把这些话说完,又道:“我看公子真是时时的想着姑娘呢。”
想个头!
安姐在心中把朱二同学圈圈叉叉了一百遍,这才让冰琴把那对鹩哥提下去。她真不是什么爱心人士,在现代的时候,很多小姑娘看到个猫狗就爱的不行,她也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