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悍妒-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补充道:“我们自己城里也应该做好防雨准备。”

    步书同这两日也一直观察天象,盼着有一场大暴雨,也发现辽军营地地势低,“夫人可能确定这一两日就有暴雨。”

    如果是一场阵雨,眨眼雨过天晴,对他们没有什么帮助。

    “我师傅会看天象,可惜我没学到几分,我观察了很久,大致可以确定。”

    步书同顿时心里松快了,不知为何他相信夫人。

    “走吧!我们回去歇息!”

    他离开城墙边,今晚,他能睡几个时辰的好觉。

    一大早,书香洗一盆衣裳,端到院子里,晾晒在竹竿上,抬头看天阴沉沉的,心想,这衣裳怕不能干了,端着空盆子走回屋里。

    魏昭坐在窗边,朝窗外望着,书香进屋说:“外面早起天阴,没太阳,这会快晌午了太阳还没出来。”

    田氏端着一碟子吃食走进来,“夫人,这是厨房刚蒸出来的馍馍,夫人尝尝好吃不?”

    魏昭看碟子里黄橙橙的馍馍,个头不大,均匀。

    招呼书香,“打水我洗手,看着有食欲。”

    书香提着铜壶,一壶温水,预备夫人洗手用的,倒在铜盆里,用手指试了试水温,放在方凳上,端到夫人跟前,魏昭的手伸到水盆里。

    田氏站在一旁,看着清水里纤长细白的双手,羡慕地说;“夫人的手真好看,白生生的,我常听我男人说什么指如削葱根,大概形容夫人这样的手。”

    魏昭想起田氏的男人方怀玉,问;“你住娘家,方怀玉没来接你回婆家吗?”

    “他叫人给我稍信,叫我回婆家,这次我是不回去了。”

    田氏大概也伤透了心。

    魏昭接过书香递过来的巾帛,擦干净手,拿起一个黄橙橙的馍馍,掰了一小块放在嘴里,品了品,“这个玉米面馍馍跟平常吃的味道不一样,里面掺了什么?”

    田氏笑着说;“夫人算说对了,里面是掺了东西,我们厨房磨豆腐剩下的豆腐渣,掺和玉米面蒸出来的,这样节省粮食,夫人吃着味道还行吧?”

    魏昭点点头,“不错,你们厨房也费心了,想出不少主意,大家既能吃好,又节省了粮食。”

    田氏解释道;“夫人命府里以后晌午饭不开了,晚膳一块吃,我先蒸了一锅试试,留待晚膳吃,晚膳再熬点汤。”

    “很好吃,香甜可口。”魏昭把一个馍馍掰着吃了。

    连这个豆腐渣馍馍都吃不上的日子还在后头。

    西面天际涌过厚厚的阴云,层层叠叠,翻卷着,天空阴霾,金橘在院子里喊;“书香姐,掉雨点了,下雨了,你的衣裳赶紧收了。”

    书香跑出去,捡竹竿上的衣裳,大雨点落下来,书香和金橘两个人忙忙收了衣裳,跑进屋里。

    天边雷声滚过,忽然大雨下了起来,像铜钱大的雨点儿狠狠地砸在青石砖地上,发出“啪啪”的响声,雨水就像塌了天似的铺天盖地从天空中倾泻下来,沉闷的雷声震耳欲聋。

    刚过正午,天空却昏黑得像傍晚,好像是天裂开一条口子,滂沱大雨,从天上漫无边际地倾斜而下,耳边只闻滔滔雨声。

    魏昭冲出门,跑到廊芜下,抑制不住兴奋,这场暴雨终于下了,暂时解了寒城的危机。

    屋檐下形成一道雨幕,房顶和地面上腾起如烟水雾,眼前白茫茫的一片。

    暴雨连下了两日,第二日的傍晚,阴霾渐渐散去,天边露出一点亮色来。

    魏昭站在抄手回廊下,看见院子里老丁和常安疏通排水,小院排水系统堵了,院子里积水没到膝盖,老丁说;“亏这院子建时选的地势高,台阶起得高,不然这么大的雨,早灌进屋里了。”

    “这场雨罕见,我在这里住这么多年,也没遇见过这么大的雨,这是老天不公,为咱们寒城人冤。”

    “通了,通了。”

    萱草高兴地喊着。

    后院积水一点点落下去,露出青石砖路面。

    魏昭急于想知道外面的情况,对萱草说;“我们去北城看看。”

    府里前两进院落排水做得很好,没有形成积水,魏昭牵着马走出大门,大门口一片汪洋,魏昭同萱草、常安上马。

    官道上地势低的地方被雨水淹没,一路走,道路两侧民房和店铺泡在水里,由于雨势太大,有的屋顶漏雨,住户和商户忙着往外舀水,满城到处白茫茫一片汪洋。

    水面上漂浮着木板,行人踩着木板走路,水深的地方都有人划船了。

    魏昭三人骑在马上淌水朝北门方向走。

    到北门城墙台阶底下下马,城墙高,没有积水,魏昭走上城头,这两日破例没有厮杀声,下暴雨两军休战。

    站在高高的城墙朝下望去,辽军大营地势低洼,已经泡在水里,辽军抢救帐篷里的东西,辽军忙碌搬家,把营地迁移到地势高的地方。

    魏昭趴在城墙上,低头往城下看,城下护城河,原来已经干涸,现在涨满了水,这对守城的燕军非常有利。

    这场大雨延后了辽军攻城的脚步,辽军十几万人挪营,规模庞大,等水退了后,方能组织进攻,燕军得以修整。

    萱草探头朝下看,“护城河涨水了,这回辽军要过护城河没那么容易了。”

    辽十几万大军即便拿人垫也能过护城河,几倍的兵力,城里缺粮,又遭受水灾,虽然大雨成功阻挡辽军进攻,也给城里百姓带来灾难。

    萱草心思单纯,“夫人,城池守住了,能等到侯爷的军队侯救援。”

    徐曜信使带来书信,命令步将军死守一个月,这个命令也只有步将军和魏昭知道,如果将士们知道,动摇军心徐曜说是一个月,两军对阵,时刻有变,谁能估计得准何时能胜,魏昭没有萱草乐观,“萱草,你去看田华了吗?”

    田华守西门,如果不是这场战争,不久萱草就跟田华成亲了,这场仗打起来,结果不容乐观,萱草和田华这对,也不知未来结果怎样,田华守城,刀剑无眼,战事残酷。

    萱草直起腰,有点害羞,“上次到西城门送饭,奴婢见过他了,他正同辽军打仗,跟我说了两句话,辽军就冲上来了。”

    魏昭看着萱草,这丫头已脱去稚气,长得越发俊俏。

    三人骑马回府,沿途看见官道上的水稍稍消退了,百姓真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徐家别院地势高,没有被雨水淹没,后院疏通后,已经没有积水了,魏昭带着萱草去西侧小花园。

    徐家的老仆两只脚陷在菜园里,魏昭站在青石路上看菜地都被水泡了,老仆弯腰把被雨水泡了的青菜拔下来,说;“这菜地糟蹋了。”

    魏昭看油绿的青菜,“拿到厨房捡好的还能吃。”

    老仆说;“这一打仗,夫人也跟着奴才们吃粗茶淡饭。”

    魏昭眼睛望着菜地旁的水塘,水塘涨水了,雨水快没到暗室的出口了。

    萱阳城

    燕侯府四房里,容氏在房中跟徐玉嫣说话,容氏担心地说:“听说辽东军队包围了寒城,二嫂住在徐家别院,不知现在怎么样了?”

    徐玉嫣坐在炕沿边,手里拿着一个荷包端详,“你放心吧四嫂,二嫂跟我说了,每年这个时候都去西泽州给她舅父贺寿,她不在寒城。”

    容氏松了一口气,“这我就放心了,听说寒城战事吃紧,孤立无援,亏二嫂离开了。”

    “前母亲也惦记二嫂,说去年这个时候二哥同二嫂去西泽州了。”

    两人闲话,容氏道:“过年时,咱们去寒城看二嫂,听说慕容姑娘回老家了,这走了两三个月,不知还回不回来了?”

    “听说蕙姐姐被她族里的人接走的,她自从到我们徐家就没回去过,说回老家住段时日再回来,她如果不回府里岂不是更好,她不搭理四哥,四哥整日像丢了魂似的。”

    “她真能舍得了徐家,她族亲都是远亲,没什么依靠,我倒奇怪慕容姑娘这个姓氏不像我们中原人的姓氏。”

    容氏想起在寒城时,有人喊慕容姑娘,四爷徐询误以为喊慕容蕙,当时痴痴呆呆地站在那里,后来答应的是个胡族姑娘。

    徐玉嫣把荷包交给双喜,双喜才刚绣了一半,“听说蕙姐姐随她母族的姓氏,蕙姐姐母族是胡人,父亲是汉人。”

    容氏方明白,“我说她这个姓氏是鲜卑的姓氏。”

    燕侯府门前,徐询下马,徐询一个贴身小厮正在门里往外张望,看见四爷,急忙跑出来,“四爷,不好了,蕙姑娘老家来人报信,说蕙姑娘不见了,问是不是回咱们徐家了,蕙姑娘咱们也没见到,四爷,蕙姑娘是不是出事了,被人掠走了?”

    徐询吓了一跳,“蕙姑娘不见了?”

    小厮说;“奴才听说蕙姑娘家里亲戚找遍了,也没找到蕙姑娘,这才赶到咱们府上问问,以为蕙姑娘回咱们府上了。”

    徐询着急道;“这怎么可能,蕙姑娘不是做事着三不着两的人,她回萱阳,怎么也要跟她族里亲戚说一声,不能一声不言语就擅自离开了。”

    小厮想想,摸摸后脑勺,“爷说的也是,那现在爷要怎么办?”

    跟随徐询的小厮都知道四爷对慕容姑娘上心,不敢当着四夫人的面说,因此在门口等四爷徐询。

    徐询一听慕容蕙不见了,心里发急,也没想太多,对贴身小厮说;“你叫上府里十几个人,随我一起去找慕容姑娘。”

    小厮道;“爷可知道慕容姑娘老家在哪里?”

    “上留县。”

    小厮一听,为难地说;“四爷,您不能去,寒城哪里正打仗,上留县离战场很近。”

    “少废话,赶紧叫人去即刻就走,耽误救人,我拿你是问。”

    那个小厮刚想进府里叫人,四爷徐询喊住他,“回来。”

    小厮又跑回来,“四爷还有何吩咐?”

    “别叫四夫人知道,瞒着府里人,告诉金管家就说我有事出门一趟,大约七八日能回来。”

    “奴才知道了,四爷。”

    小厮跑进府里叫人。

    暴雨后的寒城,积水清理三四日,官道才恢复畅通无阻,城里百姓刚正常生活,听见攻城的炮声,辽军又开始攻城了。

    步书同巡视西、南、东门后,在北城墙上坐镇指挥,坚守了十几日,士兵死伤了不少,他把剩下的士兵分成两拨人,第一波人弯弓搭箭,辽东军把云梯架在护城河上,铺天盖地的辽东兵经过架在护城河上的云梯上,步书同一声令下,“放箭。”

    城墙上燕军居高临下,箭如雨点一般射向辽军,辽军士兵纷纷落入水中,由于暴雨涨水,护城河水深,不少士兵掉河里淹死了。

    第一排弓箭手撤后,第二排弓箭手上前,乱箭齐发,辽军士兵没等过河,就不少淹死在护城河里。

    剩下少数渡过护城河的士兵,在城下被城上弓箭手射杀。

    辽军大败,张俊在阵前看着,气得七窍生烟,“一个寒城久攻不下,谈何进兵萱阳,夺取北安州。”

    将士回禀;“刺史,黄太守叫刺史撤兵,在中军大帐等刺史。”

    张俊气得高喊一声,“撤兵回营。”

    张俊在中军大帐前下马,弯腰进了大帐,看见黄子襄若无其事地坐在那里拿着一把宝剑,摸着剑锋,张俊气恼地说;“出师不利,天连降暴雨,本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