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这个世界有点乱-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如海要上班,不可能日日盯着他不放,但贾宝玉还来不及松口气,却见贾敏在他跟前坐下,竟是要盯着他做功课的样子。

    给贾宝玉准备的功课,其实并不是林如海拟的题,而是林皓在学堂里老师布置的功课,不算太难,如今用来给贾宝玉作为习作,倒是刚好,最主要的是,贾敏自己就能教他,很不必林如海每日上班回来还得费神。

    贾敏除了每日管家理事的时间让贾宝玉自己做功课,其余时间便都陪着贾宝玉,若他有不懂的地方,则悉心教导。每个时辰让他休息一会,到院子里去走一走看一看,中午可以午睡但不能睡得太长,下午有点心吃,到点吃饭不许他挑食,不可谓不经心。

    可贾宝玉觉得,自己整个人都不自由了,像个犯人一样被看着,做着自己最厌恶的仕途经济文章,身边伺候的丫鬟只每日做好应份的事情,连话都不跟他多说。

    贾宝玉觉得自己比死了还难受。

    他倒是叫袭人回去跟贾母告过状,自己没几日回府的时候也在贾母、王夫人面前哭诉,闹得贾母心疼不已,王夫人对贾敏越发愤恨,但两个人至少还知道贾敏这么做对贾宝玉是好的,换做是她们被贾宝玉一闹脾气一撒娇,估计立时就得缴械投降。

    但即便理智上明白,情感上也依然有些不能接受。

    贾母甚至还把贾敏叫来,说要她给贾宝玉放松一下,别逼得太紧,这贾珠的前车之鉴还在。

    贾敏早就料到会这样,故而也早做好了准备。

    她把贾宝玉每日的作息一五一十地记录下来,还附赠林皓之前尚学堂的作息时间,以此来证明,她对贾宝玉已经算得上是很放松了。

    另外还有大夫的出诊记录——贾宝玉往往以头疼、肚子疼等借口赖床或逃避读书做功课,贾敏也不逼他,但也不惯着他,任由他说休息一日就好,她只顾请了大夫上门给他做检查,检查结果自然是身体健康没什么毛病。

    贾敏也不责骂贾宝玉,就只坐他一旁不错眼珠儿地看着他,直把他看得坐立不安乖乖地去院子里锻炼或是去书桌前做功课。

    另外饮食方面,贾敏也是荤素搭配,贾宝玉挑食她也一样的办法,盯着他不放直到他把不爱吃的东西也吃下去,如果林如海在,那就更简单了,冷冷瞥他一眼,淡淡地吩咐他吃,他就乖乖吃了,至于喝酒什么的他就别想了。

    因此,贾敏在贾母跟前半点不气短,贾宝玉的功课进步了,病都是装的,因为锻炼和饮食均衡的关系,身体也结实了些。

    就是人稍微瘦了些,不过个子长了,开始抽条儿了,其实整个人看起来是精神了的,奈何贾母和王夫人瞧不见这些,只觉得贾宝玉瘦了,是吃苦了。

    贾敏也不在意,她当然可以把贾宝玉喂得痴肥一些,但贾母和王夫人怎么想是她们的事情,她自己做事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既然贾宝玉到了她的手下就得照着她的规矩来,否则且接回去得了。本来她就觉得这养一个贾宝玉,可比她养黛玉和林皓一双儿女还要累得多。

    贾母是心疼贾宝玉,也不是没动过接贾宝玉回来的念头,可她也知道,这次几乎可以算得上是她压着贾敏把贾宝玉接过去教导的,如今要是接了回来,以后再想送过去可就难了。

    思来想去,贾母到底还是没顺了贾宝玉的心把他接回家里。

    而贾宝玉这边儿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那边黛玉一行却已经到了天津。

31。第二十九章() 
古人出行不易,尤其是古代闺阁女子,礼教森严的朝代,有些大家闺秀可能一辈子出门的次数都数得清,最多的就是上香、踏春之类的出行,顶多就是走亲戚——如原作中黛玉从扬州到京城这一路,以游玩为目的的少之又少。om

    这是尉馨芳和林黛玉第一次出远门,不似镇北将军家的女儿穆英河,七岁以前是跟着镇守边疆的父亲住在边塞的,是真正见识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的。

    其他人听她形容塞外的风土人情,心向往之,那种壮阔,不是靠内心臆想能够想象得出来的。

    不过,穆英河却也同样没有见识过江南风光,对那吴侬软语、鱼米水乡也是想象不出是何种模样。

    几个女孩子并几个丫鬟坐在车里,叽叽喳喳地好不热闹。

    她们如今坐的马车,在尉北璀看来,至少外形已经初具汽车的雏形了,弹簧减震,橡胶充气轮胎,宽敞的车厢,玻璃做的车窗,只可惜动力依然还是来自马匹。

    不过自行车倒是已经面世了,这次出行他们就带了十辆出来。

    工部刚把自行车研究制作出来,因为是新奇玩意儿,一时间就在京城的少年们中间风靡起来,没少为学车摔跤。年纪稍长的虽也好奇,但敢于尝试的却少,毕竟摔跤起来太丢人了些。

    少年们却是不怕摔摔打打地,学起来也快。如今这几个,都是会骑车的,新鲜劲儿还没过去,如今就绕着队伍前后左右地驰骋转悠。

    尉北璀倒是淡定,实在是穿越前自行车已经骑到不想骑了,如今看着这些古人们,留着长发,穿着古装,却骑着一辆木头架构为主的自行车嬉笑打闹稀罕得不得了,尉北璀觉得实在是有点儿喜感,对他来说还是骑马来得舒服些。看他们如今像刚放出闸的野马蹦跶得欢实,过两个时辰估计就要骑不动了。

    尉西凌和林皓也是会骑车的,当初为了学骑自行车,林皓摔得身上青紫了几块,只把个贾敏心疼得,他自己却全不在意。

    如今两人仗着年纪小,抢来了一次骑车的机会,便高兴得骑来骑去,时不时还从黛玉她们的马车便骑过,林皓欢叫着:“姐,你看我看我。”

    黛玉从窗口看出去,却见尉西凌和林皓双手脱离了车把手,撒着欢地往前溜去。

    黛玉一阵心惊肉跳,忙冲外喊:“皓儿,你小心些,别摔着了。”这弟弟,实在是太顽皮了。

    尉北璀见怪不怪,话说现代的少年们,骑车时也多是喜欢搞这些“杂耍”的,要是把极限单车运动搞到古代来,还不把这些古人给吓傻了。om

    他们的第一站是天津,天津有本朝最大的船厂和海港,另外一个海港则建在福建。

    大尉很注重发展海运,成规模的海商就有不少,利润十分可观,丝绸、瓷器运出去,宝石黄金赚回来,庞大的税收也让国库富裕了不少。

    另外,如果行商的人能够带回来新的作物、技术或人才,朝廷会给予极大的奖赏。所以,如今番茄、草莓、橡胶等等的,大尉一样不缺。

    海运刚发展起来的时候,沿海一带还常有倭寇侵袭,但朝廷的水师建立起来后,装备了炮火,士兵有火器钢刀,倭寇不过乌合之众,没多久就将沿海倭寇消灭了十之八、九,逼迫剩余的也都只能退回倭国国内,偶尔打个游击战还往往被水师追着屁股打。

    水师还占据了沿海几个小岛驻防,时不时地来次演习,有时候还离倭国沿海十分之近。

    倭国虽有不满,也派人来使,但在强大的国力武力面前,他们也无可奈何。

    而倭寇本就是些打家劫舍、穷凶极恶的家伙,如今在大尉沿海讨不了好,无以为生,又没有正当的生存技能,最终只能朝着自己国家的百姓下手。

    倭国沿海的百姓受其抢掠,倒恨起大尉来,觉得是大尉将这些匪寇给赶到他们倭国去的,不然他们好好儿地抢夺尉国百姓,然后带着抢来的财物回国消费,反倒还能改善他们的生活。

    大尉才不管他们想什么呢,咱们又不是佛祖,还讲究个割肉喂鹰,胆敢来犯?就得揍疼你!

    有一次大尉水师追击一艘倭寇的船只,明明可以在海上就打掉它,偏不,一边追一边放它跑,直把它追到近海,才用炮将其轰沉,火炮的巨响和火光让沿海的倭国人听、看了个真真儿的,几乎没将他们吓破胆去。

    其实大尉皇室的人也不知是什么原因,反正太、祖夫妻对倭国十分厌恶憎恨,完全没有睦邻友好的想法。

    大尉皇室一代代传下来,虽不明白原因,但这不妨碍他们继承这种意志。

    而皇帝的意志自然会影响到下面人的态度,大尉朝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对倭国人没什么好感,哪怕没有见过倭国人的内陆百姓,都知道,倭国人不是好东西,是专好烧杀掠夺的强盗。

    所以大尉虽与倭国相邻,但两国在交流上十分贫乏,便是海商,也大多宁肯往西洋去而不做倭国的生意,其中自然有倭国战乱生意难做的原因在,但更多的还是因为举国上下的态度。

    倭国人眼见着比邻而居的大国国力越来越强,军事能力更是叫他们闻风丧胆,心底自然也是十分忌惮的,他们也想学大尉的先进文化和技术,但大尉人对倭国人十分抵制,别说像前朝一样派人到大尉学习交流,就是普通倭国人来大尉时多问几句有关技术或国情有关的问题都会被人猜疑敌视甚至是驱赶。

    尉北璀自然了解太、祖为什么会敌视甚至是仇视倭国,如今大尉完全有能力压着倭国打,尉北璀自然是暗爽在心。

    如今大尉的国力领先倭国那么多,还对倭国实施技术封锁,不仅自己不教他们先进技术,也不让来自西洋的人才或技术流通到倭国去,而且还派了暗探到倭国,发现倭国国内的人才只要他们有意愿就帮他们引渡到大尉,改头换面成为大尉人,为大尉的发展做贡献。

    如今倭国国内战乱频频,相反大尉朝则是国强民富生活安定,绝大多数的倭国人才是很愿意举家移居大尉朝的,有那十分爱国的不愿出走,大尉也不强求,身在尉国心在倭什么的,咱不稀罕。

    不过这样的爱国人士,在倭国国内却往往不受重视,甚至常在各种意外中不幸离世,这其中到底有没有大尉暗探的功劳,尉北璀表示,这一点都不重要。

    尉北璀完全能够预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之后,两国之间的国力、军力和科技的差距会有多么大,绝对天壤之别,小小岛国绝不敢起心思来犯,若真脑袋秀逗敢来,就打它个屁滚尿流。

    想想就觉得爽!

    不过这点来自后世中国人的情怀,这个时代的人不懂。他们有着身为上国的骄傲,并不把那一个落后的蛮夷岛国放在眼里,前朝时的文人甚至还觉得有教化他们的责任,便是如今某些迂腐文人还觉得大尉这般做法实属敝帚自珍,很没有上国的泱泱气度。

    不过这种人不多也无法身居要职,不过发点酸腐言论罢了。他们该庆幸大尉不兴文字狱,否则有他们受的。

    扫除倭寇之后,却也并不是高枕无忧了,毕竟海上的恶劣天气和海况还是会对船队造成极大的危害,这一点即便在几百年后的现代都没有办法完全杜绝。

    不过大尉的造船技术毫无疑问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且每次海商船队都是好多艘一起出航,随行总有水师战舰护送,早已不成气候的倭寇是不敢对船队下手的,而西洋各国沿海猖獗的海盗,一旦遇上大尉船队,往往是讨不了什么便宜去。

    不知不觉间,大尉已经隐隐成就了海上霸主的地位,西洋各国的百姓提起那个神秘的东方大国,都是十分向往,甚至有人认为那是一个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