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范蠡苦苦劝谏:“上天要求我们盈满而不过分,气盛而不骄傲,辛劳而不自夸有功。”
但是这顿唠叨,哪能制止得了头脑发热的勾践。
于是,夫椒一战,越军大败,勾践领着五千兵马被围困在会稽山上。
这个时候,范蠡给勾践指了两条路:要么领着五千兵马负隅顽抗直至灰飞烟灭,要么放下架子委屈求和,哪怕是屈身为奴。
勾践选择了后者。只要活着,一切都还有机会。
勾践和妻子到吴国当奴仆时,本想带上文种,可是这时范蠡却抢着同行,不是做作,不是谄媚,而是现实的需求。
他说:“四封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种也。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种亦不如蠡也。”
前路屈辱的沉重与漫长,是他没有预料到的,但是面对这种屈辱的坚忍,却是他提前准备好的。
范蠡,熬不过去就是永久的沉沦,熬过去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年轻时看远,是料知理想的背后必然是泥泞,是身赴泥泞之中时又能谋划着理想。
在逆境中,有的人昂首挺胸直面挑战,有的人则把头低到了尘埃里。
但在能力不够时,昂首的只会碰得头破血流,而低头的反而很好地保护了自己。
范蠡陪着勾践,这一低头,就到了人生的不惑之年。
无论是归国前还是归国后,范蠡都在手把手地在教勾践如何去装孙子。
同样不论是归国前还是归国后,范蠡都一直在为越国做迎头反击的准备。
用奇珍异宝和美人西施渐渐腐化夫差,同时积极发展农桑,整顿军备。
在国内建一精悍小城,在吴越边境建一破败大城,小城用以练兵,大城用以迷惑吴国。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中年时看透,看透的应该是时机。
终于,时机来了。
公元前482年,在吴国北上与齐晋争霸被打得七零八落后,越国的朝堂正在交头接耳地商量着一件大事。
此时,22年坚忍背后的千言万语只汇成了一句话:“干他丫的!”
三千越甲势同群虎下山,奔流而下,吴国王畿在顷刻间土崩瓦解。
吴王夫差一如当年的越王勾践,乞求和谈。
愿效法当年勾践,入越为奴,只求保得宗庙周全。
而此时勾践也一如当年夫差动了恻隐之心。
范蠡见状上前对勾践一番耳语:大王难道想让这世上再出现第二个勾践?
勾践细思后,一阵后怕,收起了对吴王的悲悯。
中年时看透,看透的是时势,在成与败之间一击即中,出手果断,态度坚决,不给自己后悔的机会。
公元前473年,太湖之畔灯火璀璨,酒香肉香四溢,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
越王勾践在这里大摆庆功宴,当提到首功当属范蠡时,却发现这第一功臣竟不在场,人们四处寻找却始终毫无踪影。
太湖湖心,一叶扁舟在夜色中缓缓摇曳。舟中载有两个人,一个是范蠡,另一个是西施。
在范蠡背后的烟火中,是他花了大半生建立起的不世功业。而他身旁的,是这一生最挚爱的女人。
伴着远方若隐若现的歌舞声,二人悠扬远去,消失于昏暗而又微茫的沧波之中。
这世上再也没有范蠡这个人了。
范蠡走的时候,给朋友文种留了一封信: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读完信后,文种惶惶不可终日,他称病不上朝,可最终还是因谗言被越王赏赐了一把宝剑。他用这把剑自杀了,与当年伍子胥的结局如出一辙。
历史总在用相似的故事告诉我们,这世上最难读懂的是人心,可偏偏这世上最需要读懂的也是人心。
人到中年,便要看透人心的变化,可借势扶摇而上,亦可避锋明哲保身,在这一进一退中把握人生的张力与尺度。
多少年后,在宋国陶丘出现了一位叫鸱夷子皮的六旬老人。
人们只知道他从太湖方向而来,以及他有一位美貌的妻子。
鸱夷子皮是一个狂人,他有着满腹经纶,想想人生已经进入了下半场,得找个有意义的事打发打发无聊的日子。
那就先定个小目标,先挣他个一亿玩玩吧。
凭借着宋国通彻东西南北的地理优势,以及一系列令人称奇的商业操作,鸱夷子皮的这个小目标很快就实现了,他也自称为“陶朱公”。
挣的钱是十辈子也花不完的,可是生活又变得无趣了。
那就把钱全部裸捐出去,从头再玩一次吧。
如此反复,三成巨富,三散家财。
年老时看淡,万丈豪情早已逝去,功名利禄也如过眼云烟,这世上可以用物质衡量的东西,都成了身外之物。
而有些无形的东西才是真正值得珍视的,或关于善良,或关于真情。
西湖之畔,碧水如画,湖中心的小舟如一朵闲云般随着轻微的风波悠哉徘徊。
一位耄耋老人坐在舟上吹出清悠笛声,身旁依靠的是他两鬓斑白的老伴。
辗转一生,老人的心如这西湖水般澄澈。
辗转一生,一湖,一舟,二人,而已。
。。。。。。。。。。。
赫连泽说了这么多,以为自己和简乔这样一别以后不会在相见,只是没有想到以后自己的人生会和简乔分不开。。。。。。。。
简乔觉得要是这些话罗先生和自己讲那是可以接受的,这个赫连泽这样说,虽然赫连泽说的很是有道理,但是简乔还是觉得赫连泽的生活真的很无趣,还有赫连泽在没有见到自己的时候就没有吃过我们国家的美食,民以食为天,赫连泽既然没有吃过,在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只能吃药也不迟好吃的,真是不能理解。。。。。。。。
简乔觉得赫连泽这个谪仙的外表下是一个很是没有趣味的人生,简乔觉得自己作为一个比赫连泽大很多的人应该帮助赫连泽,跟何况赫连泽一直在帮互助自己修炼,要是没有赫连泽自己可能要很久才能找到修炼技巧,这之中不知道会有多少时间被自己浪费诶。。。。。。。。。
简乔觉得自己这个比赫连泽多活了一辈子的人要好好开解赫连泽。。。。。。。。
所以简乔很是认真的给赫连泽道谢:“谢谢你啊赫连泽!不过我觉得人生还是有趣些更好:
作家贾平凹说:“人可以无知,但不可以无趣。”
人这一生,最要紧的,是活得有趣。
若是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将生活过得如荒漠一般了无生趣,还有什么意思?
有趣的人,即使眼前满是苟且,依然能拨开迷雾,找到诗和远方;
无论遭遇多少坎坷磨难,依然能高唱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行至暮年,依然会笑呵呵地说:“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一定很可爱。”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有趣,让苦闷的日子笑出声。“我看到一个无趣的世界,但是有趣在混沌中存在,我要做的就是把它讲出来。”
简乔讲起罗先生给自己讲的故事:
有一个叫王小波的人,王小波16岁那年,王小波去云南插队,那时王小波已长到一米八四,大高个子撅在水田里,像半截黑柱子,还得插一整天的秧,腰都累断了,王小波却说:“后腰像是给猪八戒筑了两耙。”苦不堪言的事情,瞬间变得妙趣横生。
有一段时间,王小波每天都得用独轮车,推几百斤重的猪粪上山。他以为难不倒他,没想到才干了三天,累得胆汁差点吐出来。
尽管如此,他仍不忘调侃:“还好那些猪没有思想,不如它们看到人们不遗余力地要把它们的粪便推上山,肯定要笑死。”
苦闷的生活,刹时变得趣味盎然。
王小波也喂过猪,其中有一只猪自由不羁,喜欢到处乱逛,吃饱了就跳到房顶晒太阳,还会学汽车响、拖拉机响,人们捉不住它,对它又气又恼。
王小波却十分喜欢这只特立独行的猪,还尊敬地称它为“猪兄”。
他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里写道:“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一个有趣的人,外界环境再糟糕,也绝不会一味抱怨,苟且地活着。
无论何时何地,他都能把干瘪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再苦闷的日子里,也能笑出声来。
有趣,让枯燥的生活开出花。
许多人觉得,婚姻是一座围城,冲进去了,就被一地鸡毛包围。
而有趣的人,即便身陷柴米油盐,也能将日子过得熠熠生辉。
钱钟书和杨绛婚后,有一段经济困顿的时期,“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杨绛包揽所有家务,劈柴生火做饭,经常被煤烟熏成黑脸,杨绛却笑着说自己是“灶下婢”。
趁杨绛午睡,钱钟书拿毛笔在脸上画胡子,没想到杨绛的脸比宣纸还吃墨,反复清洗,脸上还是有淡淡的墨痕,两人逗得哈哈大笑。
钱钟书的小猫和邻居林徽因的大猫常常打架,小猫打不过大猫。
不管多冷的天,钱钟书一听到小猫喵喵叫,就立马从热被窝里跳起,拿着竹竿冲出来保护自己的猫,林徽因的大猫常常被打得落荒而逃。
杨绛怎么劝都劝不住。
有趣的灵魂,能把一地鸡毛的琐碎化为云淡风轻的谈笑,让枯燥的生活开出花来,将每一个平平淡淡的日子过得熠熠生辉。
生活有了有趣的底色,无论遭遇什么都不会慌张。
活得有趣,才是人生的意义。
蔡澜,人称“中国第一食神”,金庸也感叹:“论风流多艺,我不如蔡澜,他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
一次,蔡澜夜间坐飞机,万里高空上,飞机突遇气流颠簸不停,身边一个老外紧紧抓住座位,蔡澜却悠然自得地喝着红酒。
飞机稳定后,老外很好奇地问蔡澜:“嘿,老头儿,难道你死过吗?”
蔡澜说:“我活过。”
蔡澜一生,就是去吃,去喝,去玩,去乐,有趣地活着。
蔡澜曾豁达地写道:“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之路,既然早就知道,为什么不去玩?活得不快乐,再长寿又怎么样?今天比昨天活得更加快乐,这才是人生的意义。”
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中杜撰了一道“二十四桥明月夜”,蔡澜嘴馋不已,和几个香港名厨反复琢磨,将整只金华火腿锯开,用电钻挖二十四个洞,用雪糕器舀出圆形的豆腐塞入洞中,猛火蒸八个小时,果然做出了金庸笔下令洪七公食指大动的“二十四桥明月夜”。尝一口,豆腐皆入味,蔡澜大呼过瘾。
每到一地,蔡澜必定提着菜篮悠闲地逛菜市场,看着丰盛新鲜的瓜果蔬菜朝自己微笑,心满意足地提一满篮回家,变成一顿美味佳肴。
当一个人每天兴致勃勃地参与柴米油盐的生活,对世间万物、人生百态充满好奇,不因年岁增长而丧失玩心,这样的人,谁能说无趣呢?
“生活得最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