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嫡次子-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靖懿这一觉并没有睡很久,事先就嘱咐好了宫人,一个时辰以后便喊她起来,所以靖懿休息好了过来的时候,太后还睡着呢,虽然知道是因为吃的药里有使人困倦的效果,但总这么睡着,实在是让人心里发慌。

    “你也去休息会儿吧,母后这边交给我。”估摸着时间,皇上也应该快过来了,毕竟昨天说了傍晚要过来陪着母后,她自己在这边儿陪着母后,也算是给昨天的迟到做一回补救,得让皇上知道,着急担心母后的可不止靖嘉一个人,真正亲力亲为伺候母后的还是她。

    靖嘉脑子里可没这么多弯弯绕,只不过按照前几次的规律,再有半个小时,母后就该睡醒了,“我还不是很累,等用过晚膳以后再说吧,母后应该就快醒过来了。”

    “也行,你什么时候累的话,什么时候就去休息,反正这边有我盯着呢。”靖懿语气颇为慈爱的道,心里却觉得皇妹也不是真那么单纯,起码在争宠这方面颇有一套。

第135章(二更)() 
太后每日昏昏沉沉;睡着的时间比清醒的时间要多得多;但是谁也不能让太医去改药方;毕竟太后咳嗽起来遭罪的时候是真遭罪。

    建业帝、靖懿和靖嘉三个人轮番给太后侍疾;甚至咳的比较严重的时候;晚上都会有人留下;就睡在里间的榻上;一有动静就能听见。

    当然有时间也有精力的就只有靖嘉自己,建业帝是实在拿不出时间来,靖懿守过一次;但实在是熬不住,母后一咳嗽,她就得起来;再睡着就比较困难了。

    所以现在靖嘉基本上都是晚上陪着;白天再去补觉,身体这几年养的好;都是能完全撑得住;再加上方之平隔三差五的就过来;她也倒不用忧心府里;只专心顾着母后这边儿就成。

    比起靖嘉来;靖懿更像是操劳更多的那个人,哪怕晚上没耽误休息;白天也时常是哈欠连天,气色也看上去不怎么好。

    建业帝的情况也没好到哪里去;头上为数不多的黑发最近也有不少变白了;脸上的褶子可以跟六十多岁的人相比了。

    不过谁都没有埋怨,如果母后能一直活着,哪怕就像现在这样也是值得的。

    两位长公主给太后侍疾,建业帝也频频过去,再加上那些太医,没几天的时间京城里的人差不多就都知道了,若不是建业帝不允许其他人打扰太后养病,慈宁宫怕是早就人满为患了。

    自从太后病了以后,建业帝也没心情给两个儿子赏赐东西了,爱怎么着怎么着吧,反正不管怎么样,他们都能活着,至于以后活的不好,也只能怪他们现在蹦哒的太厉害了。

    不过大皇子和二皇子以及跟在他们身后的那些人,并没有因此而消停下来,太后病重,皇上跟着伤心操劳,整个人都有点消沉,甚至比之前衰老了很多,先帝当年走的时候也没到六十岁呢,甚至模样看上去要比如今的建业帝要年轻,毕竟前者比后者更安逸更会享受。

    看建业帝现在的样子,再过几年,可能大齐朝就要换主人了,现在不争,还要等到什么时候才争。

    太医开的药方,虽然从一开始就表明了是‘治标不治本’,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太后居然只撑了一个月,在接连三、四天咳血之后,突然喘不上气来,不到半刻钟的时间,人就已经憋死了。

    三、四个太医围在一旁,又是把脉,又是扎针,却什么用都没有。

    不知道是天意,还是巧合,兄妹三个人刚好都在这儿,甚至刚刚还和太后讨论晚膳用什么,没一会儿的功夫,人就没了,甚至连遗言都没来得及说几句。

    乌泱泱跪倒了一片人,打头的建业帝手上已满是青筋,脸上没有眼泪,眼眶却是红的,脸僵的像是做不出表情来的木头人。

    跪在建业帝身后的靖懿和靖嘉则是满脸的眼泪,甚至鼻涕,靖嘉的垂在身侧的手紧紧窝着,指甲陷进肉里,但掌心的疼痛并不能让人清醒,反倒是还有一种浑浑噩噩的感觉,仿佛是在梦里,又仿佛她自己的灵魂已经脱离肉体,大脑已经不受控制,像是被人放进去一大把的泥沙,严严实实堵塞住每一个通路,下一刻,就要炸开。

    这不是靖嘉参加过的第一场丧礼,但却是最让人痛彻心扉的一场,眼睛到最后干涩到哭不出来,站起来的时候,头是眩晕的,整个人都是恍恍惚惚的,她自己都觉得自己下一刻就要倒在地上,但是很神奇的她并没有倒下,而是一直撑到了母后的丧礼结束,然后就病倒了。

    除了第一天,整场丧礼,建业帝都没有掉一滴眼泪,虽然面上阴沉沉的,但处事的手段却比平时还柔和了几分,再配上他那副越发瘦弱的身子骨,如果他不是个帝王的话,这副脆弱的样子怕是会惹得不少人同情,可惜作为帝王,众人只会惧怕,仅有的一点可怜和心疼也会掩藏住,不图这时候在皇上身边刷什么好感度,只要不把丧母之痛发泄在他们身上就够了。

    太后去世后的头一个月,朝堂上难得的平静,大皇子和二皇子两边的人也都谨慎小心了不少,在下面撕的再厉害都行,但是在皇上面前却是大气都不敢出。

    比起当年先帝驾崩的时候,如今的建业帝才是真伤心,而且当年给先帝守孝的时候是以日代月,二十七个月的孝期压缩成了二十七天,但是如今建业帝给太后守孝却是实打实的,宣布要守够三年不说,饮食和衣着也多有注意,不吃荤腥,不穿颜色眼里的衣服,后宫的一位颇为受宠的贵嫔甚至因为穿了一件桃红色的宫装就被贬成才人。

    在给太后守孝的事情上,皇上对自己的小老婆都这么狠,其他人自然也不敢造次。

    原来觉得皇家少有重情的人,但是这会儿方之平也不得不承认他之前的想法太过狭隘了,建业帝要为太后守足二十七个月的孝,而且是严格的按照规矩来,靖嘉也是如此,刚刚大病了一场的人,连个鸡蛋都不肯吃,更别提肉类了。

    但是本来就瘦了不少,再不吃点荤腥补补,方之平真怕她没多久还会再生病,但也不能硬逼着守孝之人吃荤,没法子,只能让厨房做菜的时候多放荤油,酱里边放些碎肉丁,再将豆干切成丁,混到一起,也分出来哪个是哪个了,吃面的时候拌上点,也算是稍微补充点营养。

第136章(一更)() 
不过好在靖嘉虽然在守孝上对自己要求严格;但是却不会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景文和两个孩子;一来是这二十七个月的确遭罪;二来景文每天都需要去办差事;长乐和长安又都还在长身体的时候;不能和她一样不吃荤腥;不然身体也扛不住。

    太后走的头几个月;不管是建业帝,还是靖懿和靖嘉,都肉眼可见的消瘦了;特别是建业帝,靖嘉这边儿有方之平想尽办法的给她补充营养,靖懿也不是会为难自己的主儿;时常避开人用点儿荤腥。

    但是建业帝的确是没打算在守孝这件事情上偷工减料;他身边的皇后、妃嫔、儿子、女儿,还有伺候他日常起居的宫女、太监们;又谁都没有胆子阳奉阴违;所以建业帝一发话要吃素;那御膳房呈上来了都是清一色的素宴;连炒菜用的油都是花生或油菜籽炸出来的油;没有半点荤油。

    吃不着荤腥,心里头又难受;建业帝不瘦下来才怪呢。

    皇上的情况大家都看在眼里,哪怕有早年的威慑力;但是该蠢蠢欲动的还是蠢蠢欲动;上了年纪的人可经不住这么消耗,可能太后的孝期还没过去呢,皇上自己就撑不住了,而明显年长又有优势的大皇子和二皇子极有可能这几年就上位。

    所以哪怕大皇子和二皇子这时候不想惹怒父皇,想要老老实实呆着,也由不得他们了,不断有朝臣找门路投到他们这边来,哪怕正三品往上的官员一个都没有,他们也不能把人轰出去,谁知道这些人轰走了之后会不会投到对方那边去呢,所以有人来就得收着,能有门路找到他们的,官职也不会低到哪里去,手里头的人脉也不错,不收的话也实在是可惜了。

    建业帝虽然这段时间都情绪不高,但是意志却没有消沉,对朝政的掌控力度还是一如既往的强硬,所以两个儿子那边发生的事儿他一清二楚,母后走了还不到半年,这两个逆子就上蹿下跳的蹦哒,不就是觉得他这把老骨头也快随母后而去了,既没有孝心,又没有脑子!

    冷眼旁观这一群不知死活的人做最后的狂欢,建业帝对于两个儿子仅有的那点儿疼惜也算是彻底磨光了,不过他们倒是提醒了他,可能真的活不了几年的情况下,他得为下一任皇帝铺平道路才是,不能跟先帝一样,留下一个烂摊子给后人。

    先是请太医给自己瞧了瞧,不吃荤腥的情况下给自己调理调理,反正宫里多的是奇珍异宝,人参、灵芝、鹿茸这一类的大补之物就没缺过,他得多撑几年,把老五培养出来才行。

    调养身体的同时,建业帝也开始慢慢收拾投靠到大皇子和二皇子身边的人,有心想找的话,没有哪个官员是彻底干净的,没有能力又蹦哒的厉害的直接免官,甚至抄家流放,有能力的派出去外任,磨练上几年,到时候再让新帝把他们调回来。

    很快,大皇子和二皇子就成了光杆儿司令,哪怕从头到尾,建业帝都没有对这两位皇子直接动手,但是他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不傻的人都看得出来,大皇子和二皇子都不是皇上认可的太子人选,朝臣们自然也不会再跟着蹦哒,不然轻则外任,重则免官、抄家、流放,皇上的雷霆手段他们可是见识过了。

    所以哪怕大皇子和二皇子还在朝堂上站着,也基本上形同虚设了,想蹦哒但是没人理,又怕再招了父皇的厌,整个人苦得跟泡在黄连水里一样,多年积累下的人脉被父皇挥挥手就打散了,甚至这些人连父皇的根基都碰触不到,朝堂该怎么运行的还怎么运行,一点儿都不受影响。

    大皇子和二皇子算是折了,朝臣的目光不免投向剩下的四位皇子,三皇子最为年长,入朝也有四年多了,只不过实在没什么存在感,看不出有什么才能来,皇上待他也是一般,四皇子参政还不到一年,更是看不出什么来了,也没听说皇上对他有什么特别的优待,剩下的五皇子和六皇子都还年幼,至今都在宫里头读书呢,可能性比较小。

    有大皇子和二皇子的前车之鉴,朝臣们谁也不敢笃信皇上认定的太子会是这四位皇子中的哪一位,既怕押错牌,又怕碍了皇上的眼被处置,所以一时之间,朝堂上倒是平静下来了。

    不过也没有平静太久,太后的周年刚过,建业帝就扔下一个大雷,要册立年仅十二岁的五皇子为太子。

    虽然建业帝当年被立为太子的时候比这还要小,但建业帝毕竟是嫡子出身,立他为太子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是五皇子非嫡非长,如今又只有十二岁,能力、才干都还没有表现出来,在建业帝不缺儿子的情况下,着实难以服众。

    所以朝臣们全都恳请皇上再三斟酌,其中也包括五皇子的外家和他的几位师父,毕竟别人跪下了他们不能站着。

    朝堂基本上就是建业帝的一言堂,但凡是他决定了的事情,谁也拦不住,更何况是太子之位,膝下的六个皇子,头两个已经被削成了光杆儿司令,中间两个存在感不高,也没多少势力,两个幼子更谈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