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是吃撑着了,方之平和靖嘉心里头闷笑,面上却假装什么都没听见的样子,五十岁的人了,还能吃撑着,也是没谁了。
方道如瞬间脸颊发热,这人就不知道在小辈面前给他留点面子,好歹也做了几十年的夫妻,当年恩爱的时候,他身上的衣袍都是宋氏亲手做的,这会儿感情淡了,中午刚挤兑了他,晚上又一点儿面子都不给他留。
长乐才四岁多,对很多话都是半知半解,不过吃撑了要喝消食茶这事儿她还是知道的,上次她吃桂花糕吃多了,肚子胀胀的不舒服,就喝了好几杯消食茶,还被爹和娘说了一顿。
想到肚子胀的感觉,长乐放下手里特制的小筷子,从座位上跳下来跑到祖父身边,带着肉窝窝的小手轻轻拍了拍祖父放在膝盖上的大手,“祖父别担心,喝了酸酸的茶以后,肚子就不胀了。”
方道如:
“好孩子,快坐回去吃饭,祖父他知道要喝消食茶。”宋氏笑眯眯的道,这把年纪了还让人家孩子担心。
方道如怎么都觉得那是嘲笑,面子上搁不住了,但长公主在这儿,他又不能像中午一样扬长而去,只能又恼怒又委屈的瞪了宋氏一眼,还不如长乐呢,起码小家伙是担心他,不像宋氏,就知道看他笑话。
宋氏全然不在意,脸上始终挂着笑容,连胃口都比平时好了些。
方之平只当自己没看见爹娘之间的这些互动,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跟他小时候比起来,两个人的关系简直是掉了个个儿。
靖嘉就更不掺和这些事儿了,她心里偏着婆婆,而这两个人明显是婆婆占上风,她还凑什么热闹呀。
方道如就寝前到底是喝了一杯消食茶,尽管他一感觉得肚子撑,就已经放下筷子了,根本就没多吃多少,但笑话都让人瞧了,不喝这茶岂不是亏了。
****
这边刚把误会解开,老爷子就带着行李和下人去了之平那儿,方之铭要是不后悔那才怪了,早知道他就不应该没弄清楚就跟他爹吵,也不该去找之平过来。
这下好了,他和之平的态度一对比,他爹肯定觉得他这个长子不贴心,顺手给之平那边漏点儿东西,将来分家产的时候他就少分一份,之平身为驸马可能不在乎这些东西,但是他没法不在乎呀。
不过就他爹那个脾气,多过去看看他可以,但要是硬想把他请回来,肯定得谈崩了,好在再过两个月就要过年了,他爹还不至于连过年都不回侯府,到时候去请人回来呀,肯定一请一个准,现在府里最重要的是还是长生读书的事儿,离院试越来越近了,得抓紧点才行。
方之铭想做某件事儿的时候,还是很用心的,一边督促着儿子读书,一边隔三差五的到状元府来给老爷子请安,以前在侯府的时候都没这么积极过。
长生这边儿也算是渐入佳境,平时自己在院子里不出来,旁人也不会去打扰他,遇到问题不会了就请教夫子,夫子讲不明白再请教二叔,憋着一口气想要把秀才的功名考下来。
****
“你和长公主年纪都不小了,虽然成婚晚,又守了好几年的孝,但没有儿子实在是说不过去,咱们家虽然不比皇家,但也不是没有基业也要继承,更何况你不能连个后人都不留下呀,老了的时候谁给你养老。”方道如絮絮叨叨的道,把这里边的要害还给儿子讲清楚。
“爹,现在是我在给你养老,还是我大哥在给你养老,还是那几个庶弟在给你养老?都不是,甚至你还养着我们呢,可见在养老这方面,儿子也没多大用处。”方之平淡淡的反驳道,若是不幸摊上败家子,一辈子的基业可能都给霍霍了。
方道如本来以为之平的想法跟他差不多,但是如今听这话的意思,好像跟他想的不太一样,什么叫‘儿子也没多大用处’,没多大用处的话,干嘛人人都要留后呢。
“你不留下个儿子,家里的产业交给谁,都给长乐和长安当嫁妆吗?再说她们嫁出去了,得有兄弟给他们撑腰才是呀!”方道如瞪着眼睛道,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这点儿道理都想不明白。
“长乐和长安也是我的孩子,我把东西留给她们不是应该的吗,再说了我和靖嘉活的久一点,用不着旁人,我们俩就能给孩子撑腰,如果活不了那么久的话,去之前也肯定给她们留下依仗。”方之平慢慢道,这些事儿他早就考虑过了,只要有心安排,长乐和长安就不会孤苦无依。
“想的倒是好,但是你想过没有,百年之后谁给你们烧纸,你这一脉的香火可都断了!”方道如撇嘴道,虽然人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但旁人会觉得可怜呀。
“女儿身上一样有我的血脉,有她们在,香火就没算断,再说等她们大了以后,若是愿意的话,招女婿上门入赘也是可以的。”这样的话,他还省得担心女儿在婆家受欺负了呢。
第125章(一更)()
方道如一开始觉得儿子的想法荒谬;但这会儿居然有点被说服了;招个上门女婿;有了孩子以后一样姓方;香火就能流传下去;跟儿子也没有多少差别了;只不过儿子能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女儿就不行了,她们连是参政的资格都没有,而招上来的上门女婿不说才情、能力;先是名声上就不好听,在仕途上比常人要更艰难些。
“这是你的想法,还是长公主的想法?”看样子这事儿考虑了已经不是一时半会儿了;他很难想想儿子是怎么妥协的;毕竟这可是传宗接代的大事。
“原本这是儿子自己的想法,现在是我和靖嘉两个人的想法;与其冒着生命危险去生一个性别不确定的孩子;还不如好好抚养膝下的这两个女儿。”方之平很是平静的解释道;靖嘉这两胎生的实在是太艰难了;遭了多少罪暂且就不说了;在古代这种医疗水平下,都要有个意外;抢救都来不及。
“你娘知道吗?”那女人如今腰杆可是硬起来了,之平又是她一手带大的;她不可能没反应。
方之平缓缓点了点头;“知道,我跟娘说过了。”长安刚满月那会儿他就找他娘聊过了,这事儿他娘之前就有心理准备,虽然态度说不上赞同,但是也没有反对,只说这是小两口自己的事儿,下了决心以后就不要后悔,也不要等老了的时候,看人家膝下儿女双全,再因此互相埋怨。
方道如瞪眼睛,得,宋氏一个妇道人家都能想得开,他有什么想不开的。
“既然你们都想清楚了,那我也就不劝了,但有一点我得提醒你,以后少不了会有闲言碎语,不管是对你,对长公主,甚至是对长乐和长安都不好,你好好想想吧。”
他虽然向来不喜欢处理人际关系,但也知道‘流言猛于虎’,更何况之平身为朝廷命官,再是清心寡欲,也不能不跟人家打交道,少不了要听些闲话。
方之平松了一口气,本来以为要费好大唇舌,但没想到他爹这一关也这么容易过,其实这事儿旁人都好说,太后、皇上肯定不会管,他爹娘若是也不管的话,其他人就更管不着了,说闲话的肯定有,但也就是不疼不痒的过去了,谁也不可能当面说这个。
再说了,就算没有这事儿,他和靖嘉也没少被人说闲话,一个被说惧妻,一个被说母老虎,总是会有那么一些人瞧人家不顺眼,暗地里嘴碎,但若是当事人不在意的话,这些闲言碎语其实也就没多大的威力了。
那些因为‘无后’整日愁眉苦脸甚至抬不起头来的人,大部分还是因为他们自己的观念就是必须得有个儿子,没有儿子就比旁人短一截。
****
翻过了年,方之平和靖嘉虽然还没过生日呢,但在旁人眼中都已经是三十岁的人了,在平均寿命不高的古代,相当于半辈子已经过去了,而大部分人在这个年龄不说已经是爷爷奶奶的话,起码也已经是人家的公公婆婆了。
但是方之平和靖嘉虽然已经有了两个孩子,但却都不是儿子,自然就成为众人的‘催生对象’。
“好好养养身体,今年争取生个胖小子。”
“妇人生产一般第一胎艰难,但往后就好了,趁着年龄还不是特别大,赶紧再生一个。”
“可得管住下边的人,未婚配的丫头可有不少想攀高枝儿的,千万不能疏忽了,该发卖的发卖,真要是成了事儿,断子汤可是万万少不得。”
宗室里多的是长辈,哪怕家里连个爵位都没有,那也是有血缘的亲戚,又年长那么多,你一句我一句的劝起来,甭管是不是出于好心,靖嘉总不好驳人家的面子,但的确是不爱听她们说这些话。
“行了,都别跟她说这个了,年纪还小呢,不操心这个。”太后笑眯眯的道,说完还让人把自己桌上的两盘柑橘给小女儿拿过去。
几个宗妇先是一愣,什么叫‘年龄还小’,三十岁了还算小的话,那得多大年龄才算大,但睁眼说瞎话的是太后,人家明显是护着长公主,她们唠叨几句都不成,便都识相的岔开话题,左右长公主也不是她们的儿媳孙媳,管这么多干嘛。
京城里头排的上号的宗妇都在这儿,哪一个都不是傻白甜,瞧靖嘉长公主和太后的态度,就差不多知道她们的打算了,靖嘉长公主这一两年内应该不会再生了,而太后明显是维护的,唠叨几句都不让。
好吧,终于又见识了一番靖嘉长公主作为幺女有多受宠,以后在外边说话肯定要掂量掂量了,别被传到太后耳朵里去。
宗妇圈和命妇圈有一部分是重叠的,而且互有来往,宗妇这边得到的消息,很快命妇那边儿也就知道了,这也就相当于京城的贵妇圈差不多都清楚了,当然家族已经没落的,或者丈夫品阶不够高的妇人就无从得知了。
太后的影响力还不仅止于此,自从宗妇们从慈宁宫回去以后,方之平的耳根子也慢慢清静了很多。
不过很快方之平就没有精力注意这个了,三年的任期已经到了,他的职位并没有变动,还是兵部左侍郎,但是除了这个以外又多了一项差事——教导五皇子,也就是说他要成为五皇子的夫子之一了。
虽然百般不情愿,但皇上既然下了旨,他就只有高高兴兴接下来的份,这会儿只能庆幸五皇子只有八岁,离入朝还早,现在朝堂上大皇子和二皇子争的厉害,三皇子虽然也已经上朝听政,但存在感不高,连皇上安排他去待的部门都是六部中比较清闲的工部。
第126章(二更)()
方之平仅仅是五皇子数位夫子中的一位;特殊的地方在于他比较年轻而且跟其他人比起来资历尚浅;不过官位却不是其中最低的;皇上不会让内阁的大臣和六部的尚书这样位高权重得大臣去教导皇子;所以能成为诸位皇子的夫子;才识和能力要有;资历要有;官职却不能过高。
方之平完全猜不透皇上为什么让他教导五皇子,兵部大半的差事都要经他的手,所以他现在虽然是左侍郎;但却已经做了很多尚书该做的事儿,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严泽良是在把他当下一任兵部尚书培养,按理来说不应该被选去教导皇子才对。
好在方之平也不爱为难自己;想不通就不想了;反正他已经早早的认清了现实,依他的智商和情商;踏踏实实过他的小日子就是了;想要呼风唤雨或者运筹帷幄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