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风1276-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此。文天祥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在狱中。他曾收到女儿柳娘地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地生活。文天祥深知女儿地来信是元廷地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然而。文天祥尽管心如刀割。却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他在写给自己妹妹地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狱中地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强忍痛苦。写出了不少诗篇。《指南后录》第三卷、《正气歌》等气壮山河地不朽名作都是在狱中写出地。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三月。权臣阿合马被刺。元世祖下令籍没阿合马地家财、追查阿合马地罪恶。并任命和礼霍孙为右丞相。和礼霍孙提出以儒家思想治国。颇得元世祖赞同。八月。元世祖问议事大臣:“南方、北方宰相。谁是渠能?”群臣回答:“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于是。元世祖下了一道命令。打算授予文天祥高官显位。文天祥地一些降元旧友立即向文天祥通报了此事。并劝说文天祥投降。但遭到文天祥地拒绝。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文天祥对元世祖仍然是长揖不跪。元世祖也没有强迫他下跪。只是说:“你在这里地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虑。用效忠宋朝地忠心对朕。那朕可以在中书省给你一个位置。”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地宰相。国家灭亡了。我只求速死。不当久生。”元世祖又问:“那你愿意怎么样?”文天祥回答:“但愿一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气恼。于是下令立即处死文天祥。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刑场。监斩官问:“丞相还有甚什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什么可说的?”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于是引颈就刑,从容就义。死后在他的带中发现一首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杀身以成仁,其浩然正气万古流芳。!~!

    。。 

陈宜中() 
陈宜中'1236?~1276?(一作1280)',字与权,浙江永嘉人。陈宜中年少时,家贫如洗,但他为人“性特俊拔”。曾经有一个商人推算他的生辰,认为他将来必定大富大贵,于是把女儿许配给他。进入太学之后,陈宜中写的优美文章,得到了许多饱学之士的赞誉。作为太学生员,他为人正直,很关心时政。宝祐年间,丁大全和权臣卢永升、董宋臣拉乡邻关系,被理宗所宠幸,不久便擢升为殿中侍御史。丁大全上台之后倚仗权势,横行霸道。陈宜中于是和同学黄镛、林则祖等6人联名上书攻击丁大全。丁大全知道后,暗使监察御史关衍弹劾陈宜中,取消他的太学生的资格,并发配到地方。临行那天,太学司业带领12个学生衣冠整齐地将陈宜中送到桥门之外。丁大全更加恼怒,于是在太学立了一块碑,碑文告诫太学生不要乱议国家政务。许多文人根本不理他这一套,倒是对这6个上书的太学生赞赏有加,誉之为“六君子”。陈宜中在其后被谪为建昌军的小军官。

    当时,贾似道初为丞相,他无德无能,骄横放肆,无恶不作。上台伊始,他为了稳住自己的位置,非常注意网罗人才,认为才华横溢且血气方刚的陈宜中很有前途,有意把他当作门生。于是,他向皇帝上疏请还陈宜中,皇帝下诏6人都可以免省试而赴考。景定三年廷试,陈宜中名列第二。在这6人中,陈宜中最通时务,因而在贾似道的荫庇下很快升迁,先后任绍兴府推官校书郎。又过了几年,他被迁为监察御史。过了不久,陈元凤再次出任丞相,贾似道害怕他侵占自己的权利,一心想除掉他。受贾提携的陈宜中深知其意,于是他参劾陈元凤纵使丁大全肆恶,是他播下了宗社之祸的种子。陈元风被革职,任太府卿。陈宜中考虑到在朝廷积怨太深,而且做地方官也有利于自己建立政绩,于是先后转任浙西提刑、崇政殿说书、福州知府。他在任职期间安顿生产,主张抗战,兴修水利,政绩明显。十年后,他在贾似道的帮助下,升任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该职位相当于副宰相之职。这时,陈宜中已经渐渐跻身于实权人物之列了。

    就在陈宜中官运亨通、青云直上时,南宋局势却每况愈下。此时蒙军首领忽必烈“仁明英睿”,在即位之前便“思有大为于天下”,他把一批汉族地主、官员及知识分子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以汉法治汉地。在宋、蒙战争中,蒙军虽占优势,但到宋度宗时南宋王朝还没有受到致命打击。可惜的是宋朝廷此时没有抓住机遇重新振作起来,皇帝赵禥软弱无能,荒淫无度,不理朝政,处理政事完全依靠丞相贾似道,而权倾朝野的贾似道却无心抗战,只顾玩乐。他在葛岭湖山建楼台亭榭,贮珍藏宝、蓄娼纳妾,声色犬马,无所不为。

    咸淳三年二月被攻陷。咽喉之地襄阳破则临安摇,南宋小朝廷的半壁河山已岌岌可危。对蒙古来说,这是宋蒙开战以来空前的大胜利,它表明了蒙军水上作战与攻坚作战能力大大提高,其实力明显超过南宋。

    咸淳十年,度宗死,贾似道将他4岁的儿子赵显拥立为帝,史称宋恭帝。这时,元军南下的铁蹄日益迫近,号称百万大军的蒙军左右两路军分别由阿术、伯颜率领,攻下了“江鄂屏蔽”之称的阳逻,势如破竹,直逼芜湖。贾似道无法,只好亲自督师芜湖。他到芜湖后无心作战,幻想求和,求和不成与伯颜的元军迎战于丁家洲、鲁港。鲁港之战,宋军明显处于弱势,主力全部失败,贾似道逃亡。

    贾似道的昏庸**,激起了举国上下的义愤。时任知枢密院事的陈宜中,也一改依附贾似道的态度,他向从败军中归来的翁应龙询问关于贾似道的情况,翁应龙说不知道贾的下落。陈宜中以为贾似道已经死去,就上疏要求治贾误国之罪,要求革其职务。但朝廷不答应,太后说:“似道勤劳三朝,岂宜以一旦罪,失遇大臣之礼?”贾似道走的时候命令他的亲信韩震总督亲兵,有人传说韩震要以兵力劫朝。陈宜中知道后,假意召见韩震计事,伏壮士将韩震杀死。陈宜中此举,一方面在舆论的压力下把贾似道的势力消除,既顺应了当时抗蒙的民心,又显示了自己的“不党于似道”。另一方面,他又夺取了朝中权利。不久,皇帝在曾渊子等人的请求下,陈宜中被拜为特进右丞相,掌握了朝廷的政治军事大权,到达了其政治生涯的顶峰,成为了继贾似道之后朝廷的资深人物。

    从依附贾似道而青云直上到上疏皇帝治贾似道罪,对贾似道来说,陈宜中扮演了一个恩将仇报的角色。但平心而论,他在客观上打击了投降派贾似道势力,顺应了民心。同时,他也为自己走上政治权利的顶点铺平了道路,自此,他开始左右南宋局势。

    贾似道芜湖失败后,被谪为商州团练副使,在南去途中经福建漳州城南木棉庵时,被山阳县尉郑虎臣所杀,一时大快人心。然而,南宋王朝灭亡的命运已无可挽回了。元军直逼临安,一切都如覆巢之下。

    虽然处于危急存亡之秋,但是统治集团士大夫之间的争斗却并未休止,左丞相王熵与右丞相陈宜中虽都为贾似道所提携,但二者之间积怨颇深。大敌当前,抗元成了南宋的头等大事,陈宜中在这个问题上,认识很模糊,既无抗战的准备,也无议和的迹象。王熵在朝中抱怨自己有职无权,提出辞职。为了缓和两位丞相之间的矛盾,谢太后任命陈宜中为左丞相,留梦炎为右丞相,王熵为平章军国重事七月,张世杰的军队兵败焦山。王熵以为报复陈宜中的机会来了,他提请辞职,并含沙射影地说:“大敌在境,吴门距京都不远,六月出师,诸将无统,臣不得其职,又不得其言,乞罢免。”皇帝没有答应。

    不久,王熵的儿子唆使京城大学生刘九皋等伏阶上书陈列陈宜中过失数十条:“宰相当出督而畏缩犹豫,第令集议而不行。”“张世杰步兵而用之于水,刘师勇水兵而用之于步,指授失宜,因以败事,臣恐误国不止于一似道矣!”陈宜中一气之下,弃职而去。谢太后六神无主,连忙罢免王熵,下令逮捕刘九皋,又恳求陈宜中的母亲杨氏动员陈回朝。陈宜中好久才答应回朝,任右丞相。

    陈宜中此次回朝之后,开始对抗元救宋想办法了。首先是抗战。他命令夏贵率军保卫临安城,动员全民皆兵,又在临安城招集15岁以上的男子为士兵。有些童子兵身不满4尺,作战能力低下,“人皆以为笑”。其次是求和。德祐元年十一月,元军攻破常州,又占领独松关,临安城下仅有文天祥的勤王兵3、4万人,左丞相留梦炎私自出逃,为了挽救奄奄一息的王朝,积蓄力量,十二月,陈宜中派将作监柳岳前往元军大营求和。柳岳哀求元军班师,保证每年进奉修好,伯颜说:“宋昔得天下于小儿之手,今亦失于小儿之手。盖天道也,不必多言。”其后不久,陈宜中又派正少卿陆秀夫前往,请求称臣纳币,伯颜不答应,又称侄孙,伯颜还是不从。抗战无力,求和不成,陈宜中想到迁都,他向谢太后说明其意图,谢太后不答应。陈宜中在朝廷中痛哭哀求,陈述迁都的必要性,谢太后一向倚望陈宜中,此时已无主意,只好从之。陈宜中与谢太后约定了出逃临安的日期,仓皇之间发生了差错。谢太后已作好出逃的准备,从早上等到晚上,没有见到陈宜中的人影,她将簪珥摔在地上,大怒道:“吾初不欲迁,而大臣数以为请,顾欺我欤?”于是迁都之事只好作罢。

    德祐二年。临安城里一片混乱。陈宜中以及朝中文武百官纷纷逃离临安。谢太后无计可施。只好派临安知府贾余庆以恭帝名义奉传国玺及降表。到臬亭山向伯颜请降。但伯颜对这份降表仍不满意。如仍称宋朝国号、未向元朝称臣等。他要求南宋派宰相来面议投降事宜。丞相陈宜中地逃跑。使谢太后等怒不可遏。她只好在朝中选择可担大任者。派当初组织“勤王兵”地状元大臣时任丞相地文天祥和吴坚与伯颜议和但没有结果。是年二月。元军进攻临安。三月。皇帝及皇亲、后宫人员数千人被元军押解北上。至此。南宋王朝实际上已经灭亡了。陈宜中也在逃往温州地过程中丧母。从此过着国亡家破地生活。漂泊在海上。

    德祐二年正月。谢太后在向元朝递交降表之前。宋恭帝封皇兄赵昰为益王。制福州。后来。赵昰等在驸马杨镇、度宗杨淑妃之弟杨亮节地护送下离开临安。一行经婺州、温州辗转来到福州。次年五月。赵昰即位于福州。升福州为福州府。改元景炎、册封杨淑妃为皇太后。同政听。进封广王赵昺为卫王。陈宜中逃奔到福州。被任命为左丞相。此时。赵昰年仅8岁。史称宋端宗。福州政权地建立对南宋来说不无复兴地希望。尽管前途十分渺茫。陈宜中仍在这个“海上行朝”中担任着一个重要角色。

    即使在这样危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