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风1276-第2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川等武家纷纷暗中厉兵秣马,并且都拼命向大汉示好,各家往来春日山城租界的联络使者接踵而至,以目前形势看,新一轮战火正在酝酿之中。

    大汉乘虚而入,不但在各武家之间纵横捭阖挑拨离间,还按照和口木名义上的统治者,国王足利家时的《二十一条》之约定,新占据了石见银山,在那里开采大量的白银。

    石见银山是世界著名大银矿,不但品味高,而且埋藏浅,部分可露天开采,甚至可以说挖几锄头就能掘到银子,在十七世纪,就一个石见银山的银产量,居然占到整个世界的三分之一!

    开采石见银山,无疑给大汉的货币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这是个天大的好消息,但楚风更在意第四份文件,乃颜汗上奏的表章。

    侯德富出班奏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为我华夏文明开万世不移之基业,微臣斗胆赞一句,陛下以华变夷,若能驯服蒙古草原上野蛮的部族,则远迈西汉,超越盛唐矣!”

    “哦?”楚风厚如城墙的老脸也不由得一红,假谦虚的转移话题:“表章你还没看呢,怎么知道是好消息?”

    侯德富刚刚和文柳娘完婚,颇有点小乔初嫁、雄姿英发的架势,手指奏章笑道:“以往乃颜来文,都是用的羊皮纸,国书体例,‘乃颜汗书致大汉皇帝’云云,这次是用的汉式奏章,分明是以属国自居了,臣虽未曾看他内里说什么,单凭这也知道乃颜有归汉之心。”

    这个皮猴子,千灵百巧的,说的倒是不错!楚风点点头,若无其事的把表章递给他:“乃颜请以口木、高丽例,为大汉属国,三年一朝两年一贡,并请册封辽东王。”

    侯德富只看了一眼,脸上就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贤婿,给我看看。”文天祥在旁边,四十多年精修儒学的养气工夫抛到了九霄云外,恨不得一把抢过来才好。

    侯德富怎敢和泰山老大人争抢?他不怕回家被柳娘罚跪搓衣板?赶紧的把奏章递给了文天祥。

    “我看看,我也看看!”郑思肖再也顾不得朝堂礼仪,心说我怎么没个好女儿嫁给侯德富呢?他迫不及待的凑了过去,和文天祥脑袋挨着脑袋,一齐看起来。

    只看了几行字,他们同时露出欣慰的笑容,知道以华变夷的第一步,已经沿着正确的道路迈了下去,如果大汉坚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那么超越当年汉武帝、唐太宗的武功,也并不是纸上谈兵。

    要知道,当年汉武帝遣卫青霍去病北逐匈奴三千里,其后衰弱的南匈奴归汉,但并没有达到以华变夷的目标,归汉的南匈奴时叛时降,到了东汉灭亡、三国鼎立、天下归晋之后,匈奴人刘渊又起兵攻晋,不仅灭亡了西晋,还揭开了中原汉民族最悲惨最黑暗时代的序幕:五胡乱华。匈奴、鲜卑、羯、羌、氐相继侵入中原,以人为粮生灵涂炭……

    唐太宗伐高勾丽、击突厥、灭薛延陀,武功赫赫,北方游牧民族呼为“天可汗”,但唐太宗实行以胡制胡的政策,大量使用夷人雇佣军、夷人军官,这一政策在数十年后显露了恶果:胡人安禄山起兵反唐,终结了大唐盛世,华夏文明走上了长达百年的下坡路,而沙陀、党项、契丹趁机相继崛起……

    所谓的华夷问题,不在南方而在北方。大宋高宗偏安江南,中原士民纷纷渡江南下,岭南的各族夷人都接受了华夏文化,接受了劳动生产的生活方式;惟有北方,从秦汉时代的匈奴,到隋唐的突厥,再到两宋的西夏、辽、金、蒙古,华夏民族和游牧民族的战争,贯穿千余年而从未停息!

    如果大汉能为华夏文明和游牧民族的战争划上句号,如果大汉能做到西汉盛唐无法做到的事情,那将会是华夏文明的空前胜利,空前辉煌!郑思肖想到自己能生逢其时,能在这空前伟大的事业中贡献力量,就激动得浑身颤抖,心脏像擂鼓一样剧烈的跳动起来。

    文天祥看着表章,内心的激动更甚于郑思肖,因为他有感同身受的经历。自宋辽澶渊之盟以来,何曾有北方游牧民族向中原称臣纳贡?仅仅五年前,临安的宋恭帝,面临伯颜强大的军事压力,文天祥就以左丞相身份出任和谈大使,屈辱的谈判期间,先称侄皇帝,再称儿皇帝皆不可得,最后皇帝和太后、太皇太后一齐被俘虏。

    那时候,蒙古武士的马蹄,踏遍了江南锦绣河山,“磨剑剑石石鼎裂,饮马长江江水竭。我军百万战袍红,尽是江南儿女血”,侵略者狰狞的笑容,沉甸甸的压在南宋每一个百姓、士兵、官员的心头。

    曾几何时,百战百胜的唆都、李恒被大汉消灭,想要崖山灭宋勒石纪功的张弘范,兵败身死……现在,更有称雄世界的蒙古王公,居然在大汉皇帝面前,低下了高昂的头颅,以谦卑的姿态进女为妃,还确定了朝贡属国的身份!

    五年,只过了五年!文天祥眼眶里**辣的,他竭力忍住将要夺眶而出的泪水。

    和儒学出身的大臣不同,匠户系的张广甫、王大海、李鹤轩等人,则是想着商人们可以加大对辽东的投资了。

    王大海的老婆王李氏,跟楚风合股开设了不少纺织厂,他在想,是不是该让老婆把厂子设到辽东去,就近收购羊毛,再就近把织好的呢绒、毛线卖出去?反正这些纺织品,寒冷的北方比温暖的南方需求量大,一来一回省了两趟运输费用,也许除掉去当地办厂、纺织工外派的费用,赚头更大呢?

    李鹤轩则暗暗高兴,因为他的表兄祝季奢,正准备大力发展闽广、高丽、口木、辽东、临安的五角贸易,把呢绒、毛线、丝绸、珍珠、高丽参、铁器、漆器等各地土产流通交易呢!辽东乃颜汗称臣纳贡,对五角贸易圈的稳固,显然是个好消息。

    

351章 民族品牌() 
351章 民族品牌

    大汉和过去中原王朝对北方的政策截然不同,臣子们都是老于政治的聪明人,他们一眼就看出来了,大汉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牧民的生活越来越接近南方的汉人,大汉的胜利,不在战场上,而在牧民的毡房里,这样的胜利,是任何人都无法抗拒的。

    这样的政策持续下去,也许华夏文明和马背民族的战争,真的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

    赵筠俏皮的甩了甩头发,美丽的皇后,早已成为朝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为什么唐太宗、汉武帝的赫赫武功,不能解决战争,而大汉的武力,至少陆上的武力并不超越前朝,却能让人们看到以华变夷的希望?”

    民政部长郑思肖也道:“对,古书上说夷狄之人贪而好利;被发左衽;人面兽心;其与中原殊章服;异习俗;饮食不同;言语不通; 辟居北垂寒露之野,蒙古鞑靼人桀骜不驯,最难驯服,然而我们没有费多大劲儿,甚至自始至终没有和乃颜汗兵戎相见,他就这么臣服了,岂非咄咄怪事?”

    楚风嘿然一笑:“两位明君的军事胜利,却未能实现以华变夷的终极目标,考其根本,是未能让夷人转变为汉人的生存方式。来,各位看这张地图。”

    炎黄盛德殿的正中央,皇帝宝座后面,悬挂着《天下一统图》,楚风用一根木杆,轻轻点在在地图上,虚划了一道线。

    所有的臣子都看明白了,那道线,基本和当年的秦长城重合,那道线,是当年卫青霍去病五路进兵伐匈奴的起点,那道线,是大唐皇帝命李靖徐世绩征伐突厥的出发地。

    当然,他们不知道,在后世这条线有一个著名的称谓:四百毫米等雨线,在它的南方,是湿润温暖适合农业的中原、江南,在它的北方,是干旱寒冷只能游牧的草原戈壁。

    “秦长城以北的地区,不能种植粮食,只能游牧放羊养牛,所以无论中原王朝用什么办法,羁縻、内迁还是军事打击,汉人无法到这条线的北方种植粮食,就只能把这片广大的区域,”楚风划了一个圈,包括了整个蒙古高原,河套以西、河西走廊以北、华北燕山北方,“这么广阔的土地,让给游牧民族。而这些马背民族,一旦强大,或者北方的气候变得寒冷,就会被迫或者主动的杀向南方,用强弓铁骑从华夏民族手中抢夺财富。即使击溃了匈奴,草原上立刻崛起鲜卑、突厥,击溃了突厥,又有契丹、西夏……北方草原上的马背民族,总会一个接一个的崛起,不断给富庶的中原带来战乱。”

    楚风讲的历史,所有的臣子都耳熟能详,但在皇帝口中娓娓道来,似乎格外的新鲜,一个个听得聚精会神,文教部长曲海镜有时候甚至觉得大汉朝廷不像个朝争倾轧的朝廷,不,连官府衙门都不像。

    它像个什么呢?曲海镜觉得有时候就像个大商家的股东们在开会,但又不完全像,直到今天,昨天刚刚主持召开科学院首届院士大会的文教部长突然发现,像股东大会和院士大会的集合。

    经济力和智力的结合!

    楚风此时已讲到了大汉的政策:“我们不同于过去的历朝历代,我们不是遥控指挥,而是把华夏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向北方草原上传播,当每一个牧民都知道,能用羊毛、活牛羊、马匹、白碱面和其他矿产,从大汉商人手里换取粮食、煤炭、铁器、服装和金银的时候,任何那颜、王爷、大汗、酋长,就再也无法命令他们骑上战马,向大汉发动进攻!”

    略微停顿,他充满自信的补充道:“即使成吉思汗复生,也不行!”

    赵筠的眼睛里星光闪动,谁说夫君没有帝王气概?一定要虎背熊腰面目狰狞,才是帝王之气吗?楚汉相争,得到天下的,不是楚霸王,而是刘邦!

    郑思肖则从楚风的话里听出了另外的味道,他惊喜的问:“皇上刚才说不遥控指挥,是指放弃羁縻、册封的制度,而实行直接管理的改土归流吗?”

    “对!”楚风长笑道:“金国胡人尚知道‘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辽东、蒙古,尽我中华故地,大汉的政策非常清楚,凡杭爱山以南、葱岭以东、东海以西、琼州以北的汉唐故地,都要执行以华变夷的同化政策!现在是册封属国,将来就设置郡县,乃颜汗走出了第一步,他就不能停下来!”

    在蒙古草原上设置郡县,进行直接统治?若在五年前,这简直想都不敢想啊!文天祥恍如梦中,脱口而出:“多少年,才能在蒙古、辽东设置郡县呵?”

    “不长不长,”楚风狡黠的微微一笑,“什么时候蒙古牧民放下马鞭,拿起了羊毛剪刀和矿石铲子,什么时候蒙古武士扔掉了顽羊角弓,拿起了火枪、子弹,什么时候大汉就能在辽东设置郡县!”

    大年初一,琉球的大街上人群熙熙攘攘。琉球作为大汉帝国的政治经济中枢,她的历史才区区六七年而已,这座城市年轻、朝气蓬勃,充满了奋发向上的一股子冲劲儿:海滨路上,四轮马车一路响着铃铛飞驰而过,远处的海面上,片片白帆追风逐浪,更有巨大的越洋海船,碾碎了南中国海上的万里波涛,将马六甲到琉球港之间的天堑变做通途。

    皇宫前面的城市中心广场,穿着带帽斗篷的吉普赛人翻着塔罗牌占卜未知的命运,黑黑瘦瘦的天竺人用笛声让剧毒的眼睛王蛇翩翩起舞,三佛齐人表演着杂耍,两只手把五只皮球在空中抛来抛去……市民们饶有兴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