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介:颈椎病中医调治150问尹国有
://164109
前言()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和健康,健康与疾病防治是全社会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它关系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医学知识的普及,能够通过自我调治防病的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中医学历来注重疾病的整体调治,非药物治疗和日常保健。采用中医治疗和调养疾病,以其显著的疗效和较少的不良反应一直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颈椎在人体的位置非常重要,上承头颅,下接躯干,神经血管交错密集,活动频率高,是人体“事故的多发地带”。颈椎病是以颈椎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的常见病,但近年来颈椎病有逐渐年轻化和患病率不断上升的趋势。为了普及医学知识,满足广大读者希望运用中医方法治疗和调养颈椎病的需求,指导人们建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编写了《中医调治答疑丛书——颈椎病中医调治150问》一书。
本书以颈椎病的中医治疗和自我调养为重点,采用问答形式,系统地介绍了的防治知识,认真细致地解答了颈椎病患者在治疗颈椎病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力求让广大读者看得懂、用得上。书中从正确认识颈椎病开始,介绍了颈椎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颈椎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颈椎病的分型,颈椎病的诊断和预防等有关基础知识;推荐了内服中药、外用中药、药枕、热敷、熏洗、沐浴、艾灸、拔罐、药膳、药酒、药茶、运动、按摩,以及饮食起居调理等中医治疗调养颈椎病的多种方法。文字通俗易懂,内容科学实用,治疗和调养方法叙述详尽,可作为颈椎病患者家庭治疗和自我调养康复的常备用书,也可供基层医务人员和中老年人阅读参考。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公开发表的著作,在此一并向有关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我们水平有限,书中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尹国有
1。颈椎的正常解剖结构是怎样的?()
颈段脊柱由7个颈椎、6个椎间盘(第1、第2颈椎无椎间盘)和所属韧带构成,它上连颅骨,下接第1胸椎,从侧面观察,颈椎排列呈轻度前凸,是所有脊椎椎骨中体积最小者。
第1、第2和第7颈椎结构比较特殊,称为特殊颈椎,第3至第6颈椎为一般颈椎。一般颈椎与胸、腰段椎骨大致相似,均由椎体、椎弓、突起(包括横突、上下关节突和棘突)等基本结构组成(图1)。椎体在前,椎弓在后,两者环绕共同形成椎孔,椎孔颇大,为三角形,各椎孔相连构成椎管,其中容纳脊髓。棘突平伸向后,尖端分叉。横突向外侧偏前,根基部有横突孔,有各椎动脉穿过,上面呈凹形与脊神经相适应,末端有前结节和后结节,第6颈椎前结节特别大,颈动脉在该结节前经过,是急救压迫止血的部位,又名颈动脉结节。颈椎上关节突的关节面向上偏后外侧,下关节突的关节面向下偏前内侧。
椎体上面周缘的两侧偏后方,有脊状突起,称为钩状突(钩突)。钩突与相邻的上一椎体下缘侧方的斜坡对合,构成钩椎关节。此关节能防止椎间盘向侧后方突出,但因退行性改变而发生骨质增生时,增生的骨刺则可能影响位于其侧方的椎动脉血液循环,并可压迫位于其后方的神经根。钩椎关节蜕变可较早出现,由于该关节位于椎间边缘部,在颈椎做旋转等运动时,局部的活动度较大,两侧的钩状突起呈倾斜面,局部椎间隙较窄,颈椎活动所产生的压力和剪力常集中于此。椎弓根上、下缘的下、上切迹相对形成椎间孔,有颈脊神经根和伴行血管通过,通常颈脊神经只占椎间孔的一半,在骨质增生或韧带肥厚时,孔隙变小、变形,神经根就会受到刺激和压迫,产生上肢疼痛、手指麻木等症状。颈椎的横突较短,其中的横突孔除第7颈椎横突孔较小外,其余均有椎动脉通过,当颈椎发生骨质增生等病变时,可导致椎动脉血液减少,影响大脑血液供应,产生眩晕、恶心等症状。
图1颈椎特征示意图
在特殊颈椎中,第1颈椎形状如环,又名寰椎(图2、图3)。寰椎呈不规则环形,无椎体,由一对侧块、一对横突和前、后两弓组成,上与枕骨相连,下与枢椎构成关节。寰椎横突很长,尖端不分叉,前弓正中腹面有一前结节,背面有一凹陷的关节面——齿突关节面,后弓正中有一后结节。前后弓的两侧借侧块相接,侧块上面是关节凹,接枕骨髁,下面为下关节面,与第2颈椎上关节突面构成关节,侧块后方有一横沟——椎动脉沟,沟的外侧接横突孔,横突孔位于其基底部偏外,较大,从孔向上穿行的椎动脉向内转入此沟后进入枕骨大孔入颅。在位于侧块两端的形似三角形的横突上,有肌肉与韧带附着,对头颈部的旋转起平衡作用。前、后弓均较细,特别是与侧块相连处,易受暴力而导致该处骨折与脱位。
图2寰椎(上面观)示意图
图3寰椎(下面观)示意图
第2颈椎又称枢椎(图4),因椎体上方有一称之为“齿突”的柱状突起,齿突具有“枢”的作用,寰椎以此突为轴做转动而得名。齿突前后各有一关节面,前者接寰椎的前弓,后者有寰横韧带经过。上关节突的关节面大,几乎水平向上与寰椎下关节面构成关节。下关节突的关节面小,斜向前下偏外,与第3颈椎上关节面构成关节。棘突很粗,是体表可触及的最高位棘突。横突尖不分叉而下垂,横突孔几乎成管状,有上下两口,两口的方向不一致。齿突原为寰椎椎体的一部分,发育中发生分离且与枢椎融合,所以较易现出齿突缺如、中央不发育、寰椎与枕骨融合、寰枢融合等畸形和变异,并由此引起该区域不稳定而压迫脊髓。齿突根部较细,在外伤时易骨折而导致高位截瘫,危及生命。
图4枢椎(上面观)示意图
第7颈椎棘突长而粗大,无分叉而有小结节,明显隆起于颈部皮下,成为临床上辨认椎管的骨性标志,因此人们也称第7颈椎为隆椎(图5)。第7颈椎横突若过长,或有肋骨出现(称颈肋)时,往往可引起胸腔出口狭窄综合征。
图5第7颈椎(上面观)示意图
一般颈椎的解剖结构相似(图6),各椎骨间以韧带、椎间盘和关节等互相连接。椎体自第2颈椎下面起,两个相邻椎体之间,由具有弹性的椎间盘连接;椎体与椎间盘的前后有前、后纵韧带及钩椎韧带等连接;椎弓间则通过关节突关节、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和项韧带、横突间韧带相连接。颈椎的韧带多数由胶原纤维组成,承担颈椎的大部分张力负荷。除黄韧带外,其余大部分韧带延展性低,是颈椎内在稳定的重要因素。韧带的弹性,一方面保持颈椎生理范围内的活动,一方面又有效地维持各节段的平衡。黄韧带在颈椎后伸运动时缩短、变厚,屈曲时延伸、变薄。年轻人的黄韧带在张力作用下可以缩短、变厚,但不易突入椎管,随年龄的增长,黄韧带变厚、弹性降低,易折曲而不缩短,并向椎管突入产生脊髓压迫。椎间盘的生理功能除了连接相邻颈椎外,更重要的是减轻和缓冲外力对脊椎、头颅的震荡,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参与颈椎的活动,并可增加运动幅度。
图6颈椎椎体剖面示意图
颈部椎间盘的总高度为颈部脊柱高度的1/5~1/4,颈椎间盘的前部较后部高,从而使颈部脊柱具有前凸曲度。纤维环位于椎间盘的周缘部,由纤维软骨构成,纤维环的前部较后部厚。髓核的位置偏于后方,邻近有窄而薄弱的后纵韧带,这是椎间盘容易向后突出的原因。在扭曲力和压缩力作用下,颈椎间盘可因纤维环破裂而突出,颈椎间盘发生变性突出或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均可直接压迫脊髓,产生下肢麻木、头重脚轻,甚至肢体瘫痪等症状。
在颈部脊柱中,有椎间孔、横突孔等各种孔道,其中有神经根、血管等从中穿行,在结构上颈椎又是人体较为脆弱的部位,颈椎下段又是脊柱活动度较大的部位,同时颈椎也是脊柱最早、最易出现退行性变的部位。
2。正常人的颈椎活动范围有多大?()
颈椎由7个椎体及其连接装置构成,它上承头颅,下接躯干,其活动频率极高。人们只要稍注意观察就不难发现,颈椎不仅活动频率极高,其活动范围也要比胸椎和腰椎大得多,如头前屈后伸(仰)、左右侧屈、左右旋转及上述运动综合形成的环转运动。那么,正常人的颈椎活动范围到底有多大呢?
在医学上,关节活动范围称为关节活动度,一般用量角器进行测定,测量颈椎的活动范围时颈部自然伸直,下颌内收。一般而言,颈椎的前屈、后伸(俗称低头、仰头)分别为45°,实质上前屈、后伸运动是上一椎体向内下的下关节面与下一椎体向后上的上关节面间前、后滑动的结果。过度前屈受后纵韧带、黄韧带、项韧带和颈后肌群的限制,过度后伸则受前纵韧带和颈前肌群的约束。
颈椎的屈伸活动主要由第2~7颈椎完成,侧屈主要由中段颈椎完成,左右侧屈大约为45°,主要依靠对侧的关节囊及韧带限制过度侧屈。左、右旋转各为45°,主要由颈椎第1、第2(即寰椎、枢椎)关节来完成,而环转运动则是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连贯完成的结果。点头动作发生在寰…枕关节,摇头动作发生在寰…枢关节。颈椎的活动度个体差异较大,与年龄、职业、体型和锻炼情况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随着年龄增长,颈部活动逐渐受限,通常是先为后伸运动受限,前屈最后受累。文案工作人员和流水线『操』作工,其颈部活动功能比室外工作人员会差很多。颈椎病时,可导致颈椎各方向的活动范围缩小。
3。颈椎的生理曲度是怎么回事?颈椎有何生理功能?()
在临床上,从某些颈椎疾患的x线片上常常可以见到颈椎前凸生理曲度变直,甚至“反张”,也时常可以听到医生告诉患者说:“你的颈椎片上显示生理曲度变直了,以后要注意保护颈部啊。”那么,什么是颈椎的生理曲度?颈椎有何生理功能呢?
正常脊柱各段因人体生理需要均有一定的弯曲弧度,称之为生理曲度(图7),胸段和骶段凸向后方,在婴儿出生后即存在,称为原发曲度;颈段和腰段凸向前方,往往是当幼儿能抬头及站立时才逐渐形成,称为继发曲度。继发曲度的形成一般是由于负重后椎体及椎间盘前厚后薄(以椎间盘为主)所致。颈椎的生理曲度,主要是第4、第5颈椎椎间盘前厚后薄造成颈椎中段有一向前凸出的弧度,这在侧位x线片上看得很清楚。
图7 颈椎生理曲度示意图
颈椎具有负重、减震、保护及运动等生理功能。颈椎的棘突和横突是颈部肌肉的附着部,具有支持作用的韧带也附着在这些骨『性』突体上,这些附着的肌肉、韧带及颈椎共同负责头颈部运动并支持着头颅。颈段脊椎的生理曲度像弹簧一样增加了缓冲震『荡』的能力,加强了各种姿势的稳定『性』,同时椎间盘也吸收震『荡』,在跳跃或激烈运动时可防止颅骨和脑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