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政策·实务·案例-第1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1962年10月4日,肯尼迪『政府』颁布的《扩大贸易法》取代了1934年的《贸易协定法》,该贸易新法是美国追求自由贸易的真正开端。该法在关税减免、推动贸易自由化方面给予总统更大授权,总统可削减关税50%以上,直至100%。

    (2)在战后多次关税总协定谈判中,美国『政府』奉行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原则,使得减低各国关税取得实质『性』进展。1967年6月底,关贸总协定成员国在“肯尼迪回合”减税谈判中达成协议,确定工业品关税平均削减了35%,减税分五期进行,至1972年1月1日全部完成。

    (3)美国国会通过《1974年贸易法》。新贸易法的重点在于授权总统就消除非关税壁垒与各国进行谈判,而此前没有涉及非关税壁垒问题;同时,美国为了进一步扩大农产品出口,新贸易法强调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消除不仅包括工业品,也包括农产品;新贸易法还规定了“进口补救”措施,即当进口商品的竞争发生“严重危害”时,总统有权采取提高关税、设置进口限额等措施,这就是有名的“301条款”。“301条款”反映了1971年美国贸易收支出现了自1894年以来的首次逆差后,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开始抬头,但美国还未从根本上改变自由贸易政策。

    2。新贸易保护主义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美国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外贸逆差逐步扩大。日本、西欧经济的崛起动摇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美国认为贸易自由化政策导致其贸易伙伴的出口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国会在制定贸易法案时,采取了强硬的态度。《1988年综合贸易法》对“301条款”作了重大修改,并增加了新规定,形成“普通301条款”、“特殊301条款”和“超级301条款”,将保护对象扩展到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领域,具有强烈的攻击『性』。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表现为:

    (1)限制进口的主要措施从关税壁垒转向非关税壁垒。据统计,美国进口商品受非关税壁垒影响的进口额从1966年的93。79亿美元增至1986年的1030。69亿美元,20年内增长了10倍。同期受到影响的进口额占美国总进口额的比重由36。4%增至45%,净增8。6个百分点。

    (2)扩大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的行动。在1984—1985年度,美国进行的反倾销调查总共有61起。美国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占所有国家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的比重,分别从1983—1984年度的26%和45%提高到1984—1985年度的31%和78%。

    (3)加强财政、金融、外汇等鼓励出口的措施。在财政方面,通过对出口商品减免税收和提供补贴以鼓励出口;在金融方面,设立美国进出口银行向出口厂商提供优惠的出口信贷;在外汇方面,干预外汇市场,降低美元汇价。

    26。1。3 战后美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对外贸易地位起伏不定

    1985年以前,美国在世界商品贸易中的比重虽不断下降,但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家。1986年,美国的贸易降到世界第二位,在联邦德国之后。1989年,美国又超过联邦德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1990年德国又超过美国再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从1991年起,美国又重新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1997年美国出口贸易额为6870亿美元,2001年增至10037亿美元。美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同时也是最大的服务贸易国。

    2。进出口商品结构发生变化

    美国出口商品主要是工业制成品,每年占其出口总额的75%左右。在制成品中,机械产品增长迅速,其所占比重接近制成品出口的一半。2000年工业制成品出口比1990年增长了1。21倍,其中资本货物出口比1990年增长了1。35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1990年增长了2。76倍。2000年农产品出口比1990年增长了32%。美国在飞机、汽车、电子计算机、信息等高新技术产品、农产品、军火、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出口竞争能力,而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则相继退出国际市场。目前,美国主要的出口商品依次是资本货物(不包括汽车)、工业原料、消费品、汽车及零件、食品、饲料和饮料等。

    在进口商品上初级产品的比重在逐步下降,而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在逐步上升。1950年美国初级产品进口占进口总额的70。2%,工业制成品进口占进口总额的28。5%,到1995年,初级产品进口比重下降到17。7%,工业制成品进口比重上升到79。2%,2000年工业制成品进口比1990年增长了1。63倍。各类商品在进口总额中的比重变化很大,机器及运输设备的进口在制成品进口中所占比重,从1970年的28%,提高到1995年的45。3%。一些重要的制成品,如钢铁、汽车等都相继从出超变为入超。

    3。贸易地理方向出现新的变化

    过去,美国的主要贸易对象是西欧和北美的发达国家,但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重心从西欧转向亚太地区,同亚洲的贸易超过了同欧洲的贸易。快速增长的亚洲国家为美国出口提供了一个迅速扩大的市场,1972—1992年,美国对亚洲国家的出口差不多增长了1倍,从占美国出口总额的9%上升到17%;到1992年,美国跨太平洋的贸易比跨大西洋的贸易高50%。在1997年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中,由于亚洲与美国之间紧密的贸易关系,所以美国对亚洲的出口下降了,美国经济因而受到较大的影响。

    4。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在美国总体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增大

    美国跨国公司同它的国外子公司或附属单位之间的跨国界贸易——亦称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其重要『性』日益得到上升。到1996年,跨国公司(包括美国跨国公司和外国在美国的子公司)所进行的出口贸易要占美国出口的3/4。同时,跨国公司自己的内部贸易要占贸易总量的1/3。这种贸易最初是在美国跨国公司内部进行的,但是后来越来越多的外国跨国公司,特别是日本跨国公司同它们在美国的子公司或附属单位也进行内部贸易。

    5。技术和服务贸易的比重不断提高

    20世纪80年代以来,技术进出口在美国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增长速度极快。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其技术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在2倍以上。高技术产品在进口和出口两方面都是不断上升的。1992年美国出口了1070亿美元的先进技术产品,而1989年只出口830亿美元,进口也从1989年的560亿美元上升到720亿美元。宇航、信息、通信以及电子加起来构成美国高技术出口的主要部分。这些部门,连同少数几个领域的其他高技术产品,整个来说比美国制造业的出口更强。

    同时,服务业在美国出口贸易中的地位明显上升,服务贸易的增长十分强劲,20世纪90年代以后表现尤为突出。美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从1985年的73亿美元,增至1995年的2068亿美元,2000年又增加到2746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了1倍。美国服务贸易进口额也增长很快,从1985年的720亿美元增加到1995年的1439亿美元,2007年又增至8514亿美元。目前,美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服务贸易国,其服务贸易占世界服务贸易比重不断上升。1995年美国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的比重是17。6%,1998年为18。2%,2000年为19。1%;而服务贸易进口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比重1995年是12%,1998年为12。7%,2000年为13%。美国服务贸易经常保持顺差,其在商品贸易上的逆差要靠在服务贸易上的顺差弥补一部分。美国服务业比较发达,具有良好的基础,并在高科技等新领域中占有优势,所以,美国服务贸易居世界领先地位。

    6。外贸逆差急剧扩大

    在1946—1970年的25年间,美国的对外贸易一直是顺差。1971年美国出现了第一次贸易逆差,1974—1976年美国的贸易逆差为71亿美元,1987年高达1736亿美元。自1998年起,美国的贸易逆差不断下降,1990年降为1010亿美元,1991年降至662亿美元。但从1993年起美国的贸易逆差急剧扩大,1993年达1157。8亿美元,1995年为1869亿美元,1997年为2044亿美元,1998年为2334亿美元,1999年为3259亿美元,2000年增加到3320亿美元。贸易逆差已成为美国推进对外贸易所遇到的主要阻力之一。

    7。美国市场对商品的质量、包装和安全标准要求高

    美国科技发达,生活水准高,消费者对各类产品的质量要求甚严,提高产品质量已成为赢得市场份额的基本条件之一。美国对进入其市场产品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如电器须经ul认可,食品及『药』品须经fda检验。由于消费者随时可就商品质量问题提出异议甚至起诉,经销商为避免承担责任而对订货质量要求极为严格。同时美国消费者已习惯于包装精美而实用的产品,他们要求包装设计不仅美观大方,形式新颖雅致,而且让人感到舒服。另外,不同档次的商品对包装的要求也不同,但都趋于小型化、个『性』化,同时包装要牢固,易于搬动携带,不易破坏或霉烂。

    【相关链接】美国在亚洲经济衰退中的得与失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世界上一个地区的经济陷入困境会对其他地区经济产生显著影响。1997—1999年的亚洲经济危机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例子。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亚洲经济实现了超常的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时期,亚洲国家的实际人均收入的年增长率超过了6%,亚洲人从汽车、计算机和其他消费品的大幅度增长中获得收益。然而,在1997—1999年间,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的经济相继陷入混『乱』。危机很快就波及俄罗斯和巴西。此外,20世纪80年代末期,日本也出现了股市崩溃和房地产泡沫危机。通货贬值和股市跳水封冻了亚洲的增长奇迹,生存成为人们关心的唯一问题。

    美国对亚洲的经济混『乱』深感忧虑。亚洲是美国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贸易伙伴,如果亚洲经济衰退,对美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就会减少,进而促使美国国内经济也发生衰退。经济间彼此依存『性』太强,在亚洲发生的事情也就有可能在美国发生。事态的发展证实了这一点,危机的确对美国经济产生了影响。一个后果是美国净出口显著下降,贸易赤字扩大。贸易赤字的扩大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3个因素:(1)美国较之大多数其他工业国收入增长更快,因而美国进口增加;(2)日本和大部分东亚国家的进口锐减,因而美国出口减少;(3)美元的兑换价值上升,使得美国的出口商品对外国人更加昂贵,而其他国家的进口商品对美国人来说更加便宜。

    在美国的经济产业中,受危机负面影响最大的是农业和制造业。部分归因于金融危机,美国农民承受了出口减少和低价造成的损失。在制造业中,出口产品和与进口商品竞争的产业都遭受到了打击。以波音为首的商用飞机制造业受到了对亚洲出口下降的影响。美元兑换价值的上升降低了从危机国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