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戒之灵-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段兄弟,你不用开解我,我方江别的优点没有,就是心大,我不会为了这么个事儿去纠结的,只是,我很好奇,这个玉碗属于代糖和田玉中的哪一种呢?”

    方江朝着段玉衡摆了摆手,然后又将话题扯回到那个玉碗之上,开口问道。

    “这个玉碗,根据受糖的程度来看,糖色分布的比例在百分之五十左右,应当属于我所说的第三种,也就是糖某某玉,而从这个玉碗本身的玉色上来看,这个玉碗本身的玉色应当属于和田白玉的范畴,因此,这个玉碗应当是糖白玉碗。”

    段玉衡听到方江的提问,结合身边梦璇玑提供给自己的资料,有理有据地判断出了这个玉碗在受糖的和田玉器中,所属的类型。

    “是啊,哎呀,你一开始就说了是糖白玉碗,自然是属于第三类的,你看我这脑子。”

    方江听到段玉衡的话,很夸张地伸出右手拍了拍自己的脑袋,然后说道。

    段玉衡看到方江的举动,差点没忍住笑出声来。

    段玉衡心中知道,方江不是个笨人,就算方江不是搞玉器收藏的,但是所谓一理通百理通,在自己之前讲了那么多关于糖玉的内容之后,方江不可能还不明白这个玉碗在受糖玉器中的定位。

    方江这么做,一方面是想要通过自己的不解,来烘托出段玉衡的渊博,另一方面,是想含沙射影地打击一下坐在那里吊着一张老脸的杨德宝。

    “哎呀,这玉器还有这么个讲究,我今天还是第一次听说,之前我在冯老那里见了这个玉碗之后,还以为这上面的黄褐色,是这玉器本身的杂质呢,今天听段兄弟一说,真是长了见识了啊!”

    那个坐在杨德宝身边的古董商人周洋,在方江说完之后,也冲着段玉衡说道。

    “是啊,段兄弟看上去年纪轻轻,没想到在玉器收藏上却有着这么深刻的见地,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坐在冯老身边的那个中年男人,在周洋之后,也开口夸奖起了段玉衡。

    杨德宝听到众人对段玉衡的夸奖,心中很是不爽,但是众怒难犯,此时的杨德宝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坐在那里,吊着一张脸,闭口不言。

    段玉衡本身看杨德宝也就不顺眼,因此,杨德宝没有跟随众人一起夸奖段玉衡,段玉衡也不会感觉有什么,只是笑着朝开口夸奖自己的众人,拱手道:“诸位都是我的前辈,小子这就是在班门弄斧而已,受不得诸位前辈的赞赏啊!”

    “哎,小段啊,你就别在这儿谦虚了,有本事就是有本事,没什么好遮遮掩掩的!”

    段玉衡是孟三铎请来的人,段玉衡在鉴赏上表现得好,孟三铎也感到很有面子,因此,在听到段玉衡谦虚的话之后,便也笑着开口说道。

    “呵呵,小段啊,这玉质你讲完了,是不是讲讲这玉碗的器型呢?”

    冯老之前已经没少夸奖段玉衡了,因此,没有再跟着众人去夸奖,而是直接将话题引向了这个玉碗的器型方面。

    “这个玉碗,从器型方面来讲,属于大型玉碗,敞口,深腹,高圈足。

    玉碗的做工极为考究,碗口的弧度把握非常精准,碗身打磨也很平整光滑,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玉器珍品。

    说起来,玉雕制品中,碗类制作是最为简单的,但是俗话说,最简单的东西,想要做好却最难,而且也最考验工匠的技艺,玉碗的制作中,又以碗口的弧度最难掌握,稍有偏差便会变得不规整。

    而这只玉碗,却做的极为标准,如果在这个碗的任意一个边缘涂上颜色,然后倒扣在白纸上印形,然后再在剩下未涂色的边缘涂色,再印形,我相信印出来的,一定会是一个非常标准的圆。

    这样的做工,加上这个碗的器型,在我国的历史上,只有一个时期,能够有出现这样的玉碗,那就是清乾隆时期。

    众所周知,乾隆酷爱玉石收藏,因此,在乾隆在位时期,玉石收藏也发展到了历史上的一个顶峰,而伴随着玉石收藏的大热,这玉器的制作工艺,也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

    而这个玉碗的器型,有非常符合乾隆年间,皇室对玉器雕品的标准。”

    段玉衡听到冯老的话之后,也没客气,继续将梦璇玑告诉自己的,关于这个玉碗的内容说了出来。 

第一百零二章 现代仿品() 
戒之灵102_戒之灵全文免费阅读_第一百零二章 现代仿品来自()

    “哦!小段,你是说这个玉碗是乾隆年间,皇宫里流出来的玉碗?”

    孟三铎虽然也略懂玉器,但是对玉器的认识却并不是很深,因此,在听到段玉衡的话之后,便惊讶地说道。【百度搜索 会员登入】

    段玉衡听到孟三铎的提问,正要回答,却没想被那个古董商人周洋给抢了先:“呵呵,段兄弟真是好眼力啊,不瞒三爷说,我有一回有幸去冯老家中做客,就见到过这只玉碗,据冯老当时所言,这只玉碗的确是乾隆年间,皇室所用的玉碗。”

    “哦!”孟三铎听到周洋的解释,很是震惊地“哦”了一声,然后扭头看向段玉衡,“小段你真是了得啊!不仅对古代字画和杂项了解那么深,对这玉器也有很深的认识啊!了不起,真是了不起!”

    “孟叔叔,周老板,您二位过奖了,我也就是随便说说而已,还不知我说得对与不对呢,这还要冯老说了才算啊!”

    段玉衡本是想说出自己真正的判断的,却没想被周洋给抢了先,于是,便也不想再去多说什么,就这样为止,也是件美事。

    “小段啊,你这是跟我耍滑头呢吧?”

    冯老听到段玉衡的话,两只浑浊的双眼中,闪烁着希夷的光芒,望着段玉衡说道。

    冯老忽然说了这么莫名其妙的一句,让在场所有人一下子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按理说段玉衡已经将玉碗鉴定完了,鉴定的对与不对,冯老说出来便可,何来段玉衡耍滑头之说呢?

    再说了,周洋刚才都说了,他在冯老家中见到过这只玉碗,并听冯老亲口说这玉碗是清乾隆年间皇宫里的物件,也就是说,段玉衡之前的鉴定是正确的,这里面还有什么滑头可言呢?

    就在众人听到冯老这么一句莫名其妙的话,纷纷感觉有些搞不清状况的时候,段玉衡忽然笑着开口说道:“冯老啊,您这是非要逼着小子我讲明白,说清楚啊!”

    众人听到段玉衡的话,又是一愣,听段玉衡的话,再结合刚才冯老的话,众人才明白,敢情这一桌人中,年纪最老的和最小的两位,之间还有着什么大家不知道的猫腻呢!

    “我说小段,你和冯老究竟在卖什么关子啊?有话咱说明白不行嘛?”

    方江本身就是一个直性子,听不得那么多的弯弯绕,因此,当段玉衡和冯老之间,说着只有他们二人可以听懂的话的时候,可是把方江给急坏了!

    “好吧,那小子我就直言不讳了,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请冯老多多批评!”

    段玉衡听到方江的话,再加上冯老自己开口要求,于是段玉衡决定也就不再遮遮掩掩了,决定将这玉碗的问题,坦白地说出来。

    “这个玉碗,虽然从器型和做工上来看,应当是清乾隆年间的糖白玉碗没错,但是我认为,这个玉碗是个仿品!”

    段玉衡这次真是来了个语不惊人死不休了。

    段玉衡的话刚一出口,全场除了冯老之外的所有人,都是一震,其中更是以跟冯老交际颇深的周洋为最。

    “段兄弟,你不能胡说啊!这个玉碗我可是在冯老家中见到过的,而且这个玉碗有很多专家看过,说是乾隆年的真品无疑啊!”

    周洋在震惊过后,脸上露出了一丝不快的神色,望着段玉衡说道。

    “是啊是啊。段兄弟,你再仔细看看,这冯老都说是真的了,你怎么能说是假的呢?”

    方江听到段玉衡的话,也很是紧张,他可不希望段玉衡为了出风头,吸引眼球,而故意说这个玉碗是假的,这样一来,风头是出了,但是却把冯老给得罪了,这并不是什么划算的买卖。

    “哎,这嘴上没毛,就是办事不牢的人啊,人家周老板都说了,自己之前在冯老家见过这个玉碗,是真的,你在这里忽然说是假的,有什么意思?是为了哗众取宠?”

    在这些听到段玉衡说这个玉碗是仿品的人当中,只有杨德宝可以说是最开心的,正愁找不到打击段玉衡的机会呢,却没想到段玉衡不知道脑子抽什么筋,居然自己主动给了他杨德宝一个机会。

    “方大哥,我可没说这东西是假的啊!我只是说这个玉碗是个仿品,不是乾隆年的而已!”

    段玉衡早已经没有搭理杨德宝的意思了,假装没听见杨德宝的话,而扭头朝着方江说道。

    “好,不管这玉碗你说它是假的,还是仿品,都不能改变什么,我只想知道,你为什么这样说?!”

    方江听到段玉衡的话,以为段玉衡这是在强词夺理,于是心中也有些着急上火,说起话来也略微有些冲了。

    “方大哥你莫要着急嘛,听我慢慢说!”

    段玉衡知道方江这是误会自己了,赶紧解释道。

    “呵呵,你还有什么好说的?你说破大天去,也不能改变这个玉碗是乾隆年宫中御用的玉碗这个事实!”

    虽然段玉衡不搭理杨德宝,但是不代表杨德宝会就这么简单地放过这次打击段玉衡的机会。

    段玉衡淡淡地看了一眼杨德宝,然后依然没有搭理他,自顾自地说道:“有这样一句话,叫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事实上,巧夺天工的玉器,大多不是由玉匠们雕刻出来的,而是利用那些硬度高于玉的金刚砂、石英等‘解玉砂’辅助以水研磨和琢制出来的。

    因此,在玉器制作的行当当中,有一句行话叫做,玉不是雕出来的,而是治出来的,或者叫琢出来的。

    这一点我相信冯老和在座的诸位应当都很清楚,当我们去找玉匠加工一块玉料的时候,一般玉匠都是说该怎么怎么治玉,或该怎么怎么琢玉。

    而在中国古代的第一步诗歌总集《诗经》当中,也有过形象的描绘琢玉工艺的诗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这句短诗,虽然短小,但是也很好地说清楚了琢玉的过程,就是先切开玉料,然后对玉料进行磋治,接着雕琢纹饰和器型,最后对玉石进行抛光打磨。

    而在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当中,更是将琢玉的过程,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讲说‘凡玉初剖时,冶铁为圆盘,以盆水盛沙,足踏圆盘使转,添沙剖玉,遂忽划断。中国解玉砂,出顺天玉田与真定邢台两邑。其沙非出河中,有泉流出,精粹如面,籍以攻玉,永无耗折。……’

    通过这《天工开物》的描写,我们不仅清楚的知道了,古人琢玉时的工序与手段,同时能够了解,古人在琢玉的时候,选择使用的工具。

    而根据这些工具和工序手段,我们再来对照这个玉碗,就不难发现,这个玉碗虽然制作精美细致,用料上乘,但是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这个玉碗并不是按照《天工开物》中记载的,古代人们使用人力工序琢玉的手段制作的,这个玉碗的碗壁光滑整洁,没有一丝瑕疵不说,更重要的是,在玉碗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