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元璋也微微有些变色,沉声道:“都是好样的!还有那个宁死不降的张子明!他们都是好样的!活着的,加封!战死的,追封!文正你是我侄儿就更不能例外,你说,你要什么封赏,只要我能办到,一定答应!”
实际上,朱文正是朱元璋的子侄,只要安安心心地混个几年,日后早晚要封个王,所以朱元璋开口也就大气了许多,顶多就是承诺他将来封个王呗!
可朱文正却一本正经道:“侄儿也是朱家的人,理当为朱家一族尽力,封赏自然不敢当,叔父不如封赏那些有功将士,好让他们安心为应天效力!”
这原本是句客气话,这事儿落在谁身上也不好意思张口就要东西,可不好意思张口也不代表着真的思想觉悟高,客气谦让也是咱们的传统之一,长辈给你什么东西,好歹也先推辞一下。于是朱文正就本着孝顺的精神,向朱元璋客气了一下,反正这么大功劳是跑不了的,放到谁头上都得往死了提拔,何况还是自家亲戚。
可朱元璋没听出这话里的含义,主要也是因为刚刚收兵的时候,诸将都忙着报功,斩杀多少、俘虏多少云云,朱元璋最不乐意的也就是这个,有功就赏这话不错,可朱元璋却见不得人在自己面前人五人六,总觉着这么下去,就算以后没仗打,这些总想着立功的将领们总要挑出事端出来找机会立功,别的不好说,单就这种事情,这片地面上好几王朝都发生过,在他朱元璋治下,可不愿意出现这种局面。
现在好不容易有了这么一个立了大功又不图封赏的将领出现,而且还是自己的子侄,朱元璋也不考虑自己的想法是不是矫枉过正,当场热血一涌,打算把他树立成正面典型去教育教育那些贪功的将领。于是上前一步,拍拍朱文正的肩膀道:“好!不愧是咱老朱家的子侄!就封你从一品大都督,镇守洪都!”
这就完了?朱文正傻了眼。按说从一品也是跻身一品大员的行列了,在朱文正这个年龄段上,能混到一品这个层次,应该说十分难得了。可问题就在于,他朱元璋连“王”都不是,封什么“一品”?最让人费解的就是,一品大员镇守洪都?就算是军中最傻的将领也知道,这一次大战之后,洪都不再是扼住陈友谅咽喉的关键城池,其战略地位早就被即将到手的江州比了下去,镇守洪都,就意味着镇守后方――以后再也没有了上前线的机会,不能上前线,我找谁立功去?
虽然朱文正很不甘心自己的政治生涯就此画上句号,可推辞的话是自己说出口的,想要收回来可就难了。朱文正那个郁闷啊,自己也就是客气一下,结果就闹出这么个乌龙。话到这个份儿上,自己也没什么好说的,只得高声道谢之后退出船舱。
云霄在一边上听到朱元璋开口奖赏朱文正的时候就知道事情不太对,自己这大哥冷静起来冷静得可怕,可是头脑一旦发热起来,简直更那些蛮将没什么区别。他明白,朱元璋这么做也是为了给下面的部将做个表率,这种表率倒不是单纯地不让那些将领贪功,而是想做个不偏袒自家亲戚、一碗水端平的姿态。
毕竟,这次守城,除了几个知道内情的人,其他人都明白这么大的功劳朱文正确实不能占到全部,守卫城门将领们都是功不可没。就算真是朱文正一个人的功劳,贸贸然给他丰厚的赏赐,也是那面有人眼红。
(呵呵,在下不会打广告,还请诸位多多支持,感激ing)
第二百五十七章 新的时代()
话说回来,云霄也多半猜到了朱元璋这么做的真实意图。毕竟,朱文正是自己的子侄,若是在军中威望过高,将来也不好收拾,给他个高位,然后晾在洪都冷处理几年,登基之后再封个王,便稳妥许多。
可这也太心急了!你舍不得给实权,只给了个官位还是可以理解的,可总不见的连勋位、爵位也不给一个吧?想要冷处理,好歹先把他调回应天,然后让他和张士诚对峙一段时间,再找个由头调回去,这样也好办得多了!
云霄想阻止,可朱元璋话已经出口,想收回也太驳了他的面子,云霄犹豫一番,把话头又吞进了肚子里。若在当年,云霄还是有一说一,朱元璋做错了云霄也会当面指出来,如今身份地位都不同了,话要出口,也要先思量思量。
一时间,船舱里有些冷场,云霄拱手道:“大哥,我先上岸准备准备,明日一早我便奔袭江州。”
朱元璋脸色松弛下来,点头道:“去吧,我这边尽量给你争取三天时间,最多五天,五天之后,无论你能不能取江州,你都要给我活着回来!”
云霄心里有些感动,应承道:“不取江州,云霄绝不回头!”
朱元璋握住云霄的手道:“活着回来!弟妹和你那未出生的孩儿在应天等着你!”
云霄重重地点了点头,转身走了出去。
第二天天还没亮,云霄就带着本部骑兵悄然离去,送别的,只有湖上大舰船头一个俏丽的身影,就连云霄自己都不知道。就在云霄走后半个时辰,朱元璋水寨便全部启程,此时东方已经微微泛白,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战役就此拉开序幕。
朱元璋命令徐达、常遇春、廖永忠各领一支水军为先锋,郭英、朱亮祖、俞通海为游击,自己则带着本队与康茂才等人的船队作为总预备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与此同时,陈友谅的水军也吃了半饱,下令起锚。
卯时,双方前锋在康郎山相遇,战斗随即展开。
凑巧的是,朱元璋的水军是由东向西前进,而陈友谅的水军是由西向东,这就意味着在上午前锋的交战中,陈友谅吃了大亏――士兵们面对着明晃晃的太阳很难睁开眼,弓弩顿时失了准头。
徐达率领的先锋则不同,早在双方战船还未接触的时候,徐达就敏锐地捕捉到了战机,当即下令所有火器全力发射。一声令下,飞字营苦心研制的各种大小火炮、火铳、火箭、火蒺藜、大小火枪劈头盖脸地打了过去。这是战争史上首次将火炮用于水战,从此,海战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
徐达两翼的常遇春、廖永忠见徐达动手,也不含糊,数百条大小战船上亦是火器齐发,轰隆隆炸雷般响成一片。汉军的水军当场就被打懵了,飞字营因为技术问题还不能一下子造出符合标准的弹丸,故而火炮火铳中填塞的都是碎石铁砂,这样一来,火炮火铳或许不能击沉战船,可在杀伤敌船有生力量的时候却是相当给力。
冷兵器时代的木制战船,远程靠弓箭床弩,近了就是接舷跳帮,船只的设计也很少有二层以上的甲板,交战的时候双方士卒更是直接站在甲板上待命,随时准备近战。于是,双方水军才第一个照面,三位前锋的火器就已经取得了最大效果,对面水军的船只上顿时死伤一片,靠得近一些的小船上几乎连活口都没有,整个船上一片狼藉到处都是尸骸,在湖面上死气沉沉地漂着。汉军士卒痴痴呆呆地看着这一切,惊骇地发不出声音,原先纵横无敌的狂傲之心不知道被这一通炮响打到哪一国去了。
看到对方士兵裹足不前,急令部下火速靠了过去,船上的床弩强弓又射出了一波,对面船上有多了不少刺猬和肉串。此时双方船只已经距离不到二十步,徐达船队里只要能拉开的弓通通把箭枝射了出去,如同下了一场乌蒙蒙的黑雨。
“通!”双方的船只终于靠到了一起,汉军士卒还没有缓过神来的时候,徐达已经第一个跳上了对方的甲板,其余军士看到徐达如此身先士卒,也都呐喊一声,挥舞兵刃冲了上去。原本执在手上的长矛是用来在跳帮战之前隔船互刺的,跳帮之后显然用不上,应天水军早就扔到一旁去了。而汉军士卒还愣愣地拿在手上发呆,一时间船上挤满了士兵,长矛根本无法施展,应天军士立时占了天大的便宜。
不到一炷香的功夫,汉军冲在最前面的几艘船就被徐达俘获,其中还有一艘是陈友谅引以为豪的巨舰。在后面观战的陈友谅见巨舰落入敌手,顿时两眼通红,不顾一切地上前救援,意图夺回巨舰,徐达和常遇春见好就收,立刻带着麾下往回撤,廖永忠也立刻上前掩护。
陈友谅哪能就这样放徐达回去?当即命令小船立即将徐达围住,双方交战立即进入白热化。
说到底,应天水军不过是这一两年刚刚成军,演练虽然很多,但是一旦和汉军水军这种靠水吃饭的部队交手,立刻便落了下风。加上被围困的徐达有大舰的拖累,速度又上不来,登时就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汉军小船万箭齐发,一时间,应天水军死伤枕藉,本来因为大胜而高涨的气势又渐渐弱了下去。
徐达急了,站在船头高声喊道:“水战被围,惟死而已!应天儿郎,敢效死乎?”
一枝冷箭飞来,笔直地射入徐达肋下,徐达的声音戛然而止。
“将军!”数万人齐射呼喊道,将为军之魂,徐达一倒,这支被困的部队就没得救了。
“哈哈!”徐达用力斩断插在肋下的箭枝,挺立在船头,高声笑道,“这种烂货,怎么可能射死人!”
“吼!吼!”被困船队顿时士气大振,奋力死战。
就在双方在围困和突围之间鏖战的时候,担任游击的俞通海、郭英、朱亮祖抓住陈友谅小船和大船脱节的机会,直接指挥船队斜插进了敌阵,船上火器不管不顾一通猛射,汉军腹背遭敌,阵型大乱。
远远一个洪亮的声音传来:“围剿汉贼,就在此时!诸军随我,常遇春来也!”原来是常遇春和廖永忠齐齐杀到,直接冲进了战团。这一次,双方再也顾不上阵型,直接跳帮乱战起来。
仗打到这个地步,陈友谅和朱元璋都没有料到。
陈友谅原本以为凭着自己的水军家底,怎么说也能打退朱元璋的攻势,没想到被应天这支半路出家的杂牌水师缠斗到这个地步;朱元璋本来是准备打一阵就跑,结果没想到却是旗开得胜,俘获了对方的一艘巨舰,本来战果算是喜人的了,可又偏偏是因为这一艘巨舰拖累了整个船队的速度,导致徐达被围困。双方的前锋主力现在全部投入了战斗,整个湖面一片血红,到处都是漂浮的汉军尸体。
应天士卒的尸体哪儿去了?沉下去了。这也是徐达被围困之余还能力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云霄和柳飞儿的努力下,飞字营无论商队还是工匠都是全力备战,应天士卒无论甲胄还是兵器都是精良到极点。
双方在士卒上没什么差距,纵然放到五百年后,湘军和淮军依然分不出高下。应天水战不熟的劣势则因为装备精良而扯平。那么决定胜负的,抛开天时地利,只剩下将领的临阵指挥了,这一点,陈友谅能拿得出手的就是自己的几个便宜弟弟陈友仁、陈友贵,再者就是一个张定边,其他的,实在不够看,可是徐达和常遇春的光芒太耀眼了,廖永忠、俞通海也不是省油的灯,一时间,应天居然渐渐占了上风。
朱元璋立在座舰船头眺望战局,心急如焚。
“主公快看!徐元帅座舰起火!”朱元璋身边的亲卫将领韩成指着战局中心大喊道。
“传令,宋贵、陈兆先前去救援!”朱元璋脸上肌肉一抖,折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