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
……
“好了!”
朱瞻基沉声说道,下面的那些大人齐齐闭上了嘴!
朱瞻基这又扭头看着陈刚,问道:“朕问你,刚才那些话是你话还是皇叔的话?”
陈刚一愣,也不在明白朱瞻基到底什么意思,可还是说道:“自然是王爷的意思!”
朱瞻基这才道:“要是皇叔的意思,那么你也就是一个传信的人,也就是来使,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这一点朕还是知道,所以也不杀你!”
这话一出倒是让不少感到了意外,朱瞻基居然不杀此人,要知道在此人刚才可在朝廷之上狠狠的辱骂了一次这些大人,即便他是传达汉王的话而已!
“皇上……,!”
……
“好了!”
朱瞻基沉声说道,“我堂堂大明朝廷,难道点这点度量都没有?他既然敢走进这里,敢传达皇叔的话,那么早就至生死于度外,士不惧死,奈何以死惧之?这一点朕还是明白的!”
下面的那些大臣一个个顿时也就不说话了,这皇帝话都说道这份上了,自己等人还有什么好说的了?
朱瞻基话锋一转,道:“要是刚才那些话是你自己说的,朕立即就成全你,砍了你的脑袋,即便不怕死,那么朕可以让你真的死!”
陈刚也不由的吓了一跳,自己在鬼门关溜达了一圈啊!
第四百六十五章 备战()
第四百六十五章 备战
如此一来,朱瞻基自己这下也不再迷信朱高煦不会造反了!
让陈刚离开之后,朱瞻基看着下面所有大臣,道:“现在大家也都看到了,这汉王造反已经是肯定对了,那么不知道大家又什么对策?”
下面的那些官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是这张辅率先走了出来,道:“启奏皇上,这汉王造反其实早就昭然若视,所以臣等也早就有了一些准备!”
“哦?什么准备?”
朱瞻基问道!
张辅道:“就在不久前,我们知道天津卫一些将领要参与谋反,所以就在他们动手之前我们就已经派出了人将这些打算造反的将领一干去不捉拿,然后趁着汉王等人还没有觉察, 立即出兵,击溃了济南都指挥使靳荣的军队!现在已经占领了济南!”
“怎么朕一点都不知道?”
朱瞻基有些意外道!
至于他知道还是不知道,还是假装不知道,这个时候这也都成了定局了!
张辅立即道:“这事情也是比较的突然,不过现在可以确定的是我们的方法是正确的, 现在济南的兵力已经吸引了汉王足够的兵力,要是不打下了济南的话,他一夜都不会安心!“
现在情况的确也是这样,朱高煦派出了大量的军队直奔济南,而对于他而言,济南自然已经成为了兵家要地,是必须要被占领的地方!
这可是瞒着朝廷其他很多人的事情,听到这些,这些大臣们一个个也有些惊讶, 显然他们对于这并不知情,最主要的一点,朝廷调动兵马居然没有告诉他们。
可是这调动兵马可是辅政大臣,而且其他的几位显然也同在知道这个事情,如此话又有谁又有哪个胆子责怪?别人可是几位朝中最有名气的人物,而且他们的决策现在已经奇道了非常的重要的作用!
朱瞻基道:“他们能守下济南?”
张辅道:“为了保证他们能守下济南,我们已经连夜调集了一些火炮过去作为支援,短时间要守下来的话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而且现在刚刚秋收之后,粮草方面也能保证!”
朱瞻基如此一听,心里大为放心,道:“如此甚好,那么英国公,现在你认为应该如何?”
张辅正色道:“老臣愿带两万兵马,取下汉王的项上人头献给皇上!”
但是朱瞻基并没有表态的意思!
而杨荣这个时候则道:“想当年,成祖清君侧,建文帝派遣李景隆出兵讨伐,最后却失败,臣认为这教训不能不吸取!当然,臣并不是说张大人不动兵法,而且张大人绝对又能力取得汉王的项上人头!“
李景隆(1369……1429)小字九江,明太祖朱元璋姐孙、曹国公李文忠子。建文帝即位,甚被重用。
朱元璋当国时,恐权臣篡权,规定藩王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和举兵清君侧的权利,他在《皇明祖训》中说:“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朱棣以此为理由,指齐泰、黄子澄为奸臣,须加诛讨,并称自己的举动为“靖难”,即靖祸难之意。因此,历史上称这场朱明皇室内部的争夺战争为“靖难之役”。
朱棣起兵不久,即攻取了北平以北的居庸关、怀来、密云和以东的蓟州、遵化、永平(等州县,扫平了北平的外围,排除了后顾之忧,便于从容对付朝廷的问罪之师。
经过朱元璋大肆杀戮功臣宿将之后,朝廷也无将可用,朱允炆只好起用年近古稀的幸存老将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军13万伐燕。建文元年八月,师至河北滹沱河地区。燕王在中秋夜乘南军不备,突破雄县,尽克南军的先头部队。继而又于滹沱河北岸大败南军的主力部队。建文帝听到耿炳文军败,根据黄子澄的推荐,任李景隆为大将军,代替耿炳文对燕军作战。
李景隆本是绔绔子弟,素不知兵,“寡谋而骄,色厉而馁”。九月,李景隆至德州,收集耿炳文的溃散兵将,并调各路军马,共计50万,进抵河涧驻扎。当朱棣侦知李景隆军中的部署后,笑着说,兵法有五败,李氏全犯了,其兵必败无疑,这就是政令不修,上下离心;兵将不适北平霜雪气候,粮草不足;不计险易,深入趋利;求胜心切,刚愎自用,但智信不足,仁勇俱无;所部尽是乌合之众,且不团结。为了引诱南军深入,朱棣决计姚广孝协助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自己亲率大军去援救被辽东军进攻的永平,并告诫朱高炽说:“李景隆来,只宜坚守,不能出战。”朱棣还撤去了芦沟桥的守兵。
朱棣这一招果然灵验,李景隆听说朱棣率军赴援永平,就率师于十月直趋北平城下。经过芦沟桥时见无守兵,禁不住欢喜,说:不守此桥,我看朱棣是无能为力了。这时朱高炽在北平城内严密布署,拼死守卫。李景隆则号令不严,指挥失当,几次攻城,皆被击退。南军都督瞿能曾率千余精骑,杀人张掖门,但后援不至,只好停止进攻。又因李景隆贪功,要瞿能等待大部队一起进攻,错过了时机。燕军则因此得到喘息,连夜往城墙上泼水,天冷结冰,待到次日,南军也无法攀城进攻了。
朱棣解救永平之后,率师直趋大宁(今内蒙古宁城西)。大宁为宁王朱权的封藩,所属朵颜诸卫,多为蒙古骑兵,骁勇善战。朱棣攻破大宁后,挟持宁王回北平,合并了宁王的部属及朵颜三卫的军队。朱棣带着这些精兵强将于十一月回师至北平郊外,进逼李景隆军营。燕军内外夹攻,南军不敌,李景隆乘夜率先逃跑,退至德州。次日,士兵听说主帅已逃,“乃弃兵粮,晨夜南奔”。
燕军渡过长江,他奉命出使燕军,请求割地讲和。燕兵进驻金川门,他开门迎降。成祖即位。封他为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
当然,最后这个也就是要一个很大的笑话,其实和当初的赵括纸上谈兵更是有得一拼!
顿了顿之后,杨荣这才接着道:“所以臣认为,皇上完全应该御驾亲征才可以!”
“御驾亲征?”
在场的那些大臣们一个个开始有些议论纷纷起来,立即有人道:“皇上,这御驾亲征的话,要是万一伤龙体该如何是好?”
“是啊,皇上,只需要臣等领兵,自然可以打败汉王,何须皇上亲征!”
“皇上御驾亲征其实也并不是不可,如此一来敌军自然胆寒,天之之威岂是他们能抗拒的?”
……
反对的也有,赞成的也有!
至于朱瞻基,这个则在自己考虑自己的问题,沉吟了一下,这才道:“朕决定御驾亲征!”
这话一出,不少人也吃了一惊,更有人打算立即上前劝阻!
朱瞻基则道:“朕之所以决定御驾亲征,其实也是深思熟虑,汉王之所以敢造反,其实还不是因为胆朕刚刚即位不久,认为朕没有办法统兵,而且想必也有些人对于朕还是有些三心二意的吧!”
虽说前不久已经清理了一些打算谋反的人,可是这朝中还有那些人真正的效忠自己,这一点谁又知道?
所谓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
朱瞻基决定亲征,其实就是想要让这些人知道,自己可是堂堂的天子,汉王造反又能怎样?
如此一来,那些大臣们还真的不少再说了,于是简短的会议之后,朱瞻基御驾亲征的事情也就定了下来!
接着,便是也就任命了一些将领!
其中命令郑王郑王朱瞻埈、襄王朱瞻墡留守京师,阳武侯薛禄、清平伯吴成为前锋,自己则打算亲自率兵大军出兵乐安,王钰则留在了集成,张辅则随行,毕竟打仗方面,张辅可是能手,所以很多方面朱瞻基还是想要好好的请教一下他的!
至于留守京城的两位王爷,则是他的兄弟,也是非常信得过的人。
作为前锋中的薛禄更是一命骁勇善战的将领!
薛禄,原名薛六发迹以后改“六”为“禄”。明初,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薛禄从征因作战勇敢,屡立战功,逐擢升。真定之战,生擒建文帝左副将军李坚,此后每战必胜。单家桥一役,因 马失前蹄被平安侯所执,竟然奋力挣脱,夺刀杀死守卒,驰还复战,最后大破平安侯军。后转战彰德一带,生擒都督指挥花英。明成祖定都北京后,因薛禄战功卓著,授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栓国,封阳武侯。仁宗即位后,加封太子太保,并佩镇朔大将军印。
这天子所谓的亲征,其实很大程度上也就是一种作秀的成分在里面,不过现在朱瞻基的目的其实也就又很大的作秀的成分!
事情定了下来,这边则开始准备兵马和粮草,而朱瞻基在早朝过后则又把张辅等人单独留在了最后,,等所有人都到齐之后,他这道:“现在朝堂之上,朕倒不方便说,这话说回来了,诸位对于朕御驾亲征此事如何?”
其实现在朱瞻基自己都定了下来,哪里还有什么商量的余地?
几人相互的看了看之后,张辅这才道:“皇上御驾亲征已经成定数,不过这一路上还的是小心才是,以微臣看来,不如将神机营带着,一方面他们可以保护皇上,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狠狠的威慑敌人!”
人数虽说只有区区的两千人马的神机营,但是这威慑能力当然不能小视,张辅其实也是为了朱瞻基考虑,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不错,应该带上神机营的,当初成祖北征的时候神机营也都随行,打得蒙古人心惊胆战!”
杨荣也在旁边说道!
朱瞻基的目光投向了王钰,问道:“王爱卿如何认为?|”
王钰道:“皇上,前段时间臣已经让人准备了足够的弹药,还请皇上放心!”
王钰的意思其实也很明显,要是皇上你要带着神机营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