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骁将-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这里,刘备是彻底跟襄阳没了瓜葛,随着他一声令下一万余精锐伴随着二十万军民,缓缓地开向前路。

    二十余万军民,大小车数千辆,挑担背包者不计其数,行进度何其的缓慢。

    未及两日,忽哨马来报,“曹操大军已屯樊城,使人收拾船筏,即日就要渡江赶来。”

    “江陵要地,足可拒守。今拥民众二十万,日行只十里,似此几时得至江陵?倘曹兵到,如何迎敌?不如暂弃百姓,先行为上。”简雍等人,一切用计悉数为了刘备。

    刘备痛哭哀声,“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就是不愿。

    “主公,江陵乃荆襄重地,钱粮极广。我军若据此地,曹贼急难动摇。不若选出一将,率三千铁骑直插江陵,先一步据为己有。”刘宪早就知道刘备是不会抛弃百姓的,所以他也就没跟着凑热闹,待众人静下后这才进言。 

九十四章 一环套一环() 
“主公,江陵乃荆襄重地,钱粮极广。我军若据此地,曹贼急难动摇。不若选出一将,率三千铁骑直插而去,先一步据为己有。”刘宪早就知道刘备是不会抛弃百姓的,所以他也就没跟着凑热闹,待众人静下后这才进言。

    诸葛亮眼中精光一闪,附声合道,“主公,刘将军所言甚是。”

    徐庶更是进了一步,“此计大妙,主公可行之。”

    “如此,不知谁愿走上一趟?”刘宪的计策刘备向来是信得过的,况且还有两位军师的符合。

    刘备的眼光扫向了关张刘赵四将,他的帐下有能力有资格独立领军的只有这四人。

    “主公,江陵守将是邓羲、刘先,具是文臣,且与宪颇有私交。此二人家小具在襄阳,定会顺势降曹,然二人久受刘景升大恩,心中难保不有怨恨。此行需还要有一能言善辩之士,三寸不烂之舌,说不定会远胜过三千铁骑。”选哪一个,刘宪说不来,若是伊籍还在,他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主公,昔日在老师门下时,庶曾与这二位见过,愿走上一趟。”徐庶言道。

    “如此自是大善。”听闻徐庶与邓羲、刘先有旧,刘备当即拍板定下。

    “徐军师若愿去,宪便保文长领兵,以辅军师。”出乎众人的预料,刘宪竟然点了魏延。

    实际上有徐庶在,领兵之人也就显得不再那么重要了,关张刘赵四将去也可,不去也可。刘宪若是推举丁封为辅,也是说的过去的。

    报恩,瞬间所有人都给刘宪下了定语。

    “也好!”刘备自然不会去拨刘宪的面子,当即允道。接着一笑,望向站在最后的魏延,“魏延听令。”

    攻拔将江陵对刘备军可谓是大功一件,魏延新投帐下,若能立此大功与他可是大有助的。

    “末将在。”按下心中对刘宪的感激之情,魏延忙站了出来。

    “吾命你领铁骑三千,前取江陵。沿途路上须听军师调遣(徐庶)。”

    “得令。”

    刘备递了一支军令于魏延,又接着喝道,“丁封何在?”

    排在魏延上手一位的丁封,一脸如常,立刻上前一步听令。

    “汝为副将,辅佐文长督军。”

    “得令。”

    二将转身离去。

    一旁的刘宪想着丁封平静面容,心里满意之余更是往前多想了一步,他可是知道魏延的前程的,刘备对魏延绝对是恩宠有加,二人若能处好关系,对丁封,甚至是整个丁家可都是大有好处的。丁氏一门是自己带进刘备集团的,纵然不能让他们重现“后世”东吴时的辉煌,但也决不能默默无名。

    丁奉熟悉水战,日后与甘宁必是关羽镇守荆州的得力大将,而丁封久在骑军之中,早就没了东吴军水路两栖将军的特性。在地面上混,能交下一个朋友就多了一份助力不是。“主公,末将愿为文长熟悉军情。”

    刘宪突然冒出的这句话,令刘备好生笑了一阵,你刚才忙着报恩,却怎忘了手下爱将(丁封),现在到遭起急了。但想到这二人若生了间隙,倒也不美,遂一挥手,向刘宪说道:“去吧!”

    “谢主公!”

    刘宪退出大帐,跨上青骢马赶了不几步,就见魏延、丁封正策马平走,二人言谈间甚是和气。

    刘宪对这并不感到意外,丁封跟随他将近十年,二人情分绝不是一般的上下属关系。而魏延,往重里说还是刘宪的救命恩人,就凭这个丁封就不会在意屈其下手。

    “德乾,你先去整军,我有些话要对文长说。”刘宪策马奔来,已然被二将的亲卫看到。待他到了近处,二将已经转过身来等候在一旁。

    “是,将军。”没有丝毫的介意,丁封先给刘宪见过礼,然后向魏延一抱双拳,“魏将军,丁封先走一步。”

    “丁将军请便。”魏延抱拳送丁封离去,这才拜向刘宪,“元度无须担心,我与丁将军……”

    笑了笑,刘宪挡住了魏延话头,接着向周边的亲卫一摆手,“都散开,我有话与你家将军细说。”

    魏延略感惊讶,立刻遣散身后一众亲卫,“元度,有何见教?”这时他已经感觉到了刘宪此来绝非是为了调和他与丁封可能存在的争分。

    “文长可自此江陵之行的重要?”刘宪打马与魏延并列,直接进入话题。

    “夺取城池,收容荆州败兵,为我军某一后路。”自觉告诉魏延,这里面还有道道。可惜他看不出来。

    果然,他话刚落下,刘宪就笑了,“我敢与你打赌,主公必不坐于江陵。”刘宪倒也不怕吓住了魏延。

    魏延一懵,傻看了一会,这才回神问道:“元度,此中有何奥妙?”

    “哈哈哈,曹操视主公为生平大敌,岂会纵主公从容入江陵?不日必派大军来袭。”随后顺手在周边一绕,“二十万军民扶老携幼,每日只行十里,早晚必叫曹操追上!”

    “主公帐下万兵虽然精锐却难敌曹军势重,必然大败,这二十万军民,真不知会有几多死伤啊?”入眼处的一个个百姓,刘宪苦笑道。

    “这……”魏延一阵低沉。

    “江陵之战,十有**是不用着铁骑出阵的,邓羲、刘先心无战意,弃城而走或是举城而降,反正是不会血战一场的,不然我也不会提议着三千铁骑而去。”吁了一口气,刘宪继续说道,“你立功之处,不在夺取江陵之前,反是在其之后。”

    “可知攸县的刘磐、黄忠?”

    “长沙之地。”闻得黄忠之名,魏延眼睛猛地一缩,“自然知道,老将军骁勇无敌,箭术神,实称荆襄魁。魏某自视,非他敌手。”

    魏延、黄忠交过手么?刘宪惊讶的看向魏延,“你二人……?”

    魏延翛然一笑,对刘宪道:“我是义阳人士,家距离南阳不远,年幼之际就听闻过黄汉升的威名。从军之后,见过老将军神猛,自负不如。”

    原来是这样,刘宪剑眉一挑,没想过这俩人还有这段渊源,“刘磐、黄忠现在攸县,拥兵小两万人马,此二人都是我好友,且刘磐更是荆州从子,待到刘琮降曹,我会说主公去信于这二将,定能纳于麾下。

    届时,想我军也离败阵不远,主力若失,你等三千铁骑何以保江陵?且与德乾去说徐军师,他知道刘磐、黄忠归顺,定会遣你二将去助攸县,以取长沙。”

    “你们若能在长沙顶住曹军南下,当为一泼天大功!日后的前程……” 

九十五章 天生“反骨”() 
“德乾!魏文长并非池中物,他日成就不可限量,你今日让他一步,来日则可受益终身。”丁封久在自己身边随侍,十年的熏陶,智谋武艺较之比历史上的“自己”肯定要强上一些,可要说他日后的成就能比得上魏延,刘宪却是不信的。

    丁封想来是没想到刘宪会说这样的话的,微是一顿,便颇不服气的叫道:“将不在勇而在谋,这可是将军说的。”

    襄阳城下,魏延独战文聘,展现的一身武艺丁封是看在眼里的,自然知道武艺上面自己远非魏延的敌手。但经受刘宪十年的观念输送,“将不在勇而在谋”这个观点是深记在丁封心中的。

    “哈哈哈”,魏延能镇守汉中十余年,令曹军不能越雷池一步,岂能是一勇匹夫?刘宪伸手拍着丁封后背,“为将之人能有此心,自然大好。今去江陵路上,你尽可旁眼细观。”

    “是,将军。”丁封闷声闷气的回道。

    又引来刘宪一声笑,“好了,我也不说了,你自己用心看就是了。只是之前我说的那些,你定要记在心头,若能得保报荆南,你前途无忧也。”

    “这个自然。”丁封用力的点了点头,面色却有些阴暗。自己出征在即,却被告知己军主力必败无疑,这事放谁知道了,心里也会觉得不是滋味。

    两人伴步又走了一段,丁封忍不住这般低沉气氛,扬声打破了寂静,“将军,你有没感觉到,诸葛军师对魏将军似乎颇有反感?”

    这突如其来的一句话让刘宪听的一惊,“有吗?文长归于主公帐下不过才三天而已。”虽然历史上他确是第一面就要杀魏延!

    “我本也没察觉,可刚才领军令时,抬头间扫见诸葛军师眉头微皱,看望魏将军的目光……”丁封踌躇了一下,最后头皮一拧说道:“颇有不善。”

    “呼……”长吐了一口气,刘宪感觉自己脑门子有点疼了,虽然历史上的魏延之死罪在杨仪,可诸葛亮对他的压抑却始终是一大因素。

    记得在“历史上”,魏延斩杀韩玄举长沙归顺,就是在第一次面见刘备时险些被诸葛亮给推出去宰掉。

    而现在……之所以没出现这等情形,不外乎是时间、人物生了变化。

    魏延一没杀自己的主公——韩玄,二是为刘备“进城”出了死力,三则是因为他是自己的救命恩人。或许,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刘宪的救命恩人,凭这块招牌,就是性情高傲的关羽也要给魏延几分脸面。更何况,此刻赤壁大战刚开序幕,诸葛亮不过是打了两战,在刘备集团中的影响力要远差于‘彼时’。

    “将军”,丁封见刘宪长吐了一口气后神情就陷入了沉思,心里不觉有些痒,他知道刘宪定是想到了什么,“你可知是什么因由?”

    “德乾,你感觉文长的样貌如何?”刘宪似乎为了拒不相干的话。

    丁封不想刘宪会突此问,呆了一下后才答道:“面若枣红,目若朗星,却似有几分关将军的神采。”

    “呵呵”,刘宪一笑,魏延跟关羽可没什么相似的地方,除了红脸之外,怕就是都耍大刀了。“你不觉得文长头颅偏长了些么?”

    “头颅偏长?”丁封又是一呆,略想了下继而顿,“却是有些偏长。”

    刘宪剑眉挑起,语气有些轻佻的向丁封说道:“此相貌,在面相上就是脑后天生反骨。”想到诸葛亮的那句——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他就忍不住大乐起来!

    一旁的丁封听的“天生反骨”四字时,已经傻了眼了。看着长声大笑的刘宪不知所措起来,“将军,将军……”

    “你为何笑?”止住了大笑的刘宪,瞄了丁封一眼,“我自笑那可笑之人。也不知这面相祖师是否也把自己孩儿的头颅给睡扁了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