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非这二人都是出身寒门,而文家却是南阳大族,文聘哪里能闯下如此大的名头?“那日我在阵中与这将交过几手,虽然都留了余力,但末将敢言,此人武艺只在我上不在我下。”
“大哥,既然元度与这将军有这等渊源,那见了不救可难说得过去。”张飞退下之后本有些不愿,闻刘宪话后立刻叫道,“再说这将军也是因大哥之事才落下祸事的……”
刘备面色有些复杂,望着襄阳城久是不语。
身后的诸葛亮、徐庶此刻也趁着张飞打下的“大好局势”,滚滚珠语连连向刘备双耳涌去。
打下襄阳城,坐领荆州事,不但能凭此对抗曹操,更能救下二十万百姓和眼前的这员悍将。
刘备心动了,刘宪能明确的感受到刘备双眼中的那股闪烁。然而令诸葛亮、徐庶失望的是,那阵闪烁很快就变成了真的闪烁。
见刘备眼神逐渐变得清澈坚毅,刘宪不由的朝诸葛亮望去——那双深邃的眸子中充满了复杂的神色,有希望,有期待,也有心急,还有一丝的……不确定,那是在眼神深处的一抹诈闪。
咦,那是什么?完全与期望相反的神色,虽然很少,很深,可对人心气机极为敏感的刘宪,还是观察到了这个。
“撤军,令兵马后撤,修要惊住了百姓。”刘备脸色一正,语气斩钉截铁。
诸葛亮眼中的期望化作了失望,而藏在深处的那抹诈闪却也跟着消失不见,留下的只有对刘备的欣赏、满意,又再一次和主观愿望处在了对立面。
这是怎么回事?诸葛亮劝刘备夺荆州,满心期待中,心底却隐藏着一丝诡色;刘备不听他劝,撤军收兵,本该失望的他心底却蕴含着一股满意?
“备既受兄长所托,其有再夺侄儿城池的道理?这等无信之人,羞以为之。”刘备有些抱歉的看着诸葛亮、徐庶。“多谢二位军师为谋,还受刘备一拜。”两手拱抱胸前,刘备在马上遥想二人一鞠。
“信”!!!!
这个信字宛若雷霆在刘宪耳旁炸响,瞬时间他就明白了一切,滤清了所有的思路。
诸葛亮一直在劝刘备取荆州,然刘备困于刘表、宗族等原因,从未答应。
这样虽然让诸葛亮无法筹集到足够他施展自己才华的力量,可也从另一个方面解决了他心底的疑惑。刘备,刘玄德,自己所拜的主公,是一个真正的仁德信人,绝不是——虚有其表的假君子。
想来这也是诸葛亮“荆州大计”几次三番受挫,却始终不成半点介意于刘备的原因吧!
“元度。”
耳边传来了刘备的轻唤,“末将在!”
“你一人可否救得下那位将军?”看着一口大刀上下飞舞,死压住文聘的魏延,刘备越的感觉喜爱。
“主公放心,宪一人足矣!”言罢,刘宪拍马舞刀冲到城门前,不向文聘递刀,反而杀到敌楼下向城上的蔡瑁、张允吼道:“命文聘退下,否则休怪我大军冲城。”
霹雳怒吼甚至连战圈外的刘备都听得清楚。
“刘将军休得说笑,文聘若退下,你们进城岂不是易如反掌。”蔡瑁跟刘宪有仇,不敢出头,只有张允露面。
“城门?”刘宪好不冷笑,“真是好大的笑话,我大军若真夺襄阳,岂是凭一个文聘能抵挡得住的?睁大你们的狗睛看看,城内的人马还有几分士气可言?”
“给我快令文聘退下,我自带这位将军离去。”眼看着魏延的一应下属越来越少,刘宪心头怒火越烧越旺,“不然的话,蔡瑁老狗,你我还有旧账未算呢!把老子逼急了,就是拼着受主公责罚,我也要剐了你蔡氏满门。”
“令文聘退下!”
百十步外,刘备军中。
立在刘备身后的刘封,望着孤身一人却在城下大喊大叫,动辄扬言破城灭族的刘宪,心中大感佩服,“不想刘将军书文雅气,战场上却是这等的威风霸蛮。”
诸葛亮、徐庶二人从没见过刘宪战场上的样子,想到平日里时不时的还吊几句诗文的刘宪,那般的温润如玉,战场上竟是这等的横行,皆是深点起头。
不过与刘封单纯的羡慕不同,他二人的目光中还有一股别样的意味,刘宪此刻蛮霸横行,万军之中能指着蔡瑁大骂老狗,凭的不是他过人的武艺,而是敏锐的战争嗅觉。
襄阳城中水6马步大军过十万,只要能拿出一半的力气也不是此刻的刘备军能抵挡的,何况现在他们还有二十万的百姓累赘。
但刘宪却能透过表象,看到襄阳城内在的真实。十万大军,无一能有斗志,纵然再多的人数,对他,对己军也没一丝一毫的威胁。
这般情形下,他才敢指着蔡瑁鼻子大骂,且能让蔡瑁不敢还口一句。
“孔明,主公帐下以此子最佳。”徐庶低声呓语。
诸葛亮脸上露出一抹微笑,“是啊,前途不可限量。”
“哎……”与这三人的表情相反,刘备却是一声长叹。
诸葛亮再是睿智也猜不透其中的奥妙,不愿打搅明显陷入某种回忆中的刘备,他偏头看向了张飞,“三将军,主公为何……?”
张飞难得的没胡大咧咧的应话,也跟刘备一样神情陷入了莫名的低潮,“十年了,十年了军师。从建安三年冬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年了。”
“那个时候,大哥才跟曹操东征吕布还回,被天子续了家谱,尊为皇叔。元度就是那个时候……”
看着诸葛亮、徐庶以及靠上来的刘封,张飞眼中闪出了一丝泪花,“元度十年前在许都奉大哥为主,可这句主公,却是直到今天,才能当的外人的面叫喊出来……”
ps:能这个字,一开始没有,但写后我自己读了读,虽然不多这个字的时候顺嘴了点,可意思就有了点变样,最后还是加了上去。
不知道兄弟们有没有同感!
九十三章 义阳魏延()
“魏将军,刘宪有礼了!”文聘受令退出城门,魏延也知机的领余部后撤。
刘宪根本就不在乎城头上那些数不清的弓箭,三尖两刃刀横挂得胜钩上,自己翻身下马,双手抱拳恭恭敬敬的向魏延行了个全礼。
“刘将军……”魏延没想到刘宪会做出这样的大礼,还来不及下马就生受了下来。
拱拳向刘宪回了一礼,魏延枣红的脸色愈加的红。
两人间的地位差距何其之大。他魏延只是一介无名都尉,掌兵不过千余;而观刘宪,十年来南征北讨,声名扬于天下,坐领淮南事,手握数万雄兵。
“刘将军,受杀魏延了。”
刘宪哈哈一笑,望着激动之下手脚无措的魏延道,“性命之恩,何等厚重。将军休再言。”上前拉住魏延一手,“走,将军切随我去见主公。”
二人此刻距离刘备军不过才四五十步远,自然不用再回头去骑战马。
魏延被拉着走了几步,忽然回过了神来,之前在城下刘宪就口出‘主公’二字,加上这次……
他感觉自己脑袋有些昏了,“主公,这是怎么回事?”,刘宪何时拜了皇叔为主公?刚才受了刘宪一个全礼,魏延心中的感激可谓一时间难用言尽诉,甚至冲动之下生出了投效刘宪麾下的念头,最后还是刘备强大的吸引力让他坚定地信心。
“刘将军,你怎会奉皇叔为主?”震惊,魏延实在太震惊了。他愿为刘备效力,是因为刘备的仁德之名,可不是因为刘备的实力。
刘宪坐拥淮南,是手握数万雄兵的一方霸主,怎么会投到实力远不如他的刘备帐下。
“这有什么不可,十年前我就在……”兴步前走的刘宪突然顿住了,他这时才记起,今天是自己第一次在外人面前对刘备口出‘主公’二字。
刘宪不由的转头望向许都方向,一晃眼这都过去十年了。
“光阴如箭,岁月如梭,一晃十年了!”
再次转回头时,刘宪面颊上挂上了两道浅浅的泪痕,就在眼窝下。“十年前在许都时,我就已经拜在了主公门下。”看着魏延一脸遮不住的惊色,刘宪温温一笑,“魏将军随我前来吧。”
迈了三步,他脚下又顿了一顿,“记住,我这条命半数是你救下的,以后同在主公帐下听令,唤我元度就是。”
“魏延记下了。”魏延张了张嘴,望向刘宪的神色——很有感情。“某草字文长,元度若不嫌,以后就以草字呼我。”
“宪已记在心中。”温润的眼神望了魏延,刘宪一拍魏延后背,前走引带,“文长兄,随我来吧!”
几十步的距离,刘宪却像是渡过了之前的那一个十年,整衣拭甲,在距离刘备还有十步远的时候,他脚下突然一停。
魏延紧跟在他身后,差点捺不住脚了过去,
刘备的目光全放在了刘宪身上,一旁的魏延,这个被他赞叹有加的大将已经从他眼中消失了。
正步上前,刘备径直迈到刘宪五步处。
“东莱刘宪,见过主公。”举步三跨,刘宪双膝跪地,全身披挂下应是给刘备行了个跪礼。
“元度,元度”,刘备上前搀起,含着泪花的眼神让他眼光更加的迷离。
襄阳城头,门楼。
蔡瑁、张允正在那纳闷,刘表死去多时了,刘宪哪里来的主公?
他们可没想到刘备身上,在他们看来刘备反投到刘宪手下才是正常。
“莫非他口中的主公是指丞相?”蔡瑁有些拿不定,“可也不对啊,他若是降了丞相,何苦在刘备军中受罪?”
张允看着蔡瑁神经兮兮的样子,心中一阵凄苦,什么时候荆州水军大都督蔡瑁落到了这般地步?兔死狐悲物伤其类,自己跟蔡瑁可是一条根上的两个叉子,谁也离不开谁的。
“轰轰……”,突然间城头响起了一阵骚乱。
“怎么回事?”张允大怒。
门外的一名亲卫,匆匆的爬了进来,指着外面口角不顺的叫道:“将军,快……快看……刘……刘……”
一把推开这个亲卫,张允三步并作两步走,到了城头向亲卫手指处一看,眼前不由得一阵昏。“怎么可能?刘宪竟拜到了刘备门下。”
此刻刘宪已经被搀起,与刘备怅然间,眼睛也转向了张飞、赵云、简雍、孙乾以及从后军赶来的关羽等。
十年啊,正值青春的十年,人生能有几个这样的十年。
眼眶似乎撑不住了,老想落泪。刘宪借着转身擦去眼窝的泪水,也顺势将魏延让了出来。“主公,此人姓魏,名延,表字文长。今愿拜入主公门下。”
这句话,之前他二人似乎都没说过,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义阳魏延,愿献微薄之力,以供皇叔驱使。”魏延撩起战甲下摆,单膝跪与地下。
“能得文长相助,备幸甚感焉!”刘备再上前扶起魏延,“文长暂且屈就亲军副将一职,待到江夏,再作定夺。”
亲军副将,也就是赵云的第二个副手,和陈到平级,位在关张刘赵之下,与刘封、关平、周仓、丁封等人一级。
但能一上来就被任命为亲军副将,显然这是刘备重视魏延的一种表现。
果然,听到任命,魏延再次附身下摆。
到了这里,刘备是彻底跟襄阳没了瓜葛,随着他一声令下一万余精锐伴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