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葛伯垠、东方孔宾皆被灭国斩,南方息国、西方顾氏、北方吾昆氏因地理原因暂保社稷,却也因实力大损、再难有所作为,商侯自此“致霸”于诸侯。
商侯挟大胜之威,传檄天下,但有信使至处,各路诸侯岂敢轻慢?况九州之民凄苦多时,民心思变,以谋活路,闻及商侯之言,多拍手称快;天下诸侯受迫日久,不堪五方诸侯之长欺压,又素闻商侯贤明,多生同仇敌忾之心。适逢顼、九凤大力声援,提及胡卢师徒之名,各路诸侯再无顾忌,纷纷起兵会盟于毫地。
天下诸侯即来,万事俱备;商
天地,拜娲皇庙、圣父祠,会盟诸侯,告天下诸侯与曰:“尔众庶,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今有夏主多罪。率遏众力,率割夏邑,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夏德若兹,今朕必往。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尔不从誓言,子则戮汝。罔有攸赦。”
阐、截两教亦在此时正式介入伐夏之战。由于胡卢是名义上的主事之人,阐、截两教真修仙士,不论情愿于否,皆不敢违自家教主之令。来见胡卢。胡卢只求早早结束伐夏之战,对于主事虚名并不看中,无心约束众阐、截两教修士,一股脑儿推给仓、广成子、赵公明三人协商处置。自己却游离于事外,极少过问;阐、截两教修士亦乐得其所,各自相安无事不提。
尽管如此,胡卢亦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现许多有趣地问题。
截教果然不负万仙之名,十数位亲传弟子倒也罢了,许多仙人竟在天庭身居要职;却是多为东皇旧臣。巫、妖之战后。妖族势力大损。倍受圣人打压,众仙官为求自保。始拜入通天教主门下。此时来阵前效命,半是奉了通天教主地教令,半是玉帝默许;见此情景,胡卢心中苦笑之余,却也有些理解玉帝昊天的为难之处了。
阐教亦是不弱,原以为玉虚门下应人数不多,今日眼见才知所知大谬!玉虚一脉亲传弟子数量甚至还在截教之上;以修为法力而言,后世极富盛名的“十二金仙”竟还只在中游,根本不足以执阐教牛耳。比如某个自称“玉虚门下第五位门人”的邓华,原本地修为之高竟似还在广成子之上,此等情况不一而足。即使是“十二金仙”内部,也是奇妙的紧,实力“深不可测”的玉鼎,此时不过初习玄功,顶多是个“马前卒”,根本没有后世盛传“七十二般变化”那等玄奇奥妙;反是垫底凑数的黄龙,修为精深,更在太乙等人之上,只是此君委实不幸,前不久与邓华一齐在洛水败阵,叫顼、九凤用两口神兵削了三花,以至于修为大减,实力锐灭,没个三五千年估计是无法恢复了。二人在后世未具盛名,倒也在情理之中。
胡卢默默地暗中观察着这一位又一位圣人门徒,心情颇为复杂,暗道:“此战下来,不知这些圣人门徒能存几何?只怕多多都要化为灰灰,否则何以后世不闻其名?”一念及此,胡卢不由得担心起来,很怕自己地弟子会步飞熊后尘,遂寻隙将仓、柏鉴等招来,问道:“如今伐夏在际,尔等如何看待此战?”
仓、柏鉴等素知胡卢不会空口说白话,料想胡卢此语必有深意。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论,商侯得天下诸侯之助,又有阐、截两教修士帮衬,兵锋之盛更远当年轩辕黄帝之时;履癸不过一届凡人,便有巫族相助,亦比不得蚩尤当年;两相比较,商军断无不胜之理。众人不解之余,柏鉴作为统兵之人,率先据实言道:“只要后勤无羁,经年之内,当可轻取履癸。”仓闻言,忙道:“商侯数代贤良,国内物丰民康,近年虽亦有战事,但是于民生影响甚微,兼之风调雨顺、国库充盈,自无后勤不足之理。”
应龙、明理等虽未言,却也深以为然。胡卢见状,不觉长叹一声,暗道:“若是果真如此简单,三清又何必如此兴师动众、多方谋划,非要拉贫道下水?”他却不知:三清不过是为求名正言顺,顾忌胡卢与历代人皇关系密切,以及人族圣父之名,怕胡卢从中捣乱,徒生变数;又逢众位人皇俱言“伐夏之事须问胡卢之意”,三清不好用强,这才多方拉拢,叫胡卢拉了主事之人的名头,顺便调和三教矛盾,免得谋事不成,反生间隙。
胡卢思考良久,终是不明三清代夏之中深意,亦不知三清顾忌所在,但有些话又不好明说,尤其是“穿越”之秘,即使是面对自己的弟子,也不能讲明。于是说道:“夏朝立国四百余年,根基深厚,岂无底蕴?值此生死存亡之际,一旦反扑,岂可小觑?巫族多有秘术奇阵,四百年下来必有良多进步,虽说威力上未必见涨,但诡异之道却是委实叫人防不胜防,飞熊之厄便是明证,尔等切不可掉以轻心、贪功冒进。”
众弟子急忙应是,仓、柏鉴等互视一眼,心中已有定计。柏鉴心中暗道:“飞熊之死对老师打击甚大,伐夏之后,以老师地性子,必会叫吾等功成身退,不屑于和三教争权夺利。如今老师却在暗示吾等,尽量保全自己,既然如此,伐夏路上若遇奇阵诡术挡路,自便叫阐、截两教门人出头,正是死道友不死贫道,师傅之智果然深远,我辈不如多矣!”
104回 整肃联军军前议:你欲挨我自愿打()
说诸侯会盟,公推商侯为主,誓师伐夏,理该近日间兵;然一连七日,却不见大帅柏鉴有行兵的迹象,商侯秘请柏鉴相询道:“如今诸事齐备,元帅却按兵不动,不知所为者何?”
柏鉴答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如今诸侯齐聚,兵马众多,但兵力复杂,人心不一,号令难齐,实为乌合之众。若顺,自可一鼓作气,胜而定之;若逆,却易一溃千里,败而散之;是以,诸侯之军只可壮声势,却不可委重任;否则,一旦遇事不顺,遭尝败绩,反会乱吾军心。吾本欲整兵马,齐军心,统一号令,吾师却言事关重大,须慎之又慎,最好由商侯亲自出面协调、决断为宜。”
商侯素知柏鉴治军极严,杀伐决断,容不得半点马虎,当真是宁可用精兵一百,亦不愿用散军一千,沉吟半晌方道:“众诸侯推吾为主,吾亦须顾全诸侯颜面,如今伐夏方始,天下未定,贸然整军,干涉诸侯内务,只怕非但无益,反而有害,惟有用那折衷之策。”
翌日,商侯尽招会盟诸侯,言道:“吾得众位抬爱,推为盟主;如今誓师已毕,不日即将进兵,请诸位前来,旨在商讨伐夏大计,列位若有意见,不妨直言。”
众诸侯各抒巳见,讨论良久,见商侯虽面带微笑,却不可置否,终道:“吾等意见至此。最终决断,还须商侯一言而定。”
商侯乃道:“诸位所言,多有善论,吾综而合之,意图用大国之兵立‘蛇、天、云、虎、龙、地、风、鸟’八阵,八阵又分左右,成二八一十六军;再以小国之军围各阵四周游奕。诸位以为如何?”
众诸侯言道:“此‘九伯’之论也,果然大善妙策。”
商侯大喜,复又指柏鉴。言道:“此为本侯股胘之臣,人族圣父、人皇帝师葫芦先师门下亲传弟子,昔日轩辕黄帝总兵官柏鉴是也,向为吾商国大帅。统军数年来,无有败绩,如今吾欲立其为联军之帅,列位以为如何?”
人皇帝师是谁?轩辕黄帝是谁?如此偌大的帽子盖下来。又有柏鉴战绩在前,诸侯即使心中不甘愿,亦不能直言不服,皆道:“素闻盛名久矣。愿尊号令,万死不辞!”
柏鉴乃升帐聚将,但见旌旗齐举。戟戈林立:一面或是赤金冠、大红袍、吾昆剑。或是亮银盔、连环甲、镔铁剑。多为权倾一方地诸侯和万夫不挡的勇士;一面或是九华巾、水合袍、太阿剑,或是变抓髻、淡黄袍、古锭剑。乃是阐、截两教的真修仙士和名山大川的隐者散修。
中军官把军令宣读一番,柏鉴居中而立,高声言道:“吾令未下,汝可申诉;吾令即下,只可执行,违此令者严惩之!”待众人应诺称是,柏鉴开始布置作战计划安排,言道:“如今军马齐备,粮草周全,正是伐夏之机。吾欲分兵四路,遣两路先行,互为犄角,立中军以作调度策应,留后军保障军备粮草。左右先行非才德兼全,英雄盖世者,不足以当此任,此非应龙、女魃不可。”
二将齐声愿望,正待近前接令;有阐教广成子忽忆起前日燃灯来会事秘议之言:“以商代夏,本我三教共商,意在顺天数、灭巫教、兴正统,推葫芦道人为主事,实乃情势所迫,不愿节外生枝。然则,胡卢师徒却是三心二意、迟疑不前,一面派仓、柏鉴辅佐商侯,一面又自降身份,出任那夏朝太师,意图两面讨好。待我三教质问,葫芦道人却又用种种无稽缘由故意推诿,无非是想独揽伐夏偌大功德,不欲我三清正统大兴,委实居心险恶。但那葫芦道人终是名义上的主事之人,吾等亦不好与他细作计较。如今诸侯会盟,正式誓师伐夏,葫芦道人再无理由阻止我三教入主人族,奈何葫芦师徒羽冀已成,一早骗取了商侯信任,仓、柏鉴等人地位牢不可动,可叹我三教修士人数虽众,本领虽强,最终也只落得一个为他胡卢师徒打杂跑腿的命,其心何干?今三教联合,势力至大,环顾洪荒绝无抗手,莫如当真抛开胡卢师徒,凭我三教修士神通之广,配合天下诸侯兵锋之盛,对上履癸众叛亲离芶延残喘之国,岂有不胜之理;即使稍有亏名声仗义,但也好过为他人嫁衣,何况此乃葫芦师徒不仁在先,怪不得吾等不义在后。若广成道友有意,贫道愿代为与截教门下商榷!”
想及此处,广成子侧身目视赵公明,果然见赵公明点头暗示,广成子心中寻思:“看来燃灯老师果然已与截教门下商讨有果,订下协议;正如燃灯老师所言,只要三教齐心,量他葫芦道人能有何作为,大抵唯有忍气吐声,有苦难言;只要有利于三教大兴,我广成子岂能计个人荣辱?当一回‘出头鸟’又有何妨?”于是广成子越众而出,言道:“且慢!”
柏鉴早见广成子和赵公明眉来眼去,但念他两个皆是修道之人,不通军令,估且忍之,怎料此时广成子竟然敢公然干涉军务,心中不快之余,沉声说道:“广成道友以客卿之身在军中多日,如何不知将令不可妄议,便有意见亦须请示之后,方可申诉,怎可随意喧哗?适才本帅已有严令,违令者严惩!姑且念你为阐教代表,身份非比寻常,吾亦曾修行千年,敬尊圣人威严,今次又为初犯,此次暂且记下,下不为例。”
广成子心中叫苦,却也不敢与柏鉴再多作纠缠,以免叫人误以为阐教门下当真飞扬跋扈、目中无人,不免坏了大事,忙道:“禀报大帅。贫道有话要说。”
柏鉴轻
,面沉似水,高声喝道:“讲!”喝声里威严阵阵、大有如果你广成子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必要治你个“二罪归一”之意;众将受柏鉴气势牵引,下意识地杀气迸目视广成子。想那柏鉴以兵入道,最重气势,在此特定的环境、气氛下。集众将杀气配合自身,瞬间爆地气势威压何其之重。
广成子理亏在先,又不曾刻意防备,饶是数万年修行。心神亦不由得一时为之所摄,且势必不能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