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偷来的一般。
他眼看大厦将倾,也不知道自己是应该推上一把,还是扶上一程,就这样矛盾着过了一辈子。
齐御风听罢之后,冷笑道:“难道你就没想过求助其他汗国的援兵,以为援助?”
元顺帝正色道:“那可不成,那些带路党,总是以为自己一腔热血,在做救国救民的千古大事,你看看当年满清鞑子进京,吃人肉喝人血,抄家灭族,屠戮全国,人口锐减三分之二,剩余的都被当做奴隶豢养,就知道此事万万不可。”
齐御风微微一愣,心说你这个正宗的鞑子头领,居然管满清叫鞑子,还一脸瞧不起的神色,随后想到他怎么也是个受过正统教育的人类,这才脸色稍霁,点了点头,心中到是也也颇为认同。
元顺帝又叹息一声,蘸着点茶水在桌子上弯弯曲曲的划了一个几字,看着它说道:“这黄河泛滥,治黄则元朝必亡,不治理也是必亡,贾鲁当年受命之日,我就已经定下了他的死期,其实他的死期,又何尝不是我的死期呢?”
他说过这一句,抬起昏黄的眼珠,坦白的看着齐御风,一副好死赖活的表情,见到齐御风似乎并不能理解他的意思。
这才嘿嘿一笑,说道:“所以从那个时候起,我就知道这元朝,我是挽救不了,既然挽救不了,那就把忠臣良将全部砍了,后宫三千,全部再操一遍,争取死之前也爽一下,也算没白当这个皇帝。”
齐御风看着面前之人,心中不知是恨还是什么滋味,当真是恨其不起,怒其不争。
或许他是不幸的,穿越到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但他的子民却更加的不幸,在一位无能君主的统治下,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
多年以来,他对百姓横征暴敛,苛捐杂税数不胜数,他表现出勤俭的作风,但实质上他吝啬又贪财,他搜刮了大量的民脂民膏作为他的私房钱,在国家最困难、百姓最饥苦的时候却不肯拿出一分钱来,还严办上疏的大臣。引发了饥民暴动,而他则残酷镇压,哪里有什么爱民的举动?
他虽有雄心抱负、远大的理想、强国之心。但他无强国之能,更无用人之明。最重要的是他没有爱民之心。如果一个君主不爱自己的子民,那他还有什么威信可言?
他尚未开口,却听得元顺帝嘿嘿一笑道:“那个朱元璋,我命令属下严密监控,原来以为他早已死了,可是没想,他居然隐姓埋名,还是跳了出来。”
“不过,我翻阅当年追捕他的案件卷宗,却还是发现了一件好玩的事情。”(未完待续。(llwxs520 ……》
第一百七十章 都是故事()
齐御风听到这话,不禁眉头一跳,心说你这个元顺帝是穿越的,莫不是连朱元璋也是穿越过来的,整个元末,就是一场穿越客的闹剧?
元顺帝知道他心意,舒展了身子,伸了一个懒腰笑道:“史书中记载,这朱元璋,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即后世的安徽凤阳。他父亲名为朱世珍,本是个普通农民,家室清白,几代家谱都清清楚楚。”
说到这里,这元顺帝仿佛是憋闷了一辈子的秘密,好容易碰见了能听懂他说什么的人一般,用殷切的眼神看着齐御风,只盼他憋不住发问。
齐御风却沉吟不语,只是低头将亭角另外一个热壶拎了起来,倒进自己的杯子里,却发现里面一股馥郁香气扑鼻而来,居然是一壶煮好的咖啡。
当即齐御风不由得一呆,眼睛直勾勾的看着面前热气腾腾的杯子,愣道:“这……”
元顺帝见他不接自己的话,起先还有些沮丧,但看到齐御风一脸惊奇的模样,不由得哈哈一笑,一摔长袖道:“自来中原皇者,富有四海,若不是早生了几十年,我连达芬奇都能运到这大都城里给你看看,看看那个有着超越时代的脑子的家伙,是不是咱们的同道,区区几袋子咖啡豆,又何足挂齿。”
齐御风捧起杯子,轻轻抿了一口,说道:“我在波斯之时,也曾见得咖啡,不过就连王公贵族。也称呼咖啡豆为黑色金子,十分稀有。当地贵族流行在特殊日子互送咖啡豆以示友好,有财入袋、祝贺顺遂之意。往往一袋咖啡豆就价值千金,如此万里迢迢运送到大都,真不知要多少人力运力。”
元顺帝浑不在意的说道:“那又有什么?在这个年代,只要掌握一方大权,自有千千万万的人力供你驱使,大柄若在手,清风满天下,说的可不就是如此。”
齐御风听到这话,久久不言。只能叹息一声,低头嗫饮着那久违的味道。
元顺帝笑道:“我当皇帝之时,那朱元璋不过是个乡下少年,照理说,派几个大内高手,地方官员,带上花名本册,找到此人随便捏造个什么罪名,一刀砍了。灭之于萌芽之间,应该是不难。”
齐御风听到这里,微微觉得有些恍惚,但元顺帝既然势必与朱元璋成为敌手。这般做法,他却也说不出什么来。
但随之元顺帝却有些神情古怪,道:“可是我派人到凤阳去查了不下几十次。大庙小庙,凡是有光头和尚的地方一个都没有放过。来往不下几百人往复追查,结果……莫说那凤阳根本没有这个人。就连整个淮河两岸,都没有这个叫做皇觉寺的地方。”
齐御风听到这话,猛然一惊,心说若是以元顺帝的势力手段,找到一个普通农家,岂止不是太容易,可是以他的心机,却没找到朱元璋,这却又说明了什么?
当即他沉声问道:”怎么回事?”
元顺帝拎起咖啡壶,给自己缓缓斟了一杯,放下双手,看着天上的月夜,长叹一声道:“有时候,真不知道该信什么是真的,这历史,就他妈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他转过头,说道:“元朝九十八年国运,我在位三十多年,世祖忽必烈在位二十多年,这就占了一大半,后世总说我是昏君,可实际上呢,那些个短命皇帝,又那一个比我做得好的?”
“我恢复了伯颜废黜的科举制度,使汉人可以重新做官,置宣文阁,恢复太庙四时祭,使蒙古牧民逐渐归化;还平反昭雪一批冤狱;开马禁、为农民减负,放宽政策;免除百姓拖欠的各种税收,放宽了对汉人、南人的政策。主持编写宋、金、辽三史,这哪一样不是赫赫之功?哪一样不是提着胆子和脑袋在改革?哪一样做砸了,不是吃力不讨好,还要赔了江山?”
“后人称呼康麻子,乾隆那个二百五是盛世明君,我这个末代皇帝,就一句昏君拉倒,当真是放屁,他们拿什么跟我比?就是比谁杀的老百姓多么?”
齐御风听他绕了一大圈,给自己叙功,心中以为大谬不然,心道你杀的人也不比人家少,只不过一个是主动屠杀,你的江山烽烟四起,维护统治罢了。
但在他心中,实在也觉得似元顺帝、隋炀帝这等“昏君”,也比满洲鞑虏,遗老遗少们吹捧的康乾盛世要强得多,最起码前者还知道修大运河,平定黄河水患,保护文化遗产,轻徭薄赋,虽然有些急功近利,不顾国家承受力,乃至穷兵黩武,对外征讨,但最起码还是想要拯救危亡,实实在在做了一些事情。
但后者却只知道涂脂抹粉,把一个大好河山杀得荒凉残破、千疮百孔,继而却只能做“湖广添四川、添陕西”这等惨绝人寰之事,再在史书中自我吹嘘一番强的多。
他心中如此之想,却不回答,只是道:“这和朱元璋有什么关系?”
元顺帝转过头,对着齐御风说道:“我宫中皇后,你可知道来于何方?”
齐御风听到这里,便心道,他前两位蒙古皇后,此时俱已经身死,现下这个后宫之主,便是高丽出身的奇承娘皇后了。
于是他点点头道:“是高丽人。”
元顺帝点头道:“不错,我这个皇后,出生于高丽幸州,原本是大户人家的子女,后来当了贡女,被送到了我这里。”
“前几年在兴圣宫中,我曾经给她看过朱元璋的通缉画像,当时她一见到朱元璋画像,便惊咦一声,说这个人她曾在高丽国见过……”
齐御风听到这里,不禁再也忍不住叫道:“你胡扯!”
元顺帝见他急了,却丝毫不着急。双掌一拍,哈哈大笑道:“不错。我当时说的,跟你一模一样!也觉得如果这个朱元璋是个高丽棒子。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齐御风听到他这般说话,仔细辨别他的神情,觉得他倒仿佛出自真心,不是作伪,当即不由得沉下心来,缓缓问道:“你那位皇后怎么说的?”
元顺帝吹了一口气,抿了一口咖啡,提了提神,说道:“她父亲奇子敖虽然在咱们中原排不上号。不过在高丽却是国王的重臣,时常有人宴请。”
“有一次他国中一位大臣宴请宾客,奇子敖便带了承娘前去赴宴,席中一位仆人,长相奇特,相貌十分丑陋,下巴向前挑出,犹如一柄铁铲相似,脸上凹凹凸凸甚多瘢痕黑痣。唯独双目深陷,炯炯有神,是以在堂前惹众多大臣讽刺讥笑,承娘当时虽然年幼。但心计却好,便把这个人的相貌完完全全记了下来,虽然历经多年。但像这样相貌之人,却也万中无一。一见之下,便终生难忘。”
齐御风也曾经看过朱元璋的画像。知道但凡见过这人古怪相貌之人,一辈子必然忘不了,当即他想了一想,沉声说道:“莫不是高丽人的什么诡计,只怕这高丽人上贡女人到你这里,也没安什么好心?”
元顺帝笑道:“当时承娘入宫,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掌茶宫女,这等人我宫中没有八百也有一千,哪有那么多阴谋诡计。”
齐御风听到这里,不禁有些迷惘起来,觉得千头万绪,头脑之中迷乱成一团。
正当此时,却见元顺帝缓缓喝干了杯中之物,抬眼看着齐御风道:“不过你说的也有道理,高丽人的话,说说便罢,不能尽信,但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你想不想听?”
齐御风看着他眼睛闪烁这兴奋的光芒,满脸剧透的表情,不由得生厌,当即道:“你说。”
元顺帝扯开长袍,在怀中掏摸了半天,摸出两张摺叠起来的画像,齐御风一看,其中一张居然是自己的画像,而另外一张,马脸猪嘴,颧骨高耸,天庭瘪瘪,地阁雄奇,脸上有三十六颗麻子,正是朱元璋的画像。
元顺帝缓缓展开朱元璋的画像,放在桌面之上,在他双眼之上用手指划了两个圈,抬头问道:“这地方有点意思,你看出来没有?”
齐御风低头一看,却见那画像与他自己看过的相比,工笔更细,神态更有神一些,但精工细描之下,那三十六颗麻子的颜色深浅、大小部位,都一丝一毫不差,却也没什么不同。
当即他摇头道:“我没看出来。”
元顺帝笑道:“这眼圈可重得很呐,咱们汉人,可没有人生这种眼睛。”
齐御风听到这话,仔细一看,果然见到朱元璋画像之上,双目深陷,不似中原人种,倒好似色目人一般,只不过跟他那奇特的长相一比,倒也算不得什么了。
他看到这里,猛然想起后世在网络之上,看过的关于朱元璋的种种流言,不禁破口道:“你说,他是回族人?”
元顺帝道:“现在可没什么回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