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后武侠时代-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老三借着酒气,往前跨上一步,问道:“帮主还要我的头吗?”

    汪铭卫神思复杂,感慨良多,他与这几位长老虽然偶尔明争暗斗,但总体还算其乐融融,尤其这赵老三个xing憨厚,人又听话,尤其佩服于他,也是他成为帮主的一大助力,眼下为了一场富贵,居然闹到如此地步,也是他始料不及。

    方才赵老三一句“帮主还要我的头吗?”原是他们交好之际,赵老三效忠的一句戏言,当时话为“帮主若有差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即使帮主要割了我的头去,赵老三也绝无二话。”

    想不到今ri竟一语成谶,实在有点造化弄人。

    赵老三望着汪铭卫,眼中也是泪珠滚动,他自加入穷家帮以来,从来未曾想过没想到有一天他一直钦佩的帮主居然如此对他,而帮中诸位,也是如此冷漠。

    静了良久,汪铭卫挥了挥手,意兴阑珊道:“好,你走出大殿,便脱离我穷家帮,从此天涯路远,各安天命。”

    赵老三又看他两眼,转身走出大殿。过不了几步,只听“哇”一声,随即吐了一地。

    原来那鹤顶红之毒,俗称红信石,其实便是不纯的砒霜,进入肠胃最少也要小半个时辰才能发作。

    这赵老三自幼练就了一门独门的保命气功,专能逼迫肠胃,这一吐之下,肚中残余已是不多,已然算是拣回了一条xing命。他方才敢于喝酒,也是早有此算。

    汪铭卫见他出门催吐鹤顶红之毒,心中柔软不觉复又刚硬,震怒起来。

    可他话已出口,却又不能立刻发难拦下,只得用眼神暗示身边两位长老。

    掌棒长老见帮主暗示,立刻站出来,大声喝道:“赵老三,我有话问你。”

    赵老三余毒未净,腹中如火燃烧,疼痛难忍,直恨不得立刻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寻觅药物,养伤清毒。听得此言,知道今ri这几人势必不能善罢甘休,当下转头冷冷问道:“老龙头还有什么话说?”

    掌棒龙头却一时语塞,他原意是想留住赵老三,哪有什么话想说,沉吟片刻,随即说道:“你在我穷家帮十五年,学全了‘闯关东’这路拳法,今ri你离帮而去无妨,这武功却是要留下来。”

    赵老三一听纳闷,问道:“怎么留?”

    掌棒龙头冷冷一笑:“你割下两条臂膀,一条舌头,鄙帮便既往不咎,放你一条生路。”

    赵老三闻言大怒,心知求生无望,也冷笑道:“既然如此,就请老龙头亲自来取我这双膀子罢!”

    掌棒龙头闻听此言,却是有点踌躇,这赵老三年轻力壮,武功甚是不弱,加上此时身在困境,便如同受伤猛虎,势不可挡。

    自己已经投靠了朝廷,只等着升官发财,逍遥快活也就是了。干这等刀头舔血玩命的买卖,却是有点算不上。

    正自他犹豫不决之际,只见执法长老突然从大殿角落中站起,走到赵老三跟前,缓缓说道:“赵兄弟这双臂膀和舌头,便由我承担如何?”说罢,从怀中掏出一个瓷瓶,递给赵老三。

    执法长老面se冷峻,眼望着掌棒龙头,轻轻冷哼一声,继而转头对赵老三说道:“赵三哥,你信我不信?”

    赵老三拿着瓷瓶,心中却是有点犹豫不决,只因为这执法长老在帮中是个怪人,并没有固定势力,只因他年纪轻轻,武功却高,所以才当上这个长老。

    他平时xing情冷漠,酷爱练武,又是帮众唯一的一位‘净衣派’,喜欢吟诗作对,谈古论今,穿着华服,不像个乞丐,反而像个秀才。

    对于帮中大事一向也是心不在焉,就连那执法之权被掌钵龙头逐渐夺走,他也是淡然处之。

    除此之外,也没见他与何人交好,一向都是公事公办,冷冷清清,骄傲得不得了的模样。

    是以许多帮众,对他都颇有微词,只因为他武功高强,才没人反对他这长老之职。

    执法长老见赵老三迟疑不定,当下言辞恳切道:“赵三哥,我原以为你也会归降满清,图个富贵,是以一直未曾出面,但你可知否,咱们这些人中,谁都能降,唯我不能!”

    赵老三不禁问道:“老四,那是为何?”

    一时人人目光尽皆集于其身,都揣测这年轻的传功长老这般说话。

    其时满清入主中原,已有一百多年。武林中人,吃皇家饭的已有不少,不说那镖局子的保镖,看家护院的侍卫,便是那少林武当,峨眉昆仑等名门大派,与满清朝廷或明或暗,都有些勾搭,天底下除了红花会,天地会,哪还有不能降清的说法?

    但见执法长老整整衣冠,奋力揪下背后的假辫子,慨然吼道:“我陈元厚乃江yin人氏。八十ri带发效忠!十万人同心死义!就算我再没心没肺,又岂能投降鞑子!”

第三十九章 江阴故事() 
赵老三闻听此言,当即将瓷瓶掀开,张口将其中药物吞下,只觉得黏黏糊糊,一团烂泥般的液体顺流而下,直落到肚中。

    他吞下药物,张口说道:“老四,就算我不信你这个人,也信了你这个出身!”

    原来一百四十五年前,南直隶江yin,这座英雄之城,对抗满清入侵,曾有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迹。

    当时满清入关,一路南下,到达江yin之时,城中明朝官吏,见清军铁蹄势不能挡,都抱头痛哭,大多相继辞官而去,江yin便随着天下大势,投降了满清。

    谁知后来清廷派来一位投降的明朝进士,名唤方亨。这方亨到了江yin的第五天,便出示告示,颁布剃发令。

    当时江yin百姓还以为凡事好商量,第二ri便上书方亨请求留发,方亨大骂不已,有一士子也与方亨大骂道:“你是明朝的进士,头戴纱帽,身穿圆领,却来做清朝的县令,羞也不羞,丑也不丑?”

    方亨怀恨在心,正巧上级府衙的布告下来了,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句子。

    方亨便命令一名书吏抄写,那书吏本是个不入流的官职,不在九品之列,可他抄写之际,看见这“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字样,登时怒发冲冠,掷笔于地,铿锵道:“就死也罢!”说罢转身离去。

    消息传开,江yin城民愤登时激起,都说道“头可断,发决不可剃”。

    方亨晚上偷偷写信给上级,请求发兵围剿,被衙门中官吏得知,偷偷告知了城中百姓。

    于是城中百姓便包围县衙,擒住了方亨,全江yin城,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动员起来,以原主簿陈明遇为首领,扬起大明旗号,反抗清廷。

    当ri,江yin满城皆兵,人人用力,所有的恐惧,私心,全然抛开,男人磨砺兵刃,妇幼筑城设伏,平素吝啬的财主们也纷纷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只一夜之间,江yin便成了一座铜墙铁壁的坚城。

    这一ri,便是1645年,闰六月初一,中华史上最悲壮惨烈的一幕缓缓开启……

    第二ri,清军重兵包围江yin城。

    清军先是四处捕杀城外义兵,企图断绝城内军民外援,然后大举攻城,一时间箭如雨注,江yin人奋勇杀敌,人人争先,城上的人没有盾牌,便一手拿着锅盖遮蔽,一手接箭,每天能得到箭三四十万。

    面对清军连番进攻,陈明遇率领江yin军民苦苦守城一月有余,自忖自己并无用兵之才,力不胜任,便推举另外一个离任的典史阎应元。

    阎阎应元原本在城外赋闲,并不知江yin之事,但一经相邀,便毫不迟疑,率领家人,踏上了这条必死无疑之路。

    进城之前他路过七里庙,便在墙壁上题诗:“事则万无可为,死则万无可免。”

    这一个主簿,一个典史,都不在九品之列,属于芝麻绿豆大的小吏,但就是这二位倔强的小官,却掀起了一阵狂风巨浪,震慑了满清鞑虏一百余年。

    阎应元进城之后,统计兵壮,分派钱粮,他用兵若神,七月初九进城,初十祭旗发令,接下来便战果连连。

    十一ri,清兵攻北门,城中之人拼死抵抗,箭矢如雨,清兵不敢前进,主帅七王爷大怒,命九名上将率先上城,死了四了,伤了五个。七王爷亲自率军登城,被“霸王”刘耐所杀,跌下城墙,粉身碎骨。

    十二ri,清兵仍攻北门,三万军队造了十条浮桥,度过外河,运云梯上城,另一清军王爷自持勇猛,登上云梯,被竹匠姚迩割下头颅,身体扔到城下。

    清兵抢尸,城上梆鼓齐响,砖头、小箭如雨点下,又毙伤千余人。

    城外清军索要王爷的头颅,阎应元不允。清军又表示愿意用银赎买,又将银两吊进城中,命军士于城下哀号:“还我将军的头!”阎应元便包裹一黄狗头,丢于城外。

    直到敌将在城下苦苦哀求,方把头扔下。清兵拿了头回去,与身缝合,挂孝三ri。

    到了十四ri。阎应元见敌兵甚众,实在无可奈何,便招募体弱老者,诈降于满清,等待敌人接见之际,再引爆暗中携带的火药。

    一时间烟火漫步,震响如雷,清军大帐之内尸横无数,其中两名上将,一名王爷。当ri,清军便三军挂孝,全营默哀。

    阎应元初到江yin,便在四ri之内,连杀满清三个王爷,十余员大将。

    清军见攻不下城池,便一边调兵遣将,增援江yin城外,搜刮百姓的铁锅浇铸炮弹,一边派了一名投降的明朝将军刘良佐前来劝降。

    阎应元面对降将说道:“自古以来有投降的将军,没有投降的典史。”

    刘良佐惭愧而去,叹息道:“江yin人没得救了。”

    这时清朝贝勒博洛平定了松江,带兵二十万转战江yin,使用红衣大炮攻城,一时飞弹如电,江yin人便用身体抗击炮弹,有人胸背打穿,依然矗立不倒。

    城墙崩裂了五处地方,江yin人又将城中的棺材都抬上城墙,填补毁坏。

    阎应元智勇双全,百计频出,诈降,火攻,夜袭,攻心,钉炮眼,装神弄鬼,声东击西……

    百姓也争先恐后,无一名贪生怕死之人,士兵不够,城中ji院中的ji女,监狱中的囚犯也放出来帮忙。这些人为民族大义,无一人退缩,亦无一人逃城。

    虽然士气越发的激昂雄壮,但江yin缺兵无援,弹尽粮绝,力量实在悬殊,最终于八月二十一ri,江yin陷落!

    那ri,阎应元坐在东城敌楼,望着硝烟弥漫的江yin,清军缓缓开进城中。要了一枝笔,在门上写道:“八十ri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落笔之后,带兵上马格斗,击杀清兵无数。最终被清军所擒,降将刘良佐看见阎应元,拍着应元的肩膀大声嚎哭。

    阎应元说:“何必哭呢?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只有一死罢了,快杀我!”

    博洛坐在县衙里,要见阎应元。阎应元到了堂上,挺立不屈,骂不绝口,最终被折磨致死。

    阎应元死后,家人都因不降而被杀。陈明遇与清兵肉博,身负重伤,握刀僵立在墙壁上,至死没有倒下。

    第二天,清军开始屠城,百姓得知江yin已破,毅然慷慨赴死,以先死为幸,没有一人顺从,就连ji女,囚犯也是如此。

    男女老少,投水、蹈火、自刎、自缢的不计其数。内外城河、绊河、孙郎中池、玉带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