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齐晓也很满意的睡了,因为她今天化解了一场家庭危机。
前世,齐奶奶真的收了王有生为义子,这件事情还是瞒着齐爸爸的,是齐妈妈有一次从邻居那里听到了,回家告诉了齐爸爸,齐爸爸因此很伤心,和爷爷奶奶的关系也变得很差,没事都不怎么回家了。这次,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至于解决根本的房子问题,齐晓也会很快解决地,因为她已经想到了一个发家的好办法。
ps:新人新书,特别需要大家的支持,喜欢的收藏个啊,以后会越来越精彩的,求推荐啊!
第11章 准备过年(上)()
其实在北方,大部分地区过年的习俗都是一样的。有民谚:“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漓漓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不过,齐晓老家这里的“扭一扭”,不是大家通常认为的“扭秧歌”,而是“打扇骨”,这是一种和迷信紧密相联的活动。而过年的前一天,照例还要贴对子。
这一年没有腊月三十,二十九晚上就是除夕夜了。
二十八一早起来,打过一趟拳后,齐晓到库房把灯笼提了出来,今天的任务就是把它拾掇出来。
这对灯笼有半人高,仿的八角宫灯,纯铁的架子,是齐晓的大舅舅做的。
齐妈妈那边亲戚也不少,齐晓有三个舅舅和一个小姨。大舅舅因为小时候发烧注射庆大霉素导致耳聋,而一个人一旦在开口说话之前耳聋,那么就再也开不了口了,哪怕他的声带是完好的。但是,我们也常说,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时,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聋哑人因为对事情更为专注,所以往往是能工巧匠,齐晓的大舅舅就是这样。很多东西,他只要看过一遍,就能很快地自己做出了,甚至有时还想得更周到,做的更精致,他们家的沙发就是他自己做的,也是用纯铁焊接的架子,恐怕用上一百年也不会坏。
这对灯笼就是齐妈妈拜托大舅舅专门给做的。架子很结实,只是上面糊的绸子和吊的穗子用上两年就会显得陈旧,需要经常更换新的,电线和灯泡也需要检查。齐晓今天的任务就是让它重新焕发光彩,工具和材料奶奶都提前准备好了。
齐晓需要先把灯笼上原来的东西解下来,再用布擦拭干净,将稀释的浆糊,均匀地平刷在骨架表面,将剪好的大红色的纱布轻附在灯架上,再换一个干净的刷子将浆糊刷平,否则,灯面将是一片脏乱。同时,裱糊的绸布也必须糊得没有接缝才算真正的裱糊完成。用彩纸扎好吊穗,挂在伸出来的八个像龙头的挂钩上,就算完成了。工作简单,但是比较琐碎,忙活了一上午,才算是完成了任务。
齐爸爸搬来梯子,将两只灯笼挂在临街的大门口,拉上闸试了试,可以亮,至于糨糊,自己会慢慢阴干的。这样一来,晚上送上电,门口就会照出一大片光亮来。而且,到时候,各家各户的灯笼亮成一条线,再亮成片,在村子里,无论你走到那条胡同,迎接你的都会是火红的光明和温暖。
这些灯笼也是形式各异,千奇百怪,从中也可以看出各家人的用心与否。有的门口就只是一对买来的现成的大红灯笼,有的就是完全自己亲手扎的。有鲤鱼形状,代表“年年有余”;有当年的生肖形的,就需要年年更换新的;等等。
这些灯笼要一直挂到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所以,大年初一早上赶早起来拜年的,也不会无聊,这些灯笼会给他们平添许多乐趣。
这时候,不只是孩子,连大人们也都喜欢在晚上呼朋引伴,走街串巷。
有的比较文雅的人家甚至还会挂出灯谜,过路的任何人都可以去猜,只要猜对了就会有瓜果或是小玩意等礼物奉上。这样的人家门口,到了晚上,往往就会聚上许多人,有猜的,有看的,凑个热闹,也为主人家添了许多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也不知道是从那一年开始,挂灯笼,看灯笼,也成了村子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甚至吸引了临近村子的人来凑热闹。有的初二带孩子回门的,孩子们为了能看到灯笼,都非要呆上一晚上甚至几天才肯回家。
下午;齐晓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去做。这件事是齐晓和两个要好的伙伴一起做的,已经坚持了好多年。后来,齐晓上了大学,那两个好朋友也陆续出嫁,这件事就终止了。这次,齐晓决定带着小弟把这件事继续下去。
原来,离齐奶奶家不远的胡同里住着一位孤寡老人——王奶奶,是村里的五保户。每到过年,村里也只是送些米面蔬菜之类的东西,老人一个人过年就显得有些凄凉。有一年过年,齐晓和伙伴们串巷子经过王奶奶的家门口,发现只有她家门口没有挂灯笼。回到家,向奶奶一打听才知道,王奶奶竟然是一位老红军,而且她的丈夫和儿子也都是烈士,在村里有很高的威信,现在一个人住。
齐晓她们几个当时听了就觉得王奶奶好伟大,也好可怜,于是决定自己动手扎一个灯笼去王奶奶家里陪她过年,这一次决定就做了近十年。
从第二年开始,三人就改在三十之前先去帮王奶奶准备年货,干点儿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到了初一上午,再去帮王奶奶包饺子,放了鞭炮再各回各家吃饺子。
近十年了,当年的懵懂孩童也已长大成为花季少女,王奶奶也逐年地衰老了。
去年,因为两个伙伴都出嫁了,不在家,齐晓不好意思自己一个人去,就想要不就算了吧!现在想来,王奶奶一定殷殷期盼了一整年,让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如此挂怀,实在是自己地不对。所以,齐晓才决定从这个年节开始,再继续下去,毕竟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这天下午,吃过午饭,早早地齐晓就带着小弟出门了。
“姐,我们这是去哪儿啊?”小弟被姐姐硬拉出来,没有睡成午觉,还不知道要干什么,真是满肚子的怨气。
“问那么多干嘛?又不会把你卖了,到了你就知道了!”这可是难得的机会教育。
“我就是怕你把我卖了!”小弟嘀咕着。
姐弟俩先从家里拿了些比较稀罕地物事,又到村里的小卖部买了一对红灯笼,就提着径直朝王奶奶的家走去。
进大门的时候,王奶奶正在打扫院子。
两年没见,老人家更显苍老了,脸上的皱纹更深了,背也驼的更厉害了,精神都是很好,看到齐晓他们两个进来,非常高兴:“晓儿来了?来看看我这个孤老太婆?”
“奶奶,快过年了,我们来看看您!您身体还好吧?”齐晓连忙过去把王奶奶扶到一旁地凳子上坐下,一把抢过她手里的笤帚,一边说。
王奶奶还想再夺回去,但齐晓拿的很紧,王奶奶只好由她:“我身体挺好的,还没有到动不了的地步。你们能来看看我,我就很高兴了。这是谁家的孩子啊,长得虎头虎脑的?小红和小虾怎么没有来啊?”
“哦,她们俩嫁到外村了,到初二了,我再和她们一起过来看您。这是我弟弟,我让他过来听您讲讲革命故事,小晨,叫奶奶!”齐晓一边答着话,一边利落的扫起了地。
齐小弟倒是即来之,则安之,小家伙为了逃避劳动,就跑到王奶奶面前,很亲热的喊道:“王奶奶好,王奶奶,我给您捶背吧?”
“呵呵,好孩子,跟你姐一样乖,来,坐奶奶面前,奶奶给你讲故事。”王奶奶非常高兴地拉过齐小弟,坐在她面前,“咱们今天讲个粮票的故事。”
齐晓在旁边听了,一头黑线。
“奶奶,什么是粮票啊?”齐小弟倒是好奇宝宝。
“粮票啊,有一个时期啊,我们国家经济比较困难。诶,好多东西都要票啊!你说做件衣服吧,得要布票。想吃点肉吧,还要肉票。买粮食啊,就要粮票。奶奶年轻的时候去过好多地方,所以见过各地的粮票。诶,你等着,奶奶这儿啊还有呢,当时奶奶自己一个人,吃不完,就留着做个纪念。”说着,王奶奶起身从屋子里拿出一个铁皮盒子,打开一看,呵,里面全是各种粮票,有全国的,还有各地的。
齐晓凑近一看,一大堆粮票底下还压着一摞信封。
“这些呀,都是当年你王爷爷和叔叔给我寄的信,我都留着,当个念想。”王奶奶看齐晓对那些信很好奇,就把信封拿了出来,解释道。布满老年斑的粗糙的大手摩挲过那泛黄的纸页,略有些颤抖,口气也有些伤感。
咦,这是什么?齐晓拿起其中一封信。
ps:刚下晚自习到家,今天更的晚了,抱歉!
虫虫也要票票啊!
第12章 准备过年(下)()
在齐晓手中的是一帧已经泛黄的信封,令人震惊的是信封上的邮票,赫然是那张“祖国山河一片红”,邮票上的图案为工农兵手持毛主席语录,背景是“革命委员会”的红旗汇成的红色海洋和工农兵群众热烈欢呼的场面,上方为一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地图上除台湾省外全部绘成大红色,上面印有“全国山河一片红”的金字,是8分面值地邮票。
前世,齐晓在网上看到过这张颇具传奇色彩的邮票,据说,这枚邮票在1968年11月25日首先在北京发行,发行时间不到半天。一位中国地图出版社的编辑发现这枚邮票上中国地图画得不准确,没画出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他便通过组织向邮电部反映,邮电部发现问题后,急令全国各地邮局停售,邮票要全数退回。但已有个别邮局提前售出了这枚邮票,致使有少量邮票流出。因此,其存世数量非常少,成为新中国邮票中著名的珍邮,并名列世界珍邮之中。在1996年就曾经拍出3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而全新50枚一整版的“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堪称”国宝”级的珍邮,市场价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
正因为这枚邮票的珍贵,所以后世假冒的也就很多,不过这时候,在这个比较封闭的小园子里,齐晓相信自己手中的这枚邮票是真的。
“晓儿,喜欢这个邮票?奶奶给你剪下来,等着。”可能是齐晓发呆的时间比较长,王奶奶看她对这枚邮票如此关注,就想起身去屋里拿剪子。
“别,奶奶,我只是好奇,这些东西都是很珍贵的,您一定要好好保存。”齐晓赶紧阻止老人家。
“呵呵,晓儿现在不要,奶奶给留着。”王奶奶微笑着说。
齐晓只是当作玩笑,并没有往心里去,别说是现在,就是前世,齐晓也不会拿老人家如此贵重的东西,更何况那些信件都是老人家的珍贵记忆。她没有想到的是,多年之后,王奶奶去世之前,将这一大盒子的东西都留给了齐晓,其中就包括那枚珍贵的邮票。那时,齐晓已经再次结婚生子,并坐拥亿万身家,她将王奶奶的馈赠当作珍贵的记忆郑重地保留着,连同对这位老人的敬意和怀念!
就这样,齐晓帮老人家打扫卫生、贴对子、挂灯笼,一边听着那过去年代的故事,还有齐小弟不时的插科打诨,很快地,一个下午的时光就过去了
“怎么样,今天下午过得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