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家-第4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人咂舌的数字。

    以当年的帕萨特来推自己公司这款车的销量,哪怕现在国内的经济条件还远不能同8年之后相比,但林鸿飞可以保证。每年2o万辆的销售数字可以很轻松的完成,要知道,那个时候的国内已经有数款堪称流线型的车型出现了。比如别克世纪星,比如第七代雅阁,这几款车已经分润了帕萨特的相当一部分市场。

    产能不足是林鸿飞的一块心病,但当着自己的经销商林鸿飞自然不会说实话,笑道,“崔老板你大可不必担心,我们公司已经启动了下一步的产能扩大计划,争取在明年年底的时候达到年产1o万辆的能力,同时还会装配我们公司研的2。ol直列四缸、2。4l直列四缸以及2。7lv型六缸这么三款动机,使之达到有4款动机和2台变箱总计8种组合的规模。我想,那个时候应该能够满足市场上不同客户的需求了。”

    “真的?”原本还有些沮丧的崔广鑫,听到林鸿飞这话之后顿时大喜!

    他之前也觉得这款车的种类有些单调了,可现在听林鸿飞的意思,将来竟然能够细分成这么多。顿时大喜!

    虽然现在的崔广鑫并不明白细分市场的意义,但却已经模模糊糊的感受到了,便比如同样排量125ml排量的摩托车,有的价格两万多,有的一万多,有钱的人自然买好的、贵的。但手里资金稍有不足的宁愿选择一万多的125,也不愿意选择一万左右的8o1排量的动机,原因很简单,虽然价格相差不小,但大家都是125m1这个行列里的,算是“一家人”。

    同理,这个理论应用到汽车当中来,有钱的人固然可以买更高配的、大马力自动挡的车型,钱不足的也可以去买小动机手动挡的车型,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选择:宁愿买便宜的,也不愿意去买更加便宜的桑塔纳、捷达以及夏利之类。

    这个道理,崔广鑫自然是明白的,也是他兴奋不已的原因,因为在给了客户更大的选择余地之后,之前那些犹豫不定、想买又拿出那么多钱来的客户,现在就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了:大家都是这个车型行列当中的一员嘛。

    想到这里的时候,崔广鑫忽然想起来另外一件事,忙问道,“对了,林总,这款车有什么名字吗?”

    名字?林鸿飞有些郁闷的拍了拍脑门:他还真的将这个大事给忘记了。

    “不会吧?”看到林鸿飞的表现,崔广鑫岂能不知道这其中的意思?分明是还没有给这款车取一个名字名字嘛!一张嘴顿时张的老大,顺带着还有一脸的鄙视,“林总,这么漂亮的一辆车,您竟然没给他取一个大气响亮的名字?这……这……”

    崔广鑫显然有些不知道说些什么好了,当然,或许老崔同志想要骂娘,但考虑到眼前这人的身份,显然还是不张口为妙。

    崔广鑫说的对,林鸿飞很赞同这家伙的话,这么漂亮的一款车,确实是需要起一个响亮大气的名字,苦笑着点点头,“老崔,你说的对,这事儿是我疏忽了,怪我。”

    说是这么说,不过林鸿飞的心里还真不怎么着急,道理很简单,后世那些有着响亮名字的畅销车型多了去了,随便找一个和这款车差不多的中级车的名字套用过来就是,甚至只是这短短的时间里,林鸿飞就已经想到了好几个合适的名字……对于盗用了未来其他品牌的名字,林鸿飞没有一点心理负担。

    林鸿飞这么说,崔广鑫反倒是不好说什么了,只好连连道。“林总您日理万机,疏忽了这种小事也是正常……能帮到林总这点小忙,这是老崔我的荣幸。”

    林鸿飞刚想说名字我已经想好了,可话到了嘴边,却变了个主意:这事儿貌似也能拿出来当做一个宣传的噱头啊!

    事实上,到了这个时候,一些前期的宣传计划就可以6续的启动了。君不见后世那些新车型在布之前的一年左右,就开始6续的有各种“谍照”出现在网上了么,其实这些谍照都是厂家有意布出来。为新车造势的,若不是厂家的行为,大街上谁知道这么一辆进行了伪装的车型到底是哪个厂家的哪款车?

    之前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是现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林鸿飞就有许多手脚可以做了,想到这里,林鸿飞不由得感激的看了崔广鑫一眼,“老崔,这事儿我还真的谢谢你,如果不是你的提醒,我还真没想到这么一个好办法。”

    “嗯?”崔广鑫顿时一脑门的浆糊,他完全没明白林鸿飞说的这番话是什么意思:到底是怎么个情况?

    可是虽然崔广鑫心中甚是好奇,但林鸿飞却已经没有了继续同崔广鑫“聊天”的意思。他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想要实施自己心中的想法了。

    ————————————————————————

    通过6续的爆谍照的方式来为自己公司的新车造势,林鸿飞的想法很好,但当林鸿飞将自己的安排吩咐了下去之后,才傻眼了。

    在林鸿飞的记忆当中,国内的汽车类杂志有4家。分别是《汽车导报》、《汽车之友》、《车主之友》和《汽车知识》,可是曹军的调查结果却告诉林鸿飞,现在国内只有一个叫做《汽车之友》的杂志,而且还不是月刊,而是双月刊。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林鸿飞就有些懵:《汽车导报》、《车主之友》和《汽车知识》这三家杂志社哪里去了?

    这也是林鸿飞对国内汽车类杂志的了解太少的缘故。国内这四家最大的汽车类杂志期刊当中,《汽车导报》是1994年才创刊,《车主之友》创刊于2ooo年,《汽车知识》更是创刊于2oo2年,唯有《汽车之友》这个老牌的汽车类杂志创刊于1986年,林鸿飞若是能够找到其他三家汽车类杂志,那才真的是见鬼了。

    当然,虽然仅有《汽车之友》一家双月刊,但对于林鸿飞来说,作为宣传也已经足够了,林鸿飞大手一挥,“小曹,帮我联系一下《汽车之友》的总编!就说我林鸿飞打算和他们《汽车之友》合作,绝对可以保证他们《汽车之友》杂志的销量激增3o以上,问他愿不愿意来?”

    …………………………………………

    事实证明,林鸿飞能够让《汽车之友》的销量增加3o的消息,对于《汽车之友》杂志社的震撼是巨大的!

    《汽车之友》杂志创刊于1986年1月,双月刊,16开黑白印刷,彩页4封,48页正文,此外还含有4个彩页,定价仅有o。54元,启动资金1o万,创刊号行44ooo,全部邮局行,除1ooo多份在邮局零售外,其余都是订阅。创刊之初全年行6期,全年行量约3o万份,行收入约1o万元,这个数据,在1986年的时候很耀眼,但放在1992年的时候,未免就有些不够看了。

    作为共和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的一类汽车类杂志,自创刊开始,《汽车之友》影响了一代代的汽车人和汽车爱好者,在国内汽车行业以及汽车爱好者当中有着相当的影响力,可是最近,《汽车之友》的主编茅东海先生却有些烦。

    让茅东海先生感到烦的原因很简单,自进入1992年以来,随着老大人南巡解开了经济展的束缚,给国内经济的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可《汽车之友》的销量非但没有随着经济的展进一步增加,反而有些萎缩了:四月份的时候,《汽车之友》的总行量是2万多本,但5月份的时候,《汽车之友》的行量竟然不到2万份!

    虽然《汽车之友》向来采取订阅的形式,零售的数量极少,可茅东海先生却从这个信号当中感觉到了十分不好的信号:市场上零售的前几期的《汽车之友》杂志出现了大幅度的滞销!

    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这几期的《汽车之友》杂志对汽车爱好者的吸引力非但没有加强,反而让他们感到厌恶了!一想到这个信号,茅东海先生就一身的冷汗。

    想到这里,茅东海先生再次下意识的望了桌子上的那封信,那封由北郡市工业制造公司来的公函。

    作为国内汽车行业的媒体人,茅东海先生对于这个北郡市工业制造公司自然是很了解的,他们不仅在短短的一年内异军突起,靠着央视成为了国内摩托车行业的领军人物,更是联合老毛子坑了德国人一把,从德国戴姆勒公司的手里坑来了两条自动生产线以及奔驰轿车的底盘技术,可是……(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五一八章 林在哪里?() 
作为国内汽车行业的媒体人,茅东海先生对于这个北郡市工业制造公司自然是很了解的,他们不仅在短短的一年内异军突起,靠着央视成为了国内摩托车行业的领军人物,更是联合老毛子坑了德国人一把,从德国戴姆勒公司的手里坑来了两条自动生产线以及奔驰轿车的底盘技术,可是……

    有了戴姆勒公司的自动生产线和底盘技术,北郡市工业制造公司就能够生产出高品质的汽车来吗?作为汽车行业的媒体从业者,茅东海先生很明白,有了好的生产设备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生产出优质的产品来。所以对于这一点,他心里很是怀疑。

    但是一想到杂志社这两个月的现状,茅东海先生又不由得有些头疼。

    杂志社这两个月的销量为什么出现了如此严重的下降?茅东海先生其实很明白,国内总共就只有这么寥寥的几款车,早被杂志社给翻来覆去的介绍了无数遍,能够通过其他渠道介绍到的车型也早已经被报社的编辑们给介绍了个遍,面对一个没有实质内容的杂志,读者们怎么可能有兴趣?

    可是面对国内一潭死水一般的汽车市场,他茅东海区区一个人又有什么办法?

    想到这里,茅东海总编不由得再次拿起那封从遥远的古齐省寄来的信看了起来:奔驰126sl、宝马e32、马自达9、林肯加长版……看到这里,茅东海总编不由得叹了口气:去吧。哪怕是为了北郡市工业制造公司愿意为报社提供的这几款车,也得去看看。

    终于下定了决心的茅东海茅总编拉开自己办公室的门,对着外面喊了一嗓子,“老王,老李,还有小刘,你们三个进来一下。”

    老王是报社里资格最老、文笔最老道的老资格编辑;老李算是杂志社里的席汽车评测师。有着过2o年的驾龄,算是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了;至于小刘,虽然人年轻。但照相的技术真不含糊,虽然才来了杂志社不到两年的时间,但现在已经俨然在杂志社里稳坐摄影师的头把交椅了。

    正是明白这些。大家伙儿才不由得愕然。

    这是什么情况?要大活儿要出动了?外间的大办公室里,正在为了如何提高销量、写出汽车爱好者喜欢的文章而绞尽脑汁、不停的和自己的头较劲的小编们不由愕然的抬起头,有些茫然不解的看着表情似乎轻松了不少的总编:难道头儿有办法解决咱们杂志社遇到的问题了?

    良久,望着头儿紧闭着的办公室门,终于有人小声的嘀咕了一句,“看来头儿有办法了。”

    众人顿时附和的连连点头,之前一直紧绷着的脸上也浮现出一丝轻松之色。

    ………………………………………………………………

    作为一份每月都能够卖出几万份的双月刊,在国内非正统的杂志行列当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