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家-第10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队长,金领队,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石油总公司装备部的陈耀聪陈部长,”给陆队长和金领队介绍完陈耀聪的身份,林鸿飞又回身向陈耀聪介绍陆队长和金领队的身份,“陈部长,这位陆队长是航天工业总公司的……嗯,应该是负责火箭或者卫星发射后落到地上的那些东西的挥手工作的,对吧?陆队长,我这么介绍不算犯错误吧?”

    “不算,这算犯什么错误,按照我们自己的说法,我们就是一群捡破烂的,”陆队长哈哈大笑着向陈耀聪伸出了手,道,“陈部长,你好。”

    “陆队长,你好你好。”别看陆队长自诩自己是捡破烂的,可对于这位捡破烂的,陈耀聪可不敢有一点的小觑,他心里明白的很:别看人家是捡破烂的,可某些特殊的返回式卫星的回收工作,也要由这些“捡破烂的”来负责呢,别看人家的工作似乎不起眼,可在高层领导的眼里,分量比自己重的多了。

    “陈部长,这位是咱们国家南极科考队的金领队。”林鸿飞又道。

    对于这位,陈耀聪就更不敢小觑了,虽然每一个批次的南极科考队的成员和人数都不是很固定,但南极科考队在共和国科研领域的意义非凡,能够担任科考队领队的人,那得有多大的本事?反正搁在天平上一称量,自己和人家根本就没有什么可比性。

    “金领队,您好您好,三生有幸,三生有幸。”握住金领队的手,陈耀聪就是一阵猛摇。

    “陈部长,你好。”金领队习惯性的推了推眼镜,点点头。

    “正好,我估计你们几位的目的大概应该差不多,估计金领队和陆队长你们两位也没有心情和我们在这里磨牙,咱们过去看看?”彼此介绍完毕,林鸿飞征询着三人、其实就是金领队和陆队长的意见。

    “好,过去看看!”陆队长和金领队连寒暄都没有,立刻就道,他们今天就是冲着林鸿飞手里的这dt—10p履带式铰接全地形两栖运输车来的,能担任这种岗位的领导的,必然是务实无比,根本不会将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和工作无关的地方,当即立刻点头。

    …………………………………………

    “这车真是厉害!”

    望着在测试场地中狂奔狼逐的两辆dt—10p全地形车,陆队长和金领队的眼中慢慢的全都是兴奋之色,“有这车,我们的工作就方面的多了。”

    林鸿飞就笑着点头:那是肯定的,dt—10/30系列在设计之初就是为沙漠、戈壁、沼泽、湖泊、雪地以及极圈之内等极端地形和气候使用的,航天工业总公司用这东西来“捡破烂”,其实有些大材小用,对他们来说,乌尼莫克这种程度的越野车辆就足够了……话说貌似自己公司里不就有8*8和6*6的门式车桥全地形运输车么?这个完全可以推荐给陆队长嘛!林鸿飞不由得拍拍脑袋,心中暗自懊恼。

    “说到这个,金领队,您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咱们的极地科考队和其他国家的极地科考队在南极地区使用的交通工具?”林鸿飞好奇的道,“不瞒您说,我对这个还真挺好奇,你们出去考察的时候都是用什么交通工具?其他国家的极地科考队呢?用的是什么?”

    顿了顿,林鸿飞又笑道,“金领队,这个应该不违反什么政策吧?”(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一二六一章 落后就要挨宰(三更,二更到)() 
这话其实是帮大家伙儿一起问的,不仅是林鸿飞好奇,大家也是好奇,一说到极地科考队,大家的第一印象便是穿着厚厚的特制防寒羽绒服、带着护目镜的基地科考队员,顶着极地刺骨的冷冽寒风,艰难的跋涉前行的场面,又或者是乘坐着一大群爱基思摩犬拉的雪橇在一望无边的雪地上狂奔前行,反正总之很神秘的感觉,对于神秘的东西,大家自然都感到好奇。高品质更新

    “就是一些车而已,违反什么政策?都是大家都知道的东西,没什么不能说的,”金领队笑着摆摆手,“咱们国家在南极的长城站和中山站使用的是德国凯斯鲍尔的pb240雪地车,每个科考站各有两辆,还有若干的用与装备物资的拖曳雪橇,此外还有几辆从俄罗斯购买后改装的雪地车。”

    “中山站和长城站,两个科考站才四辆雪地车啊?”有人惊叹起来。

    “这种雪地车很贵的,”金领队也不生气,给大家解释道,“这是咱们国家的情况,因为咱们国家的经济条件有限,只能这么将就了,其他国家使用的多是凯斯鲍尔的pb240、pb280、pb300或者美国卡特。彼勒的挑战者系列雪地车,多数是挑战者865,其实这些车基本上都是拖拉机改装的,比如美国卡特。彼勒生产的挑战者865系列,原型就是一种美国的大型拖拉机,”

    “此外还有些卡车或者大面包车,不过这些车大多数都将轮胎换成了特制的、适合雪地行走的履带行动装置,当然也有纯粹的使用雪地轮胎的车子,不过很少,就算是卡车或者其他车辆。也都改成了雪地橡胶履带,轮式车辆在南极不好使,接地面积太小了,容易打滑不说,也不方便。”

    “金领队,我问一下,咱们国家使用的德国凯斯鲍尔的pb240雪地车,多少钱一辆?这车的性能怎么样?”林鸿飞问道。高品质更新

    林大老板“别有用心”,根据pb240的价格和性能,他也好给自己的产品有个准确的“市场定位。”

    金领队可不知道林鸿飞的这个问题居然如此的“居心叵测”。只当是林鸿飞好奇,闻言,就立刻道,“pb240算是南极各个国家的科考队使用的最多、也是最便宜的一种雪地车,自重5吨多。可以拖曳25吨的物资,还可以安装一个装卸能力2吨的折臂吊车。价格要500多万;pb300就比较厉害了。自重7吨,能拖曳35吨的货物,800多万一辆;不过跟美国人的卡特。彼勒挑战者865比起来,pb240和pb300就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挑战者865自重二十二三吨,发动机400多马力。能拖重60吨,除了可以装备一台6吨的折臂吊车之外,海尔可以加装工程前铲、前铲斗、扬雪机,整个就是一开路先锋。不过价格更贵,基础型就要1200多万,所有的配套系统全配上,差不多要1500万。”

    “这么贵?”

    “怎么可能?”

    “太他妈贵了……”

    大家一阵惊呼声。

    “怎么可能?怎么就不可能呢,”对于陈部长的这番话,金领队苦笑了,“这是德国人和美国人看咱们自己造不出来这种能够耐严寒的雪地车,死命的宰咱们呢,实际上美国人自己买一辆卡特。彼勒挑战者865不过才不到30万美元而已,折合成rmb也就是250万,可没办法谁让咱们自己不能生产呢。”

    “当然,除了这几款车之外,也有改装之后可以适应南极极端低温气候的瑞典bv206全地形车,当然价格也不便宜,据说也要超过500万,但是这车的拖曳能力太小,只能拖曳不到10吨的东西,价格还好pb240差不多,用的国家比较少,就算有用的,也是当做人员的乘员通勤车来使用。高品质更新”

    说到这,金领队微微一顿,扭头看向林鸿飞道,“林总,想来您也知道咱们国家今年从乌克兰购买了一艘万吨级的破冰船的事儿吧?”

    金领队似乎是在没话找话,刻意找了个话题向林鸿飞问道。

    “知道,金领队你说的是‘雪龙号’极地远洋考察破冰船吧?”林鸿飞点点头。

    “雪龙”号极地远洋考察破冰船是世界上的第三代、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远洋破冰科考船,原本是苏联建造了给自己用的,却不成想还没等船建好,苏联忽然之间嗝屁了,咱们国家以1750万美元的低价从乌克兰赫尔松船厂购得,然后船厂按照中国的需求于1993年3月份的时候改造完工。

    这船的性能很牛逼,满载排水量21000多吨,续航里程19000海里,有两个直升机机库和一个直升机起降坪,能够以1。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含0。2米雪的那么厚的冰层,技术性能先进,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破冰船,也是我国能够进行极地科学考察的最大的、同时也是唯一一艘功能齐全的远洋破冰船。

    说起来,在雪龙号基地远洋科考破冰船上,咱们赚了老大的便宜,这可是一艘能够达到b1级破冰能力的远洋破冰船,同类型的远洋破冰科考船的市场价不会低于8000万美元,咱们只用了1750万美元就买到了手,虽然在买回来之后又花了3000多万rmb进行改装,但怎么算都是赚大发了。

    自雪龙号开始服役之后,共和国之后进行历次的南极和北极的科考和补给运输任务都是交给雪龙号来完成的,这艘远洋破冰船堪称是共和国极地科考的功勋船只。

    如果自己没有记错的话,雪龙号的南极首航就是在明年的10月份,莫非金领队此行,就是为了给雪龙号寻找可替代凯斯鲍尔pb240的雪地车?

    “没错,即使雪龙号,不过林总您可能不是很清楚,雪龙号上就只有三辆凯斯鲍尔的pb240雪地车,不是我们不想有更多,实在是这车太贵了,咱们国家还太穷,用不起。”说到这,金领队满脸深意的望着林鸿飞……林鸿飞不傻,可金领队又何尝傻了?

    “既然金领队你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那就不能装傻了。”林鸿飞苦着一张脸,两手一摊,道。

    众人顿时一种哄笑:可不是么,看着金领队将林鸿飞林总在众目睽睽之下就这么给装进了小布袋里,也是一件很赏心悦目的事。

    金领队也在笑,笑罢了,金领队向林鸿飞拱拱手以示歉意,“林总,实在是不好意思,今天这个小人老金我是当定了。”

    听到金领队的这番话,陈耀聪就暗自点头:有这番话一出口,不管他林鸿飞心中是不是真的有怨念,这话都算是给了林鸿飞一个解释。

    “都是为了国家和工作么,能理解,”林鸿飞摆摆手,随即脸色一正,向金领队问道,“金领队,你们准备去南极进行科学考车的科考队看重了哪辆车?需要几辆?对这车的性能又了解多少?”

    “就那个载重量最大的dt—30pm吧,”金领队道,“对这个车我们做了一些了解,基本的数据和性能还是知道的,最大载重可以达到30吨,四条橡胶履带,每条履带宽度达到1。1米,两条履带的宽度占到了车身宽度的三分之二了,足以满足雪地行驶的要求,而dt…30那16。1米的车体长度和4米的越壕宽度、1。5米的垂直越壕高度足以保证在南极行驶的安全。”

    “我们也分析过,如果只是雪地使用,dt—30pm在满载30吨物资的情况下,再用雪橇拖曳40到50吨的物资完全没问题,南极地区的地形基本上没有多大的起伏,不需要这车浮渡,也没有沼泽、泥塘这种需要保持足够浮力和储备功率来应急的地方,如果有必要,再多拉几个雪橇也没问题,一辆dt—30pm就可以运载近百吨的物资,有这么两辆车,再配合雪龙号原有的三辆pb240,我们能多携带最少300吨的补给,这样一来,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同志们就能过的舒服的多。”

    军用重型越野车辆的满载重量和我们理解的满载质量有很大的不同,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