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和国家大事相比,他们的殿试似乎也不是那么重要。特别是他们要考一天,总不能让皇帝在这里坐一天看着他们吧?
二百三十名贡士坐在一起就是一大片,他们考试的书桌和现代的类似,中间只留一条道让人通过,可以让人一览无遗。
周围有御林军在看守,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有人敢作弊,你抖一下脚别人都可以看到。
等试卷终于发下来时,顾青云开始审题,题目只有一道策论题,题长有两百多字,要求他们写两千字左右的策论。
顾青云赶紧看题目,内容是:“朕恪谨继述,于兹有年。然犹田里未皆给足,风俗未底刑措。……何其效之未臻欤?抑别有其道欤?”
看到这个题目,顾青云心里一紧,这题目的意思是说,我继承祖宗治国之传统已有数年,国家还未能完全强盛,为何国家不能达到大治?还有没有别的治国之策?
郁闷,这种题目不算奇,他们这些人随便可以说出一堆治国之策来,可要写出水平,不能夸夸其谈就比较难了,没有点新意或干货怎么能脱颖而出?试题的范围这么宽泛,怎么才能有所侧重?他看过以前的殿试题目,那些题目都只是说某一方面的或对某一件事发表看法的。
顾青云开始磨墨,心中暗自打腹稿。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都可以写,可这些他知道的,朝中大臣和皇帝肯定也知道,他能厉害过他们吗?不可能!没有新意怎么行?靠文采取胜?很难。
抬头不经意看了前面的人一眼,大家都没有开始动笔。
93|策论()
夏朝现在才建国不到三十年,国力蒸蒸日上,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断好转,人心思定,根据他看过的史书,相信只要后面的皇帝不乱搞,到建国五十年后应该会有个盛世的,国力达到顶峰。
难不成现在皇帝就想一口吃成个胖子?皇帝看起来很心急啊。
顾青云脑海里闪过一条鞭法、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等改革办法,可现在夏朝还没有到需要改革的那一步,他也没有勇气和智慧去进行改革,所以这些有“新意”的内容都不能写。
提高商人地位和工匠地位?商人地位现在已经算高了,而且在古代经济不发达重农抑商是正确的。至于提高工匠地位这个的确可以有。
说来说去还是得回到土地上,劝农桑兴教育,只有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比如纺织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效率会提高,为了利润,需要的工人越来越多,农民就会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这才叫“解放生产力”。纺织又需要很多女工,到时女性会出来做工,有了家庭收入,在家中的地位也会跟着提高。
到时你就想把她们关在家里不出来,资本也不会答应……
一炷香的功夫,顾青云把墨磨好后,心里就闪过各种各样的念头。他觉得自己唯一比别人好的地方在于,他曾经在一个资讯异常发达的地方生活过的,容易知道一些高屋建瓴的知识,只是要把它们改成这个时代的人容易接受的内容,需要他慢慢琢磨。
不知为何,顾青云很害怕自己的行为会出格,即使这个朝代不因言获罪,不会大搞文字狱,他仍旧会害怕。
他们的位置是按照会试的成绩坐的,一排十个人,顾青云的位置在最后一排,前面都是考生,他们之中已经有人开始动笔了。
他没往左右看去,虽说这个距离他看不见别人的卷子,可他怕被那些虎视眈眈的军士说他作弊。
不看别人,他开始在草稿纸上把自己的想法列出来。想来想去,顾青云先述说历朝历代为何都是开国时政治清明,政通人和,到了几百年甚至几十年就会灭亡,皇朝不断轮回的原因。
皇帝昏庸,权臣夺位、党争、祸起萧墙、内耗、土地兼并等等都是朝代灭亡的原因,但终归到底还是农民的问题。
从古到今,这个国家都是一个农耕民族,国家的强盛取决于中央集权程度,取决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程度,只要能直接控制尽可能多的农民,这个国家就可以继续存在下去。
而对于农民来说,只要能养活自己,能温饱,就能继续活下去,农民失去土地,很有可能会变成流贼,或成为当地豪绅的隐户,国家就直接失去对农民的控制,失去土地的农民一多,国家就会乱起来。
所以控制农民关键在于培养尽可能多的官吏,直接下到乡间,总体来说就是兴教育劝农桑。这些内容顾青云没有写太多,尽量用最精简的词组写出来。
接下来顾青云就开始写人口是不断增多的,可是国家的土地是恒定的,为了让增加的人口得到属于自己的土地,国家就应该去寻找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在陆地,他们的范围已经够大了,北方的游牧民族现在被他们打怕,可以更进一步去压缩他们的生存空间,把内陆的失地农民用优惠的政策吸引到北方的草原,养牛羊马也是一条出路。
顾青云接着就提出自己的海上发展战略,认为帝国应该从海上发展,外面还有更广阔的田地,足以找到可以耕种的土地,此外,海上还有丰富的鱼肉资源。
其实还有什么石油资源,可惜这些不能写出来,只能写鱼肉了。
他提起前朝时期,当时的统治者派太监下西洋的事件,当时因为前朝面临极为严峻的边防压力,重点都在边防上,国家重农轻商,将所有的物资征集起来,囤积在仓库,剩余产品很少能作为商品流通,所以下西洋缺少必要的商品支撑,加上前朝的手工业、商品交换较之南宋要大为逊色,航海获得的利益不多。
一旦他们带回来的利润不够多,满足不了人们的期望,航海就只能拦腰斩断,其航海人员所获得的珍贵资料也被当时有历史局限性的官员直接销毁。
顾青云当初读书读到这一段时,想起平行时空的明朝也是如此,让后人大为心痛和遗憾。
三年前的会试题目就出现过解除海禁的内容,国家在打击海盗后,好像没有明显的动作,只知道东南沿海一带百姓出海已经没有人拦截,看来国家是采取默许的态度,暂时没有更大的动作。
写到这里,顾青云见砚台没有墨水了,就加了些清水继续磨墨,看了看角落放置的五轮沙漏,时间还早,没到午时,继续写。
要想商品丰富能出海贸易,只能靠工匠对目前的各种生产工具进行革新,顾青云提到水车、牛、犁田的工具、纺织的工具等,先进的生产工具才能节约时间,节省人力,所以就需要提升工匠的地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简而言之就是发展科技。
貌似自己写的都是老生常谈,会不会太没有新意了?
顾青云说这些的时候知道会有文人看他不顺眼,不过他觉得这点没什么,最多是说说而已,动不了他,毕竟更激进的言论都曾经出现过。
在市井中和别人聊天时,顾青云早就明白哪些线可以踩哪些红线不能动了。
把这些都写在草稿纸后,顾青云就开始写自己的干货了。他认为前面的朝代太缺乏海权观念,大家关注的重心一直都在大陆上,缺乏对海洋战略价值的重视,没有重视制海权。此外,就是自以为是□□上国,没有了解清楚外面的世界就直接把其他国家当作蛮夷,沉醉在这种危险的世界中心地位。
顾青云此时就用事例佐证,说他曾经在很多城市和外国人交谈过,他们有些是意外流落在这里回不去的,有些是前朝遗留下来的,他们来自各个国家,有些实力也非常强大。
在这里,顾青云首先提出了海权的概念,指出人类在海上的机动性超过了陆地,比如从京城到他的家乡,乘坐海船时间就短了一半。
中央政令能在越短的时间到达,那能控制的地方越多。而商船队是海上军事力量的基础,他认为想要控制海权,就需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海军还必须积极出击,不能消极防御。
写到这里,想到万一以后自己的国家能在海上肆无忌惮横行的样子,顾青云就一阵激动,脸上都觉得一阵阵发热。
他深吸一口气,渐渐平静下来,继续写。
什么海上力量决定国家力量,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什么要控制海洋,就要有强大的海军和足够的海军基地,以确保对世界重要战略海道的控制……这些都一股脑地写在草稿纸上。
等他终于把自己想说的内容都写完后,顾青云听到一声钟声,知道是午时到了,该吃饭了。
低头一看,嗯,不错,自己已经写好一篇策论了,就是好像字数多了点。
这时候,盯着他们的军士开始换班,等他们换好后,他们才能开始用膳。
吃饭的时候大家都是在自己位置上等着,小心地把自己的卷子和草稿移开。不久,就有太监和军士送来馒头和清水,只是大家胃口都不佳,惦记着考试,加上周围有一圈人在盯着自己,大都是草草吃完。
顾青云这次有心思慢慢品尝了,发现皇宫里的馒头和外面的馒头吃起来除了口感细腻,里面竟然还加了鸡蛋,他还没吃就闻出鸡蛋味了。
哼哼,其他的他可能闻不出来,但对于鸡蛋是绝对不会认错的。
郁闷,难得来一趟皇宫,两次都是吃馒头,上次还有碗肉汤,这次只有一碗热水了。不过有热水他们也不敢喝多,免得要去方便。
实际上按照殿试的纪律他们是可以去方便的,只是全程都会有人盯着,想想你脱下裤子都有人盯着怕你作弊……未免麻烦,大家干脆就憋着。因此白果是必须吃的,这是方仁霄等人的经验之谈。
这次他和方子茗考中贡士,张修远也过来给他们传授经验,其中的重点就是早上在家里一定不要忘记吃白果,不要在皇宫里方便,尽量少喝水。
对于顾青云这个经常喝水的人来说,今天是特殊日子,少喝一点是完全能办到的。
看其他人,不是吃很快,就是吃很慢,还有和顾青云一样不急不缓的。事实上,能走到殿试这一步的人,大家的心理素质都是很强大的,毕竟科考的环境决定了再恶劣的环境他们都待过。现在能在遮风挡雨的宫殿里考试,环境又通风透气,实在是一种享受。
当然,前提是周围不要有这么多人高马大的大汉在虎视眈眈,很容易消化不良。
等太监们收拾完东西后,顾青云看了看其他人,都开始继续埋头写字。
唉,想踱步站立一会都不行,顾青云其实也怕时间不够,就只好继续考试。
大概数了下,发现字数严重超过两千字,顾青云不死心,他一点都不想删除,觉得自己写得不错啊,都是重点,可再把题目审几遍后,确定字数要求是两千字左右,而他写的已经有四五千字了。
这大概是写多了话本的后遗症吧?洋洋洒洒间就写了这么多字出来,因为是打草稿,速度很快。
于是,接下里的时间里,顾青云开始努力精简文字,梳理其中的义理,删删减减,再润色一番,估摸着字数差不多了,赶紧抄写。
“致治之道,必以教养为先,而教养之道,当以得人为要。”接着,一下笔,他就先论述重农桑、兴学校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