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奇门相师-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师叔爷,那我就不客气了。”秦学兵也没有拒绝,他确实需要这些东西练眼力,只是心想着,下次过来时,得把礼物准备足了。

    想到这点,秦学兵不由苦笑,本来是出来给秦晓晓准备礼物的,没想到却变成自己收礼了。可眼下已经很晚了,古文化街的店面大多已经关门了,秦学兵只能断了继续寻宝的想法,寻思着回京城再准备。

    秦学兵回到酒店,把三把刀剑拿出来,其中两件已经生锈得不成样子了,身与鞘因为生锈完全黏在一块,更像是生锈的铁棒,若不是有把柄,根本不可能看出是兵器。另外一件保存相对完好,虽然也有一些锈迹,但只要拿给修复师傅处理一下,就可以完好如新。

    秦学兵认得这件兵器,是一把刀,一把最容易被当成倭刀的刀,苗刀。这也让很多苗刀藏友颇为头疼,因为经常被当成倭刀,每次都要跟朋友解释。

    苗刀和倭刀一样都是受唐刀影响形成的,都是在唐刀的基础上加以弯曲形成的,只是倭刀是完全弯曲,整个刀身呈现新月形。而苗刀则不同,它只是在刀的末端加以弯曲,不难与倭刀区分开来。另外,苗刀也不是苗族发明的刀,他是汉文化的宝贵遗产,是明代爱国将领戚继光发明的。

    秦学兵拔出唐刀仔细观看,当然,他是没有本事从到身上看出锻造技术,更没办法看出年代,他是想看看到身上有没有留下刀名,或是刀主的名字。

    “子理,谁啊?”秦学兵一阵头大,根本就没听过这个名字,拿出手机查了一下,也净是些乱七八糟的信息,根本就找不到相应的人名。

    “先断一下年代!”秦学兵决定先判断出年代,再由年代结合名字搜索,应该比较容易。

    通过玉笔鉴定,这是一件明代锻造的苗刀,与戚继光一个时代的,也就是说这是苗刀刚兴起时锻造的,可秦学兵查了一下,还是找到任何有用的信息。

    “钟院长,您知道子理这个人吗?”秦学兵最后只能打电话求助专家,而钟院长无疑是最佳人选,这老头可是号称古玩全才,方方面面都很精通。

    “你小子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不过子理应该不是人名,而是字吧。”钟院长倒很有心情跟秦学兵闲聊,他还在寻思着怎么从秦学兵手里弄到唐刀和缺角大齐呢。

    “那您知道是谁吗?”秦学兵忙又问道。

    “这可就多了,黄法操、杨士奇、罗性、谭纶……一大堆呢。”钟院长张口就是一大堆名字。

    “那明代的呢?”

    “杨士奇、罗性、谭纶都是。”

    “那和戚继光一个时代的呢?”秦学兵有些郁闷,同名同姓的太多了。

    “谭纶,你小子你不会淘到谭纶的好东西吧?”钟院长的音调猛然提高,显得很激动。

    “如果没判断错的话,应该是谭纶的佩刀,一把苗刀,谭纶很出名吗?”秦学兵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历史知识还学得不够。

    “我敢肯定,你小子肯定是考古系历史成绩最差的,连谭纶都不认识。”钟院长气呼呼地,谭纶,字子理,号二华明代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戏曲活动家。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和戚继光、俞大猷、李成梁齐名的明代军事家。

    谭纶自幼饱览诗书,思维敏锐,智力过人,性格沉稳,有雄才大略。特别爱读《曹刿论战》等兵书。平时观察蜘蛛结网、蟋蟀相斗等现象,都认真思考并和用兵打仗联系起来,后来写成《说物寓武》二十篇军事著作。

    在谭纶一生中,无数次与倭寇交战,杀敌无数,与戚继光并称谭戚。除此之外,谭纶还酷爱戏曲,尤喜盛行南方的海盐腔。于军中设戏班,随军征战、演出。任知府丁忧回籍时,自沿海带回海盐腔戏班,命艺人传授给本地艺人,还亲临排演现场。并将弋阳腔融入其中,形成“宜黄腔”,在艺术上取得不俗的成就。

    “娘的,回去得好好补补历史知识,不然每次都请教这些专家,估计能把这些专家气死。”秦学兵暗暗吐舌头,作为考古系学生,历史知识缺乏可是大罪,因为考古最重要的就是还原历史。如果连历史都不了解,又有什么资格还原历史。

    “你小子真的捡到谭纶的佩刀?”钟院长这才发现自己被气糊涂了,现在要关心的是谭纶的佩刀,秦学兵了不了解历史关他屁事。

    “钟院长,我这边还有点事,回头再去拜访您老人家。”秦学兵赶紧切断通话,差点就没给自己一巴掌,暗道,明知道这老爷子打自己藏品的主意,还傻乎乎送上门,这不是犯贱嘛。

    “这小子狗屎运真不是一般的好,明天就去他家里转转,说不定能淘点东西。”钟院长嘿嘿地笑着,不怀好意。

    “这把应该是汉代环首刀吧。”秦学兵拿起另一件,虽然刀身与刀鞘已经连成一体,但刀柄末端那个圆圆的钢圈却出卖了它的身份。

    当然,秦学兵也不能肯定,只是说这个标识比较明显,但也不排除后代有人在刀剑上弄一个环首,绑上一根红布条。一切都要经过研究后才能确定。

    ps:三更完毕,两点了,明天上班得累死啊,赶紧睡觉。

第一一二章 :黄武五年() 
第一一二章:黄武五年

    环首刀是漫长华夏文明中的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武备种类,诞生于西汉时期,是由钢经过反复折叠锻打和淬火后制作出来的直刃长刀,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杀伤力最强的近身冷兵器,也是人类历史上具有非凡意义的一种兵器,它一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作为主力近身格斗武器保卫着华夏文明的繁衍和辉煌。**

    而环首的出现应该是出于实用和美学的双重原因,既可以起到平衡配重效果、又可连绳套挂手稳定握持、还能坠挂饰物和刀穗。环首刀最初是做为骑兵的劈砍武器来取代原本的汉剑。汉剑由于双面开刃而不利于马上作战、不利于劈砍、易折断,这在对匈奴骑兵的近身战斗中非常不利。

    而环首刀单面开刃、厚脊,在当时而言是最利于砍杀的兵器,加上强弩铁戟的长短程配合,大大加强了汉骑兵的攻击力(当时世界上尚未出现马镫)。匈奴人不会冶铁,而当时世界上其他民族更不懂得渗碳技术、热处理技术等这些复杂的钢铁加工技术,这就使得环首刀和强弩一样,成为了汉军独步天下的利器。

    秦学兵手中的唐刀属于横刀,是由环首刀直接衍变而成的。横刀初唐时与传统环首刀无异,唐中期开始去掉了未端的环首,方便双手握持,加强护格。

    秦学兵仔细观察之后,发现一个特点,刀身、刀柄、刀环都是一提锻造成的,环首内往往有精美龙雀类图案,可惜已经锈迹斑斑。

    “这应该就是龙雀大环了!”秦学兵大致可以做出判断,刀身、刀柄、刀环一体锻造。这对锻造技艺、成本都有很高要求,再加上精美的龙雀图案,差不多可以表明这是一把权贵使用的环首刀。

    秦学兵输入元气,马上就感受到浓郁的旧气,玉笔鉴定时间是西汉末年。但可惜的是,通过元气在到身上的感应可以判断,刀鞘和刀身因为生锈已经黏在一起,即使修复好了。也很难看出它本来的面貌。

    不过毕竟是环首刀。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作为主力近身格斗武器保卫着华夏文明的繁衍和辉煌,修复一下,也是非常好的收藏品。

    秦学兵放下环首刀,拿起最后一件,没有明显的特征。他也无法做出判断,只能直接输入元气。

    “奇怪!”秦学兵皱起眉头,在元气的感应下,里边的物件是开双刃的,应该是一把剑。但怪就怪在这把剑似乎并没有与剑桥黏在一起,准确地说。是剑鞘生锈把剑身裹住了,但剑身并没有生锈。

    “难道又是一把和唐刀一样的?”秦学兵的眉头舒展开,笑了起来,如果真是这样,那这又将是一把价值难以估量的古剑。

    秦学兵拿住剑身,小心翼翼地用剑柄敲打地板,不断有铁锈掉下。但效果并不明显。秦学兵慢慢加大力度,掉下来的铁锈越来越多。甚至可以看到剑柄裂开,一大块铁锈掉下来。

    这时,一抹银色晃入秦学兵的眼球,他笑了起来,一切都和他的判断一样。他直接用手去掰,很快就把剑柄上的铁锈去掉,露出钢条,由此可见剑身和剑柄是一体锻造的。

    秦学兵又在剑鞘口敲了几下,然后用力一拔,就把剑身抽了出来,依然是那么地寒光四射,仿佛是一把刚刚打磨成型的利剑。

    秦学兵仔细看了一下剑身,其中一面刻着百里二字,另一面刻着黄祖五年四个字:“应该是剑名百里,黄武五年锻造。”

    秦学兵并不知道历史上有这么一把剑,但对于黄武五年倒是了解,正是三国时期孙权称帝的年号,黄武第五年。

    翌日大早,秦学兵带着两刀一剑又来到博古房:“师叔公,这三把刀剑太珍贵了,我不能收。”

    没曾想,古老看都不看一眼:“送给你小子你就收着,废什么话呢,没事赶紧滚蛋,别耽误我的生意。”

    秦学兵无奈,只能拿着东西返回京城,琢磨着过几天跟老爷子一起过来,要准备什么礼物。

    秦学兵回到家,打开房门,正准备喊我回来了,却看到钟院长坐在沙发上,不由苦笑了起来:“钟院长,您怎么来了。”

    “当然是等你小子,快把谭纶的佩刀拿出来看看。”

    钟院长站了起来,一眼又看到秦学兵手中的花盆:“乖乖,这是正宗北宋钧窑啊,还是大器,你小子从那弄来的?”

    “钟院长,咱先声明,别乱打主意。”秦学兵苦笑这,他是真怕这老头又提出捐赠,宋代五大名窑可是他的收藏目标。

    “要从你手里弄点东西也不容易,先让我看看东西先。”

    钟院长直接把花盆接过去,一边欣赏,一边啧啧称奇:“跟我们故宫一件挺相似的,但出身没有我们那件高贵。”

    “怎么,同样是钧窑,还要看出身啊?”秦学兵笑了起来,故宫那件他也知道,论颜色还没有这件丰富呢。

    “当然得看出身,我们故宫那件有清代造办处的刻字,说明曾经是皇室用品,价值当然要高一些。”钟院长也不喜欢用价值来衡量文物,但事实就是这样。

    “让你小子去津门办事,怎么又弄一堆破烂回来?”秦老爷子反正是不喜欢古玩,每次看到古玩就会想起秦学兵当年瞒着他偷偷报读考古专业的事,心里就怪不舒服的。

    “顺便,顺便。”

    秦学兵讪讪一笑,又道:“不过爷爷,这可不是破烂,光是这个花盆就值一两个亿呢,都能买一栋豪宅了。”

    “哥,你说这个花盆值一两个亿?”秦晓晓有些傻眼,她基本不了解古玩,也无法想象有人会拿一两亿买一个花盆。

    “等你将来要嫁人了,哥再去淘一个给你当嫁妆。”秦学兵玩笑了一句,开始给秦晓晓普及宋代五代名窑的知识。当然,还要告诫秦晓晓别说漏嘴了,这件东西可是从张乔家里淘来的,要是让张乔的家人知道了,肯定又惹麻烦。

    “哥,咱们求人帮忙,还从别人家里捡漏,这不太好吧?”秦晓晓撇了撇嘴。

    “傻丫头,他们又不是白帮忙,他们要是愿意无偿捐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