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在有军师、老四以及刘二子同行,所以其他兄弟也不必学习太多的盗墓知识以及技巧,只需学会洛阳铲的使用以及挖掘盗洞的技巧,加快掘洞的度也就足够了。老四和刘二子带领众人,言传身教,众位兄弟再分头练习,到得第三日上午,所有技巧大家均已掌握。
第五日下午,军师详细测量了一下大伙的度,用洛阳铲打洞平均每打一个十米深的探洞,只用不到一小时的时间,而平均每名兄弟,挖掘直径六十公分的盗洞,平均一小时可以挖进八十公分,比预想的度要快许多,众人均是信心十足。
在此期间,老三又为大家伪造了良民证、通行证各种证件。这老三不仅枪打得准,而且自幼书画篆刻无一不通,最擅长的就是伪造各种名人书画的赝品,制作几张假证件,简直是不费吹灰之力。
第五日晚间,众位兄弟又是聚在山洞之中,喝罢临行酒,老三将伪造好的证件与各人,崔大胯子最后叮嘱了一番,众人各自回房早早安歇。
第二日一早,军师和老四带上老八老九,备上足够的银两,暗藏武器,告别众位兄弟下了山。一路无话,夜宿晓行,第五日四人到了奉天城郊外。
四人到达奉天城北郊昭陵的时候,已是傍晚时分,最后一抹晚霞被落日映的血一般的通红,象要随时流淌下来一般,昭陵附近冷冷清清,已没有了游客。
军师在宝城宝顶附近巡视一番,最后在距离宝顶东北方向一公里左右的一条小路边,选择了一处地点,此处位置较为偏僻,但又靠近路边,开一家小店服务游人并不过分。
地点选定之后,军师让其他两人在远方放哨,他和老四取出小鬼子的测距仪器,大致测量了一下他们所选定地点到宝顶的距离,不多不少,刚好九百米,从他们所处的位置向西南方向望去,隐隐可以看见宝顶的顶尖。
地点确定下来之后,军师在此处做好记号,然后带领剩下三人在附近勘测一番,现距离他们选定地点向南不到一里地之处,有一条极长的深沟,深度两三米左右,宽不到两米,估计是以前地震所留下的地缝,正好作为他们卸土之所,四人看罢,均是兴奋,真所谓得来全不费功夫。
侦察勘测完毕,天已经全黑下来,四人藏好武器进了奉天城找到一家客栈休息。吃罢晚饭,四人聚在房中,军师又将这几日的安排吩咐了一番,由于这几日连续赶路,几人都是异常疲倦,所以吩咐完毕,各人早早安歇。
第二日一大清早,几人早早起床,到城中找到几名工匠,又采购了建屋所需的一应材料,再买了四匹骡子,四辆马车,五十个大箩筐,带着木匠瓦工一干人等,浩浩荡荡地回到了昨日选好的地点。
由于军师多付了银子,再加上所建的房屋并不讲究,所以只用了三天时间,到得第三日傍晚,前面三间,后面一间四间大屋搭设完毕。在这三天之中,军师又假装勘察风水,将小店后面大屋与昭陵地下玄宫宝顶的详细位置、精确距离作了准确的测量计算。最后测得的数据是,昭陵的宝顶就在他们所盖大屋正南偏西四十四点五三九度,误差不过零点一度,而精确的距离是八百九十八点一三米,误差应该不过两米。
第三日下午,军师派人到城中采购开店所需的锅碗瓢盆、刀剪筷勺柴米油盐,这才想起真是百密一疏,原来他们这次所来的四人,再加上崔二胯子等第二批到的八人,一共一十二名兄弟,竟无一人懂得烹饪之术。虽说并非完全不会做饭,但毕竟离开店所需的厨子相差太远,做出的饭菜也只能是山上的兄弟凑合吃罢了。
军师思考了一阵,感觉此事事关重大。虽说开店对外来说只是个幌子,但是一家饭店的厨子可是店的招牌,原本店的位置就已偏僻,如若饭菜做得再不像样子,难免使人疑心。再者说他们这一行数人除他自己之外,个个都是孔武有力,均不宜在外面露面。
想到这里,军师马上带上其余的兄弟,捎带吃饭,进奉天城寻找有没有合用之人。说也凑巧,进城没有多久,就见到翠儿祖孙两人所支的馄饨摊子,一尝之下,众人均感满意,当下几人边吃边低头商议了一会儿,军师向老人提出到店里帮忙的要求,并提出所给的待遇,老人听罢,自然满意,小女孩也无大异议,于是第二天上午,祖孙两人便来到店中。
几人按照老人的要求,又进城采办了一些家伙事物,当日下午,小店就算是红红火火地开张了。
这几日一边等待崔二胯子和剩下的兄弟,军师又带着老四等几人对现场进行了再次的测量勘查,画好详细的图纸,在距离皇陵北百十来米之处,军师现了一株估计快有千年了的老树,因为年代久远,大树已然中空,树洞直通地下,树洞的开口处在树身上七八米处,被繁密的枝叶遮档,若不是老四为了画出详细的地形图,爬到树上,一般人根本无法现此处的机关。
现这处秘密之后,几人着实是兴奋了一阵,因为按照军师先前的计划,盗洞挖通之后,只要取出第一批财宝,就要将原有的洞口堵死,在其他隐蔽之所再开一个口子,以方便日后再次到皇陵之中取宝之用。而这处天然的树洞,留作再次进入的入口,着实是隐秘异常,可谓鬼斧神工。(作者注:此处细节,崔二胯子在对肖剑南的口述之中,并未提及,只是为了剧情的展,才将后面会现知道的一些秘密、细节,提前在这里交待,也是为了文章的连贯。)
当下军师和老四又将老树的位置做好了详细的测量,将盗洞在地下将如何挖掘的线路,何处与老树的树洞连通,何处设置换气的口子,一一作了详细的布置,画好图纸。
等待期间,几人又将买来的骡车作了改装,在大车的下面做了一个大约有三十公分厚度的夹层,为了日后回山之时藏放宝物及武器之用。
一切准备完毕,已是第三日下午,几人又是等待了两日,到得第五日的半夜,崔二胯子携余下的七名兄弟如约到来。说起一路上的事情,倒没遇到什么麻烦,只是由于几人需要携带工具以及武器,不敢走大路,所以要绕过鬼子的关卡,又要躲避鬼子的巡逻兵,不免多耽搁了几日。
众位兄弟又是聚在了一处,都是兴奋异常,军师叫翠儿祖孙两人做来夜宵,几人吃罢,军师将这几日的所作的工作向崔二胯子几人讲述了一遍,再将最后的安排、分工向众人一一作了交待,几人听罢,早早休息。
而军师等先来的四人,则拿上崔二胯子带来的工具,连夜开始了第一轮的挖掘。为了安全起见,军师派两名兄弟在外守夜,又让老四给翠儿祖孙两人下了迷香,好在这迷香只是让人在闻过之后睡得更死,并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伤害。
第二日一早,崔二胯子几人休息完毕,也加入了挖掘的队伍。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行十二人吃住全在这所大屋之中,人歇家伙不歇,连日连夜地向皇陵的地下玄宫挖去。
皇陵所处之地的土壤远比山寨之中的土壤疏松,所以挖掘的进度要比军师预想的要快,但是实地挖掘,要有大量的时间花在测量、调整误差上面,所以总体进度虽然要比预想的快,但是也没有快了多少。
在地下挖掘盗洞,最难的倒不是挖,挖只是体力活,随便找两个民工都干得来。而这最难之处就是精确的定位。因为人在地下,四周都是黄土,不象在地表上面,即使走错了几步,看看周围的环境,往回找几步就回来了。
人在地下挖掘,先四周根本没有参照的标准,所以几乎无法确定身在那里,其次,即便是知道了方位不对,若是想前后左右调整上几步,都是少则一方土,多则十几方几十方,时间上更是要花上几乎是数天的工夫,所以地下挖掘,从一开始,就要将误差尽可能地调整到尽可能的最小。
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地下的挖掘工作不要说是千里,即便是开始的时候差上它半度,最后就可能要差上它百十来米,先不说在找回这百十来米要花上多少时间,因为大伙都知道,他们所携带的洛阳铲能够达到的最深的深度是五十米,换句话说,只要他们最后的误差大于五十米,就有可能永远找不到召陵的地下玄宫,而前面几个月的工作就将全部前功尽弃。
所以军师在此前为了挖掘盗洞的测量定位工作做了大量的准备。不仅仅制作了虽然做工很糙,但是精度极高的水平仪,经纬仪,而且还做了大量的测量水平所用的标尺,测量竖直所用的悬锤儿,另外还有能够让盗洞一直保持挖掘在一条直线上的标杆。
不要小看这小小的几根标杆,因为人在地下挖掘,很难能够保证一直沿着一条直线挖掘,三拐两管就会不知拐向了何处,到了这时候再想调整,简直是难如登天。因为即便是用笔,在不借助于直尺的帮助之下,要想在一张大纸上画一条直线,都会画的曲里拐弯,何况人在地下挖掘?
虽说在地下保持直线很难,但是借助了这几根小小的标杆,就会变得异常简单。标杆的使用并不复杂,只需再要前进的方向上插上两根标杆,人站在第一根标杆之后眼向第二根标杆望去,只要是看不到的三根标杆,这的三根标杆就绝对和前两根标杆是在一条直线之上。
此外由于寻到了缴获小鬼子的公制三十米长的钢制卷尺,地下的距离测量倒是简单得多了。军师只需制作两把五公斤拉力的弹簧秤,这倒难不到他,老四找来了两根弹簧,军师用木板衬在后面,找来一把杆秤称了十斤的砖头,用布袋装好,在弹簧前面做一钩子,钩住盛满砖头的布袋提起来,这样弹簧拉长,军师在弹簧拉长后的位置相应后面的木板上画好标记,一把五公斤的弹簧秤就制作完毕。
这样用两把弹簧称拉住钢尺的两头,分别在两边加上五公斤的拉力将钢尺拉直,这三十米钢尺所测量出来的距离误差,就绝不会大于一厘米。
(此处用到了工程测量学的知识,可惜本人在大学的时候就没有好好学习,再加上毕业以后没有再从事这项工作,所以基本上都还给老师了,读者中若有和这个专业有关的,不妨帮我纠正一下错误,因为我实在是记不住当时测量所用的钢尺是多少米长,此外两侧的弹簧秤使用多少公斤的拉力,大学时的书早已不知扔到哪里,哪位读者如能帮忙,不胜感激!)
当然,除了这套精密的测量定位方法之外,军师还有一**宝作为垫底儿,就是老四所打造的洛阳铲。因为既然知道召陵的地下玄宫并不深,所以他们这次所挖的盗洞一直是在位于地表之下五米左右,平行于地表向昭陵的宝顶方位延伸。
因为盗洞的直径并不大,只有六十公分左右,所以随着盗洞挖的越深,换气就越成问题。此外由于盗洞的直径尺寸较小,两个人在里面无法错身,所以当盗洞挖到了一定的深度,每次换人,前面的人先爬出来,后面的人再爬进去,就要花上它个把个小时,甚至几个小时的时间,将会大大地减慢了挖掘的度。
所以在挖掘之前,军师和老四就合计出,在盗洞每隔十米的地方,挖一处较为宽敞的地方,能够足以两个人错身,此外,在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