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青楼改作业-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恒心有忧虑,却也只能稍作提点。对刘拂和小河子,都是一种示意。

    不必他多做暗示,刘拂已站起身来,闻言拱手行了半礼,唱了声喏。

    宫中规矩,太监宫女等接穿软底布鞋,不得有丝毫惊扰到主子的地方。

    早在这小太监走至廊外窗下时,听力过人的周行就对刘拂做出了暗示。

    刘拂虽不如周行五感灵敏,但那布鞋摩擦地面时发出的轻微‘簌簌’声,早已融入了她的生活当中,不过一丝动静,就足以引起她的注意。

    想来圣上的考察,从方才就已经开始了。

    她整罢衣衫,抚平褶皱,与皇太孙告辞之后,跟在小太监身后缓步走出东宫。

    那纤长的背影融入落日余晖之中,被暖洋洋的红霞包裹着,便是孤落落一个人走着,也不带丝毫孤寂之感。

    刘拂的脊背似是永远挺拔,让人看着就不觉安心。

    待她身影完全消失之后,被留在殿中的二人对视一眼,都长长的出了口气。

    秦恒想起方才的对话,揉了揉懵涨涨的额头,再次长叹一声,连板正的坐姿都变得有些散漫。

    “殿下似是有些怕她?”

    周行带着笑意的声音从身旁传来。

    秦恒忍不住咧了咧嘴。

    近三年的相处,与书院读书的经历,让他可以自然地在周行面前卸下皇太孙的架子,即便身处东宫之中,也能做出些不那么雅致的小动作。

    想起初初大婚,即便已做过最亲密的事,但在某些方面还有些生疏的太孙妃,秦恒只觉得面前一脸和煦笑容的周行分外使人牙酸。

    原来仅靠一个‘她’字,就可以表现出无限的亲密。

    在周三公子那里,独有一个‘她’。

    “云浮脾性温和,我怕她作甚。”秦恒一边说,一边下意识摸了摸鼻子,“只是我方才方才举止时常,怕被她逮着机会笑话罢了。”

    说到底,还是‘怕’的。

    想起到底要给好友与日后的侍奉的君王留点面子,周三公子难得知情识趣地忍住了笑意。

    只是这憋笑的表情,到底是被死盯着他的秦恒看在眼中。

    皇太孙泄气般豪饮了整杯温茶,放下茶盏后叹息道:“只盼云浮不要因我方才软弱躁郁,而对我失望。”

    云浮心中沟壑万千,装着黎民疾苦,这些秦恒都知道。

    而他方才举止失常,实非未来明君该有的气度。

    想起刚刚一问接着一问,问问都答不上来的窘境,秦恒更是有些泄气:“云浮说得对,我确实需要多加历练,才能撑得起天下苍生。”

    “殿下已做的极好了。”周行笑意和缓,轻声道,“

    他低头品茶时的神态与开导秦恒时的语气,都跟刘拂极像。

    缓过劲来的皇太孙想了又想,到底忍不住将心中疑问道出:“默存,你身为男子,却总有些地方不如自己的心上人,会否觉得压力太大?”

    面对这个堪称尴尬的问题,周行并未思考过多:“殿下此言差矣,若是阿拂在此,怕是有一场好说道。”

    “这世上本没有规定,说女儿一定就弱于男子的。云浮她不论男女,不拘是对时政的敏锐还是文香笔墨之上,都是难得一见的英才,我于某些事上比不过她,实属正常。”

    “我所能做的,仅有不断提升自己,跟紧她的脚步,与她并驾齐驱,不至于被落在身后。”

    是以下年春闱,绝不容有失。

    “殿下,你我难兄难弟,还是大哥莫笑二哥的好。”周行揶揄一笑,遥望一眼内宫方向,“听你方才所说,只怕太孙妃殿下与云浮一见如故,日后你我的日子,怕要愈发紧凑了。”

    皇太孙闻言,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

    因着此次属于密见,小河子所引的路并非东宫前往天极殿的大道,而是一条左穿右绕的羊肠小路。

    也不知是因小河子对宫中人员布置太熟,还是因为早有安排,二人这一路竟连一个下仆都不曾碰见。

    就算今日刘拂进宫之事传扬出去,能传的,也仅有她入了东宫。

    再不会有更多的人知道,她曾面见过当今。

    笔直的身形不紧不慢地向前走去,步履从容,不带丝毫即将面圣的慌乱。

    不论是作为一介白衣还是一单薄女子,这样的镇定自若,都足以使人侧目。

    前面引路的小河子却不动声色,依旧低眉顺眼的于前方带路,态度不曾有过丝毫的改变。

    他的态度,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也代表着皇上的态度。

    越是走向天极殿,刘拂心中就越是安定。

    只是该做的戏还是要做。

    望着层层草木后隐约可见的金瓦红墙,刘拂站定了脚步。

    “刘公子?”

    刘拂摇头不答,垂手静立了片刻,才跟在小河子身后继续前行。

    只是这次,她浑身的气势都变了一变。

    抛去了仅剩的不羁,每一步,都似是愈发接近毕生所向般的虔诚坚毅。

    与其他初次面圣紧张非常的人不同,刘拂身上不带丝毫忐忑不安,反倒更加沉稳坚定。

    似是被刘拂情绪感染,日日出入于天极殿的小河子同样抬头远眺了一眼那巍峨雄壮的帝王寝宫,落脚时比原先的恭谨,更多了三分谦卑。

    “刘公子,圣上一刻钟后便有空暇。”引着刘拂在离主殿极远的一处小偏殿坐下,小河子亲手斟了杯茶,“您且稍歇片刻,缓缓神。”

    刘拂抬眼,冲他一笑:“多谢河公公了。”

    “奴才还有差事在身,先行告退。”

    小河子躬身行礼,走时还贴心地将门带上。

    他话说得十分隐晦,却也足够在宫中浸淫十数年的刘拂听明白其中深意——圣上今日公务繁忙,怕是脾气不佳;而河公公此时要办的差事,则是去向圣上回报今日在东宫所见。

    正是料到圣上不会单纯派个人只为接她,刘拂才在听到小河子的脚步声后,有意将话说得露骨一些。

    那些建议,一是说给皇太孙,二是说给关心孙儿的圣上听。

    有香茗为伴,这一刻钟的等候并算不得很久。

    不过将将饮尽杯中残茶,小河子就再次出现在了门前。

    在门扉打开的瞬间,刘拂已从位置上站起,撩袍屈膝跪伏于地:“草民刘拂,拜见吾皇万岁。”

    她三次叩首,三次起身,拜足了大礼。

    “起。”小河子的声音嘹亮,并不算十分尖利。

    刘拂闻言并未立时起身,而是在脚步声停在身后主位上,并有衣料摩擦落座的声音响起后,才再次叩首撑地起身。

    她的视线始终锁在自己足尖,除了一抹深赭色绣满流水纹路的衣摆外,什么都没看见。

    “赐座。”宣武帝的声音中并无太多上位者的威严,反倒语调平常如家中长辈,“退下。”

    小河子等人躬身退下,留下的仅有天极殿大总管安公公。

    刘拂垂首谢座,沾着绣墩的边轻巧坐下。

    “安王的事先不急着说,你先说说,是如何与太孙相识的。”

    刘拂才应了声‘是’,就听到天子笑声:“不必如此拘谨,只当朕是持之的老祖父便是。”

    持之二字,乃是皇太孙的表字。

    整个大延,怕也只有面前的老人,会如此亲切的呼唤秦恒。不论是她还是周行,亦或是太孙妃殿下,都无法逾越这层界限。

    “安庆,再替云浮奉盏茶来。”

    此时坐在刘拂不远处的宣武帝,确实只是个最平凡普通不过的,关心孙儿的老祖父。

    即便他早已晓得过往的一切,却还是想从当事人的口中,听到关于他乖孙的种种细节。

第一百六十七章·不嫁() 
第167章

    “禀圣上;当年因太孙极慕诗仙风采”刘拂轻舒口气;缓声开口;将往事娓娓道来。

    她文采本就极高;又常年为学生授课;讲起过往琐事活灵活现;丝毫不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

    从当年青麓山上偶然相遇;到书院嬉笑打闹,再至去岁救助灾民三年间种种种种,几可说上数天数夜。

    刘拂晓得老人家心事;绝不吹嘘秦恒如何聪慧能干,反倒尽挑些糗事出来。

    不讲大事,只将小事小情拎出来细细掰扯;将一个与皇宫中完全不同的皇太孙展露于圣上面前。

    宣武帝听着;边饮茶边进着点心,脸上眼中笑意愈浓的同时;连吃喝都比平时多了许多。

    两人间对话愈发流畅;初时的一点点紧张已消失无踪;刘拂揣度着宣武帝的态度;做足了小辈的模样。

    她本就品貌上佳;看着便十分讨喜;此时有心讨好,不消几句话的功夫,就将宣武帝哄了个喜笑颜开。

    “当年启蒙时;朕教太孙的第一首诗;却不是诗仙,而是诗圣的。”宣武帝捻须而笑,问道,“云浮可猜猜,是哪首。”

    即便仍摸不大准圣上的脾性,但她此时可以猜出,宣武帝此时是有心给她些好处的。

    只是这个度要如何掌握,还得细细斟酌。

    “诗圣流传下来的诗词近有数百首,草民又如何猜的中呢。不过殿下三岁启蒙,圣上您定不会教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便是了。”

    宣武帝脸上笑意更深:“如何不会呢?群童欺我老无力,可是持之与朕当年的鲜明写照。”

    他笑着回忆当年事,像是与刘拂互换消息般,将秦恒两三岁上的糗事挑拣了几件说来:“那时持之还顽皮的紧,不像如今这般老成持重,成日没个笑模样。”

    想起孙儿如今心事重重,宣武帝轻叹口气,拭了拭眼角:“你怕是想不到,朕的龙椅上还着过他的童子尿。”

    刘拂忍不住憋笑。

    在她笑过后,宣武帝又将话转了回来。

    年迈的皇帝用他未被岁月染上浊色的眸子望了刘拂一眼,笑容中满是期许与鼓励:“你且猜猜,错了无罪,中了有奖。”

    刘拂微愣,迟疑道:“云浮无功,怎敢领赏。”

    她大着胆子与老人对视,只觉一颗心普通普通跳得极快。

    “若是猜对了,便是哄得朕龙心大悦,又如何当不得一赏?”

    刘拂抿唇点头:“那草民就姑且一试。”

    “且慢。”

    宣武帝在刘拂开口之前,先行喊停了。

    他转向一直侍立在旁的安兴,吩咐道:“去给刘先生铺好笔墨。”

    从刘拂面圣以来,宣武帝就一直唤她表字,这还是头遭以‘先生’相称。

    刘拂狂跳不止的心骤然一顿,竟有些手脚发凉。

    久候的光明似摆在眼前,只等她落笔定个输赢。

    但是如此一来,会否有些太过轻易了?

    将上好的玉竿湖笔捏在指尖,刘拂抬眼望了望宣武帝,在对方期许的目光下深吸口气,保沾浓墨,缓缓落笔。

    她素来有一笔好字,此时满怀心事,激动之下更是力透纸背。

    宣武帝仅是看她落笔,不曾看字,便先叫了声好。

    这温情慈爱,正如祖父看着孙儿一般。

    刘拂搁笔于墨山,双手捧起墨迹未干的纸,奉于陛前。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好。”

    “湖州刘氏,朕允你一诺。”

    刘拂双手高举,跪立于地:“民女多谢圣上。”

    这是对是错,不过是在宣武帝一言之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