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市井里的担担面。一般是用面粉擀制成面条,滚水煮熟,放进配好的调料里,再浇上面臊就成了。
一小碗面既解馋又能果腹,所以很快就广为流传,连海对面的东瀛拉面馆都有类似的料理放售。
随着美名流转和不断改进,这担担面由于卤料酥香、咸鲜微辣、十分开胃,兼之份量不大,挺适合作为筵席的点心,也就慢慢的登上了大雅之堂,甚至还进入了国宴。
担担面的组成很简单,主体只有面条、面臊两部分。但由于流传很广,所以做法也就有了千百种变化。
可以说,是个川蜀菜系的厨师都会做担担面,每一位都有自己的独门配方。
就说这担担面用的面条,常见的就可以分为薄面和圆面。传统做法是用手擀的薄面,也就是所谓的细韭菜叶子面,当然图省事喜欢用机器做的圆面也不是不行,就是挂汁入味的时候可能会略逊一点。
此外,有的厨师怕面做好会粘连,还像热干面那样在做好的面条上抹菜油、色拉油,但是也有人觉得这样做会破坏这道菜品的整体平衡,坚决抵制。
别看担担面是市井小吃,要得材料可一点都不少,即便是用最简单的配方,方渝厨房里的材料还是不足的。幸好有刘振强帮忙准备,不一会功夫,面粉就先送到了。方渝和赵雷两人分别净手、更衣,开始制作面条。
刘振强招呼自家伙计将需要的材料一一搬进后厨,而方渝和赵雷两人则开始和面。
一到案板前,赵雷之前的毛躁和怒气就一下子消失无踪。他如同礼敬神佛般,仔细的整理好厨师服,温柔的擦拭案板,而后小心的将面粉倒出来。
洁白的高筋面粉堆在案板上,如同高耸的神圣雪山,赵雷就是登山的朝拜者。他如同插下旗帜般,用手指在面粉中间扎出一个小洞,轻轻注入清水。
接着,赵雷两手掌心相对,手指末端插入面粉外围边缘,像太极抱球一般,用手由外向内,由下向上把面粉挑起。挑起的面粉纷纷推向中间小洞的水里。
赵雷不断的重复这个动作,间或用手在小洞位置抄拌一下,把覆盖在水上的面粉和水搅拌均匀,形成雪花状带葡萄形的面絮。
赵雷用力将面絮一圈、一揽,一合,看似温柔的一连揉了几十下。虽然看起来赵雷没怎么用力,但案板中央多余的面粉却在赵雷每一下的揉动中慢慢的扩散开,形成一圈放射性图案。
当赵雷最后两手一分,停止揉动时,一个光滑的净面团就在案板中央旋转成型。此时赵雷的手指、面团表面、案板中央没有一点残留的面粉、面絮。
洁白如玉的面团立在案板中央,表面反射着耀眼的辉光,配上外围多余的面粉形成一圈如同日冕的图案,颇有点现代艺术品的感觉。
这就是赵雷结合武术和厨艺两种技艺,创造出来的得意之作。他私下里很嘚瑟的给这一手起了个富有二次元气息的名字……曜日。
赵雷虽然年轻点、脾气暴躁点,可以脑子绝对不笨。刚才提出用面条为题对决,也是有机心的。他拜入师门入行的基本功就是从白案开始。论起做面食,赵雷自觉在年轻一辈的风云人物里,绝对是名列前茅的。
实际上,当方渝同意了比试的题目,赵雷就有七八分相信方渝不是圈内人。不然,以赵雷在蜀都餐饮界的名头,就算有人答应和他比试,也绝不会同意用担担面这个题目的。
去年蜀都餐饮界的大佬们给黄门老祖宗贺寿的时候,都看到赵雷得老祖宗欢心,传了一手功夫。他现场就用这门功夫做了一道担担面献给老祖宗。老祖宗尝过后给了他三个字的评语:“入门了。”
别看这三个字听起来轻飘飘的,在整个蜀都餐饮界年轻一辈里,得到过这三字评价的也不过一掌之数。当着那么多前辈高人、各派宗长的面得到这个评价,在蜀都餐饮界就算是立下了名号。
虽然知道方渝刚才的话是无意的,但赵雷毫不客气的定了担担面这个题目,就是没打算给方渝半点机会。
赵雷心里憋着一口气,一定要让方渝这个不懂规矩的家伙感受一下被吊打的快感,让他一辈子提起厨艺就有心理阴影。
刘振强安排完材料的事,就坐在林潇潇搬进后厨的椅子上,认真观看方渝和赵雷的表现。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虽然林潇潇被赵雷极具观赏性的曜日面团给惊住了,但以刘振强的眼光可不会被这种表演性质的花招给糊弄住。
他早就知道老友这一脉一直致力于将武术和厨艺相结合,很多技巧的开发他都参与其中。刚才赵雷揉面所用的震劲,就是他在以前交流里串给赵雷师傅的,只是没想到结合到厨艺里还能有这样的变化。
与常修德这种仅仅只是在黄门挂名的家伙相比,赵雷这样正牌嫡传的黄门弟子,从小就有名师指点,每一步路都走的又快又稳,功夫扎实的让人绝望。
就说这和面揉面,常修德也能做出还过得去的手指光、面团光、案板光的“三光”面团。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做的这么干净利落、近乎完美,还有余裕去玩花活。
刘振强心里把方渝归结为实战型选手,临场表现很惊艳,但吃亏在入行晚,没有师承,短板漏项多,其实挺被赵雷这样功底扎实的对手克制。
老刘心里琢磨着,从目前来看,虽然方渝还没露出明显的颓势,但比起赵雷的从容,方渝的表现可就太平实了。
赵雷把面团稍事整理,就放在一边饧面,顺便看了看方渝的进度。
方渝还在揉面,但从案板和手指的洁净度来看,赵雷判断面团也基本要成型了。
速度还行,赵雷撇了撇嘴,不过令他感兴趣的是方渝的面并非白色,而是有些微黄。赵雷扫了垃圾桶一眼,发现里面有几个鸡蛋壳,立刻就心知肚明。
赵雷随师父拜访过很多名家,五羊市也是去过的,自然知道那里制作竹升面的办法。
虽然用鸡蛋代替水和面能增加面条的口感和风味,可他始终更喜欢只依靠手上功夫,其他任何手段他都觉得不纯粹。看到方渝用到鸡蛋,他更是有些不爽。
赵雷哼了一声,不再看方渝,开始专心配制担担面的定碗小料。
赵雷用的是传统的技法,辣油,麻椒油皆是现做,绝不用瓶装或是隔夜的,求的就是一个味道新鲜。
接着他还额外又炒了些芝麻、花生,然后再碾碎,这是准备放在小料里用来增香的,量不大,具体的配比都是赵雷长期摸索出来的秘方了。
方渝揉好面后,就依然用勾魂面里脆臊的做法,将五花肉拿来腌上。
接下来两人不约而同的开始收拾蜀都菜肴中用的最多的配菜……芽菜。
作者喵的残叨:最近实在事太多了,母亲还在住院,自己又不慎摔了一跤,把脚扭了,真是让人无语凝噎啊。我多么希望有人能和我执手相看,递上一打。。。。。推荐票。(=^_^=)
(本章完)
第24章 小芽菜大师傅()
芽菜也叫做川冬菜,一般是用小叶芥菜的嫩茎划成丝腌制而成的,分咸、甜两种。
芽菜富含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等多种营养成份,还具有“香、甜、脆、嫩、鲜”等特点,是很多蜀地名菜不可或缺的配料。
方渝精心的从一大坨芽菜里挑选出无老叶老帮的嫩菜来,放在清水中,十指拨动,一把芽菜就如同进了滚筒一般旋转起来,碎叶杂沫和多余的咸味纷纷被甩出。当咸味降到一定程度时,味箸立刻提醒方渝,让他立刻将芽菜捞起,控干水分。
这是因为芽菜不仅有一种独特的浓香,而且味厚,口味上带有一点刺激效果。这种独特的风味可是担担面重要的标志。
因此清洗芽菜时,方只要把多余的异味去掉就行了,必须留下一些咸味。倘若把芽菜当榨菜蹦吧乱搓,把咸味都给它洗掉了,那和它一体两面的鲜香味也就付之流水,芽菜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洗好的芽菜码整齐,方渝拿起刀,深呼吸,气沉丹田。一道寒光闪过,刀刃在菜板上敲击出一片绵密清脆的声音。一眨眼的功夫,芽菜就被切成了整齐均匀的颗粒。
这一手干脆爽利的刀工把刘振强给吸引过来了。
老刘拿起方渝的芽菜粒看了看,放在嘴里嚼了嚼,没吱声就闪到赵雷那重复了一遍刚才的动作。
赵雷只当是刘振强作为裁判的习惯,没怎么在意。却不知道刘振强心里是波澜大起。
刚才他尝了方渝和赵雷两人的芽菜,论刀工相差无几,论风味,方渝居然还略胜一筹。
这特么太不科学了好吗?
芽菜的清洗和处理这个步骤放在过去就是一个流派的秘传,属于故意隐藏的细节。
比如“切芽菜”这一步在食谱里通常都是写“切细”,实际操作起来是大有讲究的。刘振强看过太多所谓厨艺达人,为了图省事,要不直接用料理机搅碎,要不直接剁碎。
这在外行看起来也许没什么差别,顶多就是好看不好看的事,可下了锅,差别可就大了。
芽菜里面的纤维很粗糙,无论是剁还是绞,断口不可能那么齐整。为了抑制涩味、提升香气,芽菜必须要过油煸炒。
剁碎或搅碎的芽菜进油锅就会变成蓉,不仅“形”没了,连味道口感都会有变化,搞不好吃起来就觉得碜牙。
切整的芽菜粒就不同了,只要火候没差错,不仅依然细嫩,而且吃起来口味、口感始终保持一致。
别小看这一点点的小细节,厨艺中许多细节都是一代代名厨一点一滴积累的宝贵经验。一点细节既可以是一个自学的爱好者和有师传的学徒之间的差别,也可以是一个普通做饭的和高级厨师之间的差距。
假如一个细节只能提升一道菜品百分之十的品质,可架不住烹饪中无数小细节的差别,最终品质就是天壤之别。
刘振强这段时间经常拉方渝一块喝茶聊天,以他的阅历闲聊中自然看得出来方渝可能是真的没什么师承。
可从他大战常修德时的渣刀工,到现在才过多长时间?一手快刀居然已经练得如此娴熟,芽菜切得大小均匀适中,纤维断口光滑平整,和赵雷这种打小不知道切了多少萝卜土豆练出来的刀法相比也毫不逊色。这可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更别说芽菜清洗褪咸后,原始风味保留上的精准把握。这个不但要懂诀窍,肯下功夫反复尝试,还要有超乎常人的直觉。毕竟每一批芽菜腌制出来的味道都有所不同,如何处理就很考厨师的水平了。
方渝的处理近乎完美,刘振强就算是用最严苛的标准也挑不出多少毛病。
真是后生可畏啊。刘振强一直觉得十年后屹立在蜀都甚至川陕烹饪界巅峰的必然是他和他的几位老伙计。可现在。。。
刘振强突然觉得自己有点紧张,年轻一辈追的太紧了,回头可不能这么懒散,要下点功夫好好的练练。
处理好芽菜,准备配制定碗调料的方渝和赵雷不约而同的将手伸向那罐在后厨炖了许久的鸡汤。两人的手差一点就碰在一起。
赵雷惊疑不定的看了方渝一眼,心想担担面可不是汤面,这姓方要拿鸡汤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