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情看似很麻烦,但echo有世界牌的帮助,当他极力想做某一件事情时,运气可以给他带来巨大的协力,他很快找到了这局游戏中的其他人类。因为是新手局,这局游戏里的大部分人都是新手,但老手也是有的,不太好对付。
echo还算有心,他决定给新人们留条命,老人先弄死。
他熟悉了一下这把久违的刀刃,然后迅速暴起弄死了这局游戏中的两名老手,基本人头数已经满足,于是他将大部分新人都放走,只留下了其中一个看起来不太顺眼的,将其关在了地图内某个封闭的屋子里,确认其短时间内无法逃走后,echo便拿出穆钦的白卡,找了处空地,使用白卡将空间之门召唤出来。
在通过这扇空间之门抵达穆钦所在地之前,echo开始检查自己身上的东西。
他现在有死神牌和逆位世界,其次还有一张刚刚从某个新人身上搜刮而来的魔术师。其他无关紧要的卡牌也有数张,但感觉没啥用,所以echo暂时把没用的卡牌丢掉了。
死神和逆世界可以让echo进入穆钦所在的王座地图后,不用担心被王座的荆棘给抓住。而魔术师可以让echo在急需某张卡牌时利用世界牌的运气直接将其变出来。
除卡牌以外的就是杀手的刀子,和搜遍整个公园终于找到的乐器——口琴。
echo本以为找不到乐器了,还准备砍个细竹自己削出一根笛子来,但最终还是在公园内部的一家图书馆里找到了这把口琴,这可能是某个学生遗落在图书馆的东西。
虽然看起来令人意外,但echo这个人其实会很多种乐器,像笛子、口琴、提琴,吉他等,他都会一点。但都是略知一二不怎么精通的那种,奏几首简单的曲子不在话下,复杂的就不太行了。
之所以echo会这么多乐器的缘故,是因为他大学时期参加社团,在某个街头演绎乐队的团体里面待过,那里面五花八门会各种乐器的人都有,echo就每个都学了一手,学的原因据说是为了泡妞,骗骗那些花季年少不谙世事的小姑娘。
尽管他最终栽在了穆钦的亲生母亲沐清芸身上。
卡牌、刀子和竖笛都带上,echo觉得万事俱备了,便深吸一口气越过了那道空间之门,进入穆钦所在的王座地图。
穆钦的王座地图并不复杂,虽然周围都是茂密的树林,但echo一进来就知道自己该往哪里走,因为这里有简陋的石子路,道路通向不远处一座十分显眼的城堡废墟遗迹,echo顺着路走到了这座废墟遗迹,他看见倒塌的残檐断壁,几根断裂的巨大石柱,当他走到最深处时,他果不其然看见了金曾给他简要阐述过的景象。
那蝴蝶王座上坐着两个昏迷状态中的人,一个是穆钦,另外一个……
echo突然惊愕的瞪大了眼睛,在他看见王座上的另外一个人后,他像是被人施展了定身术似般定在原地一动不动,好半天他才反应过来,慢吞吞地踱步上前。
“怎么会这样?”echo在王座前止步,盯着无面人的脸瞧了半天,满心满眼都是不敢置信,以至于让他浑身颤抖,惊愕出声:“你怎么会在这里!?”
所有进入边缘世界的人,基本上都是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变成做梦人的人。
echo是个孤儿,无父无母无名无姓,他大约是1970年左右出生的,如果他没有进边缘世界,一直活在现世的话,现在也差不多是个五十岁的老头了。他的具体出生年月日不可考察,当时还是个婴儿的他被人丢在了荒郊野岭,一个凌晨就起来上山砍柴的农户发现了他,就把他捡回去养着。
然后这农户给echo取了个小名,叫岁岁,想着是岁岁平安的意思。
那家农户姓余,之后echo的名字就叫余岁。
农户家里穷,而且农户家也有一个两岁大的儿子。有了亲生的自然不可能对余岁这个捡来的孩子太好,但也不是很差,至少能吃穿都能分出来一点给他。
后来过了几年,农户的家境好了一些,就攒钱买了一辆摩托车,改装成了三轮车,做起了拉人送客的行当。
当时那个年代,农村建设还不全面,乡村里没有建水泥路,都是泥巴路,是无数人走过而形成的泥巴路,一旦遇上下雨天就满地泥泞,人们想买点东西购置些物品之类的,得徒步走一两个小时的路程才能走到最近的镇子上。
为了方便,就有人开着这种摩托改装的三轮车送客,每天按照同一条线路来来回回的送,就跟现在的公交车一样。费用也便宜,几毛甚至几分钱的车费。当时的钱币面值不比现在,角元就已经很值钱了。
虽然慢慢的有钱了,但物价也跟着上涨了,农户的家里头说好也算不上好,他们只能供自己的亲生孩子读书,等余岁到了该念书的年纪,却是供不起了,因此余岁只能跟着养母下地种田,打打杂。
等余岁再大一点,大概十四岁左右吧,农户一家就商量着让他出去打工,赚到的钱好供他们亲生儿子继续升学。
余岁答应了,也出去打工了,还借打工需要登记等的缘由拿走了自己的户口本,但余岁出去后,除了头几个月有寄钱回来,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也一直杳无音信。
农户一家直骂余岁没良心,养了这么多年养了一头白眼狼。
也不知道那个从学会走路起就开始帮忙洗碗、洗衣、打扫卫生,更大一点还要下地种田的人到底是谁。
要知道农户他们家亲生儿子可是从小到大一点活都没让干的。
也不能说是偏心吧,余岁也知道自己始终是个外人,人家肯将他捡回去给他一口饭吃就足够了,所以多年来也一直抱着报恩的心态任劳任怨,家里什么活只要他上手了就都是他干。
没让读书他也认了,就捡哥哥的旧书自己学,可是当他出去打工,每个月几乎全部的工资都要寄回去,想留一点前给自己吃饭都要被数落半天,说是“饭钱要这么多做什么?你天天吃馒头就够了。”
余岁那一刻心寒得不得了,突然就产生离开的想法了。
他也确实这么做了,假借工作的缘由拿走了自己的户口,然后彻底和农户一家断绝了关系,断绝关系前还把几乎所有的钱都寄回去,然后换了工作,彻底一穷二白。
不过断绝关系后,余岁那一刻感觉自己是自由的。
第127章 无声教室(16)()
第一百二十七章
和农户一家断绝关系后; 余岁开始积极工作,虽然他年纪小; 没上过学; 文化程度不高,不过当时那个年代; 像他这样小小年纪就出去打工的人挺多的,招这种“童工”的单位也挺多; 尽管政府部门一再强调不许招收童工; 但很少有人把规定当一回事。
余岁进了一家工厂; 他的工作很简单,待在流水线上分拣货物。他的同事也有许多; 其中年轻的有,更多的是三四十岁的大爷大婶。
这份工作他做了许多年,从他十五岁起就在这里做工; 一直持续到二十岁; 工作五年; 原先住的是员工宿舍; 后来攒了不少钱; 他就搬出去租房子住; 有钱了之后他就想念书; 有文化有知识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自己报名了附近一家成人夜校。
每天白天工作,晚上去上课,每每凌晨一两点才睡觉; 学的就是初中高中的知识,还偶尔跑去附近的书城买成套的卷子来做。
尽管这段时间他相当辛苦,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时常面容憔悴、形同枯槁,但疲惫不堪的余岁却甘之如饴。而且他很聪明,也许是真的天赋异禀吧,在夜校学习了两年时间,他觉得差不多了,便报名参加了成人高考,并在高考后达到重点本科分数线。
1992年的本科学历是非常有价值的,那时候的大学生也很值钱,谁家出了个大学生都要吹一年,不像现在满地都是大学生,大学生便也成为了一种廉价劳动力。
虽然余岁自考到这个学历时年纪有点偏大,他当时虚岁23,但仍然有一些大学想要录取他,余岁便放弃了工作,想着去读大学。
那个时候的他是如此果断又具行动力,面对眼前可能出现的种种艰难险阻也毫不畏惧。掂量着自己还有一笔存款,再不济能尝试一下奖学金或者兼职,所以当即辞了工作揣着某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离开了那个城市,去了首都,念的是经济贸易专业。
也是在那所大学里,余岁遇见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沐清芸,他们是一个班的同学。
不记得到底是什么原因促成的,反正当时他们关系并不好,甚至可以说是互相厌恶敌视的,他觉得这个女人野蛮专横,而沐清芸觉得他肤浅不懂礼貌。
再加上余岁在班级中年纪偏大,一般新生都是18岁左右成年的青年,最大也就二十岁。也有年纪偏小16、7岁的未成年,像余岁这样23岁的,基本上都读到大三、大四了。
余岁出生寒门,以前又忙着上班赚钱养活自己,没有任何兴趣爱好,对实事新闻也不了解,跟这些年轻人没有任何共通点,自然也没有任何可以深入交流的话题。
同学们的圈子余岁无法融入,不过他也没太大兴趣,他来上大学主要是为了学习,为了学历和前途。其他的,他并不在乎。
余岁一入学就开始了疯狂学习,成天泡在学校的图书馆,从大三大四的学长学姐那边借各种学习资料和课本,他的目标是考研,那时候研究生还有公费项目,可以得到国家教育资金,就业方面也会有更多选择,如果有能力,说不定还能报考国外的学校,方便出国看看。
对那时的余岁来说,大学读研是他改变自己人生的一种途径,他可以摆脱贫困穷苦,摆脱自己既定的人生轨迹,摆脱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尴尬境地,一跃登顶成为上层人士。
不过当时想考研、并且争夺有限研究生名额的人并不只有他一个,沐清芸也是其中一员。
余岁跟沐清芸的家境差别很大,余岁是从乡下野村里出来的穷苦孤儿,而沐清芸则是首都名门望族的大小姐。
沐家很有钱,世代经商,家境殷实、底蕴丰厚。沐清芸还有个哥哥,比她大两岁,叫沐清卓。
基于重男轻女的传统文化思想,沐家产业基本确定由她这个哥哥沐清卓来继承,因此家族里的人都尽全力培养沐清卓,从小到大吃穿用度,什么好东西都是率先给哥哥的,家族里的每个人都围着沐清卓打转。
至于妹妹沐清芸,除了她母亲格外对她关爱一些,其他人包括她父亲,都不是很关心沐清芸,哪怕沐清芸上学时成绩要比哥哥好很多,各方面表现得也很优秀,但她就算考试成绩拿到了满分,也比不过哥哥的九十分。
备受冷落的沐清芸从此更加奋发图强,兴许是不服输的自尊心作祟,她一心想要取得更好更高的成绩,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日后能创办属于自己的公司企业,比起继承了沐家产业的哥哥也不逞多让,让所有人都对她刮目相看。
所以沐清芸很努力,并没有因为家境优秀而变得纨绔跋扈或自高自傲。
她和当时的余岁因为一些见解和认知上的差异而互相厌恶,同时又是学业资源上的竞争对手,每天都会在学校图书馆因为学习而碰面,两看两相厌之下又不得不为争夺同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