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反转人生-第9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倒是把这一茬给忘掉了,没有实验室的名头,这些个年轻人的着落。当然是无从说起,没有单位接收,也没有工资,人家就在这里给你白干。都算对得起你了。

    一想到这些,李逸帆连忙是给胡斌道歉,然后又让胡斌把那些个年轻人都叫过来,一一的和他们握手道歉。

    想想确实也挺愧疚的,李逸帆感觉自己都快成了黑心资本家了,想想自己在京城住着豪宅。大美妞泡着,出手送人家一栋豪宅,都价值几百万。

    可是这边厢倒是好,连自己最看重的科技人才,都没给人家一个好着落呢,自己可真是长心了。

    李逸帆连忙和胡斌打了声招呼,所自己回头就让人把这边的架子给搭建起来,就挂名为3d打印技术研究所。

    到时候第一任所长,就是胡斌,姚崇山作为助手。其他的人都是研究员,而他将会给这个研究所第一期注资三千万,而且对于研究所的,和研究方向,他不会有太多的过问,反正胡斌和姚崇山是这个方面的行家。

    他给大家五年的时间。这五年时间里,他每年都会根据姚崇山制定的科研计划,往实验室里投资,他不会插手实验室的,但是会派个财会人员过来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

    还有就是五年之内,可以不出成绩,但是五年之后,他就必须要看到成果了,只要他们能出成果,那么科研资金。和个人待遇什么的都好说。

    这个消息可是李逸帆当着实验室人的面公布的,而这个消息一经公布,立马就引来了人的一片欢呼之声。

    像胡斌和姚崇山这样的人,他们一般都是很醉心于科研的,作为后世这个领域的学霸。他们也确实有这样的能力。

    只要给他们充分的资金,和,不乱插手干预他们的科研工作,他们早晚是能出成绩的。

    而能够有充足的经费来搞他们所醉心的科研项目,对他们这样的科学怪咖来说,就是人生最美妙的事情。

    而至于其他无论是姚崇山的同学也好,还是胡斌从华中带过来的助手们也罢,这时候能够得到老板的认可,而且还能够从老板嘴里,亲耳听到老板的许诺,大家原本有些半吊着的心,也都放了下来。

    尤其是在听到老板亲口许诺的人员待遇之后,大家更是欢声雷动,搞科研的并不代表大家不需要吃饭。

    大家也要生活,而国内很多真正的科研人才大把的流逝到国外去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个人待遇。

    研究出来的科研成果属于国家,根本没什么成果奖励,每年工资评级,还要论资排辈,根本就不看贡献度,这样的单位,谁愿意在哪里干下去啊?

    干下去也没动力,而这个年轻老板就是够大方,一张口许给大家的薪资,就绝对不比京城,和浦海那样的大城市地,甚至还说要给大家该家属楼。

    虽然京城和浦海的科研人员的薪资水平是不能和国外比,但是关键是这里可是滨城,这地方虽然没有京城和浦海繁华,但是好歹也是国家重点城市,也是有名的旅游城市,环境也都不错,而且还给分房子,这不比背井离乡的到国外去当二等公民要强得多?

    李逸帆的豪爽,可以说是让研究所里的科研人员是人心大定。

    而胡斌和姚崇山也是非常的高兴,要知道之前他们按照李逸帆的要求,找帮手来的时候,可是都给人家许下了非常优厚的条件的。

    按他们所的话,他们的老板那可是一等一的豪爽人,绝对是舍得在科研经费上,还有大家的待遇上舍得投入的。

    这样的老板,在全国范围内可不多见,懂科学,而且还懂得尊重科研人才,这年头在国内绝对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虽然给出的工资只能算作是国内顶尖水平,但是这也远比大家背井离乡,到国外去挣高工资要好吧?

    毕竟他们这些人基本都有几个优异的同学在国外的,大家有的人也去过国外,对于国外是什么个环境也都了解。

    欧美日本等国的科研所给的工资是很高,但是那也是相对于华国而言,但是在他们本国,那样的薪水刨除了税款和吃喝之后,其实也剩不下什么。

    而且你一个华国人,如果想要在洋鬼子的研究所里立足,除非你非常优秀,否则的话,你也就是干一些脏活,累活和打杂的命,想出头,可以说机会不大。

    就发展前景而言,还真就不如在国内找个好地方。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许诺,才打动了这些人,大家在根本没什么保障的情况下,就打包拎着行李,跟着来两人来了滨城。

    结果这一来就是几个月,李逸帆连人影都没见,如果要不是这实验楼这边环境还不错,而工厂这边也因为李立强打过招呼,对这些人非常客气,吃喝不要钱的话,估计他们中的某些人,早就卷铺盖走人了。

    当然大家之所以没走,也是因为这里的环境确实是不错,而且李立强还时不时的给他们批个几十万的科研经费他们能够保证研究,再加上这些人基本都是科学怪咖的习性,一旦有科研好搞,就好比上让宅男玩上了自己最钟爱的电脑游戏一般,蹲在电脑前就不愿意离开了。。。

    现在李逸帆亲自出面,解决了他们一直所担心的问题,大家还怎么能不高兴?

    “对了,你们之前在研究什么?我看你们讨论的听热闹的。。。”

    “嘿嘿,李总,之前你离开华中之前,不是让我们坑那些日本人一把吗?我们就。。。。”

    一听李逸帆问起,姚崇山就忍不住在边上滔滔不绝的,把他和胡斌一起联手坑那些日本人的事迹给李逸帆讲诉了一遍,说实话这段经历,可以说是让他最引以为傲的一段经历了。

    “。。。。。。。。。。这3d打印技术,其实对于精度,和稳定性方面的要求都很高,甚至可以说一点都不必现代的高精密度机床的加工精度要求低。尤其是如果你想要真正的进军到高精尖的领域的话,那么你的精度和稳定性就必须要有保障,在打印的过程中,哪怕出现零点几毫米的误差,都会导致最后的成品,跟要求的有很大的差距。好一点的话,可能你需要后期的打磨加工,如果运气不好,就是结构性的差距,导致打印出的成品,在寿命和稳定性上面性能都大打折扣。解决这加工精度和稳定性的问题,我和胡老师可以说是绞尽了脑汁,哪想到后来,看了日本人这么一动手,才意识到,我们和人家的差距,其实不是在机械设备本身上面,而是差在我们在组装过程中,对待这机械的装配问题上。。。。以前也只是听说过,人家日本人装配机械的精度高,稳定性好,但是具体是高在哪里,好在哪里,我们是都不知道啊?这次偷拍了他们的装配工艺和工序之后,我们算是了解到了和人家的差距。。。”

    姚崇山是侃侃而谈,而李逸帆听得也是津津有味,确实就正是日本人的那些不起眼的小动作,而我们不重视的小动作,就造成了我们生产的产品和人家生产的产品之间的差距。

    就比如一个简单的拧螺丝的动作,我们的工人根本就不多想,拧螺丝,好,那我就给你柠死了。

    而人家这是考虑到了,机械工作时后期震动和噪音的影响,所以在拧紧之后还会放松半扣或者一扣。

1129。 料事如神?() 
可别小看了这样的一个小动作,当一台机器,其他成百上千的零件,通过螺丝,或者拼装的方式,组装在一起之后。

    在一起工作的时候,因为机械运转而产生的共振,往往会造成噪音,震动,而这些轻微的噪音和震动,正是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最主要原因。

    而当你使用人家的那种装配工艺的时候,将每个拼接工件,找装配的时候,对处理到最佳状态,就能够将机械的震动和噪音降低到最小化,从而最大程度的保证机械加工的精度。

    这就是日本人装配工艺的精髓,也是日本人造汽车的精髓所在,后世的日本人制造的汽车,为什么在世界范围通用,为什么被冠上了可靠的标签。

    无非就是因为人家在装配的时候很用心,导致噪音小,振动小,开起来让人感觉舒服,而这样的装配,不但能够提高驾乘舒适性,降低振动和噪音,更能够是汽车的健康状态,保证更长的时间。

    这也是日本车经久耐用的一个主要原因。

    而且减缓机械加工时候的震动,影响加工精度的问题,往螺丝上面抹胶,或者给某些震动比较大的工件下面垫上橡胶垫,这些都是有丰田公司的装配部门工程师研发出来的手段。

    再到后来就逐步推广到了全日本的机械制造行业,而这些手段,日本人一般都是秘密的保护起来,从不对外公布的。

    这样的小秘密,小手段。一直到两千年之后,随着新一代大嘴巴日本人成长起来之后,才逐步的被泄露了出来。

    而那个时候,欧美。尤其是德国人,才算知道了日本人保证加工精度的秘密,从而对自己的一些加工工艺,和工序进行了改良,这才保住了自己在机加工领域的地位。

    要不然,再像上世纪那样发展下去。估计他们早就被物美价廉的日本货给冲垮了,就算高端市场,都不一定能够保得住。

    而令李逸帆没想到的是,这胡斌和姚崇山两个还有这样的心眼,故意给日本人下了个套,然后在看他们是如何来摆弄机器的,最关键是还把人家的手段给悄悄的录了下来。

    回来之后,看着人家的装配手艺,两个人是好好的品鉴咂摸了一番,然后就亲自动手。按照人家日本人的手法,把胡斌原来一直视作是宝贝珍藏的那套机器,拿出来有自己重新装配了一番。

    没想到就是这么一鼓捣,最后的结果,竟然令两人是大吃一惊,原本一直让胡斌感觉到苦恼的加工精度的问题。没想到就是这么简单的一鼓捣,竟然比以前有了大大的提高。

    而且机器的稳定性也比以前好了许多,而从那之后,两个人就为这些手法而着了迷。

    当初来滨城的时候,胡斌对自己的机器可是宝贝万分的,亲自找人拉关系,搞了一台大卡车,然后把机器装车,自己一路跟着过来的。

    来了之后,因为李立强被李逸帆叮嘱过。所以就时不时的给他们一些科研经费,这些人就利用这些经费,又组装了两台类似的机器。

    只不过这次在组装的时候,他们根据这两年3d打印行业的发展,和他们了解到的一些国外的资料。又对他们的机器进行的一定的改装。

    整台机器比以前小了很多,效率也提高了不少,而经过他们这么重新的一组装,精度和稳定性,也比以前好了几层。

    而之后,他们就一直沉迷于,到底该如何来研究出一套最佳的装配方案,将震动和噪音见到最低。

    可不要小看了这样的装配工序,这看起来简单的装配工序,一般可都是经过前人千锤百炼,现场实干总结出来的经验。

    这也是日本人为什么会对他们的装配工序一直敝帚自珍的最主要原因,因为这玩意你看起来很简单,甚至是一看就懂,一看就会。

    可是其实当初人家琢磨明白的时候可是费了老劲了,比如某个部位的螺丝,要拧紧,然后在松一扣,而另外一个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