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了韩彩英听。
韩彩英听了,有些惊讶,但马上又觉得这事挺理所当然的,说道:“成元,我们姐妹们早有一种预感:你的那些身体合早晚会爱上你,并会决定跟从你,至少有一部分会如此。现在果然应验了。”
“姐,我可不觉得我有这般大的魅力,我想韩艺瑟和孔贤珠还不至于上爱上我,她们之所以打算跟着我。可能更多的是出于其它方面的考量。”
“也许她们对你的感情确实还不到‘爱’的层次,但肯定已经相当喜欢了,不然也不会做出这种选择。成元,你真当她们是拜金女,只贪图你的钱财和权势?要知道她们现在的资产至少也有七、八十亿韩元了。也足够她们花费了。”
“好吧,就算她们已经喜欢上我了,但那又如何?我对她们的感情可还没到那种程度,所以让她们成为我的女人这种事,暂时还是别提了,根本就不可能。”
“那以后呢?”
“以后也许会有这种可能,但应该会在许多年后。姐,这事就顺其自然吧,你没必要为韩艺瑟和孔贤珠当说客。”
“什么说客?你别瞎说,我今晚跟你说的这些话。只是我自己的想法,可不是艺瑟和贤珠怂恿的。”
“好、好,你说不是就不是。不过这事没必要再谈论下去了,我们还是办正事要紧。”说着,他一个翻身又将韩彩英压在身下,随即挺身进去冲刺了起来。对他而言,韩艺瑟、孔贤珠一事虽然不算小事,但也没太大的分量,无需太过操心。
…………
5月19日,今年5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一。一年一度的成年日又到了,这天上午八点,张成元、成宥利等一行人坐车前往成均馆大学,准备出席观看将在这里举行的韩国传统成年礼。
当然。对于韩国的传统成年礼,张成元原本是没有丝毫兴致观看的,今天之所以出席,完全只是因为小水晶——她将作为成均馆大学的学生代表之一参加这次的传统成年礼。他作为哥哥,自然就不能缺席。
另外,这次的成年礼虽然是成均馆大学举办的。但幕后推动者却是张成元,不然成均馆大学虽然弘扬韩国传统文化,隔几年便会举办一场传统成年礼仪式,但未必会在今年举行,且由于每次选定的参加成年礼的适龄学生的人数不会太多,一般只有一百人左右,也就未必会轮到小水晶。
如今小水晶得以“名正言顺”地参加这场成年礼,可以说完全是出于张成元和林智秀的幕后之功,或者说金钱的功劳——张成元此事砸了20亿韩元的赞助费,并且负担服装费、劳务费、司仪、主宾等人的出场费等的开支费用。如此,那些大学教授们再怎么清高,也多少会有所动容,加上张成元要求举行的又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传统成年礼,因此成均馆大学的相关院系便非常乐意地答应了下来。
八点半多一点,张成元等人到达了成均馆大学,然后在学校几位领导的迎接下到达了将要举行成年礼的地方——文庙,并在南面一侧的几株银杏树下的嘉宾席坐下。
所谓文庙,就是孔子庙,由于韩国历史上秉承华夏儒家文化,以儒为尊,因此在成均馆大学这样的有六百年历史、还曾是朝鲜王朝最高学府的地方保存有文庙,实属平常,须知如今在韩国全国各地还存有二百余处的文庙,当然规模一般不大。
而成均馆大学的这座文庙虽然跟中国的一些国家级的正宗文庙没得比,但规模也还算可以,至少在明伦堂前的广场上举行二百人规模的传统成年礼,还是可以容得下的,呃,也许稍微拥挤了一些。
本来成均馆大学只想像过去一般只举行百人规模的成年礼,但在张成元看来,既然小水晶也参加了这一届的成年礼,那就要更有排场一些、更与众不同一些,所以希望规模越大越好,甚至希望能举办一场千人规模的成年礼。
只是成均馆大学坚持要在文庙内举行成年礼,不肯挪到其他场地,因此受于场地限制,便不可能举行大规模的成年礼仪式,双方磋商之下,就将规模定在二百人左右,这差不多是成均馆文庙能够容纳的极限。
坐到嘉宾席之后,张成元稍微应付了一下成均馆的学校领导,然后就侧过头与身旁的成宥利闲谈了起来,其实也没什么好谈的,毕竟是在场合,不便谈什么私事,只是懒得应酬不相熟之人,才假装有要事要跟成宥利相谈。至于应酬这种事,就交给今日跟他一起前来的林智秀了,她应付起这种事情绝对游刃有余,而校方恐怕也更愿意跟林智秀交流,毕竟人家是大,而张成元虽然是个大帅哥,却只会摆出一副冷面孔。
约过了二十五分钟,差不多九点的时候,成年礼便开始了,首先出场的是一队头戴爵弁、身穿相应的爵弁礼服的教授,二十来位、年纪至少在四十岁以上,都是研究儒学的“博学”之士,他们将举行一场短暂的“告由礼”,以向文庙众先贤们敬告接下来大家要做的事情。
必须一提的是,在韩国其它地方举行的成年礼,通常是由“专业”的祭祀人士先进行一场“立塔告天”的仪式以作为成年礼的“开场白”,敬告上天韩国又有一批年轻人成年了,但在文庙这种地方举行这种仪式似乎挺不适合,因此成均馆大学举行传统成年礼时,通常会去掉这种仪式。
不过会不会像今天这个将“立塔告天”仪式改成“告由礼”就不好说了,须知韩国大学教授们的地位可相当尊崇,可不会轻易出席这种场合,通常只在每年的“毕业礼”和个别年的“入学式”,成均馆大学的教授们才会大举出动,举行“告由礼”。
而这次他们之所以愿意举行“告由礼”,自然是因为张成元加强这场成年礼的庄严程度,特意邀请他们出席的,其间林智秀和他的分身不知道花费了多少口舌,送了多少令教授们称心如意的别致礼物,才劝动了他们——这些文人通常比较清高,又不缺钱财,可不容易劝说。
在庄重又分量十足的“告由礼”之后,即将进行冠礼和笄礼的两百名成均馆的学生便穿着韩服、排着队列、一脸郑重地出场了,然后分成各个纵队在早已事先铺设好的两百张草席上坐下,而每张草席上还搁着一个小矮桌,上面放着等下举行冠礼和笄礼将要用到的器物,比如衣物、帽子、发簪等等。
另外,有点特别的是,有一对男学生、女学生的席位是在明伦堂前的平台上,似乎是作为全体学生的代表,被当作样板工程展示给现场的嘉宾们和一众媒体记者观看和拍摄的。而其中的女学生代表正是小水晶。
不过并不是张成元强自要求校方让小水晶成为这个女学生代表的,而是校方鉴于小水晶的名气、相貌而做出的决定,当然其中肯定也包含有他们想“投桃报李”回馈张成元的因素,但不管如何,小水晶绝对有资格作为这次成年礼的学生代表,基本不会有人对此有异议,换成学生或来进行推选,肯定也会选她做代表。(。)xh118
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传统成年礼 二()
在学生们入场了之后,便由小水晶和另一位学生代表——一个长得还挺帅气的男生,代表在场的全体参加成年礼的学生,在司仪的主持下进行宣誓,其誓词挺有古意的,应该是某个汉文教授草拟的,不过其也只不过是一些成年之后作为儿女、作为学生、作为国民应该怎么努力孝敬父母、怎么努力修习学业、怎么为国家做贡献之类的言语,并没有什么稀奇之处。更新最快去眼快
当然,虽不稀奇,但却是应有之义。
其后,经过校长致辞、迎宾等环节,便开始举行冠礼和笄礼,男者加冠,女者加笄,寓意成年,并须得担负起家庭职责和社会责任。
这个礼节,传承自华夏文明,在韩国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不过时至今日,已经改变了许多,比如年龄:古代男子二十加冠,倒是跟现在一样,但古代女子15岁及笄,而现在却延后到了二十岁,哦,对了,最近韩国似乎将成年的年龄改成19岁了,以致今年无论是满19岁,还是满20岁,都可以参加成年礼。
另外还有所不同的是,华夏古时的冠礼和及笄礼要比韩国如今的成年礼要庄重、繁复多了,如同样是三加礼,华夏男子分别加的是缁布冠、皮弁、爵弁,档次依次上升,且每加冠一次,要更换相应的礼服;女子加的是笄、发簪、钗冠,并相应的更换襦裙、曲裾深衣、大袖长裙礼服等服装;
而韩国如今男子加的是周衣、儒巾初加、缁布冠再加、道袍三加,把衣服和帽子混在一起了;至于女子,似乎已经没有三加,只要挽发盘头以笄簪之,穿上一件绿色坎肩,然后再在头上戴一个像一个小帽子式样的装饰品就好,当然,要是硬把这三样东西,叫作三加,也“未尝不可”。
至于各种帽子、衣服、簪子等器物的比较。也差异甚大,宛若是贵族和平民的区别。不过这倒也很正常,毕竟古朝鲜的经济条件和服饰文化根本就无法跟华夏相比,古朝鲜的两班贵族。也许就跟华夏一般的富裕家族差不多。
总之一句话,论庄严、论高雅、论气派,如今的韩国成年礼实在无法跟华夏正统的冠礼、及笄礼相提并论。
时至今日,可能方便推广,韩国就将三加礼的步骤和所需的物件简化了许多。当然,也可能是在几百年来的传承过程中适应韩国的风俗人情和经济条件,就已经渐渐做出了许多改变。
所以在张成元的眼中,韩国的成年礼有种沐猴而冠、不伦不类的感觉。当然,他也只在心里想想,可不会随意说出口,不然肯定会被韩国人骂死。另外,人家韩国人自得其乐,觉得他们的成年礼非常有格调,那么也无需他这个不把自己当作韩国人的人来瞎置评。
在冠礼和笄礼开始了之后。一队穿着韩服的大婶们出场了,她们将指导和帮助年轻的学生们,尤其是女生们该怎么穿戴三加礼中的各个物件,不然这些事先没有受过训练的年轻男女们肯定会将这个庄重的场面弄得一团糟,光是传统的女子盘头发髻估计就没几个女生会做,男学生们估计也戴不好儒巾和缁布冠。
而相较而言,给两位学生代表进行加冠或行笄礼的,就上档次多了,是两位汉文教授,一男一女。男的给男学生代表加冠,而女的则负责给女学生代表即小水晶加笄,另外每位教授身旁还都有几位同性别的助手,看样子可能是学校的讲师。
至于先前出场的其他教授们。则作为观礼宾客坐在台上的一侧进行观礼,需要说明的是,他们的这种观礼也是成年礼仪式中的一个环节,可不是场下的那些看热闹的所谓嘉宾和媒体记者可比,那些人在场无所谓。
在司仪的主持下,三加礼既庄重又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约40分钟左右,方才结束,而后就了醮礼这个环节,即受冠者、受笄者接受长者的敬酒,以示接受他们的祝福,或者也包含有成年了就可以饮酒的意思。另外,只是象征性地抿一口酒而已,并不是要大肆喝酒庆祝。
随后是赐字,即长者给受冠者或受笄者取字,男女皆有,并不是男子的专利。当然,给女人取字也不是韩国人独创的,而是华夏古代笄礼中原本就有,不然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