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兰陵醉-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在后院解决。

    从正门跨过前厅,来到议事大堂,门外等人通报,隐约看到里面不少人正围着桌台上的沙盘激烈讨论。

    得到允许后,我们被领了进去。

    杨主簿率先见礼,众人跟着屈膝,我们也只能跟在后面学个大概。

    主簿道:“玉璧县文书郎主簿杨兴钰见过刺史大人,见过郡守大人、县长大人,见过各位将军!”

    中间的高大铠甲充耳不闻,继续低头研究沙盘。其他人没有答话,纷纷看着他。估计那人就是这里身份最高的刺史大人。

    杨主簿见久未回应,又朗声通报一遍。刺史依旧无反应。终于旁边一位矮矮胖胖的官员出声:“起来吧,杨主簿,此次时疫之事,辛苦你了。”

    “多谢郡守大人。此乃卑职份内之事,不敢居功。所幸,并无时疫,其他染病之人,业已全部康复。”杨主簿答道,我们一众跟着起身。

    “如此甚好。否则内忧外患,朝廷疲于奔命难以顾及。韦大人这两日彻底未眠,苦思抵敌之策,吾等发鬓都要白了一半。”郡守说道。

    未必吧!看的出中间的刺史和身边几位将军的确劳心劳力,憔悴之色溢于言表。反观这位郡守大人还有几位文官模样的人,精神奕奕面泛油光。哪有一点国难当头操劳的模样!

    这个小国林立的时代,改朝换代是家常便饭。要看军权掌握在哪位权臣手中,很可能就是下任君主。我记得当年历史老师就是这么给我们加强记忆的!这个时代胡汉交杂,各股势力并存,都想独大,政治立场很复杂啊。就拿这位郡守的模样来说,真有几分不像汉族。

    只听他又问:“此次征兵如何?”

    杨主簿道:“共计七百余人。”

    瞬间郡守脸色大变,厉声道:“一千人都不到?高贼十万大军,城内兵马不足七千。区区七百余人如何反转逆境,一群没用的东西!”当真翻脸比翻书还快。

    杨主簿一惊,又跪倒。群守正要问责,“且慢,”刺史大人终于抬头出声:“兵丁不足,乃预料之中,不是一两日就可解决的。杨主簿,起来回话。时疫之事,丞相大人甚是满意,丞相所提之神医带来了吗?”

    杨主簿急忙把我们介绍出去:“回大人,这几位便是吕家村的神医。”

    刺史放下手中之事,绕过沙盘,踱步来到我们面前。目光如炬地盯着我们三人来回看。身高的差距,让人特别有压抑感,我们屏住呼吸。

    突然刺史向我们抱拳曲膝,就要跪下,我急忙伸手扶住,这又唱哪出啊?还有刚刚提到的丞相,谁?在吕家村没接触过什么大人物,最大的官就是保长吕胜还有后来的兵将。

    刺史道:“感谢神医救我魏国百姓。”

    “大大人过誉了。我等实在愧不敢当。”如果这人不是太会演戏的话,那很可能也是一位好官。“救死扶伤,实乃学医之人份内之事,不值一提。至于吕家村,实属机缘巧合。其实吕家村并无重大疫症,所以我等并非神医,只懂一点医理皮毛而已,还望大人明鉴。”

    “好一个救死扶伤!”刺史突然笑了,笑的我一点底都没有。他说:“足见神医胸怀。不知三位师承何处?”

    我在路上已经想好一套说辞,此刻照搬出来:“无门无派,一点医术全是家传。我等一直隐居在吕梁山深处,此番下山纯属巧合。既然吕家村已无病疫,还请大人批准我等返还山野。我等久居深山,,不识礼仪,粗鄙不堪,怕令大人为难,还望大人准许!”

    我的意思很明确,我们不是神医,你们搞错了,让我们回去吧。

    刺史没正面回答,他说:“神医过谦,我看神医谈吐别致,不似一般山野村妇。如今军情紧急,还望神医不遗余力解救我大魏军士,待我军击退高贼,韦某必亲自奏请陛下,以表功绩。届时如若神医坚持返乡,韦某必将亲自送返。”

    他的意思是这仗一定要我们参与了,而且只有打胜,才有回去的可能!

    接着这个韦刺史又说:“神医一路辛苦,请先行稍事休息,再与城内医工一并救治伤情。”

    “不必了。”既然如此,还是赶紧吧,早点结束,“还是先看受伤的士兵吧,病向浅中医,不要错过最佳救治时间。”

    刺史若有所思地望了我一眼,随即应承下来,“既然如此,事不宜迟。杨主簿,带神医前往伤兵营。”

    杨主簿正要领命,郡守说道:“韦都督,杨主簿还要安顿招募来的新兵。还是由卑职带神医们前往吧。”

    韦刺史道:“有劳刘大人。”说罢便回去继续低头研究沙盘,直到我们出门,头都没抬。

    伤员集中在一所大宅中,估计主人家撤走了,这里临时征作救援地。床铺不够,不少人靠坐在墙角或者直接躺在地上。郡守忍不住皱眉取出绢帕捂着鼻子,一脸不悦。随从甚至踢开挡在路中间的病人。直到他们看出我对他们的行径面色不佳,才有所收敛。毕竟,我们是那个什么丞相指名的人。

    我大概数了数,约有十二位医工穿梭其中,递送汤药,有的在扎针止痛。后来跟他们熟了才知道,其实古代的军医制度分的也挺细的。至少也有“医生”和“护士”的区别。这里的护士叫检校病儿官,每日巡查伤兵情况和饮食起居,医工才是正式军医,准确的称呼应是司病官。只是出于对治病人的尊敬,对所有人都尊称医工。就像在我们医院,病患出于对所有白大褂的敬重,对护士也会称医生的道理是一样的。

    郡守说:“三位神医,这里就是了。”

    我道:“有劳大人,我们马上开始。”

    郡守莫名笑道:“那本官就不打扰了。只是小儿不宜留在此处,可交由本官代为看管?!”他看着肃肃两眼发光的欢喜,让我没来由的恶寒。肃肃迅速躲到我身后。

    “不用了,这孩子怕生,跟着我就行!”我急忙推辞。

    “他是令郎?”郡守问。

    我摇头:“不是,不过他是我的至亲,比我性命还重要的人。”我故意加重语气,如果他对那个丞相有所畏惧的话,应该不会多问。

    郡守笑容不减:“几位下榻之处就在后厢,离此不远。晚膳后会有人领各位前去休息。”

    我再次道谢。郡守在一群人的簇拥下离开。

    柳萱悄悄问我:“兰陵姐,我们能做什么?”我看看仅剩的药品,能治外伤的已经很少。

    “能消炎的先消炎,看到那边那些草药吧?估计多半都有消淡止血生肌的作用,先跟他们学着用,然后包扎起来包扎都行吧?”我低声问。

    何安妮和柳萱同时点头。

    没有硝烟的战争,自然没有火药带来的炸伤。四大发明的火药虽然产生于西汉,但真正用于战争要到北宋,这个时候只有炼丹才用到。

    冷兵器时代,全是面对面肉搏厮杀带来的外伤、摔伤,还有箭伤和原始抛掷武器造成的砸伤,无外乎伤在肌肉或者骨骼,严重的伤及内脏,有人连肠子都被挑出来了!

    空气混浊,血污不堪,我给肃肃戴上口罩,又套上手套,这些都是我自制的,虽然做工粗劣,但胜在实用。他长期跟在我身边,免不了接触病人。我让他坐在墙角看着我就行,太血腥的人体画面我不想他太早接触。

    有的士兵动脉破裂,甚至需要截肢,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只是截一根手指,我还能勉强为之,主动脉的大手术,根本不能做,随时出人命。只能先进行一些辅助治疗,以免感染加重病情。

    我请孙医令派人多找些木板或者树枝裁成需要的尺寸,基于我是丞相大人点名而来的,不一会儿,要的东西都送来了。

    骨折骨裂的全都绑上,脱臼给他们合上。其实这些都是杜老的强项,我的手艺肯定不及他,也只能请他们将就着了。想起杜老,不知道他们三人目前怎么样了?有没有穿过来?生死难料!

    能缝合的伤口,还不怕疼的,我就直接缝上,麻药不多了,不是致命伤口只能请他们喝点麻沸汤忍忍。

    再来,帮着原来的医工送汤递药,能做的也就只能这么多了。

    天色渐暗,门外进来一队伙头兵,送晚饭的,意料之中的寡淡!我率先盛了一碗,又拿了两个发黑的馒头,递给始终安静端坐在墙角的肃肃。

    然后逐一喂送那些不能活动自行进食的伤兵。

    医工们陆续进食,我对柳萱与何安妮说:“你们先吃吧,吃完来替换我。”

    何安妮对柳萱说:“你先去吃,我跟沈大夫先顶着,吃完了赶紧来换我们。”

    我有几丝安慰,何安妮终于意识到医生的职责,不再因为错乱的时空而闹情绪。

    医工们见我们如此,也加快了进食的速度。

    基本忙定后,据说已经过了亥时,饭桶里已经没什么剩的了。我用勺子刮了刮边,舀了些糊糊,坐在肃肃身边,悄悄问他:“好不好吃啊?”

    肃肃点点头,想想又摇摇,从袖中拿出一个馒头对我说:“吃不下了,兰陵吃。”

    这哪里是吃不下了,粥稀的可以照出人影,馒头小的只有巴掌大,他是怕我挨饿,特意留了一个。

    我摸摸他的头:“你吃吧,长身体要多吃一点。”

    肃肃却坚决推给我:“不饿不饿。”

    我只好说:“那我们一人一半好不好?你吃不下,我也没什么胃口。”

    肃肃想想最终点点头,于是我撕开两半,一口吞下,把另一半也塞进肃肃的嘴里。顿时小嘴鼓鼓的,我对他说:“不能吐出来哦,慢慢嚼。”

    肃肃好不容易吞下去,向我扬起了笑容,我赶紧遮住,生怕让陌生人看了去。

    我为他戴好口罩,又开始新一轮的救治,直到有人说丑时,才算告一段落。医工们陆续准备休息,校检病儿官留守,跟护士的职责一样。

    这时,外门进来一个传令官,声音洪亮,惊醒了不少已经熟睡的伤兵。“据报,高贼明日再次攻城。都督有令,轻伤能动的兵士即刻回营。”

    立即一阵阵窸窸窣窣,不少人颤颤巍巍站了起来,出门列队。

    服从是军人的天职,历来皆是,更何况敌众我寡,此刻不带伤上阵,就等着破城之日被人屠宰。

    我问肃肃:“怕不怕?”

    他摇头又点点头。哪有孩子不怕的,只不过身在这个时代,避无可避。

    我再次承诺:“等打完仗,我一定带你回去。”

    第二日的战役应该相当惨烈,虽然我没亲临前线,可在伤兵处都能听到外面的厮杀声、嘶喊声,各种撞击嘈杂声。

    听伤兵说,所谓的高贼其实本来也是魏国重臣,只不过为了独揽大权,迫害魏帝,将他逼到了长安。然后又从皇族中重新立了一个傀儡皇帝,于是魏国就有了两个皇帝,一个在东,一个在西,都称自己是皇室正统,天下归心,双方就打起来了,都要消灭对方。来犯的高贼就是东魏权臣高欢,我现在所在的地方隶属于西魏。看来果真如书上所说,为了皇权而同室操戈的事情,从来没断过,苦的永远是百姓,不得安宁,朝不保夕。

    我还了解到,玉璧城处于两国交界之处,所以兵家必争。由于地理原因,对方主要围攻城东南方。

    十万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