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琰的第一团在整编后,只保留了擅骑射马战的五十人,其他的新兵都按兵种分到了其他团,包括熊武、袁恢等几位队正、火长,留下来的人中,二旅火长郭厚泽被提拔为二旅旅帅,第一旅则由萧琰亲自率领,不任命旅帅。还有死皮赖脸要做她亲兵的一旅火长安叶禧因为表现出色,被任命为一旅一队的队正,不过这孩子似乎对当队正不感兴趣,一直缠着要当她的亲兵,这让萧琰有些烦恼。
不过相比训练来讲,这只是小小的烦恼。萧琰第一团的骑兵训练和以前的新兵训练当然有不同,除了原有的体能训练外,还有骑术、马战、马射的训练,另外一个重点就是高原气候生存训练。静南军的主要敌人是吐蕃,与威胜军、振武军面临的北方戈壁平原作战是不一样的,吐蕃的地形高,空气稀薄,人马呼吸都很困难,必须要长期适应。吐蕃能雄踞高原这么久,就是因为它的地形和气候。静南军相比其他唐军来讲,长年驻扎在与吐蕃接壤的地方,平时训练的一个重点就是高原雪山的生存训练。
新兵营在建制为第十一营后,也要开始这样的训练了。
第一团的雪山生存训练是第一批,定在八月初九。出发前,她从营主那里领了通行令牌,去四哥帐中道别。
萧琮因为道门之事耽搁了时日,在静南军巡军待不了多久,八月初十就要离开——九月十五就是河西军五军大比,他必须提前回贺州准备。
两兄妹叙话一阵后,萧琮问她:“你的骑兵团兵员还没满吧?”
萧琰点头,“还差三十五人。”许冲默只给了她一百六十五人,空出的三十五个名额让其他团的人去争,因为骑兵团和重甲步兵团的待遇最好。
萧琮道:“我的牙兵中有八人,想要留在军中,其中五人放到你的第一团吧。”
萧琰惊讶,“做阿兄的牙兵不是很好么?”做世子的牙兵可是高待遇,哪里是一个骑兵团的骑兵能比的?而且地位、荣誉也高,怎么会有人想回军营?
萧琮笑道:“人各有志。有些人过惯了军中的日子,就喜欢战场上的杀伐。做牙兵虽然待遇好,上战场的机会却少了。”就算他以后做了大都督,也不会冲锋陷阵,当他的牙兵当然就没了杀敌的机会。
做都督、世子的牙兵虽然是荣耀,待遇也高,但总有些奇葩,留恋军营杀敌的日子,加上不需要钱帛养家,动了回军营的念头也不奇怪。
萧琮原就想给萧琰留一些精干的人,在战场上也能护卫她左右,便将他的意思由萧承忠传了下去,最终有八个人向他报了名,不过有三人想回原来的老营,另外五人见识过萧琰杀贼的武技,心中折服,都愿意从属她麾下。
“……这五人都是三十出头,虽然未习内家功夫,但骑射、马战都很精湛,重要的是对敌经验和杀气,应该能对你的骑兵训练起到作用。”
萧琰想了想,点头,“既然是他们自愿,我当然没意见。”
“那就这样。明日由中军帐出调令,兵籍待我回贺州后再转入静南军。明天他们先到营主那报到,然后再分到你的第一团。”
萧琰道:“好。”又绽颜一笑,谢萧琮,“阿兄费心了。”
她的笑容让烛火帐中霎然一亮,仿佛明珠在光下璀璨。
萧琮目光一愣,觉得他的妹妹当真美色无双,想起阿琰的身世,他的目光极其柔和,但转瞬心里又担忧了,皱着眉毛道:“你身边没有亲兵总是不方便,七姑母有个女兵护队,让她拨三人给你?”按军制团主可以有三名亲兵。
萧琰摇头道:“不用。七姑母的人我也不好指派。”做军主的亲兵怎么也强过做一个团主的亲兵啊,何必让人往下走,调到身边也没淮让人暗生怨气。
萧琮犹豫了一下道:“那就请七姑母留心一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选。”阿琰这样的美貌他总是不放心的,想当年阿琰的母亲……他的那位姑母……掀起了多大的桃色风波啊!
萧琰道“好”,又说:“找不到合适的也不用勉强。”心里想,实在没有好的,就让安叶禧当亲兵,不让他贴身服侍就行了。
萧琮将亲兵这事记下了,又叮嘱她面具戴好,兄妹俩说了一会话,营中一更(晚上八点)梆子敲响,萧琰起身准备回营。
萧琮叫住她,“阿琰……”
萧琰回身,“阿兄还有交待?”
萧琮迟疑了一下,道:“静南军已经接到了都督府快马传来的军函——清川郡主明后日抵达静南军践习。……可能会与你遇上。她心思深沉难测,你遇见她,避着一点。”
清川郡主要过来了?
萧琰首先想的是把那个平安宝瓶还给她,见萧琮忖眉担忧的模样——她约摸知道萧氏与皇室关系微妙,笑着说道:“我明天就率团去青加山脉了,十天后才回来。郡主在静南军待不了多久吧?九月十五就是五军大比了。没准我回来,她已经去贺州了。”
萧琮想想也是如此,即使清川郡主到了静南军,有八、九天时间错开,清川郡主不可能与阿琰有太多交往。
但他心里还有着无法言说的焦虑,最终道:“总之你避着她,别信她胡说什么。”
萧琰“啊?”一声,“郡主会胡说什么?”
“就是胡言乱语,挑拨离间。”萧琮先给人上眼药。
萧琰忍不住扑声一笑,“放心吧阿兄,我不会听她挑拨离间的。”说着向兄长行礼告别,出帐时又回头一句,“阿兄别忘了,回去问父亲的事。”说着便闪出去了。
萧琮失笑,看着帐门落下,脸色却肃了起来。
他回去后是要向父亲问个明白的。
到静南军的第三天,他就从七姑母那里得知了阿琰有可能的身世,心情复杂,难以言述,百般滋味汇聚在心头……这种身世实在是……他不知道将来如何对阿琰说,还是瞒她一辈子?只怕瞒一辈子也是瞒不住的,何况还有那位身份不明的“商娘子”!
明了萧琰的身世后,他才更担心清川郡主,从阿琰与她母亲相似的容貌猜出她的身世,捅破这个秘密。
但愿,这只是他的担忧吧。
作者有话要说:上章的bug改了,唐军士兵一个箭壶的标准配置是三十枝箭。
另:有虫请举报~
第八十五章 雪山()
次日凌晨;萧琮的五名牙兵牵着马到第十一营报到;许冲默将他们分到第一团,各领了军服铺盖前去报到。
萧琰第一团的旅帅、队正、火长诸兵官已经分别任命;虽然这五名牙兵是经验丰富的老兵,但营中才颁布了任命就将人换下去这是大忌;五人便以普通军士的身份入营;编为缺员的一火,以五人之首的马永忠为火长。这五人都是熟知军中人事规则的;对此安排并无异议;只要有能耐,他们早晚会升上去。
上午巳时(九点);萧琰率领骑兵团开拔出营;开始为期十天的高寒训练。
训练之地是青加山脉,西去静南军大营二百余里,骑兵出营后一路疾驰,按照规定他们必须在午时四刻抵达山麓。
萧琰的骑兵团都是轻骑兵,人着皮甲,马不覆甲,疾驰下一个时辰能跑出一百里,一路驰奔经过草原,绕过大大小小的湖泊,午时二刻,抵达青加山脉。
萧琰下达命令,骑兵下马、整队,分火探测营地,搭建帐篷,修建防御工事,寻找水源、造火物、食物……这些都是新兵训练时教过的,但只有经过实地操作,才会成为自己的技能。
骑兵团出发时没有带任何食物,一切都要靠“自给自足”,这是为了训练战争时缺粮的就地补给能力。
青加山脉地域广袤,是昆仑山脉的南支,东西横亘一千里,西部是安西都护府与吐蕃之间的屏障,东部斜入海、静二州,在静州的山脉长约三百里,南北宽八十里,从山腰以上都是终年不化的积雪,还有冰川,但从山腰而下有苍绿的树木覆盖,树林中生活中各类野兽,这将是骑兵上山后的食物。山下湖泊众多,南面和东面山脉下都是淡水湖,湖中有很多的鱼,山下是大片的草甸,虽然八月天寒草色已见黄,食草动物不及春夏二季繁盛,但游走于其中觅食的动物还是有的……如今都成了骑兵们“采集”的食物。
骑兵在出营前都接受过高寒之地的补给训练,教官教过哪些食物可食,各种草类食物的采集和辨认方法,如何快速捕鱼、狩猎等,有一套完整的食物指南,和兵法卷册一样,属于军中控制书籍,新兵只能根据教官的讲解和绘图去记,绘有图的指南书是看不到的,当然看见也没用——新兵识字的很少。但萧继有这本图鉴指南,萧琰凭着背药草集的基础,翻过两遍就记住了。她骑马巡走,遇到采集回来的骑兵队,就上前辨认食物,哪些可食哪些不可食,自己巩固的同时又指导了士兵,对她的博闻强记,手下的兵们很是佩服。
萧琰随身还带了一个小本子,不时用炭笔记录。所谓药食同源,这些块茎草类是食物,也有可能是有疗效的药物。她听沈清猗说过,一方水土养一方药草,不同的地形和气候下,可能生长有其他地方没有却独具疗效的药草,萧琰想着记录下来,既对她行军有用,以后给沈清猗丰富药草集也是有用的。
临时营地和防御工事很快搭建好,分组寻找食物的骑兵也陆续回来,各队以火为组,开始埋锅造饭。
用完午饭后,下午在草甸上训练骑术,冲刺,穿插,左右侧骑变换等。山下大草甸一片辽阔,比操练场宽阔多了,骑兵们驰马起来很酣畅,但这里的地形比静南军驻地更高,来回冲刺几十回合后,很多人就脸红脖子粗了。
当晚住在临时营地,第二天的训练仍然在山下。凌晨出操五十斤负重绕湖跑,六十息一百二十次俯卧撑做三次,然后上马训练马上枪法,除了马永忠等五个老兵是用马槊外,其他骑兵都是用木枪。马槊是精锐骑兵的配备,因为一根马槊制成要三年,和陌刀的造价一样昂贵,所以并不是骑兵的标配,而且马槊比枪重几倍,没有大力是挥舞不起来的,才组建成的骑兵团不可能用这种高端武器。但有几个骑兵是用白杆枪,枪杆是用白醋木,与硬木制的木枪相比,柔韧性更强,可弯曲,因此冲锋直刺的力度不及木枪,必须是使枪技法好的才能驾驭——郭厚泽和安叶禧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郭厚泽的枪法好还可理解,毕竟其祖上太原郭氏是有名的武将勋贵,虽然郭厚泽这支已经是西迁的郭氏,但枪法得自祖上遗传也是有可能的。相比起来,出身粟特富商家的安叶禧使得一手好枪法就颇让人疑惑了。不过,人人都有秘密,萧琰无心去探测,只要对骑兵团有利就行了。
第三天骑兵分队训练,山下仍是大队伍,训练马战和骑兵阵法,同时看护营地和战马,上山训练的队伍以两个火为一组,每次三组上山,训练崖壁攀索、登雪峰、走冰川。
上山训练的骑兵全副武装,穿皮甲,着盔帽,左腰佩横刀,右边佩箭壶,肩上背弓,背负三十斤的被袋(背包),里面装了骑兵的单兵帐篷、毡毯等睡具用具,被袋后面还挂有两块雪地行走的雪板,脚上穿的是钉齿木底绑腿靴,腰间围着打着一节节绳结的登山索,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