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兰陵风流-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刂莞瞎矗说佬拥囊盼锪⒓蠢肟5佬拥囊殴窃蛩嫦翮某德泶酵ブ荩上羰贤ㄖ烂藕笤儆亍�

    在县城住了一天,第三日启程,路上走走停停,北行了七八日,到第三个县城。第三日启程,再行停六七日,终于到了庭州城。

    振武军统军魏景寿率十七个将尉在城南三十里处的驿馆相迎。

    “世子,一路辛苦了!”魏景寿人未到,声已到,远远的就抱拳行礼,虎虎生风的迎上来。

    萧琰目测这位统军身高约有六尺七,膀阔腰圆,没有着甲的紫色将袍下能看出胸肌和臂肌都隆起。方正的脸庞上一双眼睛的眼窝很深,鼻梁很高,看起来似乎有些西域部族的血统。他的容貌粗犷,言语行止豪迈,让人感觉此君相当粗豪。但萧琰听四哥提醒过,这位振武军的军主是外粗内细,论心眼不比韦蕴少,绝不是那种脑子里长肌肉的莽夫。

    萧琮抱拳朗声笑道:“有劳将军率诸君相迎。”带着萧琰也迎了上去。

    众人一番礼见。

    萧琰上前行礼时,魏景寿豪笑一声,“英秀好儿郎啊!”大手一伸,将六子魏亭柏揪了出来,“阿柏,你比十七郎君痴长几岁,要好生招呼,可别丢了脸。”

    魏亭柏长得不似他父亲那么粗放,眉清目秀的,被他父亲这么抓着肩膀提溜出来,表情有些无奈,却十分温文有礼的给萧琮行礼,又和萧琰见礼,说话声音温柔斯文。萧琰便生了两分好感,上马往庭州驰去时,两人并辔而行,入城到将军府时,两人已经互称排行了。

    魏景寿的府宅是怀化将军官邸,怀化将军是正三品下,比起韦蕴的从三品下归德将军高了三阶,但同为武将三品,官邸规制一样。魏景寿的将军府也做了扩建,但和韦蕴扩建后的将军府相比,小了三分之一。这也不奇怪,魏景寿出身寒门,比不得韦蕴这种出身甲姓世家的财力。

    不过,魏将军府也足够宏阔了,只是园苑没有韦将军府修得那么多。庭院也没有修得那么雅致,格局有点像坊城,都是方方正正的,彼此的间距也是一样的。魏景寿介绍时哈哈说:“方方正正,排得整整齐齐的,这才好看嘛。”萧琮呵呵笑,心想,这是把家里也当营盘?

    萧琮一行被安排在大观院里,因为这个院落位于将军府的前府和后院之间,从院落正门出,就到前府,从北角门出,就是后院,前后都可观,魏景寿大笔一挥便是“大观”。

    向晚时分,将军府设洗尘宴,前府的厅堂内用琉璃屏风隔出了男女座,屏风外面是振武军的一干将尉和魏景寿的儿子们,一起招待世子“兄弟”,屏风内侧则是将军府的女眷招待世子夫人。

    晚宴宾主皆欢,戌正宴散后,萧琰扯了扯嘴角道:“魏将军的儿子可真是多呀,能组成一个火了。”嫡子庶子共十一人,正好是十人一火加一个火长。

    沈清猗在女眷席,有关子女的消息知得更全面,说道:“魏将军前头有两个夫人,共生了四子三女,这一位夫人姓马,生有四郎、六郎和八娘。光嫡子女就有九人。非嫡出的还有五子七女。”

    萧琮心想:二十一个子女,魏景寿得挣多大一份家产才够分?

    虽说庶子分得的家产和庶女出嫁的嫁妆都比嫡出的要少,但十几个庶子女加起来也不是少数了,何况魏景寿是三品官员,嫁庶女也不能太寒酸。

    魏景寿在庭州恐怕是有别的进项的,就拿这扩建的宅子来讲,即使及不上韦府,估计花费也少不了七八万缗。如果不是贪污军饷或私卖军器,那就是有别的财路。

    萧琮寻思,巡军时要重点查一查粮饷和军备了,这未必是怀疑魏景寿手脚不干净,但治军如治政,巡查监督是必须的,否则上面的懈怠就必然会养成下面的贪惰。

    萧琰没有兄长想得这么深,她想到魏景寿有这么多嫡生子女,还要纳那么多侍妾,就有些感觉不好了。

    她看了一眼萧琮:四哥以后也会纳妾么?

    这么一想,她心里更郁闷了。

    她不由看了眼沈清猗,眼色有些怏怏。

    沈清猗回过眼来,“阿琰怎么了?”

    萧琮也看过来。

    萧琰总不能说她在担心四哥纳妾吧,有些蔫蔫道:“我有些困了。”

    “那就早些回房,沐浴歇下。”萧琮看了眼滴壶,差一刻就到亥时了。

    “嗯,那我去歇了。”萧琰向兄嫂道安,起身回房。

    “阿琰看着精神不大好啊,”萧琮奇道,“平日挺有劲头的啊?”

    沈清猗眼色幽幽,有些意兴懒懒的道:“谁知道她。年纪大了,约摸想的事多了。”

    萧琮一笑,便不再提她,继续与沈清猗交换对魏府的看法。

    萧琮道:“魏府的家教不错,六个嫡子出自三个母亲,五个庶子也各有生母,但相处似乎并不生分,敬酒说话间也互相带携,看起来颇有兄友弟恭的样子。”

    沈清猗问:“几个庶子如何?”

    “谦逊不抢头,举止大方有礼,无怯懦之貎。”

    沈清猗点头道:“我观席上几个庶女,亦是大方有礼,恭敬而无卑怯。可见这位马夫人处事甚有心胸见识。”一家主母气度如何,端看她如何对待庶子女。

    而寒门家风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看后院风气如何。

    这和世家不同,世家教育子女有专门的成法,什么年龄学习什么、养成什么习惯,每日的生活作息,这都有规定,还有世家专门培养出来的幼育保母引导,并且从三岁起都要搬离生母分男女到统一的院子居住,接受分年龄段的教育,只是每日早晨去给嫡母请安,而庶出子女旬日探一次生母,所以世家后院即使争风吃醋,也不会影响子女的教育。——世家最大的底蕴,其实就体现在家族几百年累积下来的教育经验上。

    但寒门没有这样的底蕴,在子女幼年时期,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就是后院。而嫡母如果将庶出子女养废了,一般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嫡母不能容人,故待庶出刻薄;二是当家男人乱了嫡庶的规矩,让妻子感到了威胁,便将庶子养废。无论是哪种原因,都会被世家列入“不可大用”中。

    作为未来的河西大都督,萧琮将来要用到的是魏景寿的儿子们,魏家的家风好不好这很重要。尤其萧氏处在世袭河西道大都督这么个特殊的位置上,用将不是只用一代,而是考虑要用三代以上,这才能培养出一个忠诚归附的武将家族。所以家风和教育就更重要了,作为家主的嫡妻,如果活得长,那就是影响三代的重要人物。

    从初步观感来讲,魏景寿的家风算是合格了。

    萧琮与沈清猗交换了意见,拿出他的手札,在特殊的标记页上,提笔在代表家风的“甲”字栏下画了一个圈。

    作者有话要说:十七同学开始忧虑了~~~

第六十七章 察知() 
就在萧琮夫妇交换对魏府的看法时;魏景寿也在书房里见周全海和宋顺庆两位骑兵校尉;详细问起迎接世子这一路上的情形。

    周全海先说了小沙海遇袭之事。

    魏氏父子都遽然色变。

    “草蛋的!”魏景寿一巴掌拍在几案上,“哪路龟孙子做的?”在庭州境内刺杀世子,这不是啪啪打他的脸吗?!

    周全海道:“世子没提;但某等观那些人样貎,有八成是欧罗顿那边过来的。”

    “草蛋的!”魏家前面五个郎同时骂了这一句。魏六郎嘴角抽了抽;他骂的是“竖子敢尔!”前面五个哥哥都转头看他,魏四郎叹口气的摸摸他的头;“草蛋的竖子已经做了,还问什么敢不敢尔!”差点没说六郎你读书读傻了。

    魏亭柏仰了仰头;眼神很忧郁,混在这一堆不爱读书的粗人里面;他想文雅一点都不行;草蛋的是这堆“粗人”还是他的父亲和哥哥们,想换个堆儿都不行,人生真是寂寞如雪啊。

    魏景寿这边一挥手,“这些草蛋的先不提。你们继续往下说。”

    周全海说起遇袭对战的细节,宋顺庆一旁补充。

    这两人都不擅言辞,只干巴巴的描述,但即使如此,也听得魏氏父子心惊胆战,尤其后面偷袭者突然从沙暴中窜出,真真让人抹一把冷汗。

    两位校尉提到萧琰都很佩服,说起两箭爆了两个登极境中期,两箭助杀一个登极境后期。沙暴中那兔起鹘落的几下更是惊险,重伤跌崖却安然无恙更让人叹奇,但两人都隐去了沈清猗跌崖一切——这是萧承忠的嘱咐,两人均心领神会,叔嫂一起落崖虽然不算什么,但对世子夫人的名声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影响,均勒令骑兵团的人不许提此事。

    魏氏父子听得面面相觑。魏大郎吃惊道:“这十七郎君是登极境?他才多大呀?”

    周全海肯定道:“是登极境没错,某听世子的侍卫首领萧校尉亲口说的。”他当时也惊呆了,还追问了年龄,“萧校尉说,十七郎君未满十六。”

    “嘶——十五岁的登极境!”魏家六个郎齐齐抽搐了,妖孽啊!

    “呵呵,国公府又出人才啊!”魏景寿感叹一句,心里将萧琰立即划入到“必须亲近”名单中。

    他又问起世子的行事。

    周、宋二位校尉细细禀了,言语中对世子行事有法度、临危镇定、待下仁厚、体顾民情等都大有赞语。

    魏景寿听得仔细,间中又有问询,问完后心中微微点头,默默给“梁国公世子”画了六个圈,代表六分满意。后面能画几个圈有待观察,如果有八分满意,他的儿子们就是遇上一个可以追随的主上了;如果低于八分,就要为儿子们考虑后路了。

    周全海与宋顺庆对视一眼,又说起世子夫人,“这次受伤的几名兄弟,亏得有世子夫人在……”

    魏氏父子又听得惊呆了。

    魏二郎张大着嘴,“那莫大山,真个在牛肚子里救活了?”

    宋顺庆道:“某等亲眼所见,绝无虚言。”

    “哎哟喂,神术呀!”

    “早知道,咱们也剖牛肚子救人了!”

    周全海赶紧道:“世子夫人说,人和牲畜的血都各有不同种类,这不同种的血输入是救不活人的。莫大山这次是运气好!下次换了其他人就未必有这样的运气了。所以是死马当活马医。”他嘿笑一声,“这小子肯定是祖上积德,祖坟冒青烟了!”

    魏家几个郎都啧啧惊叹。

    魏景寿摸着下巴的髭须道:“莫大山有运气不假,但如果没有遇上世子夫人,他有天大的运气也是白搭。这就是书上说的,‘学问之大也’。”

    魏六郎嘴角抽抽,“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这是《荀子·劝学》中的话,“学问”指的是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这四位先王的圣言。阿爹是赞世子夫人恰好懂得剖牛腹置人而救的医家学问,但真的不能用这句来啊。他看了一眼齐齐点头的五个哥哥,深深感觉知道太多学问也是寂寞如雪啊!

    “你们说,那四个伤兵的高热都退了?……”魏景寿仔细询问细节。

    相比救活莫大山的那种奇术,他更关注世子夫人使用的那种奇效退热药,心中忖道:如果能大量供给军中……

    魏景寿的深陷的眼窝内划过光芒。

    他将沈清猗也拉入到“必须亲近”的人物行列中。当然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