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参与救援的名单。保尔森自然是烂熟于胸,他只是略微一思索,就回答道:“贝尔斯登并没有出手救援。或许是认为长期资本管理的头寸不值得援助,或许是他们当时的财务状况有问题。老实说乔治,关于这部分内情我还真不清楚,那个时候我还是个无名小卒呢!”
他决定既不得罪贝尔斯登。又暗地里小小地捧了索罗斯一把。
对于他的圆滑,索罗斯哈哈大笑,他自然知道对方所说的是实话,当下也不再绕弯子,直截了当地说道:“当时贝尔斯登并没有任何财务上的问题。他们的确是认为长期资本管理不值得救援,而原因却很好笑,即长期资本管理不行了,甚至连清算也懒得去执行,所以连财政部的招呼他们也不打算听。而在更早之前,94年,他们也曾经搞垮过一家叫做阿斯金的资本管理公司,突然提高保证金头寸迫使对方清盘,最后吞下了他们一大笔资产。”
这不就是丛林法则吗?难道在华尔街混的人还有谁不知道这个残酷的规则吗?保尔森心中颇为不以为然,但表面上却依然是一副恭敬听从的模样。他知道,索罗斯肯定还有下文。
对于保尔森的态度,索罗斯很是满意,继续蛊惑道:“所以,约翰,你也应该清楚了吧。投行和我们只是一个合作上的关系,除此之外就这么多了。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和他们之间还存在严重的竞争关系,看看吧,这些年他们搞了多少花样,内部成立了对冲基金,私人财富管理业务,这些无一不是在和我们争夺市场。该死的,这些家伙已经占据了投资银行业务,也在固定收益业务上占据了半壁江山,现在又一步步地蚕食着我们对冲基金的领域,真是一群贪得无厌的家伙。”
对于索罗斯抱怨的内容,保尔森是深有体会,不过这些东西是属于监管层去考虑的问题,到现在他还是没有弄明白,索罗斯到底想要说什么。不过他也不着急,因为索罗斯总会说的。
虽然在“抱怨”,但是索罗斯一直在观察着对面保尔森的表现,眼见着对方到现在依然没有表现出哪怕是一丝的好奇或者愤懑,他不由得暗暗赞叹,这家伙果然很能沉得住气。
“所以……”
接下来就是考验双方耐心的时候,保尔森不开口,索罗斯也没有接着继续说下去,两人沉默了足足有五分钟,最终还是保尔森挠了挠头,有些不明就里地问道。
“约翰,我说了这么多,你还不明白吗?”索罗斯故意装出一副大惊失色的模样,连连反问道,“我们,对冲基金,不能永远这样受到投行的欺凌了。这就是我所要表达的全部内容,难道到了现在,你还没有听出来吗?我们应该给他们一个教训,一个永生难忘的教训?”
当索罗斯说出这些话之后,保尔森终于彻底明白过来了,最后一句话才是重点,之前的所有都是铺垫。对于做空投行的股票,他之前也曾经有过类似的投资,所以在索罗斯说出之后,他只是下意识地附和点了点头,随口应道:“做空的话,除了看基本面,还要看……”
“做空?”索罗斯不敢置信的声音立刻再次响起,这一次索罗斯的脸上满是震惊的神色,而且不像是作伪,“约翰,你到底听懂我说了什么没有?我是说给他们一个教训,一个永生难忘的教训,让他们知道我们对冲基金界不是他们可以随意拿捏的!”
看到索罗斯的神色,保尔森心中就是一咯噔,一个他想都没有想过的念头突然冒了出来。天呐,这得是多疯狂的人才能想出来的主意啊!保尔森震撼得浑身抖,但很快这种惊骇就变成了兴奋,不错,就是兴奋。
索罗斯所说的教训不是做空某家投行的股票,而是将这家公司彻底弄倒,做空到他倒闭!
保尔森本身就不是一个安分的人,否则他也不可能将全部资金押注在cdo市场,否则他也不能取得7oo%的惊人收益率了。所以在彻底明白索罗斯的意思之后,在最初他的确是有些震撼,但很快这种震撼就转变为了兴奋,是那种赚钱之后的兴奋。
“就我们两家吗?”很快,保尔森就现一个问题。虽然说他们的资金管理规模加在一起足足有三四百亿美元之多,但这些资金已经投入到市场当中,如果没有意外的话,短期内是很难变现的,所以如果要迫使一家投行破产的话,他们的流动资金恐怕不够。
“当然不是你和我!”索罗斯这时重新恢复了一副老神在在的姿态,优雅地摇晃着手中的酒杯,说出一个又一个让保尔森意外的名字,“还有朱利安。罗伯逊,吉姆。查诺斯,肯尼斯。格里芬。怎么样,如果这样的话,应该足够了吧!”
巨头,全部是市场上的巨头。保尔森在心中狂喊着,这几个人在一起,恐怕这世界上他们办不到的事情就不多了。他不知道索罗斯是怎么说服其他人的,但是他很清楚,索罗斯所谓对冲基金业给投行业一个教训的说法,纯粹就是扯淡,至少在他看来就是个天大的玩笑。
“最后一个问题,我们的目标是?”在心中反复思量了半天,保尔森决定跟着索罗斯干上这一票。
索罗斯并没有立即作答,将杯中的葡萄酒一饮而尽后,这才撇着嘴不屑地回答道:“约翰,我不是早就告诉过你了吗?”
保尔森目瞪口呆!小说《大时代之金融之子》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oo%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度抓紧啦!未完待续!
ps:感谢书友色anju1连续投来月票!
第六十七章 贝尔斯登阴谋 二()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大时代之金融之子》更多支持!
贝尔斯登,华尔街第五大投行。¤
成立于1923年,总部位于纽约的贝尔斯登已经存在这个世界上85年。这家全球领先的金融服务公司,曾经为全世界的政府、企业、机构和个人提供相关服务。和华尔街其他几个巨头一样,贝尔斯登的业务涵盖了股票、债券、固定收益、投资银行、清算、私人财富管理等。
但是和华尔街其他几大投行不同的是,贝尔斯登有着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华尔街有两种人,一种以斯坦利为代表,这些人将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新教徒那种特有的高贵而又平均主义的性格挥到了极致,这一点从当年斯坦利公司拒绝成为英国私有化顾问就可见一斑;而另外一种人则以贝尔斯登这种犹太裔建立的公司为代表,他们节俭,他们吝啬,他们张扬,他们丝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他们充满了激进的个人主义,他们追求的是一种狼性,所以贝尔斯登被称为“华尔街的孤狼”。
这种独有的风格在过去几年更是被现任ceo詹姆斯。凯恩挥得淋漓尽致。他曾经宣称,贝尔斯登将只雇佣phd进来。当然,这里的phd并不是指博士,而是那些出身贫寒(pry)、一心赚大钱(de私refor摸ney)的人。这些人往往聪明、肯吃苦、能够放下身段,所以在华尔街五大投行当中,贝尔斯登的经纪业务是最大最成功的,很多包括对冲基金在内的大资金机构都是他们的客户,中小型的投资者更是数不胜数。
虽然在七月份,贝尔斯登内部两支押注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债券的对冲基金因为巨亏生崩溃。自此拉开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债券市场恐慌的序幕。但即便到了12月份,贝尔斯登依然管理着至少2ooo亿美元的资产,它的市值到今天依然有着接近百亿美元的规模。
想要短期内打倒这样一个巨人又谈何容易?
“第四季度亏损了8。54亿美元,减计了19亿美元的抵押贷款业务损失。”保尔森的助手很快就找到关于贝尔斯登的最新资料,“巅峰时期股价曾经上涨到17o美元每股,现在在7o美元左右徘徊。让人惊讶的是这一切都是生在一年之间。”
故意停顿了一会后,这名叫做毕索斯的股票分析师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面无表情地接着说道:“另外,他们管理层内斗严重。联席会现在只有一个人在主事,即詹姆斯。凯恩。还有,他们现在纠缠在一起官司当中,上诉的一方是巴克莱资本,他们认为贝尔斯登隐瞒了实情,导致他们的资金在贝尔斯登的对冲基金崩盘当中损失严重。”
“不要管那些官司。我想知道他们管理层都有哪些打算!”约翰。保尔森同样是面无表情,当他下定决心要做空贝尔斯登的那一刻起,他就开始密切地关注起这家华尔街巨头的详细情况。虽然同样打算做空华尔街的还有其他几个大型对冲基金或个人,但保尔森更喜欢将一切都掌握在手中的感觉,而不是单纯地跟在别人身后。
保尔森基金有一部分的资金借用的也是贝尔斯登的席位,因为贝尔斯登的风格决定他们的策略,高杠杆操作是他们的常态。具体来说,作为有着结算资格的交易所会员。贝尔斯登向他们的客户们借出资金,而这些资金一部分来自他们的资产管理。一部分来自拆借市场和公司自有资金。至于他们的收入,自然是不同借入借出之间的利差和经纪佣金。
对客户尚且提供高杠杆,贝尔斯登的自营业务就更是如此了。事实上他们内部的高杠杆达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地步,有些大型交易都能够使用到过十倍以上的杠杆,就说那两支崩盘的对冲基金,杠杆率就达到了惊人的2o倍。总规模达到2oo亿美元。大交易尚且如此,而那些小型交易就更不用说了,动辄就能达到百倍甚至更高倍数的地步。
也正是因为有着这种激进的操作风格,所以贝尔斯登才能越资产、市值远自己的斯坦利公司,成为华尔街资产证券化的第一大户。根据其披露的情况。在四季度,他们持有总共价值达到487亿美元的债券头寸,这部分的债券自然包括了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债券。而正是这些债券的亏损,使得贝尔斯登在四季度亏损减计了19亿美元的惊人数目。
现在是他们管理层出招安抚投资者的时候了,保尔森迫切地想知道他们的管理层都会向投资者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来挽回投资者的信心。
“裁员!”毕索斯的嘴角微微抽动了两下,因为这是屡试不爽的招数,减少雇员的数量来削减营运成本,“之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削减了9oo名雇员,不过在上个月,他们宣布进行裁员计划,再次裁员65o名,固定收益部门成为了重灾区。”
“另外还有的就是出卖股权!”翻了翻手头上的资料后,毕索斯脸上的表情终于有了少许的变化,尽管这些资料他早就烂熟于心,但是一想到目前出现危机的这两家投行惊人的相似性,他还是掩饰不住内心的惊讶,“和斯坦利公司一样,他们计划将部分股权出售给新的投资者,这个投资者也是来自华夏,据说是一家叫做华信的国有企业。”
在华投吃下布雷洛克公司和斯坦利公司的股份之后,华尔街对相似交易的**达到了顶点。虽然不知道真假,但在这个时候传出和华夏企业“有染”的消息无疑是对投资者一个极大的安抚。
“华夏公司么……”一提到华夏,钟石的面孔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