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镇魂调-第1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上皇笑道:“老小老小,越老越小嘛。我今天看见你们几个啊,觉得自己一下子又年轻回来了!来来来,快到里面来坐下坐下,咱们好好聊聊。我一个人住这么大的院子,闷都闷死了,满肚子的话没人说哇!”

    菡玉问:“怎不见高大将军?”

    韦见素和陈玄礼闻言都敛起笑容。过了片刻,太上皇叹道:“力士远在巫州,杳无音信,也不知怎么样了。”

    菡玉心下了然,低了头不再言语。韦见素正色道:“陛下,臣今日入宫来,实是有一件要紧事拿不定主意,想请陛下为臣裁夺。”

    太上皇道:“哦?什么事?”

    韦见素道:“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昨夜我忽见冥界勾魂使入梦,教授我一支小曲,叮嘱说此曲关系天下苍生”

    陈玄礼惊道:“韦公,你也做了这个梦?”

    韦见素道:“难道陈大将军也是”

    陈玄礼道:“我前些天也梦见勾魂使托梦授曲,但此事关乎鬼神,难登大雅,因此一直不敢上呈。这几天越想越觉得不安生,今日再也忍耐不住了,才寻了个借口来见陛下。陛下长于音律,或可为我等解惑。”

    太上皇闻言不语,转身走回案桌前,拿起桌面上的一张纸:“你们俩看看,可是这支曲子?”

    陈玄礼接过看了看:“对对,就是这个!虽然我看不懂曲谱,但名字是一样的,叫‘镇魂调’!不过梦中只闻乐声,倒不知唱词是否是这般。赐兹祉福,宗庙永固”

    太上皇道:“这词是我后填的。去岁我偶梦冥界大引魂使,也和你们一样,嘱我熟记此曲并广加传播,可挽救生民免于蒙难。最近我一直让梨园弟子排练此曲,并填上词以便传唱。听二位卿家这么说,看来真是确有其事,冥使有意相授,那我就可放心为之了。”

    陈玄礼道:“臣还有一点不明,这么一首小小的曲子,怎么就能挽救生民河山呢?此曲固然凝神定心,闻之令人忘忧,但总不会因为唱个歌,叛乱就平定了,仗就不用打了吧?”

    韦见素道:“吉少卿,你身怀异禀善通鬼神,可知为何?”

    菡玉不言,从袖中取出竹笛,奏出一曲。刚一开头,陈玄礼和韦见素便连说:“正是此曲,正是此曲!”

    菡玉奏完一遍,方答道:“不瞒陛下,臣曾亲见大引魂使,授我此曲。歌曲自然不能平叛,冥使所言‘挽救生民于蒙难’,救的是人命,而不是战祸。”

    陈玄礼道:“少卿越说我越糊涂了,如今除了战祸,还有什么会令生民蒙难?”

    菡玉不答反问:“不知陛下、二公可有听闻范阳、怀州、陕州全城尽灭之惨案?”

    太上皇大惊:“什么?全城尽灭?从来没人向我提起过。”

    韦见素道:“范阳陷落贼手,未曾听闻。怀州倒是听二郎跟我提过,道是太尉久攻怀州不下,城中粮断,安太清又中饱私囊不顾百姓,以致民众暴乱,互相残杀,除安太清带少数亲随出城投降太尉之外,无一人生还。陕州又是怎么回事?那边一直乱得很,来来回回,我又不在朝中,知道得不多。”

    菡玉道:“范阳、怀州皆起内乱,但何种内乱可令城中所有人同归于尽、无一幸免?此乃妖鬼作祟,并非人为。”将自己这几年的经历、怨灵来由、邙山之战、屠灭三镇等事大略说了一遍,只略去与大引魂使商定托梦一节。

    韦见素和陈玄礼听完面面相觑,都觉得难以置信。韦见素道:“少卿,虽然我亲眼见你从冥使手中救下陈大将军一命,这回又有勾魂使托梦,但是你说的这个怨灵也太匪夷所思了。”

    陈玄礼也说:“真是闻所未闻。”

    菡玉道:“各位可以不信我,但还不信冥使么?无论如何,请务必听冥使一言,广散‘镇魂调’。谨慎先行、防微杜渐,总好过他朝祸乱临近时再后悔莫及。”

    三人正说着,忽然听到一声细微的呜咽声。太上皇老泪纵横,泣道:“都是朕的错。是朕失德,令天下离心,黎民受难而生怨,酿成如此大祸。此非妖鬼作祟,一切都是因人而起,因朕而起,是人祸啊!亏得我还自以为冥使授曲是怜我李唐宗庙,何其不自知!”捧着那张曲谱,双手颤抖,泪落如雨。

    菡玉忙拜道:“陛下,臣并无诘责之意,臣一时失言,望陛下勿怪!”韦陈二人也连忙拉住太上皇劝解。

    太上皇道:“你说得没错,朕就是因为闭目塞听,不知居安思危、防微杜渐,才让天下变成今日飘零之状。朕对不起全天下的臣民百姓,若能换回当日之和平,无论问我要什么,我都情愿!可惜再怎么追悔莫及,也无力回天了!赐兹祉福,宗庙永固”他看着手中被泪水打湿的曲谱,“江山社稷,岂是光靠上天赐福就能保得住的?太宗有训: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皇帝的江山,是黎民百姓给的,没有民,何来君?君不知爱民,再多福祉也是枉然!”

    韦见素劝道:“陛下正因为爱民如子,才会如此自责。社稷蒙难,非一人之过,陛下一片苦心,臣民们也都会谅解的。”

    太上皇道:“能谅解的话,怎么还会有这怨念集结而成的怨灵?陕州城数万人,一夕之间就变为一座死城,那可是几万条无辜的人命啊!他们全都是因朕而死,是朕害死了他们呀!那怨灵心有不忿,报复生人,我倒宁愿它们来报复我,把我这条老命拿去算了!如果朕的命能让他们消气平愤,从此不再为祸世人,朕愿意一死以谢天下!”边说边流泪不止。

    众人纷纷跪下齐声道:“请陛下保重圣体!”

    菡玉劝道:“陛下莫再自责了,好在现今怨灵未成气候,尚可节制,又有冥使传授这‘镇魂调’克制,事情仍有转圜之余地。”

    太上皇止住哭泣,说:“对,对,还来得及,来得及!这一次,朕绝不能重蹈覆辙,再做出让自己追悔莫及之事了。”对着手中曲谱看了片刻,揉成一团,吩咐左右道:“来人,笔墨伺候,这词我要重填一阙。”

    左右宫人即取来文房四宝,陈玄礼亲自为他研墨。太上皇心有所感,略一思索,提笔写下六句唱词,自己打着拍子,轻轻唱了出来:

    “魂兮归来,不可飘忽!息子怨怒,归此茕庐。生欢无悦,死苦勿顾。日月不淹,春秋罔伫。彼岸光明,此间昧殊。百岁之后,皆归幽都!”

    这曲子本是生者唱与亡人的送魂歌,太上皇唱着唱着,不由想起命断马嵬的贵妃,流放外地的旧属,战乱中阵亡的诸多将士,以及千千万万因战乱而无辜丧命的百姓,悲从中来,唱到最后语声已是哽咽,惹得韦见素和陈玄礼也悲从中来,红了眼眶。

    太上皇挥挥手,把词卷交给一旁的小黄门:“拿去给梨园弟子,让他们赶紧练熟了,才好出去教别人。”

    小黄门眼睛也红红的,接下道:“陛下,今日正好是上元佳节,晚上想必会有许多人到东市游玩赏灯。如果此时命梨园弟子登楼奏曲,不是可以让很多人听到么?”

    太上皇道:“今日是上元?我差点忘了。你这个主意好!”望了望外头天色,“天快黑了,走,我们到花萼楼上去看看,也好早做准备。”命小黄门去监督梨园弟子速速练习,自己和陈玄礼、菡玉等人一同出殿,韦见素则由家丁和韦谔抬着步辇,一行人来到兴庆宫最南面,登上西南角的花萼楼,向东市内眺望。

    天色还未黑透,东市已亮起华灯,人来人往。太上皇凭栏看了一圈,指着自己脚下说:“一会儿就让他们在这里演奏,东市里至少有一半地方能听到了。”

    这时楼下街上有人发现了他,指着楼上高声喊到:“啊呀,是太上皇!太上皇在楼上呢!”当即跪下叩拜。周围的人见状也纷纷拜倒,连呼:“祝愿太上皇陛下圣体安康,万岁万万岁!”

    太上皇脸上总算有了喜色,连声说:“各位父老乡亲,快快请起,快快请起!”但楼下的人只顾拜舞,跪拜的人群像波浪一般由近及远扩散开去,直至东市门内,绵延不绝。

二八月弦() 
太上皇虽然年沉湎声色,政行有亏,致使李林甫、杨昭乱政,安禄山、史思明兵叛,但在位四十余载,早年诛韦后、拥睿宗、平太平公主的英雄事迹仍为今人所津津乐道,开元、天宝之昌荣盛世,丰功伟绩也已深入人心,每登兴庆宫城楼,过往臣民无不相传拜服。

    自上元登楼之后,太上皇便命梨园弟子每日在花萼楼上面街演奏,有时甚至自己亲自击鼓领奏,过往行人常驻足观望倾听。那“镇魂调”的曲调简单易学,太上皇又配了唱词,琅琅上口,坊间纷纷传唱,口口相递,倒的确是有不少人学会了。连稚龄的孩童,尚不懂得词的含义,也能呀呀的唱出几句来。

    这段时间菡玉一直客居韦见素家中。她与朝廷不通音信已有数年,现如今兵荒马乱,也无人去关心一个无用的失踪太常少卿的下落。平时闲来无事,也常到兴庆宫楼下仰望,瞧见太上皇安然健朗,百姓争相围观学唱,心下也觉得略略安定一些了。

    但从三月开春之后,梨园弟子仍日日上花萼楼演奏,太上皇却不见了踪影,连着一个月都未露面。韦见素得知后,不禁日日挂怀担忧,无奈自己足疾日笃,无法行走,而兴庆宫禁为李辅国把持,要见太上皇一面也难如登天。四月初五这天,好不容易才寻得一个进献的缘由,让韦谔代父到兴庆宫探一探上皇。

    菡玉仍旧是扮作随从,跟随韦谔入宫。高力士等太上皇的旧属被李辅国驱赶出京后,兴庆宫内只留下侍卫数十人,李辅国另派了百余宫人洒扫庭院。这些宫人也未见尽心,园中草木凋敝,园艺荒废,眼下已是仲春四月,昔日百花吐蕊群芳争奇的秾艳景象不复可见,四下里杂树野草倒正长得繁茂。

    二人及韦府一干家奴走到太上皇寝宫外,却见门口已经停了一辆八宝为嵌、富丽堂皇的油壁车,四周有数十名军士环拱侍卫。

    韦谔问前来迎接引路的内侍:“这车子是做什么来的?”

    内侍道:“韦中丞,你是来探望太上皇的吧?不巧了,今天陛下派了人来接太上皇到西内游玩,就要出门了。”

    “陛下?”韦谔略感诧异,皇帝病重不能理朝也有好几个月了,太上皇也年事已高,怎么半下午的想起来要接他到太极宫游玩,“派的谁来?”

    内侍道:“是李大夫。”

    正说着,太上皇已经在内侍扶侍下从寝宫里出来了,看见韦谔和菡玉,大喜过望:“是你们韦卿呀,许久没见着你们父子了。你爹的足疾好些了没有?”

    韦谔拜道:“承蒙太上皇挂念,家父暂无大碍。”

    李辅国见着韦谔倒毫不惊讶,还面带微笑地问候:“真巧,韦中丞今日也来探望太上皇陛下。”

    韦谔坦然道:“家父久不见太上皇,心中挂念,又听说太上皇染恙,特命下官进献楚州宝玉一枚,为太上皇祛病镇邪。”

    李辅国道:“我也有所耳闻,楚州真如尼姑梦中恍惚登天,天帝赐之宝玉十三枚,曰:‘中原有难,可以镇之。’这可是极大的祥瑞,定可祛散百秽,玉到病除,是个不可多得的宝物啊。楚州太守献与陛下三枚,想与太上皇一同分享,所以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