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不能这么说了。”杨诗敏在旁边儿解释道,“虽然说小风给的专项拨款只有五个亿,但是我们这边儿的实际收入,除了必要的设备升级之外,基本上都投入到科研当中了。总体算下来的话,实际投入也在十五亿元左右了。”
“这么一个基地,盈利不少哇,比有些上市公司都多。”林瑞瑜一算,种植基地这边儿的建设花销抛开不说,三年当中,仅仅在科研上就投入了十五个亿,果然是大手笔,这在其他的国内公司中是难得一见的,更何况,这只是一个种地的公司啊,可不是高科技公司。
江风闻言顿时晒笑道:“国内的上市公司是怎么一回事儿,你又不是不清楚?这个没有什么可比性的。”
林瑞瑜也跟着江风混的时间不短,对大陆的情况虽然说不上门清,但也不是毫无了解,很清楚江风说的意思,所谓国企的上市公司。就是一年绩优,两年亏损,三年徘徊在资产重组的边缘,三年之后就被数不清的新股给淹没掉了,这个历史规律似乎从国内的股市诞生之后就没有被打破过。
不过林瑞瑜也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基地内进行研究的都是植物性转基因项目,并没有动物性基因的研究项目。
“植物性基因的研究相对要简单一些,而且我也不希望在实验室里面造出一大批怪胎来。”杨诗敏回答了这个问题。
对此江风倒是也没有什么表示,实际上他也对动物性转基因问题有些反感。杨诗敏此举,倒是跟他的想法不谋而合了,不过对于科学实验而言,放弃了一个方面的研究确实有点儿可惜。
但是想一想如果植物性转基因项目和动物性转基因项目同时开展的话,那个经费方面的投入就更大了。至少也是现在投入的三倍以上,这么大的开销用来培养怪胎,确实是有点儿让人犹豫。
江风最后的意思,也是全力冲刺植物性转基因项目的研究,集中优势力量攻其一点,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那是最好不过了。
这几年的时间。基地在这边儿还是搞出了一些名堂的,尤其是在棉花种子的转基因项目上的研究更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提到转基因棉花,就不能不提到国内抗虫棉方面取得成就最大的农科院研究员郭三堆,在他研发出抗虫棉之前。国内的棉花种子市场一直是美国孟三都公司所垄断的,而之后他的抗虫棉种子迅速改变了这种状况,目前美国孟三都公司的转基因棉花种子虽然还有市场,却已经是日薄西山了。市场份额不断的被压缩。
江氏财团所研发的转基因棉花种子发展方向,除了抗虫之外。重点研究的就是异色纤维的生成问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彩棉。
天然彩色棉纤维柔软、手感好,其服装色泽柔和、格式古朴、质地纯正、感觉舒适、安全,符合人们返璞归真、色彩天然的心态,因而其纺织品堪称为“21世纪的宠儿”,被誉为“人类第二健康肌肤”,迎合了市场的需求,是21世纪国际绿色纺织品市场上最具发展潜力的产品之一。
天然彩色棉是一种天然具有色彩的棉花,在纺织品加工中无须染色,从而减少了加工工序,相应减少了污水的排放和对污水的处理,避免了加工时对水资源的污染和禁用染料、有毒助剂对人体的危害及对环境的破坏,降低了能源的消耗。天然彩色棉纺织品加工的生产全过程采用无毒、低毒的化学助剂和无污染的工艺及设备进行工业生产,因此是绿色安全的纺织用品,对人体健康。
“其实这个意思,就是说棉花长出来之后,不再是一丝不变的白色,而是根据我们的需要生成各种不同的颜色,而且这个色差可以控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杨诗敏对几个女孩子解释着,然后看了江风一眼道,“这也是小风亲自交代我们重点去攻克的一个难题。”
“自动长出来彩色的棉花?”几个女孩子听了之后顿时有些兴奋的问道,“那不是说,不需要染色了?直接就可以生产出彩色的棉线来?”
杨诗敏笑着点了点头道:“是的,开始的时候我们也觉得有点儿不可思议,不过实验证明,这个想法确实是可行的,而且现在已经在实验室中得到了一些比较满意的样品基因。”
见到几个女孩子都对此非常感兴趣,杨诗敏就答应带她们去实验室看一下样品棉花。
实验室的安全保卫级别是非常高的,不但要通过身份验证,还需要通过好几道门卫的检查,电脑系统中对来人进行了身份备份,然后才进入了彩色棉花转基因项目研究室的一个房间中,这里果然种植了上千株彩色棉花,能够看到的红色、蓝色、黄色和紫色的棉花,只不过在色度上面有些颜色还不能够满足研究人员的要求。
在这些女孩子中,项瑾年龄最小,平时也最得大家的照顾,这丫头就像是一个好奇宝宝一样,见了之后有些兴奋的说道:“还真有彩色的棉花啊!”
“自然生长出来的彩色棉花,显然要比使用颜料染制的棉花更加环保一些,但是从基因改变的方面来考虑,暂时我们还没有得出一个非常明确的看法,究竟是好是坏。”杨诗敏在一旁说道,“所以现在我们也仅仅是在实验室中严格的控制它们的生长,就是担心会影响到其他的作物,等到病态或者毒性测试完全通过了以后,才会考虑正式推出这个品种。”
江风对于这个彩棉品种是相当有兴趣的,否则之前也不会特意嘱咐要进行这个项目的研究。
有些自然长成的棉花摘下时就是深褐色的。事实上,美洲的印第安农民十分熟悉那些天生就不是白色的棉花,但是所有这些在美洲都是土生土长的褐色棉花的纤维太短,无法由机器纺成纱投入商业用途。
美国植物学家萨利福克斯发现了这些棉花在其后,对有色棉花发生了的强烈兴趣,她耐心地培育颜色越来越深的棉花品种,挑选出那些纤维长度和强度足够可以纺成织物供制作服装、床单及毛巾手套之用的品种,并于1989年创立了天然棉花色彩公司,销售各种颜色的棉花。目前公司销售的品种包括红褐色、黄褐色和橄榄绿的棉织品。
由于有色棉花不经任何传统棉花加工工艺中使用的苛性染料的处理,彩色棉花几乎可以消除与纺织生产有关的所有环境危害。
这些有色棉花还有一种独特但至今仍无法解释的特性,它们的颜色在最初用机洗二十到三十次后会加深,以后再变回到在棉田中的颜色,但决不会变得比原来的颜色浅。
我国于1994年开始彩棉育种研究和开发,现已育出了棕、绿、黄、红、紫等色泽的彩棉。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棕絮1号和西疆天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天彩棕色9801,在国际彩棉品种改良中处领先地位,这两个品系于1998年用于大田生产和产品开发。
另外,西疆中国彩棉股份有限公司现已有可供大面积种植的棕色、绿色、驼色3个定型品种和90余份优良选系材料。其中棕色、绿色、驼色3个定型品系在西疆大面积种植获得成功。
但是考虑到农科院的彩色棉花品种目前还不成熟,江风又担心到时候他们的专利问题会影响到实际应用,将生产成本抬得太高,所以还是决定自己单干,毕竟这方面入手来进行转基因技术研究,要比较容易一些,市场前景也比较好。
西疆人稀地广,有着天然屏障,可为不同颜色的彩棉竖起很宽的隔离带,非常适宜发展彩色棉花。借助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江氏财团很容易就可以进入彩棉领域。再加上目前已经培育出的一批品质优良,色彩艳丽的新品种,很容易就会通过国家农业部的彩棉种子认定,取得彩棉种子专利。
再加上江氏财团本身就有种植基地和实际控制的棉纺厂和毛纺厂,因此要生产和加工彩棉制品,是非常方便的,很容易就可以建立起科研、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彩棉产业链,不仅能够在短时间内收回所有投资,还有希望获得巨额利润。
目前,研究中心正进行蓝色、红色、鸭蛋青色等新品种的稳定遗传研究和彩棉抗棉蚜虫、棉铃虫等方面的研究,力争使彩棉颜色丰富、品质更优良。
第580章 江氏生物科技的项目(中)()
当然在各种研究项目当中,江风最为在意的还是大豆转基因项目。这与如今中国在大豆进口方面面临的严峻问题有关:进口量巨大,却又不能自己掌握定价权。
2006年8月初,记者前往黑省采访,发现大豆每吨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30元,这已经跌破当地大豆生产成本价。
和大豆价格一样不景气的是本土的大豆压榨企业。据黑省最大的油脂企业九三油脂的统计,目前,全国97家开工企业中,外资参股或独资的企业有64家,它们控制了全国80%的加工总量。
而在中国大豆行业发展受影响的同时,进口大豆的数量却不断增加。2006年上半年,我国进口大豆总量比上半年同期增加15%以上,达到了1400万吨。
与属于绿色食品的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相比,进口大豆属于转基因大豆,由于品种的改良,对于大豆压榨企业来说,进口大豆的价格和质量都优于国产大豆。
由于规模生产、产业化程度、政府补贴、地理气候等多重因素,进口大豆种植成本远低于国内。据统计,2003年我国的大豆每吨的生产成本是1592元,美国是1395元,而巴西却仅为984。4元。
而中国大豆压榨企业的产业布局,基本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对这些企业来说,从国外进口大豆比从黑省购买、运输国产大豆更加划算,这也影响了国产大豆的销售。黑省九三油脂总经理田仁礼估计,综合考虑储存、收购和运输的成本来看,黑省大豆只有低于进口大豆170元每吨,才有可能与进口大豆竞争。
另一方面,国产非转基因大豆销往日本、韩国的规模也在逐渐下降。在上个世纪90年代出口高峰期。中国每年出口大豆规模超过100万吨,现在降到了最高二三十万吨。
进口大豆数量暴增,国产大豆不断积压,本土企业接连式微,外资对行业的控制力越来越强,这就是中国大豆行业在今天所面临的现实。
2006年春天,由于进口大豆数量持续增加,国产大豆市场受到冲击,中国大豆主产区黑省的种植面积减少了四分之一。
而近两年来。外资通过一系列并购活动,获得了中国大豆压榨行业的优势地位,这引发了国内对外资垄断中国大豆产业的担忧。
有观点认为,如果事态继续恶化,将会对国产大豆上下游产业的发展造成巨大伤害。并最终危及到国家粮食安全。
可以预见的是,不仅大豆,玉米、小麦等土地密集型大宗农产品都将面临考验。
对此,有识之士指出,化解这个难题需要中国企业学会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通过更深入的掌握国际期货市场的游戏规则和扭转目前不合理的国际贸易规则,从而平衡进口大豆的冲击。另一方面则应该强化国产大豆的非转基因的特征,走食品加工贸易之路。
今天的国产大豆面临的局面,早在5年前就埋下了伏笔。
2001年12月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