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称雄-第6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港口是非常易守难攻的,因为港口修建的堡垒和炮台,可以不受限制的架设要塞炮岸防炮,这些炮可以比战舰上的炮大的多,射的也远的多。不论是口径还是数量,都不是战舰能够比拟的。

    尤其是岸上的炮还不会受风力波浪等的影响,因此射击准度也更高。特别是岸防炮还不用担心被击觉。

    一座拥有强大岸防火力的港口要塞,那是海军的克星。就算是南洋的第八第九两支舰队,拥有两三百艘船,拥有四五十艘大战舰,几千门火炮,可也不敢说就能硬碰硬的去强攻港口要塞。

    巴达维亚已经建造了几十年,其本身就是一座极其坚固的要塞堡垒,后来虽然发展成商业港,但其防守能力丝毫不弱。

    至于吕宋的马尼拉城,西班牙人建造的时间更长,马尼拉城规模更大,人口更多,驻军数量也更多,城堡炮台更厉害。

    强行的去硬攻港口,不太现实。

    因此将领们的意见,还是封锁。

    凭借手里控制的新加坡城,加上葡萄牙人已经表示中立的态度,那么马六甲可以控制封锁。

    现在就剩下两条航线,一是巽它海峡,一是帝汶。

    要控制巽它海峡,就得先打下巴达维亚。至于帝汶航线,还在更东面。

    巽它海峡水深,但航道狭长,最窄处仅有五六里宽,最浅处甚至仅六七丈深。因此,也是最容易封锁的。

    荷兰人一直都是使用它通过香料群岛。

    “荷兰人为了控制巽它海峡,虽然建立了巴达维亚城,但巴达维亚距离巽它海峡依然有二百里。只要我们的舰队直接封锁巽它海峡,那么荷兰人的船只就无法通过海峡,到时他们的香料也一袋都别想运出去。”

    “马六甲和巽它海峡一封锁,荷兰人要么等死,要么就得出港来和我们海上决战。这样一来,咱们就能诱蛇出洞,在海上打一场我们想要的海战。没有了港口的炮台支持,荷兰人拿什么和我们战?就算西班牙和英国支援他们,可只要不是在港口顶着岸防炮作战,我们无惧于任何人。等到海上决战击败了他们的舰队,我们到时就可以直接到他们的港口外封锁,彻底的把巴达维亚和马尼拉封锁,让它们就成死城。如此一来,红夷要么求降,要么等死。”

    “只要我们封锁住了巽它海峡与马六甲海峡,整个南洋的主动权都将掌握在我们的手上。”

    刘允升对这一看法持赞同观点。

    “好,那我们就来个引蛇出洞,由本督亲自率四十艘主力战舰以及一百艘其它大小船只随同,这一次我们直接堵住巽它海峡,逼荷兰人来战。”

    刘允升一拳砸在海图上。

    不顾将领们的劝阻,刘允升坚决要求亲自率舰队前往巽它海峡作战。他又批定第九舰队的司令留守新加坡,并封锁马六甲海峡,禁止英荷西等国船只进出。

    同时还拔出了几艘战舰和十几条船,组成了一支特遣巡逻队,负责巡逻海上,专门寻找落单的西夷船只,一旦发现就击沉俘虏他们,不给红夷补给的机会。(。)

第713章 老兵永远不死() 
皇帝一句话,再裁军二十八万,于是郭槐便退伍了。

    郭槐是崇祯十二年入的伍,当兵前是山东的一个和尚,练的一手好拳脚。性子有些好勇斗狠,屡次在寺外跟人大打出手而违犯寺规,加之当时天灾不断,兵祸连年,寺庙里也不好过,主持便把那些年轻的弟子都送下山去,让他们自寻出路去了。

    郭槐早听说过楚军中有好几位将军曾经也是和尚,跟着镇南侯打仗都已经当上将军了。正好当时楚军在淮北剿匪,郭槐就找到刘钧的部队,要求入伍吃粮扛枪。

    后来楚军入辽,郭槐因为身好手当了猎兵,一次他和几个同伴遇上一支女真骑队,对方是他们的好几倍,其中还有几个巴牙喇,但郭槐毫无惧意,一把大枪在他手里如蛟龙出海。

    那一战,郭槐断后,掩护同伴撤离。

    当同伴带着援兵赶来的时候,看到的只是尸横遍地,二十多个女真鞑子,包括那三个巴牙喇一个也没有逃过,全都被郭槐一人所杀。找到郭槐的时候,他已经是血染征袍,浑身上下三十多处伤口,人也早昏死过去。

    当时大家都以为郭槐肯定是救不活了,结果背回去之后,昏迷了几天后他居然大难不死的又活过来了。

    那年,他才十八岁。郭槐一战成名,整个楚军都知道。

    刘钧听说了此事后,特意赏赐了郭槐一百两银子,还给他授了块勋章。并提出调他做自己的亲卫,郭槐便去刘钧身边当了亲卫。不过郭槐是个不肯老实的人,到了刘钧的亲卫队里,跟同伴却搞不好关系,反而还经常跟同伴亮拳头手脚,又还有个爱喝酒的毛病,有时喝多了还撒酒疯。

    最后他自请回下面去。刘钧挽留,但没勉强,最后郭槐回去,提了个连长。

    到现在,郭槐已经是副营长了,只是他依然爱喝酒爱打架,都已经是副营长了,可一打仗却还是喜欢跟个步兵一样的冲锋在前,还总是要背上他的那把鬼头大刀跟别人对拼。什么协助营长指挥,什么担任预备队的指挥。这些他根本不理会。

    尤其是他还不肯读书学字,什么指挥作战之类的更是丝毫不愿意听。结果没一个营长能跟郭槐处的好。

    上次裁军二十万,本来协长已经把他的名字报上去了。不过最后提督又把他的名字划掉了,郭槐好歹也是战斗英雄,做过皇帝的亲卫的。

    但二十万裁军过后,又紧接着是二十八万裁军。

    这回协长标长倒没报郭槐的名字上去,不过郭槐主动请求退伍。用郭槐的话说,他知道大家不喜欢他,他也当不了那什么狗屁军官。学不会他们那一套指挥作战的玩意。既然现在部队里不要这么多人了,那他干脆退伍。

    反正退伍还有笔丰厚的退伍金,如他这样级别的中低层军官们退伍,还能升一级。甚至还能有安排地方职务。

    郭槐的请求报到上面,提督考虑了许久,最后还是批复同意了。本来提督还想,郭槐虽不适合做指挥官。但他这样的猛人还可以转作教头,哪怕教头没品阶,但他以副营长转做教头。也是左教头,那是视同副营级军官待遇的。

    但既然郭槐愿意退伍,上面也省心。

    一纸批复,于是郭槐转业了。

    上面还特别给他加了一阶,是以营级军官转业地方的。上面给他推荐了几个去处,比如去警校,或者直接去警队。以他的级别,可以去北京天津南京等一些大城,不管是去警校还是警队,那也是领导职务了。

    不过郭槐通通拒绝了,要求直接退伍,不是转业。也就是说,他不打算再吃公粮了。

    “是不是不满意这些职务,若有意见可以提出来,我们再考虑下。”

    “没有不满意,就是想自由一点,我准备退伍后去开公司。”

    郭槐的话把上司惊的说不出话来,就你个二货,除了喝酒打架还会什么?开公司,你开什么公司。

    “不要有情绪嘛,有啥子想法直接提出来,我们肯定会考虑好的,一定为你妥善解决转业安置问题。”

    “长官,我说的是真的,开什么公司我都想好了,我回山东去,开一家保安公司,专门保镖护卫。”

    见他不似说气话,上司最后也只得无奈的遵照个人意愿。转业成了复员,报告送上去,最终批复同意,上面给了一笔复员费。

    相比起郭槐这种自愿离开部队的,更多的士兵和军官们都是不情不愿的,军队待遇好,前途好,早成了大家都非常愿意进来的地方。好不容易进来了,当然更不愿意离开。一下子连续两次裁员,裁判了四十八万,裁掉了三分之一还多。

    对于这些裁掉的军官、士官和士兵们,如何安置,也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按皇帝的意思,是对于军官尽量转业地方任职,主要还是安排到各地的警察队伍中去,现在大汉各地都有了专门的警察队伍,以取代旧式的三班衙役捕快之类的,各地的警察局到基层的派出所,还有骑警队、刑警队、消防队等,都很需要人。

    当过兵的转业军人,自然是极适合的。

    还有一些有文化的军官士官们,还能安排到各地任职官员和吏员,总之,军队里裁出去的这近五十万人,除掉朝鲜和女真那八万,其余四十万还是尽量负责安排好工作的。

    当然,那些自愿复员的,朝廷也会遵从他们的意愿,会一次性发放一笔复员安置费用。此外,皇帝还指示专门设立一个退伍军人协会,负责处置这些转业和复员、退伍等军人的事务。

    尽管如此,依然有许多军官和士兵们表示难以接受。

    特别是好多军官,他们为朝廷东征西讨,现在居然一纸公文就要让他们转业复员。许多军官都习惯了部队里的生活,况且部队里待遇也好,上升空间也足。到了地方,好多也就是在部队里才勉强学了那么点文字读书的军官们。哪怕有朝廷安置转业,让他们到地方上任职,可他们以后还能有多少上升空间。

    去了地方,也多是当些派出所长、巡警队长、消防队长、治安队长、联防队长、民兵队长之类的,到头估计也就是个什么副乡长、警察局长之类的。

    可不管理解不理解,上面命令下来,他们就得服从。

    军人以服从为天职,哪怕这个服从是要他们离开军队,他们也依然得遵从。

    许多人离开之时,眼里都带着泪花。

    各个部队都开了欢送会。组织餐会。

    大家唱着军歌,喝着啤酒,一起回忆在部队里的一次次训练,一场场战斗。肩章虽然被收去,可大家胸前那挂满的各式勋章、纪念章却依然耀眼。

    “到了地方,别给我们第七镇丢脸,别给你们身上纹的九头鸟丢脸。到了哪里,我们第七镇的兵也都是好样的,不管你们是转业还是复员还是退伍。也不管你们以后是做官还是做吏,又或者自己开公司做生意,还是回家种地,都要忘记你们在第七镇的这一段岁月。记住我们九头鸟,我们第七镇的战号,一往无前,永不投降!”

    驻扎在山东的第七镇。上次裁了几千,这次又要裁几千,最后只保留两万人。改为一镇两师四协编制。

    提督总兵官马祥麟把这些人都聚在一起,亲自为大家开欢送会。

    “一往无前,永不投降!”

    一群光着脑袋的汉子们一起高吼,大正月的,可大家喝着喝着,却把上衣都脱了,露出自己的两条膀子,让九头鸟的纹身亮在外面。

    对于他们来说,再不舍,也要离开军营了。能带走的,也只有身上的九头鸟纹身,还有那些战斗时留下的疤痕。

    郭槐光着脑袋,上面戒疤很明显,同样赤着的上身,除了贲起的块块肌肉显得特别强壮外,就还有那九头鸟纹身下,那一块块的疤痕。

    郭槐身上的疤痕是在场所有退伍兵中最多的,大大小小五十余处。

    “这块,是我第一次上战场时伤的。那时我刚从山东寺里被主持赶出来,然后就投奔了皇上,参加第一次战斗,在江北跟那流寇干仗,当时第一次打仗,心里有点紧张,结果一个家伙趁我愣神,捅了我一刀,幸好我闪避的快,只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