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称雄-第3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服县官向大富借粮赈济饥民,饥民才平息下来。不过等饥民一散去,县官和富户们反悔了。县官转身就给上司写了份报告,称李岩收买民心,煽动作乱,请求派兵来平息叛乱,捉拿李岩。

    县令差去送信的官差恰好被附近的一支流匪抓住,这支队伍也是一伙饥民聚集起来,带头的却是个年青的女人,原本是跑江湖卖艺的,人称红娘子。红娘子也听过李岩的仁义之名,听说官府要拿李岩。

    便带着人劫走了李岩。

    红娘子劫走李岩。想让他留下来入伙,领导这支队伍。不过李岩堂堂举人,家族又是当地名门大族,哪愿意去做个流匪头。找了个机会。李岩偷偷逃回了家里。

    结果他一回去,差役就把他抓进了县衙大牢。

    没多久,红娘子闻讯而来,带着队伍攻打县城打开监牢救出了李岩。

    杞县饥民也请李岩带领大家造反求生,到这地步。李岩也无路可退。只能反了,反了之后,李岩没想过要自立旗号,他带着人去投了当时刚进入河南的李自成。

    毕竟李自成的名头更响,资格更高,兵马也更多。

    李岩和红娘子带着人马投了李自成,这是第一个主动投奔李自成的举人,家世还这么好,官宦大族子弟,令李自成激动万分。连喊相见恨晚。

    李岩随即向李自成推荐了河南举人牛金星,一个犯事被充军的文人。他们劫出了牛金星,用他为军师,然后牛金星又推荐了宋献策。

    李岩加入李自成的队伍后,并不仅是推荐人才,他自己本身就是个谋士,而且还懂兵。他入伙后,便劝李自成整顿部队,严肃纪律。用李岩的话说,楚军能在短短时间内天下闻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靠的不仅是铳炮,还是他们铁一般的纪律。

    李岩还提出要公开打出均田免赋的口号,以收买民心。他特意选出许多闯兵。打扮成商人百姓的模样,混入河南各地府州城池,逢人就宣传闯军讲纪律,不杀人不抢东西。

    李岩甚至还特意编了一首歌谣,让人四处传唱。

    “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求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家都欢悦。”

    李岩还向李自成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建议,那就是趁着大明撤消卫所之机,利用河南官府在撤消卫所整顿屯田过程中的循私舞弊,导致许多原来的卫所武官都心怀怨恨,许多军官连佃田都佃不到的这种不满情绪,去游说这些卫所军官军户们,让他们加入闯军,一起造反。

    李岩甚至亲自前去游说。

    结果是成功的,许多在这卫所屯田清理整顿中利益被严重触及的河南卫所武官和军户们,纷纷起来造反,加入闯军之中。

    虽然明代的卫所多驰废,可那些卫所军官世代军官,有不少打小在卫所武学中进过学,还受过家传的兵法武艺训练,不少人原来还都养有大小不等规模的家丁队伍。

    这些有着一定军事素养,懂得行兵布阵的武官们带着他们的家丁一加入,闯军的战斗力立即成倍的在提升。尤其是这些人还都是河南的地头蛇,有他们做向导,河南的虚实闯军立即一清二楚。

    文人和卫所武官及家丁的加入,闯军大变样。

    河南总兵左良玉也是个剿匪老将,可在短短几个月内,面对这支全新的闯军时,却是连战连败。

    左良玉手下的兵,少数是原来的边军,多数是原来地方上的卫所兵抽调,还有大部份是过去的流匪后来受招安的。

    他们对闯军的认知还停留在过去,用的还是老一套的战法。

    左良玉依然认为,闯贼们靠的是流窜作战,避实就虚。正面作战根本不是官军对手,结果,闯军的军纪提升,士气增强,尤其是有专业的武官和那些精锐的家丁加入后,他们的战斗力也成倍提升。

    尤其是现在李自成还学会了用棺材装火药,然后在城墙下挖洞爆破的战术,河南的那些个小县城,根本就挡不住这种战法。

    城墙炸开一个缺口,闯军猛冲而入,激烈的近身混战一开始,官军和民团几乎立即崩溃。李自成短短几个月,在河南破了大小十几座城池。

    丢了十几座城,被杀了一位宗室郡王,左良玉一再掩饰这个消息。可现在,闯军已经准备围攻洛阳,左良玉再瞒不住了,洛阳城里的官员直接急报京师,请求援兵。

    古都洛阳乃是河南重镇,同时也是大明福王的建藩之地。

    福王朱常洵是明神宗宠妃郑贵妃所生,子以母贵,当年极受神宗宠爱。万历一度有意立他为太子,围绕着此事,朝廷当年还爆发了激烈的斗争,最终万历顶不住东林的那些大喷子,最终同意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但万历确实非常喜欢这个儿子,没能立他为太子,最后便将他封往洛阳,在经济上给常洵以优遇,不仅大量赐给宫中积累的财物,而且对于福王请乞的庄田、行盐、商税等也无不“朝报而夕可”。

    朱常洵就藩洛阳,同明初以来分封的诸王相比在时间上虽然要短得多,但拥有的财物却是“富甲天下”。

    福王在洛阳所过的穷奢极侈的生活,同河南百姓所受的灾难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一道福邸宫墙隔出了两个世界。

    墙内是纸醉金迷,说不尽的豪奢糜费;墙外却是凄凉愁惨,无异丰都地狱。

    闯军在河南节节胜利,接连攻克宜阳、永宁、卢氏、偃师、灵宝、新安、宝丰、伊阳等县,先后扫清了洛阳的外围。

    同时借着这些战斗,使得大批新招募的士兵,都得到了实战训练。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还从各地地主缙绅手中抢夺了大量的钱粮,夺取了许多刀枪铠甲和火药等物资。

    河南总兵官左良玉麾下数万兵马,在这段时间内接连兵败,丢盔弃甲。

    面对着意图已经非常明显,下一步就将围攻洛阳,洛阳城里的官员们惶恐不安,急忙请左良玉进剿灭匪。

    可惜左良玉接连在闯军手下吃败仗,都已经对人生都产生了怀疑。

    左良玉借口军中欠饷数月,缺粮少饷,少械缺甲,军无士气,兵无战意。他请求河南督抚先把豫军的粮饷解决了。

    河南总督吕维琪面对左良玉的要求,也是无钱粮可拔,最终只得向富甲天下的福王借钱充饷,可惜福王朱常洵爱财如命,都到这个时候了,也一毛不拔。

    而左良玉拿不到钱粮,就根本不出兵,反而往开封方向撤退。

    吕维琪无奈之下,只得向朝廷请求援兵。

    “城中一无可恃,有累卵朝露之危,请求尽快发兵救援!”(。)

    ps:感谢幕雨宸、扒拉巴的支持,谢谢!

第412章 军机处与枢密院() 
“陛下。”周延儒起身朝皇帝行礼,“老臣以为闯贼势大,兵围洛阳,中原有糜烂之危。当此之时,朝廷必须派兵支援,为保万一,老臣举荐由郡王亲自统兵南下救援洛阳,督师中原剿匪。”

    “朕不许。”朱慈烺直接否决了。“皇兄是朕顾命大臣,朕片刻离不得皇兄。”

    “陛下,河南左良玉向来跋扈,如今屡败于闯贼,畏战不前,若无一重臣督师河南,只怕解救不了河南乱局。郡王用兵如神,军中威望着著,由郡王出京督师中原,必然马到成功。早一日平定河南匪乱,也早一日还中原太平。”周延儒说。

    河南的闯贼并不是一天起来的,实际上这几个月闯贼一直在攻城掠地,虽然河南地方军政两界有意隐瞒,可朝廷不可能一无所知。只是之前大家都在忙着京中斗争,无暇他顾,也不认为闯贼还能再翻起什么浪来。

    而现在,闯贼在中原席卷,宗室郡王都杀了,都兵围洛阳了,哪还能视而不见。不过周延儒倒不是有多心忧河南百姓,他看到的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一个把刘钧赶出京的机会。

    让刘钧督师中原剿匪,正好把刘钧赶出京去。

    周延儒的那点用心,刘钧一眼就能看破。

    “陛下,区区流匪余孽而已,何足畏惧?”刘钧起身,“臣以为,只需立即传旨湖广总兵官张山,令其率部入豫剿匪,兵马到功成。”

    “张山只是湖广总兵官,入河南做战,只怕左良玉不肯配合,当地官府也不会听令。还是需要如郡王这般的重臣督师,方能号令河南。”吴舱境隼瓷苎尤濉�

    厅中许多官员都大为惊讶,没想到一向死对头的两人居然一致态度了。

    “那也不是什么难事,给张山一个中原剿匪总指挥的头衔,令河南文武官员悉受其节制。配合剿匪,再赐一把尚方宝剑,足矣。”刘钧笑道。

    在这个时候,刘钧是绝不会轻易的离开京师的。没有他的坐镇。想尽快整合京军掌控在手会很难,而且他一走,周延儒等人肯定会想办法合力对付他的。

    周延儒和吴峋龇炊浴�

    最后争论了半天,刘钧却突然抛出了一个新的提议。

    “陛下,自五军都督府撤消之后。兵事尽归兵部,既管军政又管军令,这与祖宗法制不符。而且如今关外清虏未灭,依然虎视眈眈,而中原又有流匪未平,四处做乱。臣以为,为了加强陛下与朝廷对于天下战局的统筹,因当另成立一个军机处。”

    刘钧提议,成立一个军机处。这个军机处就是皇帝和总理处的军事幕僚顾问机构,负责沟通朝廷与各地军镇。并负责传递皇帝与总理处的军事决议。

    “兵部当只负责军政,拥统兵权,不应当再拥调兵权,调兵权当属军令系统。军政军令当分开,统兵权与调兵权不能同属一部。”

    设立军机处,目的就是要侵夺兵部之权,把调兵权从兵部转移到军机处。刘钧这样做不是为了多此一举,而是为了夺权,他并不仅满足于只管着直隶总督下的两个军,他这个顾命大臣。想要通过设立军机处,明正言顺的掌控天下调兵权,哪怕暂时这个权利也不可能他独掌。

    “陛下,军机处为陛下的军事参谋顾问处。直接向陛下报告。”

    朱慈烺听说这个军机处直接向他报告,等于他就有权直接参与调兵指挥等决策,不由大感兴趣。

    “陛下,臣认为,以后军机处总领军务。兵部之外,还当另设枢密院。兵部以后管军政。枢密院管军令。一个拥统兵权,一个指调兵权。”

    周延儒看皇帝对这提议十分有兴趣,不由的面色微变。

    他打断刘钧,质问,“之前也是郡王提议撤除五军都督府和天下卫所,如今时隔不久,却又要设立军机处和枢密院,请问这个枢密院与原来的五军都督府有何区别?这不是朝令夕改,有如儿戏?”

    “当然不是如此简单。”刘钧道,“我朝原来设立兵部与五军都督府,分掌军政军令。但随着卫所的驰废,都督府实际早已经名存实亡,其职权都尽为兵部侵夺。各地卫所撤除之后,五军都督府自然无保留意义。”

    “但是军令军政不分,也是一大隐患。为了更高效更清晰的统兵调兵,有必要重新分开军政军令系统。建立枢密院,并不是恢复五军都督府。”

    说到这里,刘钧拿出一个卷轴,打开。

    上面是一张图表,用图形清楚的把大明军队未来的指挥体系重新标明,一目了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