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营是分开驻防,还是集守一处?”
“五营贼匪盘踞于庐州府与安庆府之间的英山与霍山两县山区,他们分营驻守各山,但相互联络。”
不得不说,革左五营之前还是很低调的,他们在庐州与安庆两府之间的山区盘踞着,紧邻着大别山,在湖广、河南、南直隶三省之间,虽然也有几万兵马,可却不占据城池,只守在山里面。
这些贼匪很理解官员们的心理,不攻城占城,那么官军就不会拼命来剿。然后他们又不时的派人行贿下官员,抛出一个招安受降的打算,诱的官将们更是没心去剿了。
若不是张献忠复反后,革左五营大举出兵进犯湖广蕲黄以及河南的光州等地,引得连皇帝都清楚了这五营流匪的势大,只怕这些人还能在英霍山区这样继续混下去。
“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某以为,当先选派夜不收,潜入英霍山区,将贼之虚实打探清楚,然后我等直捣贼穴,一举建功。”刘钧提出建议。
安庆知府衙门里,此时已经充做了大军的临时军议厅。
江北巡抚史可法、凤泗总兵牟文绶,凤阳总监卢九德,副将黄得功、刘良佐以及诸道道员,知府等大批本地官将齐集,而远道而来的湖广提督刘钧、湖北巡抚朱大典,总监王坤、总督卢维宁、监军佥事瞿式耜等诸多官将也同堂议事。
厅中,总督总监太监就有三个,巡抚两个、总兵也有两个,副将参将等更是大把。这么多官将在一起,首先就有一个大麻烦,谁是主将?
按理,当由文臣总领指挥,客军听从主场的,那么就应当由漕运总督江北巡抚史可法指挥,但刘钧的官衔却又比史可法高,而朱大典还是史可法的前任。更要命的是,卢九德监督江北兵马,而且这个太监也算是知兵,多次指挥各镇兵马打败过不少流匪首领,军中有不低威望,
卢九德想要指挥这次的剿匪南面兵马。
刘钧也想指挥南面的剿匪兵马,倒不是他贪权,而是他不信任别人,尤其是不信任卢九德和史可法。一个是太监,一个是文臣。
朱大典看了看有些异样的众人,突然笑着道,“江北湖北两支兵马,还需要统一的指挥调遣,镇南侯年轻有为,统兵有术,又是陛下新晋的湖广提督,本抚以为,此次统兵剿匪,还是应当由刘军门来统一指挥江北湖北两支兵马。”
这话一出,可就等于捅了马蜂窝了。刘钧官爵很高是不错,可他怎么说也是个武臣,这样的战事,哪能由一个武将来总领兵马,岂不是乱套了?
这时王坤也开口了。
“镇南侯身挂荡寇将军之印,陛下早就有旨,梅督师总领天下剿匪兵马,而李督臣总领东南六省剿匪兵马,刘提督为东南六省剿匪诸将之首,总统诸将。现在梅李二位督臣在凤阳,那么安庆这边的剿匪兵马,自然由刘军门总领。”
卢九德冷哼一声,“有巡抚在,哪轮到总兵统兵!”
“镇南侯可不仅仅是总兵,他还是湖北湖南提督,还是荡寇将军!”卢维宁也跟着道。
三个太监围绕着刘钧有没有资格统兵,争吵起来。朱大典挑起火头后便坐在一边悠然看笑,很是满意。
史可法有些尴尬的坐在那里,三个太监都负有监督大权的太监,平时都是凌驾于巡抚之上的,现在他们争起来,他都不知道要如何劝说。
“不如兵分两路,湖北军攻英山,江北军攻霍山。”史可法提出了一个折衷的意见。
刘钧心里鄙视,这算什么折衷方案?居然还要分兵,本来都已经分为南北两路了,现在居然南路还要分成东西两路。对于史可法,刘钧大失所望。(。)
第228章 参谋赞画()
不管刘钧愿不愿意,但史可法的提议确实算是一个折衷方案,起码三个太监对这个提议还算满意。
三太监同意了,朱大典也同意了,总兵牟文绶也同意了,最后只剩下了刘钧的态度了。刘钧看到这结果,也不想反对了。
“既然大家都认为好,那就这样吧。”
兵分两路之后,事情反而更好办了。江北的两万兵马由史可法指挥,卢九德监督,牟文绶统领,为东路军。
而两万九头鸟则为西路军,照例由朱大典指挥、王坤和卢维宁瞿式耜三人监督,刘钧统兵,负责收复英山县,并围剿英山周边贼匪。
接下来的会议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可多说的了,大家胡扯了一通之后,各自散会。刘钧也没有留住在城中,他直接回到城外的大营。
回营的路上,刘钧倒是想开了,抛开那些猪队友,九头鸟能更轻松些。
接下来,刘钧派出大队的夜不收出去侦察,收集情报,打探流匪的虚实。刘钧并不急着进攻,他们来是为了剿灭流匪,又不是来送死的。
倒是江北的兵马,军议的第二天就开始北上,数营兵马出动,弄的鸡飞狗跳的。据说安庆城的商贾百姓们还被征了一大笔钱粮,用做江北军的开拔银和行粮。
九头鸟安静的驻守在营地里,没有军令,任何人不得私自出营。
在中军大帐里,刘钧和各营军官们,正围绕着一幅面积巨大的沙盘,商议着作战计划。
九头鸟的作战,讲究的是预做计划,得提前收集好情报,然后根据情报作出详细的作战计划,而不是如许多大明将领一样,只有一个大致的目标,而并没有什么具体的布置计划。
刘钧对作战方案很重视。每个方案都要经过反复推算,甚至还要提前拟好预备的第二套方案。甚至,刘钧还新设立了一个参谋赞画处,把随军的讲武堂受训军官们临时调入参谋处。充做参谋。
杨永福是刘钧姐夫的弟弟,一个秀才,加入九头鸟也有三个月了,参加过四川之战。如今身上挂着百总的衔,在讲武堂受训。这次随军入江北剿匪,编入参谋处。此时,他拿着一根细长的木棒,站在刘钧和各营将领面前。
他有些紧张的站在那里,手还有些微微颤抖,拿着木棒指着沙盘道,“这里是安庆府太湖县的白沙镇司空山,从安庆出发顺着马路河、后部河就可以到达,此处地势险要,十分重要。我们出兵之后。先顺河到达此处,在司空山建立一个营地,屯积粮草,将此处设为粮草屯积点和转运点。”
从安庆到英山,有近五百里路程。
九头鸟虽然有自备粮草,可也不能把粮草屯积在安庆,然后一路那么远供给,也一样不能全都随军携带。
最好的办法就是在靠近战场的地方,设立一个屯积转运点。
司空山,确实很符合需求。而且在司空山屯粮驻兵后。等于把住了流匪再从英山突围南下的道路。
司空山距离英山只有百里之路,但实际再过去,便已经进入流匪的控制区了,粮食屯积点太靠前。已经不安全了。
刘钧点了点头,示意杨永福继续说下去。
杨永福咽了口唾沫,润润嗓子,继续道,“我们可以征集一批船只,沿着马路河和后部河走水路运送军队和粮草到达司空山。在此设立一个屯粮转运点,并留驻一批兵马。然后便步步为营,将周边的山村堡寨乡镇控制,不断推进。每隔二十里,建一个兵站,守护运粮道路。每六十里,建一个堡寨。”
“参谋处的意思是要吞食推进?”王坤问,“为何不直捣英山,咱们兵强马壮,还要如此小心做甚。”
“小心无大错。”刘钧说道,“贼匪并不占据州县城池,反而都盘踞在深山老林之中,咱们必须得考虑到贼匪跟我们游而不击,避而不战。咱们步步为营,不给贼匪任何可乘之机。”
“何况,咱们这次是三路进军,不急。”
这种在山区里剿匪,跟去攻打城池不一样,最怕的就是贼人在深山老林里跟你游击,到时你大军深入,贼人一面带你绕圈子,一面仗着熟悉地形,使得补给线拉长,然后袭击你的粮草运输,等官军得不到补充,不得不撤退时,贼人再来袭击骚扰,拖着不让走,那才是最麻烦的。
参谋处现在的作战计划就是要一寸寸的扫荡过去,然后每收复一处,登记户口,编设保甲,然后还要沿路建设兵站,堡寨,一步步压缩贼匪的生存空间。
“我们参谋处还拟将骑兵抽调出来,随时待命,一旦发现贼人踪迹,立即派骑兵迅速出击,将贼人拖住,然后待步兵赶到围而歼之。”
刘钧对于这个计划也点头赞许。
“好了,参谋处的作战计划已经出来了,现在大家商议一下,提出各自的看法,拾遗补缺。”
刘钧的参谋处,是个相当新鲜的玩意,这些参谋不同于原来军中的主将赞画,他们是独立的。他们根据情报,制定相应的作战计划。然后这个计划拿出来,再由那些带兵的将领们讨论,进行调整。
最后,由主将进行拍板。
这个新的参谋处,刘钧是寄予厚望的,他甚至打算以后让他们参予军中大小事务,大到作战方略,小到行军路线,粮草安排等等,都由他们来参与。
当然,这些参谋军官的选择,刘钧也更加重视。他没有用什么师爷幕僚,也没有只是提拔些识字的士子文人。相反,每一个参谋军官,都必须曾经是九头鸟一线的带兵主官,必须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还得接受过讲武堂的参谋培训,要识字,也得会作图,还得会计算等,总之,参谋们得文武双全。
参谋们都由第一线的优秀军官们提拔进讲武堂。经过专业的培训之后,然后提升为各级营部的参谋,一定时间之后,再重新下放把一线部队担任带兵主官。
总之。以后九头鸟中带兵军官不一定是参谋,但参谋一定是出自最优秀的带兵军官。刘钧也打算,慢慢的培训出一批优秀的参谋来,以后九头鸟的各级部队里,都有一个参谋处。其主官参谋处长甚至能和带兵主官平级,或者仅低一级,成为该级部队的主官之一。
一支部队,既有各级主官统兵指挥,也还有各级参谋们参谋赞画,负责侦察军情,制定作战方案,调拔粮饷,乃至兵马训练等等。
刘钧这样做,也是想要加强对部队的控制。朝廷以往惯例是由文臣统兵。官宦监军。但刘钧对于这种作法,并不太赞同。虽然如此一来能加强控制,但却等于让外行领导内行,使得军队战斗力大大降低。
而刘钧打算用参谋制度来分权,而不是监军控制。比如以后参谋负责粮饷,参谋比主将职低一级,但主管的粮饷业务却将直接由上级的参谋部管,而不直归该级主将管。这种作法,有些类似于后世,好比税务、公检法等。他们就有条条和块块的区别。
通过这种方式,比如营参谋长虽是营游击将军的下属,可具体管辖的业务上,又不受他直接控制。这就使得营游击如果想要向粮饷伸手,冒领军饷,克扣军饷之类的,就很难了。事实上,这又有些类似于巡抚和巡按,巡抚官比巡按大。但巡按又有监督弹劾巡抚的权利,他的许多业务,巡抚也不得插手管辖。
虽然这样一来,主将可能会觉得很不爽,但权利必须得有监督控制。
而优秀的参谋还能帮助主将分担主管收集情报,根据情报做出合适的作战计划等,让主将可以分出更多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