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开个飞机去明朝-第2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干旱的天气对抗。

    最重要的,让陕西数百万人有家可归,有田可种。

    那么当下的任务也就来了。

    第一件事:清点人数!

    整个渭南平原上,共有难民一百二十万人,李自成留下的士兵三十万众。合计一百五十万人。

    而且,整个渭南平原上难民的数量还在不断的增加,都是从山西各地跑过来就食的老百姓。

    据朱常渊估计,难民的数量最终极有可能突破三百万甚至是四百万。可是他并不担心,手中有百万吨的粮食,即便来五百万人,也能够维持一年,甚至更多时间。

    接下来的时间,汉中第二季庄稼开始播种,第二季种的是玉米,朱常渊尽其所能,从现代社会中运送来大量的玉米种子和肥料,只要不出现那种极端的恶劣天气,他相信今年的秋天肯定是个大收获。

    至于长安城所在的渭水平原,就算了,有蝗灾,种了也是白种,朱常渊不费那个力气。

    当然了,即便不种地,也不能让这一百多万人闲着,秋季的庄稼可以不种,但是现在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保证冬小麦能够顺利种到田里去。

    首先,要把李自成种的冬小麦收割掉,虽然没有多少,可是蚊子腿也是肉不是?

    然后,开始准备为接下来的灭蝗工作做准备。

    将长安以西的所有百姓抽空,全部迁徙填充到长安以东的平原上来。

    众所周知,渭河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面积极其广阔,又都是沃野,以长安为中心分为左右两半,西边的面积稍微小了一点点,东边的大了一点点,但是大体上不会差太多。

    朱常渊之所以将整个长安以西的所有居民都迁徙到东部填充,是因为以他现在的实力,确实无法开发整个关中,能开发出一半就已经很不错了。

    人要有自知之明,朱常渊这一点还是知道的,不然如果盲目开发,将整个渭水平原全部吞掉,那也消化不了,甚至最后还既有可能自食恶果。

    好了,话不多说,所有难民到了东部之后,首先,截流!

    当然是截住渭水,可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全部截流,而是在渭河中每隔一段修筑一道拦水坝,水坝的高度和正常年份河面的水高度差不多。

    这样一来,干旱的陕西,水流量极小的渭水便被截断。

    可也不是完全的截断,一旦被截住的水流积聚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溢流到下一个截流段,如此积聚之下,整个渭河中的水量便能够给恢复到往常正常的年份,而又不至于发生洪灾。

    有水可以干什么?

    可以干很多事情,比如浇地灌溉,生活用水,可以局部改善恶劣环境。但这些并不是全部,水还有一样巨大的作用,可以灭蝗!

    是的,你没看错,水确实可以灭蝗。

    蝗虫的卵可以在干旱的土壤中大量的孵化,这也是蝗灾和旱灾相伴的最根本的原因,可是,如果把整个渭河平原的土地在蝗虫的虫卵孵化阶段全部浇湿会怎样?

    那不用想就知道,蝗虫虫卵的孵化水平将恢复到正常的年份,也不会发生大规模的蝗灾了。不过,这些都是明年的事情了,今年,蝗虫的卵已经孵化,而且现在,飞蝗已经漫天了。

    飞就飞吧,反正秋粮老子不准备种植。

    不过,还是要组织一下灭蝗。

    昆虫都有趋光性,晚上在整个渭水沿岸点燃篝火,也能杀死不少。

    除了这些事情之外,还有个最最重要的事:运送物资。

    秋季虽然不种了,可冬小麦所需的种子、化肥,要弄过来。

    大致算了一下,整个长安东部的土地大约有一千五百万亩,除去那些不能种植的,最少也能种植一千万亩。

    一千万亩土地需要多少肥料,按照一亩地五十公斤来算,初期也需要五十万吨。

    运输倒是不怕,大不了也就是十几船而已,可是到哪里去找这么大量的肥料,便是现代社会,人家的生产量也有限,需要提前甚至是提钱预定。

    所以,期间朱常渊又回了一次现代社会,专门交代刘光购买种子和化肥的事情。

    所有一切准备完毕,朱常渊又做了一件让整个天下都侧目的事情:率领三十万大军,北上固原、掠地宁夏,将李自成吓得一口气跑到遥远的甘肃甚至更西面的地方,顿时陕西大定。

    但着不是结局,结局是,朱常渊三十万大军越过黄河,突然出现在了蒙古草原上,大掠蒙古三千里,连破九部。

    然后,驱赶无数牛马回到渭水!

    这才是他的最终目的,其实这次远征,李自成神马的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这些掳掠过来的牛马,尼玛马上要耕种了,没有牛马这些大畜哪能行,总不能将整个陕西都弄拖拉机耕地吧?(未完待续。)

第118章 公海拍卖会() 
朱元璋在的时候,甚至后来的朱棣抑或是宣宗皇帝,都曾对蒙古实施了大规模的掠杀,打的这个号称世界上最善战的民族生活不能自理。

    可是自从明英宗之后,明代对于蒙古的战斗,基本上还都是维持在一个防守的地位,特别是明朝后期,努尔哈赤强大之后,蒙古更是和这个新兴的草原大哥眉来眼去,共同对大明帝国造成一次又一次的伤害。

    近百年来,都是蒙古人以侵略者的姿态 不停地骚扰大明帝国边境,何时见过大明攻打蒙古,而且把这头草原狼打的这么惨?

    别说蒙古人想不通,就是大明帝国的自己人也想不清楚。

    很多人简直就是瞎了铝钛合金的狗眼好不?

    大明自己应付内乱和建虏尚且自顾不暇,从哪里搞来三十万大军,而且这还是在穷的饿的能掉渣的陕西之地?

    很多朝臣接到这个消息之后,都不相信,内阁还在犹豫要不要核实一下然后再上报皇帝。杨嗣昌想想还是算了,直接呈报吧,皇帝手中有个牛逼的锦衣卫这种特务机构,什么事也瞒不住他好吧。

    果然,奏疏刚刚送上去之后,皇帝看了并没有露出任何惊讶的表情,点了点头,说道:“朕一早也闻报,说朱常渊不但肃清了陕西大部,而且还率兵出击蒙古,北越黄河,大掠草原三千里,听上去真是大快人心呐。”

    “朕以为常渊有功于社稷,当赏,可是朕又不知道如何赏赐,还请诸卿为我解难!”崇祯皇帝看似不急不慢的说了一句。

    下面的群臣却心头巨震。

    作为一个臣子,最怕的就是听到一句话,功高震主,功劳太大,大到皇帝赏无可赏的时候,也就是说明,这个人也就离死不远了。

    如今皇帝突然对招抚陕西的朱常渊说这个话。是不是就是一种信号呢?

    确实!

    别说是皇帝,就算是在座的任何一个人当皇帝,看到陕西变成了如今的这个样子,也都会忧心忡忡。

    朱常渊呐。那可是皇室宗亲,不世名将。

    关键是,现在这货在陕西得尽民心,还手握三十万重兵,若是像先祖成祖皇帝朱棣一样再来一次靖难。结果会怎么样?

    很难讲!

    很多人认为朱常渊惹得皇帝震怒,乃是因为其势力太过强大的缘故,其实不然,而且,只有极少数人想到了皇帝震怒的真正原因。

    最早征剿孙小凤,是因为孙小凤是盗匪,官府剿灭盗匪理所当然,后来破了张献忠,是因为张献忠就地造反,造反者人人可杀。并无可厚非。

    陕西招降了罗汝才,那是分内之事,因为这货本来就是陕西招抚使,这件事谁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攻打李自成是因为情势所逼,不打他怎么招抚陕西。

    可惜,北掠蒙古算什么事?

    国家大事,和方针政策挂钩的大事,就算你朱常渊要出兵,可为什么不请示朝廷?谁给你朱常渊出兵远征的权利?而且。掠夺后的物资账目明细为何不上报?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只此一条,就可以将朱常渊治罪,实实在在的拥兵自重之罪。

    “朱常渊拥兵自重。臣以为,可着人捉拿,回京问罪!”

    一名御史秉着自己的职责,张口就弹劾。

    大明帝国就有这个传统,管你麻痹有没有证据,先弹劾了再说。

    不过。崇祯听了这个建议之后,动也没有动,也没有任何表示。

    这个御史对于上意一知半解,便开口妄言,实在是愚蠢之极。

    捉拿朱常渊问罪,你脑子锈透了吧?人家手中可是有三十万大军,又稳坐陕西,比之过去令朝廷谈之色变的李自成尚且还强几分。

    过去直接拿人不是治罪,而是逼反!

    此时,刘遵宪没动,杨嗣昌没说话,姜逢元、薛国观等一众大员没有一个开口,因为他们很清楚,皇帝这么问,并不是想要将朱常渊立即捉拿归案,而是问该如何消灭这个有可能演化成另一个熊文灿的超级势力。

    如果能够和平的将陕西接过来正好,那样两方都好说话,如果不能,那大明朝马上就会面临另一个超级炸药包。

    这个炸药包,很有可能将大明江山推倒一个万劫不复的境地。

    “陛下!”左都御史商周祚出列,双手持笏朝崇祯跪拜,说道:“朱常渊虽然于社稷有微薄军功,陛下对其的赏赐已然丰厚,不但封侯拜爵,还御赐皇叔称号,为陛下荡平四海,本是臣子本分,常渊定是感恩于陛下皇恩浩荡,才如此尽心尽力。”

    商周祚表面上是这么说,实际上是告诉崇祯,你老人家别疑神疑鬼的,人家朱常渊这么做并不一定是拥兵自重,还有可能是真心为了朝廷。

    “陛下!”杨嗣昌也出列,道:“常渊此次再立大功,臣以为,应让其巡抚陕西之地,如此赏赐,其必无怨言。”

    “还有,臣本来总督陕西三边军事,前者因为军务缠身,是以无暇西顾,才令常渊代管,如今洪承畴督师蓟辽,辽东局势趋于稳定,臣也可走马赴任了,还请陛下准臣前往。”

    二人这么一说,崇祯的脸色好多了。

    朱常渊不是将陕西大部分都平定了么,那好,军权请交出来。杨嗣昌前去陕西交接,应该问题不大。

    同时,再给朱常渊封个大官,算是抚慰一番。

    这也算是一种交易吧。

    “内阁拟旨,擢朱常渊为陕西巡抚,命其抚慰陕西战后诸事,御赐封号大明皇叔,赏黄金千两,加一品侯号曰日月,四爪龙袍一件,另赐其夫人孝和郡主一品诰命夫人!”

    崇祯一口气说完,下面的人磕头跪地,山呼万岁。

    说了这么久,给予的都是一些虚名和不实用的东西,对于朱常渊来说,最有价值的可能是那一千两黄金了。

    不过,混了这么久了,终于可以脱掉神候这层皮了,从今以后,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大明皇叔,日月神侯。

    “卧槽!”半个月之后,远在陕西的朱常渊接到圣旨之后,惊讶的口吐一句脏话,捧着那明黄色的龙袍,摇来摇去,看着曹化淳问道:“曹公,你莫要欺我,你确定这玩意是皇帝赏赐给在下的?这尼玛可是龙袍啊!”

    “是的!”曹化淳笑的脸上菊花灿烂,他和朱常渊比较熟,也不客气,直接就坐在了椅子上,说道:“这个可是圣旨,老奴怎敢不尊。”

    说完,又呵呵一笑,道:“咱家与皇叔您是啥交情,我就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