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异域文化美国八个故事-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纸羯硇愿小⒓崂文湍サ呐W锌恪5庖仓皇且簧系慕哟ザ眩渴谐∈强苛硪桓鲇肱W杏泄氐姆⒄共派晕⑶每舜竺拧4罂只攀刮鞑看蟛糠帜僚3∑撇ㄅH饧鄹竦税俜种迨3≈髅俏松疃脸「奈猟ude ranch,指那些为东部大城市度假有钱的子弟们经历一下浪漫的西部牛仔生活而开设的“少爷牧场”。好,既然是阔少千金,过一下即使是原野生活也得有个合适的打扮。场主们在比如纽约的报纸和时装杂志上于是就介绍大家穿一条利瓦伊式五〇一双X牛仔裤。也大约是这个期间,珍珠港事件前夕,柏克莱加州大学的学生们开始流行穿牛仔裤,而且一定要穿“保证缩水、起皱、退色”的利瓦伊式五〇一双X牛仔裤,而且为了表示了不起,高年生甚至禁止刚入学的大一学生穿这种牛仔裤。于是,出身卑贱的牛仔裤不但套上了阔少千金的玉体,更以另一种身价进入了最高学府。
  现在回头看牛仔裤到二次大战前的演变,从西部牛仔片到“少爷牧场”,到西部各大学的校园,这一连串不约而同的发展都是在使一条实用的、地道的工作裤一点一滴地染上了一种浪漫的、像西部大草原的风一样自由的、与悠闲娱乐有关的、富有青春活力的象征色彩。不错,影响范围仍然相当有限,而且自美国全面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刚刚稍微跳越了传统的工农牛仔圈子不久、在小批年轻人之中出了小小一次风头的牛仔裤,便又回到了它原来的身份和地位,供劳工们穿的坚牢耐磨的工作裤。
  二次大战对利瓦伊·斯特劳斯公司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就公司来说,沃尔特·哈斯的两个儿子,小沃尔特·哈斯(Walter Haas,Jr,小名华利[Wally]。以下将用小名称呼他,以区别于其父)和彼得·哈斯(Peter Haas)先后于四十年代大战期间加入他们家族企业工作。他们兄弟二人都是先后毕业于柏克莱加州大学,又先后获得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但进入公司之后,仍照“老规矩”,从“学徒”干起。当然,大老板的两个加大—哈佛知识分子少爷做学徒,可不是在学一门混饭吃的手艺,而是第三代掌门在培养第四代接班人。华利在大战期间应召入伍,差一点派去负责烤面包。幸好一个上司认出了批发世家的哈斯的大名,派去做陆军福利社(PX)的行政业务工作,才与本行扯上点关系,并使他利用这个机会学到如何向世界各地批发。彼得则因视力不佳而免役。但兄弟二人,像他们老爹一样,也都为了自尊,为了证明自己有能力靠自己的本事闯事业,给别家公司和银行做了几年的事之后,才因家庭传统和责任的关系回到自己家里的公司工作。
伟大的牛仔裤,了不起的Levi’s(12)
  快有一百年历史的“越缩越合身”(shrink to fit)利瓦伊式牛仔裤在公司里的地位简直神圣不可侵犯,任何人都不敢轻易妄加更改。就连沃尔特本人要去掉“那儿”那个铜钉都要召开会议一致通过后才敢决定。但大战期间节约,政府的“战时生产委员会”公布的种种规章等于替公司做了不少决定。比如,政府规定,为了节省资源,服装上凡是非必要的附件、多余之物,都必须去除。于是,男人西装的裤脚翻边没有了,上身双排扣变为单排扣。女装则因有“鼓励士气”的作用而可保留一些花边、裙褶等装饰。牛仔裤呢?为挂背带用的六个铜扣没有了,腰部系皮带的套环没有了。理由很简单,牛仔裤这么紧,不系背带、不系腰带也掉不下来。战后因美观及因使人感到安全才又添上腰部的皮带环。此外,战时缺铜,利瓦伊式牛仔裤上的所有铜钉铜扣都一律改为包铜的不锈钢钉和不锈钢扣。只有牛仔布的重量,公司坚决不肯妥协,理由是减少了重量就减少了强度,而既然只有支持前方的战略工厂的工人们才能优先配给到工作裤,那裤子越牢就越耐穿,结果反而将牛仔布的重量加到每平方码十三英两半。但正是为了这个原因,为了保证继续配给到最重的牛仔布,公司只有接受政府的价格规定,不论牛仔布价格、劳工工资或运费上涨多少,他们的牛仔裤售价不能增加。公司战时几年的牛仔裤生意都是没有利润的,以一块钱换一块钱而已。但这看来对公司不利的规定,从长远观点来看,反而帮了大忙。其他牌子的牛仔裤加了价,市面上最好的反而是最便宜的,对分配到的顾客来说,这真是双重收获,既物美又价廉。利瓦伊式牛仔裤的名字更响亮了。到一九四二年,公司为了怕Levi’s这个称呼给人滥用,泛指一切牛仔裤而失去其特性(如阿司匹林),干脆将一般人已称之多年的名字登记,不但作为其牛仔裤的专有名词,而且作为其所有产品的注册商标。
  但二次大战对公司还有更深远的影响。南加州的飞机和造船工业不但付的工资高,负责实地训练,而且又因为是战略工厂,工人又可以免服兵役,因而吸引了全美各地的年轻人,使仅仅在几年前还有一百多万失业劳工的加州现在反而感到劳工不足。而这只不过是人口从东部往西部大批迁移的开始,这些年轻工人都逐渐成为牛仔裤的忠实信徒。而全球各地,凡是有美军驻守的所在就有陆军福利社,就有利瓦伊式牛仔裤,又将这标准美国式的打扮介绍给了全世界。各地需求量如此之高,甚至于大战结束后,公司还不得不继续实行了三年的配给销售办法。尽管如此,公司在一九四八年的销售总额超出一千一百万美元,而且有史以来第一次净赚了一百万美金。
  加州人口不仅因东部大批涌来的“美国移民”而起了变化,其本来的原有人口在种族和就业的分配上也有了变动,影响到整个劳工市场,迫使利瓦伊·斯特劳斯公司不但改变了其多年来“只雇白人”的歧视性政策,反而促使公司成为今天均等就业的前卫。制衣工业虽然已相当机动化,但仍然是一个劳工密集的工业。当年的爱尔兰和意大利移民女工们已一代接一代地退休了,而她们的子女不少都开始享受到大学教育和这种高等教育所带来的就业机会。取而代之以填补这个劳工真空的很多是处在贫穷状态的黑人和东方人。中国人在旧金山可能比黑人早一点,但公司在大战期间开放了门户,雇了一批黑人。而且华利和彼得兄弟二人,在格伦邦的支持下,继续有计划地雇用黑人。这还是美国可以合法地黑白分校的时代,公司已将这个黑白兼雇、而且没有隔离地共同一处工作的政策一直推展到美国种族歧视的根据地,美国南部各州。远在黑人民权运动成形之前,远在政府通过均等就业法案之前,利瓦伊·斯特劳斯公司便下决心在南部坚决执行这个新政策,毫不妥协,不但黑白共同一处工作,相等待遇,而且无歧视地使用同一餐厅、同一厕所、同一饮水喷泉,否则宁可关闭工厂。平心而论,这不是单纯的形势比人强的情况。也正因他们近几十年在这方面有良好的成绩,所以十九世纪刊登的那个歧视性“只雇白人”的广告,今天毫无隐瞒地保留在公司旧金山总部的历史馆内,坦白地向大家交代公司过去这段不光荣的历史。
伟大的牛仔裤,了不起的Levi’s(13)
  在公司净赚了一百万美金的一九四八年,哈斯父子三人和科史兰德做了两个重要决定。一个是华利看到公司发展迅速,建议人事政策必须改变,尤其是上层作决策的经理们,不能再像当年格伦邦那样从小工一步步爬到工厂经理,再爬到公司副总裁。太浪费时间,太过时了。于是公司才首次聘了三个加州大学毕业生,开了以后雇用青年人才的先例。今天公司最高级管理工作大部分都是由三十来岁的人担任,而且连加州大学美式足球的死敌,史坦福大学的毕业生也雇请。另一个是公司眼见利瓦伊式牛仔裤的需求量如此之高,利润如此之厚,便决定停止做仍占营业额百分之七十五的批发生意(但到一九五四年才真正完全停止),集中全力发展基础巩固的牛仔裤和其他服装,成为一个真正的服装制造公司。他们对牛仔裤的前途抱有如此乐观的信心来自华利为公司做的全国人口趋势分析。他收集的统计数字说明,美国正要进入一个“婴儿暴增”的局面,退伍回来的军人会马上去弥补失去的光阴,无妻则先娶妻,有妻则生子。一九四〇年,美国人一年生了两百五十万个小孩,战争结束后的那一年就多生了三十多万个,而且数字与年俱增。对牛仔裤的需求就在这些未来的年轻人身上。而且美国的经济发展会使这下一代比上好几代的人都富裕。但要应付这个新局面,抓住这个机运,公司不但事先要有计划的增产,而且还必须将牛仔裤的销售重点,从工农牛仔转移到社会上的一般青年,尽量少给人们一种劳动工作的印象,尽量强调牛仔裤是一种娱乐装束、悠闲玩耍时的打扮,因为青年们玩儿的时间反正比工作的时间多。但西部传统要保留,不是工作辛劳的工农牛仔们的生活现实,而是把美国西部加以传奇化,反正西部小说、西部电影早已先开了路了,把西部描绘成一种个人主义式的浪漫形象。牛仔裤代表的是悠闲自由开放的加州生活方式。
  好,一切准备就绪,公司借此机会喘了一口气,自我祝贺了一番。因为想到创始人利瓦伊·斯特劳斯是在淘金期间来到加州的,公司便凑了一个整数,提早于一九五〇年庆祝了利瓦伊·斯特劳斯公司创办一百周年纪念,并借此机会将其慈善事务制度化,成立了利瓦伊·斯特劳斯基金会。全公司上下职工,包括退休的,一律分红。虽然是没有铺张的小型内部庆祝,但后来担任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当时为加州州长的厄尔·华伦仍给沃尔特·哈斯发了贺函,并说,“如果不是靠利瓦伊式牛仔裤的坚牢耐磨,我和我的五个小孩早早就要饭去了。”
  “只要有足够的意志力,再加上一点运气……”即使公司此时如此信心百倍,他们仍然没有料到一点,说实话,谁也没有料到美国会爆出来一个狄恩、一个马龙·白兰度。两人电影中身穿五〇一双X牛仔裤的形象把利瓦伊式牛仔裤变成为五十年代全美反主流文化青年的标准打扮。
  一年之中,公司的牛仔裤销售总额猛跳到两千八百万美元。这个数字连哈斯父子在看好牛仔裤的发展时都不敢设想。其实,公司本来还可更有作为,只不过在五十年代下半期,无论是公司方面还是牛仔裤本身都面临各种竞争和威胁。就竞争来说,自一次大战期间开始,公司有了两个商业对手,一个是“蓝钟公司”(Blue Bell,所产牛仔裤为Wrangler,港译“威格”,台译“蓝格”。英文字原意为骑马牧牛的牛仔),另一家是“李氏公司”(HDLee,生产“李牌”牛仔裤)。五十年代美国牛仔裤市场以这三个牌子为主,但其他还有无数厂牌,其个别销路固然比不上利瓦伊式牛仔裤,可是加起来的总数却要多得多。而头三名的厂牌的市场也分得相当明显,西部属于利瓦伊·斯特劳斯,中西部是“李牌”,西南部属“蓝钟”,东部和东北部则三家都打不进去。五十年代中期展开的牛仔裤热潮是这种裤子第一次受到全国的注意。尽管是利瓦伊式牛仔裤起的带头作用,但所有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