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辰很心疼小家伙,他完全有能力直接将它们附着的火山岩柱抬升到海面,整个过程用不到一秒钟。但他什么也没做,因为他知道,这些过程中的挑战仅仅只是开始,更严峻的挑战还在后面。
浅海的水温、元素含量、波动跟深海的完全不同,蓝藻在向海面前进的过程,其实也是在慢慢适应浅海的各种条件,同时它们也在慢慢的适应阳光,这些菌落里能适应从深海到浅海的藻体会越来越强壮,适应不了的藻体则会彻底死亡,成为兄弟姐妹的能量,生物的进化过程就是这么残酷。
所以韩辰绝不会随意入干涉什么,一时的干涉可能会带来族群的繁荣发展,但可能更多的是给族群带来灭顶之灾。
蓝藻菌落已经距离海面不到四十米,它们已经能接触到很少的一点阳光,这丁点阳光经过海水过滤后对它们毫无影响,但当它们来到二十米深处时,却几乎遭遇毁灭性打击。
这里的阳光已经能穿透海水,将毁灭的紫外线带给它们,它们脆弱的细胞膜无法阻挡紫外线分毫,致命的紫外线瞬间破坏了他们的染色体,五千多个蓝藻菌落在接触阳光的一刹那,就死亡了三千多个,剩余两千多个菌群也被毁灭了大半,残存的藻体也奄奄一息。
但它们并没有完全死亡,死去的藻体替它们遮蔽了阳光,也成为了很好的食物来源,它们在接下的岁月里就开始顽强的扎根在了浅海。
“轰隆”
这是韩辰用意识将一些火山岩柱拔高,用来安置这些小家伙,这点小事并不会影响它们进化之路。
转眼就是一万年过去了,在这个时间里,韩辰几乎时时刻刻都盯着蓝藻菌落,他注意到这些蓝藻在接触阳光时间长了之后,藻体中渐渐开始形成淡绿色和淡黄色的不明结构,这些结构开始吸收阳光并将其中的物质离子化,产生的物质被储存起来,然后吸收海水里的二氧化碳和水,将其转化为碳水化合物,那是一种单糖。然后还有韩辰期待已久的气体被排放了出来,那就是氧气。
在韩辰的意识里,氧气与水一样,都是生命体不可或缺的能量来源。但在这个星球上,韩辰至今还未发现氧气的存在,氧原子有很多,但几乎都变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在近海,韩辰曾经发现过另外两个物种群落,它们都属于细菌,一种最早就开始学习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但令韩辰失望的是,它并不会产生氧气;另一种则生活在无氧的海底深处,既不会光合作用,也不释放氧气。
不过这时的氧气对于这时的原始生命来说,无异于毒药,韩辰注意到,一些将氧气排放出去的蓝藻生机勃勃,而一些吸收到氧气的蓝藻则开始死气沉沉,甚至出现了少量的死亡现象。
虽然现在氧气属于一种有害气体,但生命总会想方设法的慢慢适应的,因为任何生命体的首要原则就是生存,无论是提倡个体的生存还是种群的生存。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适应氧气,对生命体总归是有好处的,因为有氧反应远能比无氧反应产生产生更大的能量。这有利于生命体生存。
当然,让蓝藻们适应氧气,还需要漫长的时间。
而有了氧气,对韩辰来说,这个星球以后演化出数目繁多的生物,变成生机勃勃的生命星球就开了个好头。
进化出叶绿素后,蓝藻们开始适应阳光,并利用阳光储存能量,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蓝藻菌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繁殖行动,它们几乎是一夜之间就恢复了原来的菌落规模,并且每年都增长一倍,从行星上空看下去,蔚蓝的大海上开始慢慢出现一个个蓝绿色的小点点,这些小点点不断扩大,虽然对于“巨无霸”三十亿平方公里的表面积来说,这些蓝藻菌落如同沧海一粟。
之前的“巨无霸”像个火球,现在的它则是个水球,表面99%都覆盖着海水,蓝藻排出的氧气并没有立即在大气中聚集起来,而是先与海水里存在的大量铁原子发生反应,形成三氧化二铁,这些氧化物慢慢沉入海底,产生出巨量的铁矿。在海水里的铁没有被氧气完全氧化之前,大气中是不会存在大量的氧气的。
当然也不会有生命。
(本章完)
第12章 让我们愉快的打雪仗吧()
蓝藻开始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进入水中,海洋中存在的二阶铁很快被氧化成红色的三价铁,三阶铁的氧化物不溶于水而在海底沉积成岩石,这种红色细腻,有着带状纹路的铁质岩石与暗绿色的硅质岩层开始做起了邻居。
这种放氧活动持续了差不多十亿年。
在十亿年间,海洋中的铁元素不断被氧化,产生沉淀,海水因此变得更加清澈,阳光能照射到更深的海底,蓝藻的光合作用也能在更深的海域进行,同时也促进了氧气的大量产生。
不过这对于那些厌氧微生物来说,就如同灾难了,它们生存的无氧环境一点点的被有氧环境所蚕食,氧气对于他们来说更是毒药,但当大量的氧气进入海水中,它们只能退让,不得已之下,它们慢慢放弃现在的的栖息地开始向深海移动,浅海的环境则被蓝藻和光合细菌占据。
十亿年后,海洋里的铁元素被氧化殆尽了之后,这是氧气便开始进入大气。
这时的星球便面布满了蓝绿色的蓝藻,它们用一小部分紧紧地抓住岩石,形成丝状和条状的藻带向四面八方延伸,最大范围能覆盖海面超过四十平方公里。这些家伙将成吨的二氧化碳变成碳水化合物和氧气,氧气在海水中短暂的停留后就进入了大气。
这时的大气中还充满了氮气、二氧化碳和甲烷,这些气体在构成次生大气层的同时,其中的二氧化碳和甲烷还大量吸收星球向太空反射出去的红外线,如同一个玻璃罩子保留星球的温度,甲烷的吸热能力最为强大,是同体积二氧化碳的二十一倍。
这些保温气体保证星球温度不会太低,保证了海水不会因低温而结冰,同样保证了原始生命的生存。
氧气进入大气中,初始的含量少的可怜,即使在接下来的五亿年间,依靠蓝藻大量的转化氧气,最高也只接近当前大气百分之三的占比,完全无法让生物呼吸,大气中含量最高的依然是氮气和二氧化碳。
但这百分之三的氧气含量却使整个大气的情况发生了改变,这些氧气与甲烷发生还原反应,中和了大量的甲烷,而且蓝藻还在疯长,源源不断地吸收二氧化碳,制造造氧气。而火山正在沉寂,靠海底裂隙放出的甲烷和二氧化碳如同杯水车薪。
这些保温气体在五亿年中减少了约百分之十五,并且减少速度还在不断上升。
随着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减少,没有它们拦截吸收星球反射的红外线和热能,整个星球表面温度还是缓缓下降,在接下来的一亿五千万年中,赤道的温度从四十五摄氏度,降到了七摄氏度。海水温度则从三十九摄氏度降到三摄氏度。
韩辰注意到这一点是因为他近一段时间发现两极附近的蓝藻菌落突然接二连三的死亡,大吃一惊的他前去探查,结果在极点附近发现了大块的冰,那里的海水温度已经达到了冰点。
附近的蓝藻菌落几乎毁灭殆尽,只有寥寥几个依靠海底深处的温泉存活了下来。
他急忙用意识扫遍全球,发现全球平均气温已经不足二十摄氏度,极个别地方已经临近冰点。
蓝藻们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做寒冷,在寒冷之中,它们比原来更加脆弱,他们的细胞膜开始破裂,细胞质中的营养物质流出,造成死亡。
在接下来的五万年间,情况越来越糟糕,“巨无霸”两极已经开始出现了冰山,冰面面积超过十万平方公里,最厚处可达一千米,并且冰面从两极向赤道扩张的趋势越来越快,韩辰预计再有不到十万年,这些冰面就会在赤道汇合,到时候对于全球的原始生物来说如同末日来临。
韩辰想过操纵岩浆使火山重新复活,但他知道想要阻止全球冰化,就必须让所有火山都开始喷发才有可能,问题是这么多的火山喷发一定会让全球环境更加恶劣,到时候火山喷发的硫化物会使海水重新回到原始的酸性,这对原核生物始终毁灭性打击。
但如果只是唤醒少量的火山又无异于杯水车薪。
最后,韩辰只好选择将赤道附近的地壳撕裂出几十条宽窄不一的裂隙,让地壳中庞大的热量泄露出一小部分,使这里变成温泉,温泉附近的海水温度超过七十摄氏度,海面的温度则保持三十摄氏度。他不敢开出太多的口子,那样极易让岩浆喷出,形成火山。
这个大型温泉占地超过四千万平方公里,这里生活着最强壮的蓝藻群落,还包括一部分的光合细菌,至于那些厌氧型细菌,它们生活在极深的海底,冰冻完全无法威胁到它们,它们也不需要光合作用获取能量,全球冰冻这种事对它们来说,不存在的,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
至于全球其他出的蓝藻菌落,韩辰只能忍痛放弃了,他能改变地形,操纵火山,但还没有能力运送所有的菌落到温泉安家。
在做好这件事后,不到五万年,全球气温便骤降到零下,两极方向的冰层扩散的越来越快,韩辰预计的十万年仅仅过了三分之二,冰层便开始在赤道汇合,天空开始飘着雪花,这是水汽凝结而成的,说明现在已经是至少零下二十摄氏度了。
第八万年,两极的冰层汇合凝结成一整块,整个星球也变成了一个冰球,平均气温已经低于零下四十五摄氏度,唯独在赤道有一小块海水还无法结冰,从太空看去就像是一个拳头大小雪白光滑的圆珠出现了一个芝麻大的破损。
这个破损处有亿万原核生物在悠闲地生活着,韩辰在海底立起了几万根火山岩柱供它们依附。外界是冰天雪地,这里却是热闹非凡,表层的海水也有二十摄氏度。
漫长的冬天不知要持续多久,在这个期间里,蓝藻们和光照细菌之间产生了奇妙的共生关系,光照细菌覆盖在火山岩柱表面,蓝藻则覆盖在它们上面,这样光照细菌既不会吸收到蓝藻排出的氧气,又不妨碍它们进行光合作用。
(本章完)
第13章 冬天过后春天还会远吗()
现在的“巨无霸”就是一个大冰球,表面覆盖着光滑无比的冰层,这些冰几乎将恒星辐射完整的反射回太空,缺少恒星穿来的热量,更加剧了整个星球的寒冷。
这一次冰封期很长,足有三亿年那么漫长。
不过赤道附近的温泉仍然活跃无比。
蓝藻菌落在冰封初期层被毁灭了百分之八十,那些都是全球各地来不及转移的。但在漫长的冰封期里,它们的种群数量慢慢的恢复了,总面积四千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从海面到海下六十米都成了蓝藻菌落生活的圣地。海底的的裂痕源源不断的向海水输送着热量,制造着温泉,这里很温暖,表层海水仍然保持着二十摄氏度。
大部分的太阳能都被反射回太空,但这里完全不受影响。
现在的蓝藻菌落制造氧气的速度不低于被冰封前,它们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又因为氧气还原甲烷,使两者浓度下降了不少。缺少二氧化碳和甲烷吸收恒星的辐射,使得蓝藻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