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毫米的臼炮,光是炮弹重量就达到了三百公斤,威力就更不用说了,基本上,一发炮弹击中工事,一个连就会从人间蒸发了……这种重炮旅团,举全曰本之力也就养活了五个。其中一个在曰本本土,另外四个全都在中国战场。当然,现在已经有三个搬去了远东,正在跟苏联人死磕,至于剩下的那一个……不好意思,南昌会战的时候被他指挥的空军用凝固汽油弹烧得差不多一干二净,目的时候被他指挥的空军用凝固汽油弹烧得差不多一干二净,目前正在努力重建中。
而说了这么多,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一个:即便有三五百门重炮,何应钦从整个国民革命军里找,也恐怕找不到足够的炮兵。因为全曰本也就只有五个这样的旅团,中国士兵的素质比曰本还要差许多,又怎么可能凑得出这么多炮兵来?
“再者,咱们中国又生产不出来那种大号的炮弹,等把苏联人配给的弹弹都打完了,这些炮放那儿干什么?当废铁,还是拉博物馆展览?”
“再找苏联人要嘛。”何应钦满脸的不在乎,“实在不行,咱们也还可以买嘛。”
“买?”秦卫冷笑,“老大,我叫您何大爷成不成?苏联人很有可能就要跟德国人开战了。到时候他们一场战役,光是炮火准备可能就要打出去上百万发炮弹,就算人家家大业大,又哪来的功夫跟您老人家做生意?你真当他们什么都不缺啊?”
“那你弄个十门八门的也好啊,也能弄个炮兵营呢。光是弄几门小山炮,小迫击炮,管个毛用?”何应钦不满道。
“你不要?”秦卫恼了,“你要是不要,我自己拿走。”
“不许胡说。这是军用物资,你凭什么拿走?”何应钦斥道。
“笑话。这是老子用自己的飞机设计换来的,愿意无偿送给政斧,那是我自己高风亮节!可现在你不要,怎么还不许我再拿回去?”秦卫拍着桌子叫道。
“行了行了,我不就是发个牢搔嘛,你还当真了?”何应钦赶忙换了个笑脸。一千门炮和三百辆卡车,再加两个师的武器,足够他“风光”一阵儿了。最重要的是这些大多是常规武器,不像上一回要来的重炮,只能组成重炮团,由中央直接调遣,别人都插不上手。到时候肯定有许多人来求他。这种好事儿他才不会舍得交给秦卫:“不过美国人那边儿你可要记得催一催,那七百架‘地狱猫’越早弄到手越好。”
“这不是王宠惠和胡适的事儿吗?怎么又找我?”秦卫反问道。
“别看苏联人现在跟美国人都敌视曰本,可他们毕竟也是对头……咱们私下里反这种新式飞机卖给了苏联人,美国人到时候知道了,一掐货源,咱们以后怎么对抗曰本人源源不断的飞机?所以啊,赶紧把能弄到手的先都弄到手再说。”何应钦道。
“美国人不是傻子,他们知道我这么做有什么好处。”秦卫白了这老家伙一眼,“不说这些了,反正你们催着苏联赶紧把东西运过来,之后我就把飞机的相关设计资料给他们就是了。”
“委员长的意思,是趁着现在咱们占据了完全的空中优势,发动一场**……”看着秦卫说完就要走,何应钦也没拦着,只是突然又开口说出了一个消息。
“**?”秦卫一愣,原本打算迈出的步子顿时停下,“他疯了?”
“咳,”何应钦忍不住干咳了一声,然后埋怨地看了秦卫一眼:“怎么说话呢?委员长也是急于把曰本人赶出中国……而且广州空战胜利,大大的提振了全**民的士气,前线将士的求战**非常强烈啊。”
“少来吧。”秦卫不屑地撇了撇嘴,“刚炸了曰本人两艘战列舰,人家还指不定怎么憋着火想报复呢。我把飞机卖给苏联人,就是想着祸水东引,你们倒好,这就想打**?最近吃得太饱了吧?”
“你呀,真是越来越不会说话了。”何应钦苦笑,他对秦卫是真的没脾气可发:“你应该理解一个国家领袖想要把敌人赶出自己国土的迫切心情嘛。何况就像你自己说的,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应该抓住机会崛起……可怎么才能崛起?总不能只靠着这西南几省吧?”
“那他老人家是认为,只要有空军,就能横扫所有敌人?”秦卫反问道。
“至少,把广州抢回来,重新恢复那儿的国际交通线应该问题不大才对。”何应钦道。
“这是谁的想法?”秦卫问道。
“许多人都这么想。”何应钦答道。
“我也想把广州抢回来,可现在广东还有关东军的两个师团,这个问题你们想过没有?而且我还想问,就算现在能抢回广州,之后又怎么办?”秦卫斜着脑袋看着何应钦,“我们炸沉了曰本人五艘军舰,还包括两艘战列舰……曰本人从上到下都快恨死咱们了,哪怕他们陆军跟海军的关系再不好,也必然要全力报复,不然无法向他们的国民交待。何况,曰本人只是被炸沉了几艘军舰,他们在太平洋上的海军力量依旧是第一,真要打起狠的来,他们照样能封锁广州湾,封锁咱们的海上航线。既然这样,咱们牺牲那么多将士夺回广州又有什么用?”
“大家的意思,是等曰本人跟苏联人在西伯利亚开战之后,再行发动。”何应钦说道,“那时候,曰本人就算再不高兴,再愤恨那两艘战列舰的损失,也对咱们无可奈何了吧?而且他们万一在西伯利亚战败了,哪怕只是损失太重,也不可能再有余力来抢夺广州。”
“你错了。”秦卫叹了口气,“何大长官,你忘了一件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
“什么事情?”何应钦反问道。
“你忘了在西伯利亚跟铁木辛哥对阵的是谁!”秦卫沉声说道。
“不就是坂垣征四郎嘛?”何应钦想了想,“那家伙确实是挺能打的,可也要分对手是谁。铁木辛哥可不是阎锡山不懂军事的软乎蛋!苏联红军也不是晋绥军!他占据空中和陆上的绝对优势的时候也没能冲过李德邻的防线,现在也不可能冲破铁木辛哥的钢铁雄师。”
“坂垣征四郎算老几?我说的不是他,是石原莞尔!”秦卫没好气儿地冷哼了一声,“一个石原莞尔,至少抵得过十个寺内寿一。何况坂垣征四郎对石原莞尔几乎是言听计从,所以乌兰乌德的曰军基本不存在指挥权的问题。也就是说,曰本人这一战不会败!而且我也不会允许他们战败!哪怕是损失过大也不行!他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击溃铁木辛哥集团,并且挥军西进,直达叶卡捷琳娜堡!封锁住西伯利亚铁路的亚欧咽喉!这是我给他们的任务;他们必须完成;也只有完成!”(未完待续。)
第382章 以下迫上()
如果是在日本人跟苏联开战之前,何应钦还有可能会怀疑,甚至对秦卫的这番说法表示唾弃,那么,亲自跟白祟禧一起按照秦卫提供的情报对关东军进行过一番隔空指挥之后,他已经对秦卫的能力丝毫没有怀疑了。何况要达成这个目标也并不算多难,只需要有足够准确而且及时的军事情报,日本人一定会按照安排,疯狂地向苏联发起进攻。至于原因:都打到这个地步了,日苏之间已经根本没有了和解的可能。两国交战的结果只可能是以其中一个彻底倒下去为结束。而日本显然是不愿意倒下去的,他们已经领教了苏联的厉害,虽然依然占据优势,但心里估计一直都在对苏联强大的工业感到毛毛的……
所以,如果有机会有把叶卡捷琳娜堡,也就是现在苏联人现在称呼为“斯韦尔德洛夫斯克”打下来,日本人肯定不会放弃。因为那是一个无比巨大的诱惑。因为要“指挥”关东军进攻苏联,何应钦对苏联的许多信息都留意过。他知道叶卡捷琳娜堡是苏联第三大城市,仅次于莫斯科和列宁格勒,是斯韦尔德洛夫斯克地区的中心。20至30年代,该市兴建和重建了诸多大型工厂,同时创建了一些工业分支的研究所和高等院校。日本人只要能得到这个地方,并且建立统治秩序,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将之改造成为一个大型的军工产业中心。
而最重要的是,叶卡捷琳娜堡位于乌拉尔山脉以东,扼守着苏联的交通咽喉,占领了那里,不仅可以强行切断苏联的东西方联系,还可以扼险而守,短时间内不用再惧怕苏联的大规模反攻。甚至还可以以叶卡捷琳娜堡的工业基础为支撑,联合德国,对苏联来一个东西夹击,彻底葬送掉那头总是让人心头不安的“北极熊”。
“可这么一场大战需要投入也是非同小可。日本人舍得吗?”
何应钦在一瞬间就衡量出了这个计划对中国的好处……日本人想要打到叶卡捷琳娜堡,至少要把关东军的大部都送到西线,如此一来,梅津美治郎和植田谦吉手下就空虚了,只能再从日本国内或者中国调兵。那样,中国所面对的压力将骤减。而且在日本人完全接收叶卡捷琳娜堡以前,整个日本的物资都必须向关东军倾斜。那中国到时候面对的,就可能是物资供应相差无几的敌人了。这个前景让人非常的期望,但同样在日本留学过的何应钦也很了解日本人的性子……这么大一场仗,需要的前期投入是无比巨大的,以日本人现在的实力和经济状况,能下得了决心吗?
“他不舍得也得舍得。”秦卫不屑地一笑,“同时得罪了苏联和英美,要想在未来有足够的生存空间,他们至少也需要打败一个。而以现在的情况来看,苏联自然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你不会真的让日本人把西伯利亚全都吞下吧?”何应钦突然有些担心起来,“真要是那样,等他们稳固了战线,掉头南下,从新疆到蒙古,咱们可全都没有还手之力。”
“这么长的战线,又是新占,他们需要多少人守卫?”秦卫阴笑,“至于南不南下……嘿嘿,这么大的地盘儿,还有叶卡捷琳娜堡这样一个巨大的工业基地,绝对可以喂饱日本人。可这里面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这片区域没有石油!”
“没有石油……”何应钦不禁也扬了扬眉毛,指着秦卫不住摇头:“你小子,还真是够黑心的。”
“这也不能怪我,要怪就只能怪他们自己。”秦卫轻哼一声:“不贪心就不会死。老老实实的发展自己的国家,有的是机会崛起,非想动武……他们也不想想,这个世界上的阴谋家多了。他们那点儿道道,够人家玩儿几回的?”
“你打算什么时候把情报给他们?”何应钦也不想深究秦卫的打算,他只最关心日本人会不会动手,又会什么时候动手。
“我已经给了。”秦卫撇了撇嘴,“剩下的,就看他们自己的了。”
“……”
“这个混蛋,他就是想消耗掉我们最后一分力气,然后再不费吹灰之力的打败我们!”
乌兰乌德。
石原莞尔看着南京新发来的情报不住叫骂,让坐在他对面的坂垣征四郎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抹掉脸上的唾沫星子……这也就是两人多年交好,而且坂垣征四郎向来佩服石原莞尔的智慧,要是别人,坂垣征四郎早一刀把这个免费给自己“洗脸”的家伙劈成两半了。不过即便如此,在被迫多次抹脸之后,坂垣征四郎也不得不离得这个老友远了一点儿:
“土肥原君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