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两小无猜,共进同出,一道玩耍。
而上天似乎也在对凌云进行补偿,来到天龙世界后,他的记忆力可以用一目十行来形容。而且凌云为了早日探索天龙后时代,圆自己的侠客梦,一直在偷偷的练习虚竹给他的武学,并且小有成就。
()免费电子书下载
‘小无相功’是道家之学,讲究清静无为,神游太虚,较之佛家武功中的“无色无相”之学,名虽略同,实质大异,共有九重,具秘籍所说,到了九重境界可以吸收天地之气来补充自己体内的真元,经过三年苦练,凌云刚刚进入第四重,四重是一个关键的瓶颈,所以几个月了还没有达到四重的后段,不过凌云很满足了。
‘天山六阳掌’共分六式,每招名称中均带一“阳”字,故名“六阳掌”。此掌法威力极大,且与“生死符”相互克制,可用此掌化解体内的“生死符”。掌法轻灵飘逸,闲雅清隽;招招凶险,攻向敌人要害;举重若轻、潇洒如意。此时,凌云由于内力不足,只学会前三式:阳歌天钧、阳春白雪、阳关三叠。而后面三式:阳光普照、六阳齐发、九阳归一,却要看以后的际遇了。
‘生死符’则与六阳掌息息相关,没有练成六掌,生死符是不能练的,因此,凌云的生死符也还没有练成,不过所有的秘诀他都深深记在脑海里了。
‘天山折梅手’包括三路掌法,三路擒拿法,一共六路武功,天下任何招数武功,都能自行化在这‘六路折梅手’之中。这天山折梅手虽然只有六路,但包含了逍遥派武学的精义,掌法和擒拿手之中,含蕴有剑法、刀法、鞭法、枪法、抓法、斧法等等诸般兵刃的绝招,变法繁复,“天山折梅手”是永远学不全的,将来使用者内功越高,见识越多,天下任何招数武功,都能自行化在这六路“折梅手”之中。
‘天山折梅手’是凌云最纯熟的武功,只是他没有机会实战。所以,除了北冥神功、凌波微步,逍遥派的重要武功他都学了。
凌云时常想:找个机会向他老爹要来秘诀,凌波微步可是出家施行,必备步法啊,段誉就是因为凌波微步才会在行走江湖时有惊无险。而一阳指、六脉神剑也是他想要的,毕竟技多不压身嘛。
在古代,三岁也不算小了,所以必须要进皇家书院去读书,学习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圣贤书。凌风早就进入皇家书院学习了,而且多方面都得到了他的老师——朱丹臣的好评。
这天,凌云正在花园中看小宫女们捕捉蝴蝶,下人传来段誉的吩咐,让凌云去他的书房找他。凌云急冲冲的走进书房,见自己的几位妈妈也在,行了一礼,对着段誉,说:“爹爹,找我来有什么事吩咐?”
段誉走过去摸着凌云的头说:“云儿啊,你已经三岁了。我让你和哥哥一起去与朱丞相学习好不好?”
凌云心想:“我有选择吗?”不过嘴上还是喜滋滋地说:“好啊,我最喜欢读书了,我在书房都会自己看书呢!”
段誉吃惊的望着凌云,对王语嫣说:“语嫣,云儿自己会看书了?我怎么不知道?”
王语嫣笑着说:“段郎,我也不知。可能是云儿只看那些图画,而且有一些是武功秘籍,那里面有很多图画,所以他才说喜欢读书吧。”
段誉笑着说:“我想也是,害得我以为云儿是天才呢,没有学习就会读书了。”说着将凌云抱在怀中,对凌云说:“云儿,今日为父考考你。‘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凌云暗笑不已,这是盛唐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鹊楼》,在前世几乎每个小朋友都会朗诵。未及他刚刚住口,凌云立即接着背诵了一次。并且解释说:“‘“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阔,气势雄浑。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许多希望,许多憧憬。”
满场震惊,绝对是震惊满场!可以说一时之间,他们的心神都处于空白状态,面部表情十分丰富。
过了一会儿,还是段誉最先醒了过来。高兴地大笑:“我儿真是天才,看来我段氏中兴要在此子身上了。”过了一会儿,又叹息着说:“可惜啊,可惜……”接着对凌云说:“云儿,你自己出去玩,我有事和你娘她们说。”凌云应了一声,跑了出去。
木婉清疑惑地问:“段郎,云儿这么聪明有什么可惜的?我看你好像在担心什么。”
钟灵急急的点头,同意木婉清的看法。而凌云的亲娘王语嫣也略微担心的看着段誉,她最怕的就是自己的夫君不喜自己的儿子了。
段誉摇摇头说:“我觉得云儿如果在文学上下功夫,可能会名传千古,只是他好像并不怎么喜欢读书,所以我觉得可惜。成天打打杀杀的有什么好,我大理段氏一向是以仁义称道,就怕这孩子聪明总被聪明误啊!”
钟灵说:“哥哥,难道云儿成了书呆子你才会高兴呢?若是云儿武功好了,他们兄弟二人一文一武有什么不好的,就像皇伯父和爹爹一样共同为大理出力。”
王语嫣幽怨地说:“段郎,你不用骗我们了,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只是孩子还小,而且我看云我好像并不喜欢当官的,所以你放心好了。”
钟灵为人单纯,没有什么心机。闻言不解的看着王语嫣,说:“语嫣姐姐,我看云儿很好啊,你们再说什么呢?”
王语嫣说道:“没事,我只是一番感叹罢了。”说着悄然走了出去,只是没有人看到她纯净的双眸盈满了泪水。她一直觉得奇怪,段誉好像对凌云并没有尽到一个父亲的关心,而且好像还处处防备着凌云,这让善良的王语嫣很伤心。自己的孩子又不是坏人,为何要如此对他冷淡?还好云儿还小,不知道自己的父亲不喜欢自己,王语嫣暗自想。
其实凌云也知道段誉喜欢自己哥哥的程度远远超过自己,只是他在前世受尽了冷落,所以特别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亲情,只是他并不知道的是段誉还在防着他,怕他走上歧途。
一夜之间,凌云的“神童”之名通过侍卫的悄悄相传在大理又刮起了旋风。这造成了一个始料未及的局面:凌云就如同珍奇的动物,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名媛贵妇纷纷以各种理由前来探看。这让凌云感到非常郁闷。他暗自想:难道这就是明星的感觉?可惜一点不好玩,以前还一直羡慕那些头顶着光环的大明星呢。原来他们成名背后也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烦恼。
第零零四章 兄弟情,指点江山
更新时间2008…6…26 20:03:32 字数:3806
在凌云眼中,乱世将至,圣贤之道根本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天下的大事。什么时候都是由实力来决定一切。然而凌云虽然不喜欢读圣贤之道,但是却没有抗议的权力,因此也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陪着凌风,而逃课也成了他所喜欢之事。这种行为让身为太傅的朱丹臣甚为不喜,没少在段誉面前拿凌云来说事。让凌云在段誉那里吃尽苦头,如果不是王语嫣帮着,恐怕屁股早已开花。
()免费TXT小说下载
这日清早,雾气弥漫,花瓣上的晨露在朝霞的照射下,闪着迷人而柔和的光。微风拂来,阵阵茶花的香气熏人欲睡。看着树上各种不认识的鸟儿在欢快的嬉戏,凌云觉得这样的日子真的很舒心、安详。
兄弟俩在路上边走边谈,好不轻松。凌云随着年纪的增长,他的性子越来越像他的前世,懒散而又张扬,只是他从来不仗势欺人,无论是今生还是前世,他都特别痛恨那些靠着家中前人余荫而作威作福的花花恶少。
相对于凌云的活泼好动,凌风却是一幅少年老成的样子,从来不喜欢去做一些他认为没有意义的事,但是对他的这个小他两岁的弟弟却好得没话说。有时凌云惹事了,他会主动的去帮助凌去承担,这让凌云感觉到了浓浓的兄弟情谊,也正因为这样,他小小年纪才会在宫中弄成鸡犬不宁,让那些下人对他是又爱又气,毕竟他也没做什么出格的事,只是小打小闹罢了。
凌云来书院上学已有半年,只是他一看到朱大书呆摇头晃脑的样子心理就是不爽。此时,见到怡人的景色,嗅着没有受到污染的空气,他实在不想去书院。于是对凌风说:“哥哥,我们干脆不去上学了,这里有什么好玩的。而且学了有什么用?那些圣贤文章又不能当饭吃。”
凌风笑着说:“云弟,这就不对了,我们将来要治理好我们的国家,学不会圣贤书肯定让人看笑话的,何况爹爹他们也希望我们学这些,我们还是去书院吧,我这么笨都不怕,你那么聪明,还怕什么?”
凌云笑嬉嬉道:“谁敢说我们大理皇子、未来的国君不聪明,我爆打他一顿。打得他老娘都不认识他。”接着正色的对凌风说:“哥哥,你不是笨,而是善良和老实;只不过你不懂是通变而已,我看你应该学一些阴谋诡计才是真的。”
凌风吓了一跳,用手堵住凌云的嘴,像做贼一样看看四周,见没人注意他们才松了一口气。悄悄地在凌云的耳边说:“云弟,这样的话你可不要乱说,要是让爹爹知道了。他肯定会处罚你的。而且老师说了,阴谋诡计不是君子之所为。我们是皇子,应该为国人作出好的表率才是。”
凌云拉开凌风的手,说:“怕什么?哥哥你以后是大理国的国君,成天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大臣,而大臣们都是报喜不报忧的,只有精通了阴谋诡计才能和那些阴谋家斗下去啊!要是你一幅老老实实的样了,大臣们还以为你好欺骗呢。这样你就不了解天下的老百姓要什么差什么,有没有贪赃枉法的大臣在对老百姓进行非人的奴役,如果你不会阴谋诡计怎么能做到一个国人景仰的好皇帝呢?”
凌风认真的听着,脸上阴晴不定,觉得凌云说的与自己所认识到的完全不同,可是又说得有道理。只觉得心中大乱,不知所措。感觉全身发冷,两种思想在他幼小的心理作剧烈的斗争。
凌云看着凌风满头大汗的样子觉得很好奇,自己这样说一下,不会是走火入魔了吧,轻轻的用手碰了一下凌风。凌风吓了一跳,差点摔了一个跟头。对着凌云苦笑着说:“云弟,你差点让我走火入魔了,多亏一阳指是为我们大理段氏量身定做的武功,不然我肯定完了。”
凌云觉得很对不起这个一直关心自己的兄长,歉然地说:“哥哥,你不要多想了,就当我胡说八道好了。我们快点走吧,不然又连累你被那朱大书呆处罚了。”
凌风摇摇头笑着说:“朱先生并不像你说的那样,只是云弟你不了解他,所以你误会他了,他是‘渔耕樵读’四大家臣中最风趣的一个。对了,我刚刚想,觉得云弟你没有胡说八道,刚才有点想通了,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如果不了解老百姓的生活,我们怎么知道他们需要什么?而且正如你说的‘大臣们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云弟,以后我们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