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曲哲跑上前去,看到她气愤的小脸胀得通红,满脸都是泪水,把胸前的新衣服都弄湿了。曲哲知道她哭了至少有十分钟了,才那样上气不接下气。如果曲哲不来,倔强的女儿会一直哭下去。而同样倔强的母亲不肯上楼。爸爸要不在的话,真不知道她们僵持下去会出现什么情况。曲哲把女儿抱在怀里,抚摸着她的后背,让她逐渐安静下来,问她发生了什么情况。
唯唯喘过气来,愤怒地张着嘴,使劲跺着脚下的小皮鞋,尖声叫道:
“我不想原谅她!我不想原谅她!”
那是唯唯能够说的最狠的一句话。她还小,不会讲骂人的话,气极了也就说到这个程度。
曲哲知道她心中十分愤怒。
女孩子好美,想穿件新衣服也不是什么过错。唯唯为穿衣服偶尔会和妈妈闹别扭,如果碰上妈妈心情好,就没什么大不了的,否则的话就会挨骂。曲哲这时候不能多插话,因为帮谁说话都不好。
不过,大部分时间曲哲都是和杭湛保持一致的。曲哲知道,聪明的孩子会捣蛋,他们经常会发现父母间不一致的地方并加以利用。所以,要让孩子听话的话父母一定要站在一个立场上,不能互相拆台,这也是一个夫妻间相互尊重的问题。
母女之间关于小孩子的争执,基本上没有什么原则问题,讲不清谁是谁非,但曲哲要让唯唯保持对父母的尊重,就不能背后说妈妈的坏话。于是,听了唯唯解释后,曲哲还是违心地维护了杭湛的立场,让她下楼时给妈妈说声对不起,给杭湛一个台阶下。要不然那顿饭会吃得很难受,杭湛有时不给丈夫面子,曾经当朋友的面和曲哲吵架,然后推了桌子,自己扬长而去。
唯唯听了爸爸的话,下楼后,尽管很委屈,还是跟妈妈说了声对不起。曲哲看着她刚哭过的脸被洗得光亮,眼睛还有点肿,自己没有什么错还要道歉,真是难为那么小的女孩了。大人无赖,强权政治,就是因为自己比孩子有势力。一想到这些曲哲就难过半天。
唯唯却和其他孩子一样,挨爹妈打骂,一点都不记仇,她总是先和好。仅仅过一会儿,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似的,大人们往往还气犹未散
虹桥书吧WWW。HQDOOR。COM
第24节:团聚纽约
。
()
但是等她长大了些,语言沟通频繁的时候,有一次回来突然和杭湛说:
“老师说了,小孩不能打大人,大人也不能打小孩,否则可以告老师。”
杭湛和往常一样,向丈夫学舌。曲哲听后心里一震,知道唯唯开始长大了。只是在法国不少人体罚孩子,老师也管不了。
第四章 团聚纽约
1
在为妻女申请签证的那段日子里,曲哲绞尽脑汁。
正常的申请美国移民局不批,曲哲只能求助律师一次次地上诉。开始是名气大的美国人律师,后来是名气小的华人律师,再后来他咨询的人连律师都不是,一蟹不如一蟹。名气大的律师要价高,却不保证什么,只给一个希望。名气小的律师要价低,但是成功案例不多,说服力小。到了后来,事情仍然毫无进展,逼得曲哲考虑非正常途径。
纽约华文报纸上有许多关于移民的小广告,广告做得天花乱坠,有的说很快让你获得绿卡,收费还很低。让人明知道不可能,又禁不住诱惑。那些移民的广告根本就不是律师做的,但是他们却让人感觉到自己好像是律师。有人甚至连学历都没有,英语也不好,跟骗子没什么两样。他们都是以用假文件帮客户蒙混移民局,蒙到了就蒙到了,要是被发现,客户就人财两空。
曲哲也禁不住诱惑,还真去找了几家这样的公司,咨询解决办法,最后还是没有接受他们的建议做假文件。本来是以正当理由来美国工作,为什么用非法的方式办家属证呢?但是人在走投无路时,也会想各种手段。家庭的团聚对他来说毕竟比遵守美国的法律更重要。曲哲开始理解为什么会有人铤而走险,那多半是逼急了的缘故。纽约在几十年前黑社会发达,也是因为有需求的原因。
曲哲喜欢好莱坞那部经典的电影《教父》,片子开始就有尊称教父的黑帮老大应他人请求,在纽约为非法移民办理签证的镜头。白兰度扮演的教父让人敬畏有加,面对社会上的不公平,他的一句经典台词是:“你既然要伸张正义,为什么不先来找我,而去找警察?”
曲哲看《教父》时对这句话印象深刻,到了纽约后想要申诉却不知道去哪里还能找到教父式的人物,只好去找那些偷鸡摸狗的移民公司。他们都是在纽约的一些破旧街道的简易楼里,连电梯都没有,曲哲得在昏暗的楼梯上爬几层,停在一个一眼看上去就是住宅的门前,还得接受门镜猫眼前的盘问,最后才进到一间充满饭菜味道的屋里。
每次进屋后他都后悔没有事先将西装革履的上班服脱下,把值钱的物品留在办公室,换上便装再去和这些人谈那些他自己都感到龌龊的事。
在一次同学聚会上,听了曲哲的感叹后,一个在美国待久了的朋友建议他用假结婚的办法。那是一种绕过美国法律,达到与妻子和孩子团聚的方式。办法是先和妻子真的办理离婚,然后再找一个美国人或者有绿卡的女人真的结婚,自己获得结婚绿卡后离婚,再与原来的妻子复婚,以便使后者也能获得美国长期居留的身份。
这是一个彻底改变现状的方式。它使得本来无法获得签证的外国人绕过漫长的短期居留一下子就获得长期居住权,有相当的诱惑力,条件是要付几万美金给他的美国的临时妻子。这种方式时间长,前后加起来怎么也得两年,还要和临时妻子假模假式地住在一起,以便对付移民局随时可能的盘查。
看着朋友认真的态度,曲哲的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良家妇女,虽然品行端正,却生活不下去,只能沦落风尘,还要别人指导如何当娼妓一样。
2
本来在离开法国前,曲哲和杭湛都有美国的商务签证,可以在半年之内短期多次访问美国。他们没想起来给唯唯办个旅游签证是一个很大的错误。曲哲以为去加拿大更好办,毕竟那里离得近。而且,他一直等自己工作许可的批复,如果移民局批下来了,他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将家属一起带过去,不用旅游签证的麻烦了。
曲哲工作许可又一次被移民局拒绝后,家庭团聚的前景顿时黯淡。曲哲只好想别的办法,他给杭湛办了一个纽约大学的学生注册证明,拿这个证明可以到加拿大境内的美领事馆办理美国的学生签证。用学生签证可以长期待在美国,再办唯唯,也能解决家庭团聚的难题。
拿着注册证明后,曲哲赶到加拿大,再带一家人驱车500公里赶到哈利法克斯的美国领事馆。
和巴黎恢弘大气的美国大使馆比起来,哈利法克斯的领事馆很小,戒备也不森严,在一个办公楼里,只占了不到半层的办公区。等候办签证的人没有几个,曲哲排队时,前头只有三个人。人少,签证官们的态度就比较和蔼,让曲哲信心大增。
快轮到他们时,杭湛突然要上厕所,然后蹲在里面不出来。曲哲只好请签证官等一等,自己跑去叫她,敲了几次女厕所门,不见有人反应。曲哲担心厕所门太厚,杭湛听不见,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推开门喊她,杭湛应声后,曲哲才放心地推门出来,当时幸好没有别人上厕所。否则曲哲可能被安上性骚扰的罪名
§虹§桥§书§吧§BOOK。HQDOOR。COM
第25节:男人不能轻易闯入
。
进女厕所虽然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但是每个国家不一样。如果憋急了,法国的男人可能进女厕所,如果里边没有人如厕的话,只要向后进来的女士说明情况就没事。德国人则根本不会进。要是在美国,就可能犯法,只要有女性告,安一个性骚扰罪是很容易的事。
在法国时,曲哲倒是常碰见法国女人进男人的厕所。有一次是看一场戏剧,剧中休息的时候,一些人起身如厕。曲哲走出演出大厅,先碰到的是女厕所,那里排着十几米的长队,而下半场开场的时候只剩几分钟了,曲哲匆匆地赶到男厕所。推门进去后,一个妙龄的法国女郎从里边出来了,吓了曲哲一跳。他以为走错了门,赶紧退回去,仔细看了一下门口的标志,那确实是男厕所。
曲哲才安心地走了进去,看见小便池一侧已经占满了,另一侧马桶的门都紧闭着,曲哲只能等在那里。不一会儿,一个门开了,出来的竟然又是一个法国中年妇女。她毫无窘色,从站在小便池撒尿的一排男人后边大摇大摆地擦身而过,那些法国男人没有一个露出惊讶的表情。
看来他们都知道女厕所位置紧张,女士如厕又费时间,男人小便速度快,而让女人先行则是绅士的表现,无论上行还是下行。法国男人不在意被女士看到什么,他们平常对个人隐私刻意保护,这个时候却放得很开。一切都那么自然。以后遇到这事曲哲也习惯了,知道女厕所男人不能轻易闯入,男厕所女人可以进。
德国人就不这样。只要分了男女,别说是厕所,就是连电话亭他们都不进,那是一个处事中规中矩的民族。
有人曾做了一个调查实验,在德国大街的电话亭上分别贴上男士专用和女士专用的两种标签,然后做调查的人带着摄像机守在一边。因为打电话的基本都是男人,隔了一会儿,贴着男士专用电话亭前面逐渐排起了长队,而旁边几步远的贴着女士专用的电话亭却没人进去。
()好看的txt电子书
调查的人继续观察,一个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在男用电话亭前面排队的一个显得焦躁不安的人,走出队伍,径自走向女用电话亭,拨打了电话。做调查的人走上前去和他攀谈,知道他是法国人,于是问他:
“为什么你不继续排队,而到女用电话亭打电话呢?”
刚通完电话的法国人理直气壮地说:
“电话亭又不是公共厕所,分什么男女呀!”
调查的人接着采访那些继续排队的德国人,结果德国人说:
“既然写着分男女,肯定有它的道理。”
曲哲知道为什么德国军纪严明,因为它的民族就有守规矩的天性,不用人来约束。法国人一团散沙,因为他们太崇尚自由。美国人守规矩则是被逼出来的,因为如果他们不这样做,等待他们的就是惩罚。
曲哲那次急燎燎地冒险闯女厕所,幸好当时没有别人。杭湛却不领情,曲哲千呼万唤也不出来,本来和蔼的签证官已经等得不耐烦了。
杭湛最不喜欢上厕所的时候被人催促,那是她一天起来的头等大事,上不好厕所一天都不舒服。通常情况下,杭湛上厕所是他们夫妇俩神圣的时刻,不能被打搅的。只是在紧急时,曲哲管不了那么多了,结果那天她厕所没上好,匆匆赶回来时,签证官已经转身回办公室了,等了好一会儿,他才出来。
曲哲知道他的心理,本来是求他的事,又浪费了他的时间,他本来可以让他们等得更久,以示惩戒。
而他在美国领馆内众目睽睽地先后跑出门外叫杭湛,又迟迟不归,显然没给移民官留下好印象。美国人本来就一厢情愿地认为全世界的人都愿意移民他们的国家,对外国人的申请尤其是来自发展中国家人的申请都设定先决条件,申请人必须得证明他没有移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