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伯州犁也为楚王所杀。伯嚭家破人亡,孤苦伶仃,四处逃难,得知伍子胥在吴国为官,就逃到吴国求助。
伍子胥见其可怜,将他推荐给阖闾。阖闾征求伍子胥对此人的看法,伍子胥答道:“吾与伯嚭同疾相怜,同忧相救,仇恨相同,志愿也必相同,能助吴称霸。”阖闾大喜,遂封伯嚭为大夫。吴国大臣被离私下里却对伍子胥说:“吾观伯嚭为人,鹰视虎步,不可亲近,若重用之,必为所累。”伍子胥不以为然。自此,伍子胥与伯嚭共同为吴国出谋划策,加上阖闾的励精图治,吴国国力日益强盛,仓库充盈,兵力威武,逐渐有了向外扩张的资本。
伍子胥案 三(1)
吴、楚两国世代为仇,因楚国强盛,双方交战多以吴国败终。吴王阖闾三年,即周敬王八年(前512年),阖闾见本国国力日盛,渐起伐楚之心,便与伍子胥商议。伍子胥见阖闾喟叹沉吟,知其心惧楚兵强壮,又向阖闾推荐了一位将才——孙武。
孙武(前535~?),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出生于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他精通韬略兵法,著有《孙子兵法》。后来到吴国,结识了伍子胥。此时他正隐居于罗浮山。阖闾忙派人召来,与之谈论兵法,孙武一一解答,讲得出神入化,阖闾听得目瞪口呆,击节赞赏。但他对孙子兵法的实际应用却有些怀疑。孙武见此,让阖闾召来180名妃嫔宫女,分成两队,进行操练。刚开始,宫女先是忸忸怩怩,继而嬉笑言谈,毫无军纪。孙武击鼓三遍,依然如此,怒而斩杀两名队长,宫女吓得脸色苍白,浑身筛糠,登时进退听令,变得整齐划一。阖闾虽心疼两位妃嫔,但见孙子果真用兵如神,欣然封其为上将,由其将兵伐楚。
当年吴王僚的公子盖余、烛庸得知吴王僚被杀,逃奔楚国,被封到舒州(今安徽舒城)。这年,伍子胥奏报阖闾,说必先除内患,方可外征。阖闾同意,遂令孙武将兵攻破舒城,杀死盖余、烛庸。阖闾有意继续进兵攻入楚国国都,孙武以吴国尚不富足,难以支撑大战劝阻,阖闾遂班师回国。
楚昭王见楚国遭此败绩,又知伍子胥、伯嚭所以在吴国效力,皆是因为费无忌所激,因而诛杀了费无忌。
阖闾四年(前511年),吴国的一柄湛卢剑不知怎么到了楚昭王手里。而民间传说该宝剑很有灵性,会自动离开无道君王而跑到有道君王那里,现在它离开了暴虐的君主阖闾,归顺了贤君楚昭王。阖闾闻说大怒,发誓要夺回宝剑,当即派伍子胥、孙武、伯嚭率兵进攻楚国,同时派人从越国借兵。越王允常平素与楚国交好,不肯帮助阖闾,拒不借兵给吴国。
伍子胥得知楚国任用大将子期,心生一计,决定用反间计击败楚军。子期是楚国著名的大将,颇有军事才能。囊瓦,字子常,是楚国令尹子囊的孙子,不仅毫无军略,而且贪婪成性,《左传》说他“贿而信谗”。伍子胥让人放出话说,吴国只怕囊瓦,不怕子期。楚昭王果真用囊瓦换下了子期。吴军趁机进攻,囊瓦不战即溃,吴军顷刻攻占六、潜两座城邑。楚兵大败。阖闾要乘胜追击,伍子胥力劝不可,说此时吴国攻伐强大的楚国还力不从心,时机未到。孙武也以吴军后兵未到劝阻,阖闾方答应撤军。
()免费TXT小说下载
次年(前510年),吴王阖闾以越国拒绝从吴伐楚,南征越国。越国弱小,吴国没费多大气力就打败了越国。
阖闾九年(前506年),吴楚双方又在豫章(今属江西省)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战争。豫章位于大别山以东的江淮之间,是吴国进入楚国的必经之道,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伍子胥、孙武在战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说服了许多依附楚国的小国,最后在豫章与囊瓦带领的楚兵决战,大败楚军,并再次攻占了楚国的战略要地居巢,打开了通往楚国的西大门。此战之后,吴、楚两国都进入了一个较长时间的休战期,双方都等待时机,准备做最后一搏,一举击溃对方。
正在吴国大力发展生产、训练兵士、巩固边防、积极备战时,一贯狂妄自大的楚国却依然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恃强凌弱,醉生梦死。唐、蔡两国都是依附于楚国的小国。唐国位于吴、楚之间,仅有几座城池,蔡国虽曾名列春秋十二诸侯之一,此时却已严重衰落。当时,唐国国君为唐成候,他有两匹名为“肃爽”的千里马;蔡国国君为蔡昭候,他有两个精美的佩玉和两件罕见的裘衣。两人为了表现本国对楚王的忠心,各自献上一件自己最心爱的宝贝。楚国令尹囊瓦生性贪婪阴毒,垂涎三尺,也向两个国君索要。两个国君死活不给,囊瓦恼羞成怒,将他们扣留在楚国三年。唐成侯的臣子为赎救国君,偷偷地将宝马献给囊瓦,唐成侯才被放回。蔡国见此,也只好效尤,将宝物献出,救出国君。蔡昭侯受此大辱,发誓要报此血仇。他先向当时的中原霸主晋定公求助,愿意以自己的儿子作为人质,请求晋国出兵伐楚。一贯自大的晋定公见有人来求,很是受用,号令各诸侯国都要出兵伐楚。未想,晋国大蒋荀寅也是一个囊瓦式的贪婪之徒,在大军即将出发时,以出兵是以救蔡为由,借机向蔡昭侯索要宝物。蔡昭侯愤恨不已,决定放弃晋国,转向楚国的宿仇吴国求助。
伍子胥案 三(2)
此时,吴国经过近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力殷实,具有了攻打楚国的能力。但楚国毕竟是传统强国,疆域辽阔,曾称霸中原,国力雄厚,吴国想打败楚国也非易事。伍子胥见阖闾伐楚决心日坚,仔细分析了吴、楚两国情势,提出联合唐、蔡共同伐楚。这样,吴国不费吹灰之力就取代了晋国,承担了保卫弱国、惩恶扬善的重任,赢得了各诸侯国道义上的支持。
是年冬,阖闾以孙武为大将,伍子胥、伯嚭为副将,弟弟夫概为先锋,联合唐、蔡两国,倾举国之兵,约六万人,号称十万,浩浩荡荡,出师伐楚。
即便如此,吴国军队在数量上还是远不如楚国的20万大军。有利的一面是,吴军在孙武的训练下,纪律严明、军容严整,又久经沙场,战斗力强。吴兵善于水战,水军装备精良。伍子胥与孙武详尽分析了双方形势,决定速战速决,避开硬仗,不强攻城池而选择楚军力量较为薄弱的柏举(今湖北汉川北,一说湖北麻城)作战。
吴、唐、蔡三国军队战船林立,浩浩荡荡,沿淮水往西进发。孙武见逆水行军,速度迟缓,决定放弃水路,改走陆路。吴军就此日夜兼程,一路接连攻破楚国三个关隘,直接进逼到汉水东岸,逼近郢都。楚军此时方得到情报,急忙派令尹囊瓦统帅大军在汉水西岸部署,与吴军隔水相望。
吴军深入楚国腹地,利在速战速决,不能与楚军相持过久,否则不但粮草不济,更有被楚军从背后偷袭的危险,而且吴军放弃自己长于水战的优势而改成陆战,也犯了兵家大忌。楚军则恰好相反,很想和吴军打持久战,使吴兵精疲力竭,进而一举击溃甚至逼迫吴国不战自溃。这个策略,一开始也得到了楚国不少将领的支持,即将付诸实施。可惜的是,楚军统帅囊瓦毫无主见,又听信了大夫史皇的劝说,指挥楚军渡水与吴军展开决战,打算速战速决。吴军势头正猛,等楚军渡过汉水,佯败后撤,囊瓦步步紧逼,终于被吸引到了吴兵预设的决战地——柏举。
是年十月,两军在柏举摆开阵势。楚军背河而阵,进退两难,军心已动。囊瓦又缺乏临阵决断的才识。十一月初九日晨,夫概向阖闾请求先由他带5000兵冲击。阖闾此时却有些犹豫,不相信小小的吴国能击败庞大的楚国,就没有同意夫概的请求。夫概自己率五千兵士向囊瓦大营发起攻势,貌似强大的楚军一触即溃,士兵四散奔逃。孙武等人见此,指挥吴军主力发起进攻,大败楚军。史皇等人战死疆场,囊瓦逃到郑国。
柏举之战使楚军主力丧失殆尽,吴军乘胜追击,势如破竹,步步紧逼,五战五胜,很快挺进到楚国郢都城下。楚兵节节败退,楚昭王惊慌失措,与妹妹和几个大臣逃出郢都,到临近的随国避难去了。十一月二十八日,吴军攻陷郢都。
阖闾进入郢都后,径直来到昭王寝宫,令兵士大肆烧杀抢掠,以报吴楚世代深仇。伍子胥本来对楚国君臣恨之入骨,十多年的怨仇无处发泄,此时攻入郢都,更是情绪激昂。尽管杀害自己父兄的楚平王已死,伍子胥仍不能释然。他为发泄心中的怨恨,让士兵押着楚国大臣找到楚平王的墓|穴,派兵士挖开,搬出楚平王已经腐烂的尸骨,左脚踏住尸体的腹部,右手挖出平王的眼睛,而后用九节铜鞭抽打尸体,边打边骂:“汝为奸佞谗言迷惑,忠奸不辨,杀我父兄,岂不悔哉?”整整抽打了三百鞭方才住手,平王尸体被打得骨断肉烂,最后,伍子胥将尸体头颅砍下,砸烂棺木,把骨骸抛到野外。
即便这样,伍子胥的仇恨依然没有消尽。为侮辱楚国臣民,他又说服阖闾下令,吴军官兵可以按照级别占有楚国君臣的妻妾。阖闾霸占了楚昭王的夫人、妃嫔,伍子胥、孙武、伯嚭也分别按照自己的职位占有了囊瓦、司马成等楚国官员的妻子。在伍子胥复仇情绪的影响下,吴军士兵纷纷窜入郢都百姓家中,烧杀奸淫,无恶不作。繁华郢都一片腥风血雨。百姓对吴人痛恨切齿。
伍子胥案 三(3)
楚国大臣申包胥逃亡到山野中,得知伍子胥在郢都大肆报复仇杀,祖国饱受凌辱,悲愤难抑。他派人送信给伍子胥说:当年你是楚王的大臣,现在竟然对楚王枭首戮尸,你这仇报得也太过分了。他还劝伍子胥尽快带领吴军撤出楚国,不然我将践行当年承诺,将你们赶出楚国。伍子胥看了书信,回信说:“忠孝两难全,但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于道也。”意思是,自己已经年老,报仇的日子不多了,我仇深似海,不能再等,只能不惜倒行逆施了。这就是成语“倒行逆施”的来历。
申包胥见伍子胥如此决绝,知道难以劝服,如不采取行动,伍子胥会把楚国踏成齑粉。他决定向他国借兵救国。他考虑到楚、秦两国素来交好,还曾结为姻亲,况且楚昭王就是秦女孟嬴所生,便决定向秦国求助。他一路向西北而行,翻山越岭,手足溃烂,经历数月,最终到达秦国,拜见秦哀公,请求他出兵救楚。秦哀公与大臣商议,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表现得很漠然,假仁假义地安慰申包胥一番,让他先去馆舍休息。申包胥不肯离去,说救兵如救火,岂容耽搁。秦哀公又推脱说,秦国兵微将寡,地处边陲,自保不暇,难以发兵相救。申包胥见此,心知秦国不愿相救,就站在大庭当中,昼夜号哭,一刻也不停息,一连哭了七天七夜,不吃不喝。秦哀公听闻大惊,对群臣说:“楚国有如此忠臣,还被吴国所灭,秦国没有这样的忠臣,必然难逃厄运。”遂赋《无衣》诗:“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与子同仇。”表达出秦、楚两国同仇敌忾的决心。申包胥见此,又晓以利害,说吴灭楚国,必然伐秦,唇亡齿寒。秦哀公最后答应发兵助楚攻吴。
就在秦兵集结之时,在郢都寻欢作乐的吴军突然得到消息,越国国君允常为报吴国破檇里(今浙江嘉兴南